《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楼主: 陆燕超

赞五修宿迁<<陆氏世谱>>续修者永春、永干、启超等宗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0 21: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天祥作陆氏家谱序
发表于 2017-4-21 17: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灿若星宿的陆氏人杰

本帖最后由 陆旭 于 2017-4-29 00:25 编辑

自受姓始祖陆通之下:十大陆氏名人

1、思想家政论家辞赋家外交家,著有《新语》,崇王道、黜霸术的陆贾(约前240-前170)五世,有新语堂、黜霸堂


2、东吴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火烧连营七百里 致蜀主刘备惨败的大都督 陆逊(183-245)二十二世


3、西晋著名文学家,著《文赋》的 陆机(261-303),与其弟陆云(262-303)合称“二陆”二十四世


4、茶圣,著《茶经》的湖北天门陆羽(733-804)约四十世


5、才本王佐,学为帝师。忠君爱民,匡时济世的 唐德宗宰相苏州 陆贽(754-805)四十世,有仰贤堂


6、心学鼻祖 一代哲学泰斗 宋江西金溪 陆九渊 (1139-1193)五十一世  ,有三听堂。其再传弟子 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号阳明(1472-1529)


7、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史学家、文学家 浙江绍兴  陆游  (1125-1210)五十三世 山阴支


8、宋末三杰之一左丞相负帝蹈海千古忠烈江苏盐城 陆秀夫(1236-1279)五十五世 有景忠堂、忠烈堂


9、江南大儒 理学宗师浙江平湖 陆陇其(1630-1692)七十世,靖献支或景贤支 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三鱼堂文集》。与江南大儒、思想家、文学家、江苏太仓陆世仪(1611-1672)约六十九世 著《思辩录》等并称“二陆”。


10、革命家、政治家、 宣传家 共和国副总理江苏无锡 陆定一(1906-1996)八十世

 楼主| 发表于 2017-4-22 10: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之辉煌赖众星拱月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7-4-26 14:47 编辑

自汉初,受封徙居吴地,乃文乃武,惟考惟忠,几及千年,轩冕无坠。暨手三吴建国,两晋乘衣,

四丞相用德匡君(逊、抗、凯为吴相,玩为东晋相),

十将军推忠定乱(勋为大将军、党为折冲将军、绩为偏将军、胤为安南大将军、庠为平魏将军、鄙为牙门将军、晏为椑将军、逈为上将军、晔为车骑大将军、彪为奋威将军)。

昆山三凤,谷水二龙(抗、云、眈为三凤、机、云又为二龙)。

五侯茅士,六叶金貂(祎封海盐侯、景封毗陵侯、班封棘阳侯、育封钱塘侯,、鉴封西阳侯,是为五侯。英、玩、始、万载、仲元、惠远为侍中,皆有名。时人方之金张二族。王僧达曰:“陆子真六世内侍,吾之流亚矣”。)爰至皇唐,儒风大振。法言先生撰切字韵为世规范。珣,国子博士,著述音义为世楷式(德明着九经音义二十卷,以行于世)。司仪名于书翰,赞善振于家声。

四子之中,三世之美(司仪郎柬之、赞善大夫彦远、征君处士,曾自唐·天宝中,三代著名于书法)。

八貂耀于前(泌、湹、涧、淮、灞、浐、渭、沣八人,齐望之子皆有重名,继列西台北省)。

六相荣于后(敦信、元方、象先、贽、希声、扆六人皆为唐相),

文章轩冕已见于前朝,礼乐缙绅复联于当代。


发表于 2017-4-23 10: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书法家陆柬之书陆机的《文赋》
发表于 2017-4-25 17: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所以中国的“十大名茶”在过去也有多种说法: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将南京雨花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999年《解放日报》将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安徽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雾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将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2年《香港文汇报》将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发表于 2017-4-25 17: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名酒

 一、茅台酒
  茅台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甘美之”的褒奖到1704年后清代大儒郑珍“酒冠黔人国”的赞誉,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到1996年荣获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茅台酒系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加生沙(生粮)、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酱香型”又称“茅香型”。其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茅香不绝。茅台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酒度53度。陈毅有诗:“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二、五粮液
  天下三千年,五粮成玉液。五粮液酒是浓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它集天、地、人之灵气,采用传统工艺,精选优质高粱、糯米、大米、小麦和玉米五种粮食酿制而成。具有“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的独特风格,是当今酒类产品中出类拔萃的精品。
  五粮液酒历次蝉联“国家名酒”金奖,九一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继1915年获巴拿马奖八十年之后,1995年又获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酒类唯一金奖。至此,五粮液酒共获国际金奖三十二枚。
 三、西凤酒
  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西凤酒厂。是我国和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其属凤香型大曲酒,被人们赞为它是“凤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酒度分39度、55度、65度三种。殷商晚期,牧野大战时周军伐纣获得成功,周武王便以家乡出产的“秦酒”(即今西凤酒,因产于秦地雍城而得名)犒赏三军;尔后又以柳林酒举行了隆重的开国登基庆典活动。
  据凤翔的官方鼎铭文载:周成王时周公旦率军东征,平息了管叔、蔡叔、霍叔的反周叛乱,凯旋后在歧邑周庙(在今与凤翔畔临的歧山县)以秦酒祭祀祖先,并庆功祝捷。史载此酒在唐代即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列为珍品。苏斌任职凤翔时,酷爱此酒,曾有“柳林酒,东湖柳,妇人手(手工艺)”的诗句,后来传为佳话。
西凤酒以当地特产高梁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曲。工艺采用续渣发酵法,发酵窖分为明窖与暗窖两种。工艺流程分为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和挑窖等工序,自有一套操作方法。蒸馏得酒后,再经3年以上的贮存,然后进行精心勾兑方出厂。
  西凤酒无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集清香、浓香之优点融于一体,幽雅、诸味谐调,回味舒畅,风格独特。被誉为“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头”。即酸而不涩,苦而不黏,香不刺鼻,辣不呛喉,饮后回甘、味久而弥芳之妙。
  适时饮用,有活血驱寒,提神祛劳之益。
  曾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四、洋河大曲
  洋河大曲是江苏省泗阳县的洋河酒厂所产,曾被列为中国的八大名酒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甜、绵、软、净、香”是洋河大曲的特色。现洋河大曲的主要品种有洋河大曲(55度)、低度洋河大曲(38度)、洋河敦煌大曲和洋河敦煌普曲四个品种 。
五、古井贡酒
  该酒产于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酒厂。魏王曹操在东汉末年曾向汉献帝上表献过该县已故县令家传的“九酿春酒法”。据当地史志记载,该地酿酒取用的水,来自南北朝时遗存的一口古井,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的美酒又曾贡献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贡酒”一美称。古井贡酒属于浓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特点。
六、剑南春
  产于四川省绵竹县。其前身当推唐代名酒剑南烧春。唐宪宗后期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将剑南之烧春列入当时天下的十三种名酒之中。现今酒厂建于1951年4月。剑南春酒问世后,质量不断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首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七、泸州老窖特曲酒
  泸州老窖特曲于1952年被国家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泸州老窖窖池于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白酒行业唯一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誉为"国宝窖池"。泸州老窖国宝酒是经国宝窖池精心酿制而成,是当今最好的浓香型白酒。
  八、汾酒
  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大奖章,连续五届被评为国家名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其清香、纯正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其酒典型风格是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适量饮用能驱风寒、消积滞、促进血液循环。酒度38度、48度、53度。注册商标:杏花村、古井亭、长城、汾字牌。
 九、董酒
  董酒产于贵州省遵义市董酒厂,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酿酒作坊酿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为“董酒”。1957年建立遵义董酒厂,1963年第一被评为国家名酒,1979年后都被评为国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于浓香型,也不同于酱香型,而属于其它香型。该酒的生产方法独特,将大曲酒和小曲酒的生产工艺融合在一起。
    十、郎酒
产地:中国四川古蔺。 历史:古蔺郎酒的正宗产地是古蔺县二郎滩镇,此镇地处赤水河中游,四周崇山峻岭。就在这高山深谷之中有一清泉流出,泉水清澈,味甜,人们称它为“郎泉”。因取郎泉之水酿酒,故名“郎酒”。古蔺郎酒已有100多年的酿造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朝末年, 当地百姓发现郎泉水适宜酿酒,开始以小曲酿制出小曲酒和香花酒,供应当地居民饮用。1932年,由小曲改用大曲酿酒,取名“四沙郎酒”,酒质尤佳。从此,郎酒的名 声越来越大,声誉也越来越高。 特点:其酒液清澈透明,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入口舒适,甜香满口,回味悠长。 工艺:古蔺郎酒在酿造流程上,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采取分两次投料,反复发酵蒸馏,七次取酒,一次生产周期为9个月。每次取酒后,分次、分质贮存,封缸密闭,送入天 然岩洞中,待3年后,酒质香甜,再将各次酒勾兑调味,经过质量鉴定,合格后,方 可装瓶包装出厂。 生产厂家:中国四川古蔺郎酒厂。
发表于 2017-4-25 18: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五位状元

本帖最后由 陆旭 于 2017-4-26 11:05 编辑

在1300年的科举史上,苏州文盛出状元,达到半百之数。就家族而言,除了唐代归氏出了5个状元,加上清代的归允肃,归姓状元有6个。挨下来是陆姓,一共出了5个状元。唐代2个,清代3个。苏州历史上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状元都是陆家的,分别是陆器和陆润庠。

陆器是苏州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由于时代久远,陆器的生平资料很少,而且其科考时间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许多时候,都不把陆器统计在苏州的古代状元之列。李嘉球的《苏州状元》以及苏州名人馆都把他排除在外,这是不客观的。明嘉靖《常熟县志》选举云:“陆器,状元,居于河阳山。”又云:“唐状元陆器读书台,在河阳山中。”正德《姑苏志》也有记载:“河阳山,一名凤凰山,在县西北四十里高一百二十丈,周七里,山顶有井,尝出醴水。又有梁朝古桧及唐状元陆器读书台。”万历《皇明常熟文献志》记载:“河阳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旧名凤凰山,有外八景、内八景。唐贞观中状元陆器居此。”河阳山在今张家港市境内。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时间跨度22年,即627年至649年。而《陆氏宗谱》记载陆器的科考时间是开成年间:“陆器,字祖容,系唐朝开成五年(840年)状元,出身官宦人家。”不过,不管是哪一个时间,都无法否定陆器是苏州历史上第一个状元的事实。另外,还有一条旁证资料是康熙《重修常熟县志》的记载:“陆器状元,今有读书台,在河阳山,块然一石也。后人掘地得墓砖,其上刻古篆云‘唐状元陆器妾李十三娘之墓’。”

两为宰相却不得好死的状元陆扆

唐代苏州的另一位陆姓状元叫陆扆(844~902),是光启二年(886)丙午科状元。据《姑苏志》陆扆传记记载,陆扆官至宰相(同平章事),却不得善终,其传文云:

陆扆,字祥文。曾祖礼,殿中侍御史。祖德,淮南观察支使。父鄯,陕州法曹参军,徙家于陕。扆本名允迪,光启二年,僖宗在兴元举进士第一,进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工属辞,敏速若注射然。一时书命同僚以为不及。昭宗顾待特异,帝尝于金銮作赋,诏学士皆和,独扆最先就。帝叹曰:“贞元时,陆贽、吴通玄兄弟善内廷文书,后无继者,今朕得卿斯文,不坠矣。”与宗人希载,文才重德,名冠一时,朝中号二陆。累为尚书左丞,封嘉兴县男,徙户部侍郎,进同平章事、中书侍郎。贬峡州刺史,久之,授工部尚书,从帝自华州还,以工部尚书当国,封吴郡公。天复初,朱全忠谋去朝廷衣冠,贬扆濮州司户,杀之白马驿,年五十九。

从传文来看,陆扆是官宦子弟,不但举进士第一(状元),而且才思敏捷,“敏速若注射然”,深得昭宗皇帝的赏识,认为他是自贞元时期陆贽、吴通玄兄弟之后,善写内廷文书的第一人。因此,屡获褒奖和升迁。如此才华,如此遭皇帝爱惜的人才,何以两次遭贬,乃至被杀于白马驿呢?《姑苏志》出于对圣贤讳的考虑,仅提到“朱全忠谋去朝廷衣冠”为二次遭贬之由。首次遭贬则讳莫如深,到底什么原因?崇祯《吴县志》人物七道出了个中原因:

嗣覃王以兵伐凤翔,扆谏曰:“国步方安,不宜加兵近辅,必为他盗所乘。且亲王而属军事,必有后害!”帝顾兴军,责扆阻挠,贬峡州刺史。师果败。久之,授工部尚书,从帝自华州还。崔胤罢相,扆代之。胤怨望及是,议以为阴有党附,贬沂王傅,分司东都。胤死,复授工部尚书,进封吴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天复初,从迁洛。柳璨始附朱全忠,谋去朝廷衣冠有望者,贬扆濮州司户参军,杀之白马驿,年五十九。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得知,陆扆的首次遭贬,是因为阻挠了在皇帝授意下的亲王兴兵伐凤翔,结果还真被陆扆不幸而言中,“师果败”。作为曾官至大学士的《姑苏志》修纂者王鏊当然懂得为尊者讳的道理,于是采取避重就轻的笔法,点到为止,仅言“贬峡州刺史”的结果,没说原因。幸亏后来昭宗皇帝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后悔当初没听陆扆的话,于是重新启用陆扆,罢去崔胤相位,让“扆代之”。这是陆扆二次官至宰相。对于陆扆的死因,《姑苏志》和崇祯《吴县志》都提到了朱全忠这个人。朱全忠就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852~912),归唐后赐名朱全忠,称帝后又改名朱晃。崇祯《吴县志》还提到柳璨(?~906.1.27),他是唐朝末年大臣、文学家及史学家,也是唐代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族孙。柳璨小时家境十分贫穷,他对史书的解释被当时人认为是精辟而被推荐为官。唐昭宗亦对他十分赏识,委他为翰林学士。904年,宰相崔胤被杀,授柳璨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然被皇帝赏识,但柳璨由于出身寒微,升迁过程亦较其他人快,从做官至拜相不到四年,故常受到资历较长大臣的排斥。柳璨后来投靠有意称帝的朱全忠,希望借助他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905年,有占卜师建议朱全忠进行一次屠杀以避免天灾。柳璨乘机把排斥自己的三十多位大臣列成名单呈献朱全忠,把他们全部处死,史称白马之祸。陆扆即死于此祸。在这次屠杀后不久,朱全忠想领受九锡称帝,遭到柳璨和另一些大臣的劝阻。朱全忠认为他们背叛自己,于是把他们全部处死。这是涉及改朝换代的大事,前朝重臣,当然不得善终。  

清代三位苏州陆状元庠故居  

清代三位苏州陆状元,一个是太仓人陆增祥(1816~1822),宣统《太仓州志》有传:

陆增祥,字魁仲,廷珪孙。道光二十四年,与兄增福同举于乡。三十年,以进士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咸丰元年,母忧归。三年,青浦土寇周立春犯太仓,叙团练守城功,加五品衔,以赞善即补。六年,充会试同考官。十年,授庆远知府,行及湖南,巡抚毛鸿宾重其才,奏留以道员用,历署粮储道、盐法长宝道,积功加布政使衔。光绪二年,补辰永沅靖道。其地与黔蜀错壤,为群盗渊薮,增祥名捕其首,置之法。凡民苗狱讼,必持平。以是皆悦服。又广苗疆书院额,勤督课,士益向学。居官四年,减徭役,劝耕作,与民休息。五年,省墓归。八年六月丁卯,卒于家,年六十有七。增祥在官不废学,性好金石文字,著述甚富。聚汉魏以来古砖至数千,择佳者,手制为砚。晚年作《古今字表》,未卒业而殁。子五:仲子继辉,由编修出为汝宁知府。

陆增祥虽科举出身,却以守城、捕盗、平讼见称,并能“在官不废学”,“著述甚富”,堪称文武双全。

另两位清代苏州陆状元都出自苏州古城内阊门内下塘街10号,老百姓都称此地为“陆状元屋里”,现已散为民居,是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从《苏州名门望族》得知,这支陆氏是明代从湖州迁来苏州的。而这处房产,是在陆肯堂中了状元以后购置的。陆肯堂(1650~1696)的生平,在同治《苏州府志》人物十五有记载:

陆肯堂,字邃升,幼颖悟,日诵数千言,为文信笔而成,凌厉顿挫。康熙乙丑会试、殿试皆第一,授修撰。丁卯主试江西,所得多名士,充日讲起居注,历左右中允、侍读侍讲。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未几卒,年甫四十七。(张伯行墓志)长子秉鉴,字冰言,以吴县籍登康熙癸未进士;次子赐书,字宣颖,康熙丙戌进士,授礼部主事,擢御史,耿直敢言,寻出为陕西凉庄道,调四川川东道布政使司参议,世宗命仍兼御史衔,赐密折奏事。乾隆四年,以疾告归,卒于家。  

从传记中“日诵数千言,为文信笔而成”,“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等文字看,陆肯堂也是位写作好手。他的七世孙陆润庠是苏州科举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而且是光绪、宣统两代帝师。从历史的角度看,陆润庠人生的最大闪光点不是状元和帝师,而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苏州创办的苏纶纱厂、苏经丝厂,这是苏州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因而1995年版《苏州市志》为之列传:

陆润庠(1841~1915) 字云洒,号凤石,元和县(今苏州)人。居吴县阊门下塘。幼颖悟,从祖父母及父学,家学渊源。祖父陆嵩,曾任镇江府学训导;父懋修,为直隶州州判,均精于医道。陆润庠也谙习医学,对书法也有研究。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状元……在清末急遽变化的政治风云中,陆润庠为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也主张不墨守成规而斟酌实行新法,以研求国内历史的变通,但他又认为各国制度只适合本国人情风俗,不适合中国。因此他在奏疏中提出“引用游(留)学生亟宜审慎”,认为他们对中国风俗道德概未闻知,将“毁弃古籍,排斥宿儒,甚且废家族伦理之义”而动摇封建统治的根本,并且还要求“停办中小学堂,仍用经策取士”。宣统退位后,陆润庠留毓庆宫,为溥仪师傅,授太保。民国4年(1915年)8月18日病逝于北京。谥文端,晋赠太傅。

苏州状元曾被汪琬戏称为“苏州土产”,苏州盛产状元,与苏州历来重教有关。范仲淹首创府学、义庄(义学),为之后的苏州教育奠定了基础。明代徐有贞《苏州儒学兴修记》称:“吾苏也,郡甲天下之郡,学甲天下之学,人才甲天下之人才,伟哉!”顾颉刚《苏州史志笔记》有云:“苏州地主家庭训练子弟适应科举制度之才能,其技术性在全国为最高。”看来并不虚言。  

发表于 2017-4-26 11: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诗赞

本帖最后由 陆旭 于 2017-4-26 17:21 编辑

陆乡受姓脉流长
全仗无盐佐辟疆
唇枪止武万年扬
汉初烈公始迁苏
廉石压舱千载颂
火烧蜀主退白帝
平原清河文冠晋
茶神出世惊华夏
八貂嘉誉姑苏下
一相驰名锡惠旁
江湖散人名垂史
心学大儒家金溪
诗冠百代爱国心
负帝蹈海千古忠
树声光祖耀大明
稼书桴亭才超世
肯堂润庠状元第
皓东革命流尽血
民国桂霸太仓相
定一共和再登枢
先祖经伦留德泽
后辈奋发继馨香

诗赞所及历史名人有:齐宣王、无盐君、陆通、陆贾、陆烈、陆绩、陆逊、陆机、陆云、陆羽、陆齐望八子、陆贽、陆龟蒙、陆九渊六兄弟、陆游、陆秀夫、陆树声、陆光祖、陆陇其、陆世仪、陆肯堂、陆润庠、陆皓东、陆荣庭、陆征祥、陆定一。







发表于 2017-4-27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世系渊源图叙》(译文)
太史公说:不在前世做(事),即使美好也不能显露(出来);不在后世做(事),即使兴盛也不能继承(下去)。这句话,我认为在谱牒上谈是恰当的。陆氏的祖先,自齐宣王的少子(名达)在平原陆乡受封,子孙就以此作为姓氏。自秦汉以来,陆氏作为名高一世的家族也很久远了。他们家族世代承袭官位,天下人全都知道有陆氏家族。(其家族)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名公巨卿亦难改仆人的命运。至唐贞元年中,有个宣公名叫贽的人,做德宗的相,其言论意气激昂,在当时独树一帜,创下的功勋非常突出,至令为人所传诵。到我皇的时侯,其间各代更迭主人,但(陆族)仍英贤辈出,(陆族)的分枝向四处扩展,每到一地,就象山岳那样安稳,象河水那样不停向前流淌。(陆族的人)孝节典范忠于亲人,仁德发出声音,义气发出光芒,分侯保护辅助其到达奠位,令到其由仆人登上卿尹的高贵地位,(从而)天天提着官印,坐着装有紫色盖的车子,欣赏各种各样的音乐。有的因为心胸开阔豁达坦荡比一般事物高尚,有的因为气度大量清雅比时人稳重,品格忠诚严肃恭敬美好,光明仁近慈祥和蔼,能开通万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务,有经天纬之才,在朝庭上衣冠楚楚,官袍笏代代相承,难道不是很好的吗?
正如人们说的那样,积善的人家一定有相剩佘的喜庆,拥有很多德行的后代,世代都会有祭祀的人。中秦大夫鲁齐先生,名叫德与,字载之,他开始随承议公光弼,在建炎年间渡江到南方,从高邮迁居到语溪。承议因为是长辈而被人称颂,是个对人有恩德的人。(陆族中有个叫)祖埙字子应的人,清醇忠厚热忱真诚的性格出于自然。看见他的人,吝啬贪婪之念自然消失。(他)和弟弟同住一室,志同道合,友爱专一。弟先死,埙想念他不能忘怀,在俊公的墓庵横扁上题“怀取孔怀之义”,世人因此认为陆氏是忠义之门。埙的儿子及孙子先后考试及第,相继在京城受封。俊在绍熙年间考取进士,由此起家跻身到士林之中,经历过秘书(官名),出任和州主管。建宁年中,在祜观家中居住,六十二岁那年出来赈济饥民,一天赈济几万人,因此得病而死。父亲早年在世时,他叔叔镖伦跟从父亲镇守一方,后来一起登上科第。(俊)公幼年时继承积德和基业,提倡推举和蔼的正气,精神明朗彻悟,不同于普通人。他喜欢学习读书,一点都不懈怠,年二十就登上科第,一直都在州郡做官,全因为其才能及去的成绩。(他能)明察秋毫,抵御奸人,到他晋升为少卿(官名),决不避权贵。他正气倾吐而令星斗寒冷,忠言直谏而金石裂开,真昌可以与皋陶齐名了。而且他爱好古籍,博览风雅之物,不停地写作,完全用心在谱牒之中。他推崇祖辈中讲究德行的人,把族中有贤能的人作典范。绘下形像,列出图表编集成卷册,来赠给那些有影响的人,希望(陆族)后代的子孙依图表就知道自已家族)高尚的美德,依着籍册就能想到要继承美好的家业。(他写谱牒)不仅仅是编述前代的修德之士,而夸耀来世的。陆族源于深远,又枝叶分散,同一渊源产生了不同派别,本来是同一宗族的人,难道没有继承宣场的想法吗?这就是叙。
宝佑癸丑年仲秋望
中大夫提拔江西刑狱公事吉州文天祥撰

发表于 2017-4-28 16: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生楠(?~1729)
清代广西灌阳县文市镇瑶上村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科第七名举人。雍正年间,任江南吴县知县,后改工部主事。因雍正嫌他“倨傲诞妄”、“举动乖张”、“傲慢不恭”,被发往阿尔泰军前效力。在新疆著有《通鉴论》十七篇,雍正斥其为:“其论封建之利,言词更属狂悖,显系诽议时政。”雍正七年(1729年)被绑赴刑场处死。同刑人谢济世则被赦免。
中文名 陆生楠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清代广西灌阳县文市镇瑶上村 逝世日期 1793年
目录1 人物史评 2 冤案始末 3 充军经过 4 所下谕旨 5 被参致死
人物史评编辑
《清朝野史大观》评曰:“以论前史而获罪者,自陆生楠之狱始。自兹以往,非惟时事不敢论议,即陈古经世之书,亦不敢读矣。此真历代文字狱所未前闻也。”(因为评论历史而获罪的,从陆生楠冤案开始。自今以后不但不敢议论时政,就是古代经书也不敢读了,这真是历代文字狱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
注:清史稿中陆生楠误作陆生棻。
冤案始末编辑
陆生楠祸起文字狱
陆生楠冤案,还得从另一事件说起。
雍正有个心腹,叫田文镜,此人监生出身(花钱买来的官),从州县小吏历练而上,也有人说是雍正做贝勒时从杭州带回来的一个小奴仆,总之是雍正身边的大红人。田文镜瞧不起科甲人员,嫌他们办事缓慢懦弱。当时田文镜任河南巡抚,稍看不顺眼的就上奏弹劾,经常一次就弹劾二、三十人,因为雍正信任他,大量科甲出身的官员接二连三因田文镜的弹劾而罢官,搞得整个河南人心惶惶。雍正四年(1726年)四月,广西巡抚李绂升任直隶总督,路过河南,田文镜循例迎送,以为读书人嘛,无非是些胆小怕事,懦弱无能之辈,便照常言行欺辱,这回田文镜遇到对手了。(李绂,字巨来,江西临川人,清康熙三十八年进士,幼时便有神童称号,又是雍正宠臣张廷玉的门生,没有两把小刷子能以广西巡抚升任直隶总督?)李绂可不是吃素的,当时就忍不住指责田文镜不该有意侮辱天下读书人。于是田文镜便上密疏参劾李绂,说他们这些科甲出身的人在拉帮结派,搞朋党。同样,李绂一进京,就参劾田文镜并为因他而罢官的众多官员鸣冤,雍正事先收到田文镜的密疏,心中有数,对李绂的奏疏置之不理。不过还是派人往河南调查田文镜,调查的结果,并根据某些迹象,雍正反而更加怀疑李绂一伙在搞朋党,而对田文镜更加信任。
谢济世舅舅蒋肇的门生陈学海曾参与调查田文镜,觉得雍正有意袒护田文镜,颇为不满,认为结案不公,跟谢济世说起这事。哪知道谢济世乃血勇之人,见不得奸恶,当时才上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十来天,却也忍不“路见不平一声吼”,拍案而起,立即上疏参劾田文镜十宗罪。雍正不高兴了,把奏疏退还,谢济世是个怪人,有一股迂顽之气,坚持上疏,要命的是,谢济世上疏的内容跟李绂一模一样,雍正大怒,便断定他们在搞科甲朋党,将谢济世革职拟斩。九卿、科道会审,刑部尚书励杜讷问:“谁指使你的?”谢济世答:“有两个人。”问是哪两个人?答:“孔子和孟子。”问为什么?答:“田文镜恶名世人皆知,我谢济世自小读孔孟之书,粗识大义,见到奸恶之人,不攻击就是不忠,孔子和孟子教我的。”励杜讷大怒,下令动刑,谢济世受不了,搬出康熙皇帝的庙号来,大叫圣祖仁皇帝,听到康熙庙号,众大臣都要下跪的,谢济世熬刑不过就大叫圣祖仁皇帝,陪审的众大臣赶紧下跪,这一叫,一跪,弄得会审的场面十分滑稽。最后的结果,将李绂革职,谢济世、陆生楠革职并发配新疆阿尔泰。
怎么又把陆生楠扯进去了呢?
陆生楠先是以举人身份被选为江南吴县知县,因为在吴县做知县有政绩,雍正便召他进京汇报工作。雍正查阅他的奏折时,见他用词“倨傲诞妄”,很不高兴,之后引见,又见他“举动乖张”,问他话又默不作声,他给雍正留下了极差的印象。当时工部正好缺一个管水利方面的官,雍正想,陆生楠既然能做好一个知县,或许有些才能,便把他留京补缺试用,让他学习办事,希望他改掉那些“毛病”。过了不久,雍正又引见陆生楠,陆生楠依旧是那样,不卑不亢,言谈之间还让雍正觉得有抗逆的意思,平日召见臣下,哪有不奴颜卑膝,拍马奉承的?雍正大为恼火,转而又想,你陆生楠跟谢济世是老乡,李绂又做过广西巡抚,你们肯定是一伙的,搞朋党,所以才敢这样无礼,简直是无法无天了!于是把陆生楠也革职发配新疆阿尔泰。
在新疆阿尔泰充军,本来也不至于落到斩首的地步。或许是充军的日子太过无聊,也或许是才华、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益进,文益奇诡不测”。谢济世越过程朱理学“三纲五常”的正统对《大学》进行批注;陆生楠则以提倡民主反对极端独裁专制的超前思想写了《通鉴论》十七篇文章。驻守阿尔泰的振武将军王锡保邀功心切,派人搜书,上报朝廷对他们俩人进行参劾。雍正相当恼火,认为陆生楠罪大恶极“情无可逭”,并写了一篇冗长的谕旨,选取陆生楠的片言只语一一驳斥。为此事,雍正还将广西在京的官员,特别是临桂四塘的监察御史陈宏谋大骂一番“你们广西边远小省,在朝廷做官的本就不多,可是竟出了谢济世、陆生楠这样的人,可见你们广西的风俗是多么的恶劣”。雍正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密诏将陆、谢两人在阿尔泰同时绑赴刑场。雍正还玩了一招厉害的,当陆生楠被斩首人头落地时,宣布免谢济世死罪。不过,陆、谢两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生又何欢,死又何惧?事后,有人问谢济世为何临刑时那么从容,他说“论逍遥自在, 生不如死; 论痛楚, 病不如刑。 尸解而去, 何惧之有?”
清代文字狱不是开玩笑的,相传,金庸的族祖查嗣庭在江西任正考官,无意出了个“维民所止”的考试题目,有人就参劾他咒雍正断头,雍正将其凌迟处死,仍不解气,又将他的尸体拿来杀戮示众,死了都不放过,查家年满十六岁的全部捉拿斩首。可见清代文字狱到了什么地步?正规的史书是不敢谈陆生楠的,知识分子早就毛骨悚然,哪敢轻易下笔,论述时事。野史比较大胆一点,不过也不敢留下大名。
充军经过编辑
陆水部出塞记
谢济世与陆生楠一道充军边荒西域,途中所受之苦如何?他在著作中没有正面写自己,却有一篇《陆水部出塞记》,仿春秋笔法,把陆生楠一路所受的种种欺弄、侮辱、磨难,如实写来,全文跌宕起伏,可为名篇。同时,也是他自己充军的写照。
陆生楠因触犯雍正皇帝被罢官,并充军阿尔泰。他先是单骑来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以后的路途因为多是荒漠,便想租用骆驼。一位赵姓者愿意租给两头骆驼,一为坐骑,一为载行李。继而又说:“先生你没有仆人,不如给我三头骆驼的价钱,雇用我!”陆生楠便答应下来,并当场付了银两。将要动身时,姓赵的将一匹马换下一头骆驼,说是骆驼高大,上下较难,不如马上下容易。当时,一头骆驼相当于四匹马的价钱。陆生楠知道在算计他,但一想:他贪财,我贪路,只要能上路,又何必管他骆驼与马呢?
只走了一天,赵对陆生楠说:“我一人难兼两桩事。放牧与煮食,先生选一桩吧。”陆生楠选择放牧。又过了几天,赵自称生病,陆生楠便把放牧与煮食都兼了起来。自此之后,赵便经常称生病,不劳而食。有一天,钵盂里有隔夜饭,冷热各半,赵把热的吃了,说:“我吃不惯冷食。”陆生楠笑道:“你是山西介休人,难道也吃不惯冷食?”只好以热水和饭,将就吃了。
又过了十来天,因为没有肉吃,赵便骂了起来,陆生楠装做没听见,但赵越骂越厉害,并骂起娘来。陆生楠忍无可忍,板着脸说道:“我纵使无才,也还做过朝廷的官,何况年龄大你一倍,你怎么这样对待我呢?”那姓赵的“呸”的一声,骂道:“丢掉了官的人就是普通老百姓了。老去死来,蚂蚁伸长脖子,盼望吃你的肉很久了,你还拿这个来轻慢我吗?”骂得更加不堪入耳,陆生楠只好捂着耳朵走开。当天晚上,陆生楠来到牧所,这时,天上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下着,他回忆过去也曾听过皇宫里的歌,走过皇宫里的台阶,在家有妻子儿女相聚.出门有奴仆相从。今天则破帽敝裘,昼行夜牧,渴了捧马蹄印里的水喝,饿了捡牛马粪当柴煮饭,面黄肌瘦,脚手龟裂,又不幸为微不足道的小人所欺弄、侮辱。想到此不禁涕泪交流,仰天长叹道:“天啊,想不到我陆公荣怎么到如此地步!”拔出佩刀想自杀,继而又想:“我奉命从军,这不是我所死的地方啊!”从此以后,他低着头,骂人的话装作没听见,也不说话,这样足足两个月,终于到达目的地。
到达目的地后,姓赵的系好马,又挑水又做饭,陆生楠猜想他是悔过了吧?待到饭熟时,赵却自顾自吃了起来,并挥手将陆生楠赶开,说是:“既然到了,我的事已经做完,你走开!”
有一个从登州到沙漠的人见到陆生楠,深表同情,拱手作揖道:“可怜啊,贵人怎么落难到这个地步呢?我家有地方可住,且不收一分钱。”陆生楠感谢他的盛德,便将包里仅有的一锾白金全给了此人。没几天,那人却将所有的东西席卷而逃。陆生楠只好靠给人看病维持在军营的生活。
所下谕旨编辑
发表于 2017-4-28 16: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雍正针对陆生楠所下谕旨
(原文):陆生楠由广西举人部选江南吴县知县,朕览其履历奏折,前惟颂圣浮词,中间不过腐烂时文,无一语近于直言规正,亦无一事切于国计民生。而倨傲诞妄之气,溢于言词。知其人必非醇谨,及至引见之时,举动乖张。朕将伊折内之语诘问数条,陆生楠总默然不能对,但闻朕教训。转多愤懑之色。彼时将伊扣缺,令以主事试用。盖以其人或小有才,令其在京办事学习,以冀悛改也。后伊改授工部主事,引见时,不惟毫无敬畏,且傲慢不恭。显然逆抗,形于词色。夫主事职列部曹,外任知县,历俸多年,或卓异行取,始得升补。而陆生楠以边方举人筮仕之初,即膺兹职,尚何负于伊,而伊竟敢怼及君父乎?伊系广西人,平日必有与李绂、谢济世结为党援之处,故敢如此。是以将伊革职,发往军前与谢济世同时效力。
(译文):陆生楠由广西举人部选江苏吴县知县,我看了他的履历奏折,前面是歌颂孔子的空话大话,中间是一些不值一提的腐烂文字,没得一句是稍微中规中矩的,也没有任何关系国民生计的内容,而且字里行间语气狂妄怪诞。陆生楠必定不是厚道谨恭之人。当我引见他时,见他举动乖张。我又拿他奏折里面的话问了几句,他总是沉默不语答不上来,听了我的训话,他还转而显出愤懑的神色。那时工部缺个官,我授他工部主事试用。因为我看他或许有点才华,让他留在京办事学习,希望他能改正。之后正式授他工部主事,再次引见时,他不但对我毫不敬畏,而且态度傲慢不恭,言语之中竟有抗逆之意!你陆生楠身为朝廷命官,在外省做过知县,吃朝廷俸禄多年,因为政绩突出,才把你调升到京城补缺。你丫的陆生楠,以边远省份的举人,刚刚入仕做官,就授你工部主事,难道我还对你不住?而你为何竟敢对我如此的不恭敬?你是广西人,平时必定跟李绂、谢济世结为朋党,所以才敢如此大胆。因此我要将你革职,发配新疆阿尔泰与谢济世一起在军队里效力。
(原文):以上皆陆生楠论断通鉴中语,朕指出数条如此。陆生楠生当盛世,服习诗书,身叨乙榜,赴选朝官。非若曾静之僻处深山旷野,不知天高地厚,冥顽不灵之人也。且观其人,未尝不小有才。谓宜感恩戴德,勉恩报效,而乃怀不逞之邪心。于进身筮仕之时,肆无稽之横议;于政教修明之日,对越大廷,则暴戾恣睢之气,形于词色;远逐边塞,则猖狂怪诞之说,任意发舒。其意专以摇惑众心,扰乱政纪为务。朕实不知其怨望何自而生,愤懑何自而积。此真逆性由于夙成,狡恶因之纷起。诚不知天命而不畏,小人中之尤无忌惮者也。陆生楠罪大恶极,情无可逭。朕意欲将陆生楠于军前正法,以为人臣怀怨诬讪者之戒。著九卿翰詹科道,秉公定拟具奏。
(译文):以上都是陆生楠《通鉴论》中的话,我选取几句进行了驳斥。陆生楠生在大清盛世,读过诗书,身受乙榜进士的待遇,赴京选官。不同于那些僻居深山老林而不知天高地厚、顽冥不化的人。我看你多少是有些才华的,你就该感恩戴德,报效朝廷啊,你反而心怀不轨之心。在刚刚入仕做官的时候,大肆发表无稽之谈,议论朝政;在朝廷政教修明的大好形势之下,对抗朝廷,言谈暴戾乖张;发配到边疆之后,没人管,就更加无法无天了,任意发挥邪说怪论。有意蛊惑人心,扰乱政纪。我实在搞不懂你的怨气从何而来,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积压?难道天生就有逆性,所以狡恶之心纷纷不绝。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而无所畏惧,小人之中最肆无忌惮的人。陆生楠罪大恶极,不可宽恕。我要将陆生楠于军前正法,让心怀怨气乱讲话的官员们引以为戒。命九卿、翰詹、科道秉公拟定陆生楠罪名出具奏书。
被参致死编辑
清&#8226;赵慎畛《榆巢杂识》
【谢济世陆生楠被参】
(原文):雍正间,御史谢济世以参劾豫抚田文镜不实革职,发阿尔太军前效力。经顺承郡王锡保参注释《大学》,毁谤程、朱,命留军前充当苦差。同时陆生楠由举人改补主事,因引见时傲慢不恭,辞色露抗逆之状,革职,发军前效力。著《通鉴论》十七篇,抗愤不平之语居多,亦经顺承郡王上闻,命在军前正法。借托古人之事,冀以泄一己不平之怨望,肆无忌惮,罪由自取。笔之以为小有才者戒。
(译文):大清雍正年间,浙江御史谢济世因为参劾河南巡抚田文镜不符事实而被革职,发配新疆阿尔泰军队里劳动改造。顺承郡王锡保(驻守阿尔泰的将军)参劾他注释《大学》,毁谤程、朱理学,把他留在军队里当苦差。同时,陆生楠由举人入京补缺任工部主事,皇上引见他时态度傲慢不恭敬,言谈之中有抗逆之意,被革职,发配新疆阿尔泰劳动改造。在劳动改造期间,写有《通鉴论》十七篇文章,愤慨、抗逆的语言极多,也经顺承郡王锡保参劾而让雍正获知,雍正下令将陆生楠军前正法。借古人之事,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一些不平、怨气,肆无忌惮,自作自受。我把这件事记下来,让那些有点才华的人引以为戒。
发表于 2017-4-28 16: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十四阿哥 于 2017-4-28 16:52 编辑

江西金鸡县太和桥娄房陆起籍,离居四川泸州长里二甲新庙子苦竹街,定封候河南堂陆氏字辈:仕文光朝正世代诗书礼义星升科及递选治国安邦定稷成
发表于 2017-4-28 17: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桐东陆氏字辈:国家成孝友,遐迩乐雍熙 相传承世祚 继述见纲维
发表于 2017-4-28 17: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某支字辈
发表于 2017-4-28 17: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7-4-28 21:18 编辑

湖南通道支陆氏字辈:
应奇大朝通昌全希清
林明有仁光盛成孟仲
斗奉安向定进万道颜
首政居德秀再庆志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16 14: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