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楼主: 陆燕超

赞五修宿迁<<陆氏世谱>>续修者永春、永干、启超等宗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2 12: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鳌头《陆氏族谱》
……粤东宁靖挈居南雄之珠玑巷,后因路值通衢,兵贼交扰,携眷直抵广州府南海县鳌头堡梧村乡安居。时左右乡邻多众珠玑巷避地而来,公为立学校课,读勤耕,每岁时伏腊,礼让相先,德化所流遐尔,悦服寿九十余。……
    上淇支
    始祖讳粤昌,配高氏,乃宋金青光禄大夫。讳琚公之孙,处士讳瑞公之子也。琚公与梧村始祖琼公同胞,宋理宗时其子瑞公,由江南迁居南雄珠玑里。咸淳七年,粤昌公复挈眷迁居南海,即今之鳌头堡上淇乡日新堂也。
    恒头支
    始祖讳滨,字公涯,号镇南,配潘氏,乃融如公之子也。宋度宗咸淳元年十月甲子,朔祖兄弟十一人,随父由南雄珠玑里迁居新会冈州。时寇盗充斥乡党,以祖孝友忠义,于知广州军事张公镇孙拜为乡官,以其行十乡称为忠义,十乡官人心以固疆圉。赖安偶游鳌头,爱其风土之胜,人情之美,偕子孝贞卜居焉,即今之鳌头堡恒头乡“崇本堂”也。
    顺德医保房(居石涌乡)
    始祖医保公,配老氏。宋度宗咸淳九年癸酉,由南雄珠玑巷徙居南海鼎安都寻居,今之顺德堡石涌乡。三子岩英,洪武二十七年复分居安利。
    鹤山顺宗房(居隔蓢等乡)
    始祖顺宗公,妣钟氏、黎氏。宋建炎年间,由南雄迁居新会城社仓地。一世祖龟龄公,妣杨氏,由社仓地徙居中乐都窑头新村。二世祖士龙公,妣林氏,由窑头徙居古劳都隔蓢村,今改属鹤山县。三世祖生三子:长德显公,次德明公、三明德信公。德显公任冈州仓大使;德明公,宋度宗咸淳四年解元;德信公,宋恭宗德祜二年解元。德显公子孙世居隔蓢,后分居同邑下洞、杰洲、那凹及新会之水母湾、沙间嘴等村。德明公子孙世居隔蓢,后分居同邑越塘乌石、玉岗、龙耳地新会之大灶、棠下;香山之小榄;广西之西隆州等处。德信公自迁新会天河之小湖平冈乡居住焉。
    顺德秀房(居龙江乡)
    始祖讳世卿,原居南雄珠玑巷。宋度宗咸淳九年癸酉三月十六日由南雄启行,二十六日抵广州府龙江之北山家焉。祠建古树坊。
发表于 2017-5-12 18: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旭 于 2017-5-12 18:12 编辑

陆洪涛自其孙辈始宗派十六字:克(11世)承先志,用光尔宗,宣德世泽,仁厚允恭。

6世陆凤池、7世陆开业、8世陆逢春、9世陆洪勋、陆洪涛、陆洪恩、10世陆长龄、陆延龄、11世陆克政、12世陆(承)洋
发表于 2017-5-13 17: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学创始人陆九渊与凤冈渊源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抚州金溪人(今江西),是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突出贡献的里程碑人物,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这座高峰。他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自宋以后,朱熹理学成为执政者的统治思想,而自明代中期以来,陆门弟子将“心即理”进一步发展成为“万物唯我”、“心外无理”的命题,影响渐大,官方学界开始由朱转陆。明朝王阳明更以陆门传人自居宣扬心学,并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倡导“致良知”的方法,同时还提出“知行合一”,反对宋时儒家知先行后的说法。陆九渊所创心学在明朝中期王阳明时终集大成,史称“陆王心学”。明代之后,陆王心学大盛华夏,并出现诸多流派。明黄宗羲《明儒学案》以地域分类,将王门后学分为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北方王门、粤闽王门、泰州王门七大体系。使心学成为明清以来的主要哲学思潮,并一直影响到近现代中国思想界,如近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马一浮、吴宓等都深受陆王心学的影响,曾一度力倡用心学来统领中国人的思想 。而这一位哲学大师的一脉血缘至今还静静的生活在遵义市凤冈县达600多年,即无人知道。据陆光彩家藏的《西江陆氏族谱》载,三国东吴名将陆逊、东晋诗人陆机、宋朝诗人陆游等都是祖上。而陆九渊对中国哲学有多大贡献?陆氏一脉是怎样来到凤冈?陆氏心学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陆氏给凤冈留下了什么?宇宙洪荒,天地万物,是每一时期每一位思想家的哲学命题,不管是理学家的主观或客观,还是佛家的有缘或无缘,历史终究是历史,让我们抹去厚厚的尘埃,走进陆氏入黔的那段沧桑历史,去解读中国心学大师与凤冈的历史渊源和悠久的人文关系。

    一、陆九渊开创中国心学

    江西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字子静),三十四岁中进士。父亲陆贺,字道乡,是一名闻名乡里的贤达之士,生有六子陆九思、陆九叙、陆九皋、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陆九渊排行第六,据今凤冈县巡检村陆德觉家藏的光绪时编修的《贵州陆氏家乘孝集》载:“象山(陆九渊)之始生也,乡人有抱养为子者,二亲以子多欲与(予)之。九思(九渊长兄)力请以为不可,是年九思适生子焕之。语妻曰:我子付田妇乳之,尔可乳小叔(指九渊)。妻忻然而从,象山既长,事(视)兄嫂如父母”。据《宋史.陆九渊传》载:陆九渊四岁时,一天他问父亲:“天地何以无穷际”,父亲笑而不答,于是九渊为此苦思而忘寝食。在随后的读书中,好究嗜学的陆九渊常常在书中发现问题,例如在读《论语.学而》时,就对《有子》三章表示怀疑。读二程书,便发现所说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至有多处矛盾。十三岁时,有一天他对自己少时思考的问题忽有所悟。一天,他在书上读到宇宙二字,见解者说“天地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而省悟道“无穷”原是如此。便提笔记下了“宇宙内事乃已分内事,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从此,陆九渊在宇宙二字中悟到人生之道,他在后来的《语录》中说:“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

    陆九渊的心学是持主观唯心观点,这一观点他直接得益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他认为“人心至灵,至理至明;人皆有心,心皆是理”,同时受发于二程理学中的“人性”层面,使他的理学本体论偏于主观,而道德实践思想更趋于逻辑上的统一。他所主导“心即是理”的观点认为人的心和理都是天赋的,是永恒不变的,仁义礼智等道德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致学目的就在于穷此理、尽此心。人难免受物欲的蒙蔽,受到蒙蔽后的心就不灵,理也就不明了,这样就必须通过师友讲学来恢复心的本然。在当时,陆九渊还与四兄陆九韶、五兄陆九龄都以学名世,号称“三陆子之学”,甚有影响。理学家朱熹曾赞陆九龄“学而不偏,任重道远”。九龄死后朱熹还写墓志铭,深惜痛泣。陆氏家风笃实严谨,他们对当时的士风颇为不满,所以力倡所学不是以科举为目的,而是适于日用,指导人生。陆氏兄弟在学习中自相师友、相互提携,都用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作为根底,在生活中相互影响,并注重对心与理的关系体悟。后有进士沈复昆作《谒三陆先生祠》以志“三陆子”:高山仰止礼先贤,三陆祠留绵台前。见道六经书注我,分内千圣有同然。存先立大弘邻绪,事尚躬行接孔传。问学无非全德性,笃阳当亦让青田。

    陆九渊一生重讲不重著,有人曾劝他著书传世,他却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当时他的学生很多,著名的有杨简,袁燮等,其中杨简进一步发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很有影响,众门生还将九渊遗文编次成《象山全集》,总有34卷。陆九渊死于1192年,据凤冈陆氏传人陆光彩《西江陆氏族谱》所记,陆九渊临去逝时:“谓家人曰,吾将死矣。曰,骨肉将奈何。曰,亦自然。又告僚属曰,某将告终,当祷雪,明日,雪骤降,沐浴更衣端坐,家人进药不服,后二日,日中而卒”。陆九渊死后,荆门官员百姓痛哭不已,满街满巷充塞着吊唁人群,出殡时送葬者竞达数千人,他死后,被谥为“文安公”。陆九渊一生的辉煌在于他以“心即理”为核心创立了“心学”,他的学说独树一帜,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代表的正宗理学相抗衡的学派。

   
发表于 2017-5-13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陆九渊与朱熹

    在今天凤冈县峰岩镇巡检村一带,是陆九渊一脉后裔最为集中的地方,每家祀奉祖宗的香火堂上,都有一幅祖传的“专利”陪神对联:“鹅湖世泽泽厚长,鹿洞宗功功德远”。笔者曾索问陆氏后人,皆不知其意,岂知这幅对联正记载了他们先祖陆九渊与朱熹的两次哲学争辩,“鹅湖”与“鹿洞”就是争辩的两个地点,都在江西境内,今已成为旅游景点。

    陆九渊与朱熹都是南宋同时期的哲学大师,陆比朱小9岁,他两人的哲学观点向来有分歧。南宋淳熙二年(1175)春天,深受朱氏理学影响的吕祖谦造访朱熹到武夷,两人一起研读先贤书,共同编辑一本《近思录》。之后,朱熹又送吕祖谦到信州鹅湖寺,吕意欲调和一下朱陆的理学观,以望统一思想,所以便约陆九渊及五兄陆九龄来鹅湖共讨学术。《东莱年谱》清楚记载了这事:“淳熙二年乙末四月十日武夷,访朱编修元晦,潘叔昌从,留月余,同观洛书,辑《近思录》。朱编修送公到信州鹅湖,陆子寿、陆子静,刘子澄及江浙诸友皆来”。这次朱陆之会,就是中国哲学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这次主要争辩的是“尊德性”与“道问学”。二陆主张发明本心,认为本心之性千古不变,心为一切道德价值的根源,要把“心”当作人生代代相传永不磨灭的道德本性。而朱熹则认为人要通过问学才能致知,要先博览而后归之约。这次鹅湖约会朱陆争辩了三天,观点始终没得到统一,二陆还赋诗明志,讥朱熹的观点为“支离”,说朱熹 “理”之论述莫过于是“床上叠床,屋下架屋”。而朱熹则批评陆九渊“陆子静之学,看他千病万病,只在不知有气禀之杂”。

    朱陆的第二次会晤是在淳熙8年(1181)2月,陆九渊到江西南康访朱熹,朱便请陆到白鹿洞书院讲习。陆讲的是《论语》中“君子喻义,小人喻利”一章,讲得很深动,听者甚众还有泪泣者。当时在场的朱熹也向众人说“熹当与诸生共守,以无忘陆先生之训”,高度赞扬了陆氏见解,并再三表示“熹在此不曾说到这里,负愧何言”。之后,朱熹为了记下陆九渊这次生动的讲习,又请陆书写讲义,并将其刻在白鹿洞的一块石头上以兹纪念。

    陆九渊这次所讲“义利之辩”的核心问题是辩志。他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而习染的结果却决定于你的志向如何,志在“利”者必被利所趋,志在“义”者则义为行为的准则。陆九渊的这次鹿洞讲习,以义利之辩在做人的根本目标上进行了一次有价值的转换,确定了以封建道德为核心内容的人生价值观,并用价值观在指导读书求知和道德的践行。这次白鹿洞书院讲学,朱熹十分赞赏,使这两位圣人找到了一个统一点,自然缓和了双方在学说上的对立情绪。淳熙14年(1187),朱陆两人还以约会、书信进行过“无极”和“太极”的争辩。

    关于朱陆的两次约会,对陆氏后裔的影响甚大,即便在供奉陆九渊的祠堂里,也供有朱熹像,后学沈复昆有诗《谒崇正书院拜朱陆祠》道:“朱陆由来本一宗,强分同异来为通。象山天阔空无际,鹿洞泉深出不穷。了悟何如子静澈,修明应让元晦功。至今遗像坐崇正,万世流风孰继踪”。子静即陆九渊,元晦即朱熹,诗中讲到两位圣人共坐一堂,受后人祭拜的事实。
发表于 2017-5-13 17: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陆九渊九世孙陆公阅入黔驻凤

    年(1896)的《西江陆氏族 谱》记,由于陆氏代代生息、人丁兴旺,大都散居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一带,陆氏后裔为了便于区别,将陆氏自汉到唐分为49 枝,传至宋朝时,后人又以陆九思、陆九叙、陆九皋、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为祖,再次划分为29枝,笔者细心统计过,新列的29支中,陆九渊亲支就有浙江巡抚支、贵州勋烈支、福建建安枝支、江西贵溪支、浙江廉访支、福建福建支共计6支系。而入黔的只有勋烈支一系,此支就是心学大师陆九渊九世孙陆公阅时所列,也就是说陆公阅是入黔始祖,勋烈支就是从他开始。追根溯源,贵州省凤冈县陆氏是勋烈支的先祖是宣教支,宣教支的由来是陆九渊的父亲陆贺生有九渊六兄弟,长大后皆有学成,成就卓然,便以子为贵,被朝延赐予宣教郎,居住在江西青田里,由而衍生宣教支。陆九渊是陆贺的第六子,生有子陆持之、陆循之;持之生子陆沃、陆洞;陆沃生子士柿;士柿生子陆文熠、陆文烩、陆文烃;文熠乏后,文烩生子陆庭标;庭标生子陆锐、陆厚;陆锐生子陆胜;陆胜娶妻徐氏生陆佑彬、陆达夫,后继娶洪氏生陆公阅。陆公阅为官时,也是明代洪武5年(1372),为贵州思南府宣尉司田仁智帐下的一员干将(今凤冈属地当时隶属思南府所辖),就这样,江西陆氏开始入黔。

    洪武7 年(1374),中华大地也被明皇朱元璋统一,思南府宣尉司使田仁智本是前元旧臣,见元朝气数已尽便归顺朱明。当时田仁智所辖的龙泉偏刀水(今凤冈县琊川镇)一带的覃韩二姓苗族,不服王化,对抗朝廷。大明中央就将镇压二苗之事交由思南府田仁智去完成。田率兵进攻却无功而返。洪武7年,陆公阅受田之命率部往龙泉偏刀水征讨覃韩苗民。覃韩二姓是一支“聚之为兵,散之为民”的地方武装,难敌公阅之兵,不久陆公阅便凯旋回师思南。可是官兵刚走,覃韩苗民又聚众闹事,田仁智恼怒十分,再令陆公阅到偏刀水征讨。这次陆公阅总结前次教训,严令部下遇到覃韩苗民格杀勿论,这次征讨使偏刀水覃韩二姓遭到毁灭性打击,大多苗民为了保命纷纷外逃或改姓易俗,所以凤冈至今还流传的“追苗改汉”之说便是指此事。还有一个实例更能说明此事:当时陆公阅之兵遇苗即杀,特别是覃韩二姓。在交战中一官兵生擒到一土民后,便问其姓覃还是姓韩,早以喘不气来的苗民无法及时回答,就指着河流意欲只要不杀他,他可以投河自尽求个全尸,而官兵误认为他是指河代姓,便说“即然姓何我就不杀你了”。这位逃过一劫的苗民后来为了保命,就索性改姓何,着汉装习汉俗。所以今凤冈境内的琊川、峰岩、进化三地的何姓实为偏刀水覃韩二姓苗民之后,这个实例清楚地记载了那一段血腥历史。

    陆公阅讨苗有功,深得思南宣尉司田仁智的赏识,便向明王朝请功,后明王朝授陆为“勋烈将军”驻守偏刀水,建立巡检土司(巡检司一名至今仍在沿用,今为峰岩镇朱场巡检村)。陆氏之后,朝廷将不问忠愚世袭巡检长官司一职。《贵州通史》有载:“陆公阅,文安公(即陆九渊谥号)九世孙,将仕郎胜公(即陆胜,九渊之父)之子也。坐青田道义里(今江西),状貌雄伟,甚有胆略.洪武五年,公居印江时平覃韩聚叛,霸掠胡刀(今琊川偏刀水)等处地方。上喻思南宣尉司田仁智督兵,屡战不克。公陈征讨方略,宣尉司授以符节,进退唯命。公至关山,立营与贼对垒,四路应授,军容有法。(洪武)七年, 覃韩授首,诸路悉平,宣尉司题叙有功,以恩威并济,深有法度,长安久治,非碌碌者所能及.尚皇帝,乃特授以勋烈将军,土巡检,节制偏刀水,镇守把军关,世袭其职”。自此后,陆公阅在今峰岩朱场建司衙、布政道、施恩威,统治一方。(巡检司是中国元朝、明朝、清朝县级衙门下管的地方军事武装,通常管理人烟稀少的地方)。就这样,心学大师陆九渊一脉便在凤冈扎根生息,此脉虽衍生于“宣教支”,至此后就以陆公阅“勋烈将军”之称而列勋烈支,亦成为陆氏唯一一支入黔的血脉。

    陆公阅入驻凤冈后,成为首任巡检长官司,开始经营巡检。他生有六子是传宗、孝宗、敬宗、守宗、朝宗、恩宗,六子合为“传孝敬,守朝恩”,可见陆公阅深受陆九渊心学影响,要做一个以孝敬为道 、忠于明王朝的圣人良臣。他在位35年,死于明永乐七年(1409),同年传位陆传宗;后传宗乏嗣,传弟陆孝宗承袭巡检长官司;孝宗传子陆机;陆机生子陆玟、陆璇亦传位玟;陆玟生子爵、俸,亦传陆爵;陆爵生子嗣昌、嗣盛、嗣奇、嗣儒,亦传陆嗣昌;陆嗣昌生子希皋亦传希皋;陆希皋生子陆炳亦传;陆炳生位中亦传;位中生独子陆阳春亦传,陆阳春继位时明朝已易满清,陆氏土司于清顺治15 年(1658)归附清廷,《清史稿》有载:“传至陆阳春,清顺治15 年归附,仍任世袭”。陆阳春生子国珍,由于陆国珍乏嗣,承袭一事便乱了宗法,当时由清府出面周旋,由陆国珍嫡侄陆元弼承袭……。陆氏承袭巡检长官司一职共传19世18 任,最后一任土司是陆恩惠。陆氏土司历经明清两代,从明洪武七年至清宣统三年,共计537年,是凤冈土司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家,在黔北仅次于遵义海龙囤杨氏土司。陆氏入黔十七世孙陆鸿规曾作《题勋烈将军世袭》古风一首,清楚记载了祖上入驻凤冈后的历史:勋烈将军皇明爵,国初洪武隆恩讬。思南长官仁智田,为贤为国陈韬略。公阅陆氏西江人,剿贼覃韩功灼灼。青田文安九世孙,从征黔阳心忠恪。智勇堪寄镇边疆,胡刀等处才堪酌。天子恩来北阙高,世袭受封住紫阁。子子孙孙沐前明,圣氏滂敷乐升平。诸臣误朕真天命,不然安能数及清。康熙十五云南定,巡抚贵州卞品评。奉旨改袭土巡检,安化巡政踵其成。此真圣明天子政,芬流四百黔志存。阳春作古宗法乱,次嫡统春应飞鸣。继绝陆璇孙八世,元弼袭受先人职。公阅祭祀奉千秋,浩荡皇恩莫红极。嘉父孔氏迁鲁东,古人懿行事可则。统春避居地乐唉,念服先畴自食力。修职佐郎风诏颁,名闻君子于宴息。将军后裔屋千间,散居各省难记识。自任黔中到而今,廪膳贡举铭员勒。但恨家规不及前,恐被旁观耻旧德。青山绿水好风光,徒慕兴歌浪泼墨。

发表于 2017-5-13 17: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陆九渊心学对后世的影响

    (一)忠于明王朝。

    陆氏后裔,深受陆九渊之心学,使后裔皆以此为荣世代传授,还塑像供奉,以励后人。自陆公阅洪武七年任巡检首任长官司后,得恩于明王朝,荫泽后世。入黔第三世长官司陆机为谢隆恩,行走几千里山路,向朝廷献马得到明王朝的赏赐。第十世陆阳春任巡检长官司时,正值明清交际,陆阳春仍心怀前明,时时朝北方遥拜叹道“今若此,其将奈何”。同时告诫后世“以后耕者耕,读者读,聊报君恩于万一而也”。陆阳春的从弟陆统春是一个耕读为业的人,当他得知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煤山自尽后,对北慨然叹道“食人禄、忠人事,人情且然,况祖宗百战不辞,竭力于国,子孙世袭,君恩极厚,国家如此,夫复何为”,充分体现了巡检司陆氏对明王朝的耿耿忠诚。

    (二)恪守家风。

    陆氏一族还遵崇家风,诗书传家。多次遣人到祖籍江西金溪寻根祭祖,陆爵任长官司时,亲自到江西青田里寻祖,过黄河时不慎掉进了黄河,得救回家后捐出田土修建“水府祠”,还将陆九渊之像和朱熹之像一并放在祠内祭祀。道光年间又将“水府祠”改为“文安公祠”,每逢忌日,长官司率族人立于祠堂,行大礼拜朱陆二圣,还念礼辞:“唯我夫子,是我祖上;赵宋名相,孔孟功臣;昌明圣教,注述六经;阐明性理,学究天人;教修鹿洞,范演鹅湖;肇修家礼,垂教后儒”。这对后世甚有影响,潜移默化地规范了后人的做人准则。

    如后人陆铉,平日里对朋友如亲人,他看见族中兄弟为一点小利争执不休,有损家风,便劝道“终身让路,不枉一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人之富贵贫贱,只争不争得乎”。同时还举例说:祖上陆九渊住江西时,十代人同居同食,不分彼此,其家产也不过10亩田土。还告诫子孙“人果(各)有志,何在争为,其争者,必非吾家子孙也”。陆铉一生恪守家风,素无私徇,深受族中人尊崇,后来他出仕平坝县而死于任上,死后两袖清风,行李萧然。又如陆文琏,朴实厚道,重义薄利,勤耕苦读,还乐于邦人,经常无偿的给别人清理沟渠,以方便大家灌溉用水。稻田需要灌水时,他逐家灌溉不分你我,族中如有来争先后者,只要看见陆文琏在都“皆退而听之不争”。清嘉庆年间,族中为祖上陆玟建祠,要求大家捐钱,大家都担心他因家穷难以交付,他却照期交出八两银子且捐资最多。一次他去市上买牛,银子不慎被小偷窃去,他回家后却不说,家人知道后都埋怨他,他却说既然掉了就没必要说了,以后想法补上就是了。他这种“君子喻义,小人喻利”的胸怀在乡里很有威信。清咸丰元年(1851),龙泉县令将之荐予朝廷,被恩赠八品耆员享受“戴冠”待遇,死时寿高93岁。再如陆运繁,父母早故,但他十分好学。由于家境贫寒,与妻王氏到岳父家居住,岳父看不起这位只勤读不爱耕的女婿,时时冷眼相待。妻子见后十分不高兴,便离开了娘家,在回家的路上妻子问陆运繁道“君能读书,妻不辞劳苦,愿操井臼以助”。于是陆立志苦读,后出仕石阡府,可是未到任上就染疾而终。

    陆九渊创立心学,德泽后世,影响深远,后人包扬有诗《象山先生像赞》写道:词蔓蚀真,当居一正;划百家伪,药千古病;发人体心,全人性命;一洗佛老,嫡传孔孟。又道 :即心是道,勿助勿忘;爱亲敬长,易简平常;煌煌昭扬,神用无方;瞻拜象山,万古芬芳。
发表于 2017-5-13 17: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陆氏巡检土司留下的遗迹遗物

    (一)巡检司遗址。

    心学大师陆九渊九世孙陆公阅自明洪武一人主黔后,世袭巡检长官司537年,历经明清两朝,今凤冈境内就有陆姓人达6000余人。其司衙建于今峰岩镇朱家场,内设司衙、祠堂,占地约1200 平方。在咸同兵乱时,被号军焚烧,今遗址尚存,其基石、院坝、边沟、旗孔及其随处可见的瓷片,足见当初规模,巡检司一称至今沿用。

    (二)陆公阅墓。

    陆公阅为入黔始祖,生年不祥,卒于永乐7年(1409),墓葬于离司衙不远处的张家湾,墓前20米处有一小溪,终年潺潺不休,四周皆为水田,其墓如一片荷叶兀立中央,故称“荷叶临溪”。墓为土封呈园形,墓前立有一石碑高1.7米,宽0.8米,正中刻文:诰授宣尉司将军始祖陆公讳公阅府君之墓。右边题头铭文:始祖行三,江西抚州金溪县青田里人。象山九世嫡孙。祖奉命征覃韩二姓,勇敢当先,两战奏凯,敕封偏刀水正长官司,镇守此境,事载黔志,世袭其职。落款时间为清道光20年(1840)11月。现在每逢清明,陆姓人皆组织到坟上祭拜,凡族中有应考者,都到坟前焚香许愿,祈祖上保佑榜上有名。

    (三)玉罗汉的故事。

    据今巡检司陆氏长者说,玉罗汉呈灰褐色,约高1米,其罗汉双耳垂肩,腹部鼓圆,坦胸赤脚,盘坐泰然,是祖上往江西运来的玉像,一直呈放在“文安公祠”里,寄寓子孙吉祥。后来,宗祠被白号军火焚后,玉罗汉由长官司存管。解放后玉罗汉被置放在村完小,学生时常抚之摸之,所以耳部被一学生用石头击缺,后来又交族中长者管理,凡陆氏族中有红白喜事,都将玉罗汉放在堂前焚香烧纸。上世纪八十年代,族中有三两视利者将之贩卖于文物商人,族中几位长者曾报案追查,却无果而终。

    (四)两本族谱。

    一本是陆德觉老人家藏的《贵州陆氏家乘孝集》,已是泛黄残破,历经烟火,幸好大部分内容尚存。该集分两部,上部从南宋开始记载,分别以陆九思、陆九渊六兄弟为序进行记载,多载祖上治学及风范。尤其是记载了陆九渊与朱熹的理心之辩,更显得珍贵。下部从陆氏入黔开始,所记历世陆姓的轶闻趣事、治学精神,并附有一些诗作,是研究凤冈本土文化不可多得的资料。

    另一本《西江陆氏族谱》是巡检最后一任土司陆恩惠编修于光绪22 年(1896),该谱收录了陆氏历代各支各系的族谱序言,对研究陆氏起源弥足珍贵。最早的族序作于唐朝天佑二年(905);依次是元朝至正10年(1350)由国史院编修危素所作的族序;明朝正德6年(1511)、明嘉靖8年(1529)都作有序言。同时还附录有《陆氏四十九支家谱叙》、《金溪陆氏家谱》、《阴京谱序》、《吴县谱系序》、《山阴弘孝编序》、《鄞江外史史道祖后序》、《陆氏重修族谱序》及其陆九渊十八世孙陆麟北编修的《西江陆氏家乘》和《西式江抚州金溪家乘》。同时录有陆氏世系前表,从汉初一世陆烈至元末二十三世陆尚。还录有《陆氏家乘入黔世系表》,从明洪武七年入黔一世陆公阅至十世长官司陆阳春,排列清楚,条理明了。该谱今由陆光彩老师收藏,据他讲,文革期间,他是一名红卫兵,一天他们去烧族中一位长者家的书,正在焚烧时见这册《西江陆氏族谱》与本族有关,便私自将其悄悄隐藏在怀,才使之得以存世至今。
发表于 2017-5-13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溧阳陆笪支系陆游祖之后裔其开基始祖为陆游之孙陆立基是也。其堂号仰贤堂,其字辈自76世起:尧祥如炳定
发表于 2017-5-13 18: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溧阳陆氏续修宗谱序

宋代诗人陆游虞、子龙、子修、子布、子遹(子志载《陆子遹,山嘉定十一年(1218年)知溧阳》《景定健康志 溧阳县题名》载:“陆子遹嘉定十一年正月到位,十四年四月满替。”绍兴《重校陆氏宗谱源流音译》载:“子遹,字怀祖,游子,父荫授新喻县丞、溧阳令,有恩政,至公崇祀名宦。”《溧阳陆氏屋山谱》载:陆氏山阴支第五十四世子遹公授溧阳县令,其嗣子立基从行溧阳辅政,子遹公初命立基卜居戈旗姚巷,后徙居金庄,最后卜居土名其里,曰陆笪,谓金渊陆氏。立基公为溧阳陆氏始迁祖一世祖,已历近八百年,今不仅溧阳陆氏皆为其后人,在周围市县尚有后裔数十支也。新谱载有陆锁链撰《溧阳陆氏源流考》备述其情,兹赘述。 2004年间,余正提纲常州樟村陆氏修谱事,谱载我樟村陆氏,祖上乃浙江绍兴鲁墟,宋时与陆游同族,得知溧阳有陆氏,乃陆游之后,遂有心探访,即偕修谱委员数人前往溧阳陆笪。有老叟陆义庚。出示家谱残卷,述说村上原有三座陆氏宗祠,又指场前硕大石础曰:“此乃原祠堂柱础石也”。余大为惊讶,扼腕唏嘘中,始方信当年宗祠之规模,必定巍峨宏大,不禁肃然起敬,又希冀陆笪陆氏何时能续修家谱,重修家庙。 越八年,2012年,有陆锁链来访,告知陆笪正修家谱,出示谱稿,世系源流,清晰了然。乃大欣,引太炎先生言而朗声曰:“何日有灭,星球有尽,种族神灵远大无极!”陆笪陆氏家乘复可传之久远矣! 一、鸿篇巨谱 屋山谱幸有留存六十卷全部旧谱在世,使次修谱有本可依,并不违谱制式样,慎重循本,逐一增记,又重金精印为十二卷,数百万字尽纳其中,可谓鸿篇巨谱,制式完备。又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出版,更用扫描技术将原六十卷旧谱全部扫描录入,可让后人一睹八十年前旧谱风采,实为谱牒之上乘。 二、传次有序、体例科学 新谱以现代思维和科学手段,将旧谱记述作出分列组合。例如:将宋咸淳六年(1271年)一修,至此次十八修,历朝历代各次修谱之年份、合修、分修、主修者一一例出,博考翔实,无一遗漏。又如:为了方便查阅,改变旧谱以“五服”分段的记载方式,而采用以“支”为序的排列排版方式,做得支支有序,世代相依,其序、其世系、其世表也以支为单位,既清晰明了,查阅易懂,比所见谱牒更胜一筹,可称谱牒范本。 三、同人于野、贡献卓越 天下陆氏,同为一宗,然因繁衍世代,分宗分支,历史上有四十九支和二十九支之说,又因语焉不详,常为陆氏子孙所疑问。溧阳陆氏此次修谱,摒弃“同人于宗”之狭隘心态,倡导“同人于野”之博大胸怀,将陆氏四十九支、二十九支之世系,一一疏理列成图表,使陆氏上祖世系传次清清楚楚。此乃中华陆氏通谱之概览,实为天下陆氏所能共享。陆笪陆氏修谱此成果,为天下陆氏作一大贡献,利在陆氏,功在千秋。 四、齐心合力、修谱楷模 陆笪陆氏谱牒,距上次修谱已八十余年,族中贤者常敬宗睦族之心,幸有锁链、和平、久金、义庚、志新、法庚、才洪、林宝、海根、裕平、纪庚等发起修谱,组成续修委员会,又成立溧阳陆氏文化研究会,两会由法庚任全长。又赖法庚出巨次支持,仗义舍得,锁链提纲主修,细致入微。余观诸位同心同德、齐心合力、谦谦礼让,深受感动,叹曰:真乃修谱之楷模也! 新谱即成,锁链嘱为序,余仰慕陆笪陆氏之巨族气象,敬佩修谱诸贤之崇高精神,又羡新谱之完备精美,也喜陆笪将重修家庙,不能不抚掌相庆,遂不揣愚,陋述其事,奔走相告。 爰为序 作家、一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中华陆氏宗亲联合总会筹委会副会长、常州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元侯公八十三世孙陆林深拜撰 公元二零一三年十月癸巳之吉
发表于 2017-6-20 17: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陸昭雄 发表于 2012-7-17 11:36
如此說來,字輩中的"宣"有隱含"忠宣公"之意,這說法是有些道理的。
只是,字輩立意既在勉勵後世子孫,祖 ...

“宣”与齐宣王有关系不?
发表于 2017-8-16 23: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燕超 发表于 2010-3-5 15:10
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崖山之战,宋军溃败,当此天下已亡,义不再辱之际,陆 ...

5f9ddc160924ab18667919943cfae6cd7a890b25.jpg (69.27 KB, 下载次数: 0)
发表于 2017-8-16 23: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170816225945.jpg (95.43 KB, 下载次数: 0) QQ图片20170816225955.jpg (134.69 KB, 下载次数: 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14: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旭 发表于 2017-6-20 17:37
“宣”与齐宣王有关系不?

无论是梁以樟先生的,还是十世祖奋勇公的序所言皆与齐宣王之“宣”无太大相关,与贽祖之“宣”有关联。
发表于 2017-10-16 20: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田代齐姜
次序
谥号
在位时间
年数
备注
1
田敬仲
陈厉公之子,奔齐,改陈氏为田氏
2
田孟夷
3
又作田孟庄、田孟芷、闽孟克
 
4
田文子
须无
始为大夫
5
田桓子
无宇
6
田武子
7
田釐子
又作田僖子
8
田成子
9
田襄子
10
田庄子
?—前411年
11
田悼子
前410年—前405年
6
12
齐太公
前404年—前384年
21
前391年,自立为齐君,放逐齐康公。前386年,被周安王列为诸侯
13
齐侯剡
前383年—前375年
9
14
齐桓公
前374年—前357年
18
15
齐威王
因齐
前356年—前320年
37
前334年,称王
16
齐宣王
辟疆
前319年—前301年
19
17
齐湣王
前300年—前284年
17
前288年,称东帝,不久去帝号
18
齐襄王
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19
19
齐王建
前264年—前221年
44
timg (2).jpg (132.16 KB, 下载次数: 0)
发表于 2017-11-6 1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1509837799_IMG_5350.JPG (1.53 MB, 下载次数: 0) 1509837818_IMG_5351.JPG (2.54 MB, 下载次数: 0) 1509837823_IMG_5352.JPG (2.04 MB, 下载次数: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5 14: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