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177829|回复: 385

赞五修宿迁<<陆氏世谱>>续修者永春、永干、启超等宗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8 16: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5-4-14 18:18 编辑

回望逝去640余载如斯岁月,首先感谢各位宗亲为陆氏家族所作的特殊贡献!正是各位前辈为之无私奉献,陆氏之精经得以传承。十余载过去,其价值愈显臻贵。我宿迁地区陆氏始迁祖柴公,苏州吴县洞庭山人。明朝初年游学来宿迁,传至今家、乘辈约有二十五、六世矣!人口数万人、遍及全球各地。然一部世谱敦亲睦族,凝聚数万陆氏宗亲崇本归根,爱我族众,扬我族荣之情结。此功至伟也。
发表于 2018-12-26 13: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泉义堂陆氏家谱序
夫家之谱,国之史也。史不可缺,谱其可?常取而譬之所谓祖也者,其始水之源本之本者。若子若孙次第相传,即水之流而为源,木之发而为枝也,是故一气之流。虽有远近亲疏之异,实皆一源本之分。苟不详其世系而图,诸家谱则有流散而莫知之耳,故程子常谓自宗子坏法,则人不知来处。以至流散四方往往亲尚亲未绝,而竟不相识者。问有谱之当修,又往往务外好高,窃取拨援,弗亲其亲而亲他人者。若郭崇韬拜子仪之意,后世非叹者,竟谓何益?
余祖裔出南京,元末迁于新会泷水里居焉。其南京之宗世远矣,详念吾祖昌翁,来子双水近今五世矣。其枝分脉络犹幸相传真切,而宗谱则未有作焉。辇自拾五岁有志于是举而询于父老,佥未曰世有显者,故未谱有焉。子闻之戚然,嗟夫!谱也者所以第纪其世系也,等级其尊卑也,聊属其远近也,荣达莫焉。况吾正恐其宗枝绵远也事变移,卒有程子之虑者。兹乃以其纸笔请父老而详世次,曰昌翁者,始迁祖也,字胜兴,号春山。遭元季红巾煽乱,群雄各据一方。公统戎兵力驱凶,抚治黎民。上至文章里,下至涯门,一境民各安生。比时咸戴其德,而威其威。元至正间授广州府通判,迨我一统天下第纪其功升其本府同知。其勋烈详载双峰碑刻焉。先娶未人同夫人者三人,七子至今蕃八叶矣。图而计之宛然在目。父老咸喜谓曰:谱也者!
所以纪世系重宗本,他诚无与也。而达之其源浚者流长其根深者,其枝茂不将有以大厥荣宗耀祖者乎?余曰:未也。由昔而今,由今而后,人愈大而众,世寝远而寝疏矣。然自祖而亲之虽枝分派,而实皆出于一人者也。为子若孙可不交相亲爱,周让而曲全之也?则必贫困周之,患难救之,冠婚丧祭扶助而振恤之。毋得以强欺弱,毋得以少凌长,善相劝过,相征出入,起居礼让为先,下亦成为仁厚之族哉!千秋万祀,尚其勿赞!                                          

五世孙辇撰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11: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佶祖支下奋飞公之孙辈小十房派衍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09-9-9 17:56 编辑

佶祖生卿公,
卿公生奋飞公,
奋飞公生又襄公,
又襄公生孟候公、酂候公、视候公、应候公、建候公、文候公、定候公、远候公、晋候公、一候公
共十兄弟,此是为小十房也.

因佶祖共生三子,
长子府公生5子,奋勇公、奋翼公、奋扬公、奋武公、奋翮公
次子卿公生3子,奋飞公、奋发公、奋晓公
三子合公生2子,奋鸣公、奋骅公
共十兄弟为老十房.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5: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09-10-9 11:19 编辑

宿迁始迁祖柴公有兄弟仨人,长兄在苏州有派,弟弟迁浙江平湖有派,曾对谱相合,未能远稽.因而江浙沪陆氏宗亲有我之近脉宗亲,但是他们为什么要“三分天下”呢?是何历史原因呢?请问柴祖的父亲、祖父的名讳是什么?柴祖的兄弟二人的名讳是什么?苏派和平湖派的后人分别是现在的哪一支?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17: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中华民族同为炎黄子孙 早期的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中已经有众多的姓氏产生 约公元前40世纪→约公元前26世纪→约公元前21世纪
原始人类→三皇时期(约公元前40世纪~约公元前26世纪)→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约公元前21世纪) 伏羲氏受到众多母系氏族国民众敬爱被推立为君,定都在完丘斓(今河南陈州),在位115年而死,亨年197岁,死后葬在陈州(今河南淮阳→女娲→柏皇氏→中央氏→大庭氏→粟陆氏→浑沌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
……少典国君主 本姓公孙,国位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
娶有蟜氏的女儿安登为妻,生二子

(长子被诸侯国举为帝) (次子继承诸侯 少典国王位)
炎帝 神农氏 名石年 少典国王
(在位140年,享年168岁) 其后裔世代继承诸侯
娶莽水氏之女听暕为妻,生临魁
炎帝 临魁
(在位80年) ……
炎帝 承
(在位60年)
炎帝 明
(在位49年)
炎帝 宜
(在位45年)
炎帝 来
(在位48年)
炎帝 里
(在位43年) 少典国王 榆罔为炎帝当政时的少典国君
节茎 王妃,名附宝,生一子于寿丘(今山东曲阜东北6里),本姓公孙,
长居姬水,因亦姓姬.居轩辕之丘(今河南开封新郑县),
克 戏 因以为名,又以为号,称轩辕氏.在有熊之地建国,故又号有熊氏.
崇尚土德,故号称黄帝.建都涿鹿.
炎帝 榆罔 (在位55年) 黄帝 轩辕氏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17: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姓受封前祖先根源:自黄帝轩辕氏→虞舜→妫满→陈完/田完→田通/陆通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80年
轩辕氏(黄帝)


v 少昊 金天氏 昌意(第2世)

刘娇极 颛顼 高阳氏(玄帝)(第3世)
封于辛 (高阳氏生8子)

帝喾 高辛氏 穷蝉(第4世) 老童 骆明
(高辛氏生8子)
稷 契 帝挚 帝尧 敬康(第5世) 重藜 吴回 鲧

生育9男2女 句望(第6世) 陆终 夏禹
桥牛 昆吾 参胡 彭祖 会人 曹姓 季连

瞽瞍(即瞎子)(第8世) 芈姓
(楚国为其后人)
重华(虞舜)(黄帝第9世孙)
商均 公明(第10世 夏时 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

…… 虞曲沃(第11世)


虞思(黄帝的第12世孙/虞舜的第4世孙)

虞遂(第13世)
桓叔(第14世)
虞方(第15世)
虞彤(第16世)
伯桥(第17世)
虞非(黄帝的第18世孙/虞舜的第10世孙)
……
虞遏父(黄帝的第41世孙/虞舜的第33世孙)

妫满(胡公)…(陈,胡两氏始祖)
胡氏宗族

陈犀候(申公) 陈皋羊(相公) ……
陈突(孝公) ……
陈围戎(慎公)
陈宁(幽公)
陈孝(厘公)
陈灵(武公)
陈说(夷公) 陈爕(平公)
陈围(文公)
陈鲍(恒公) 陈陀(厉公)
陈氏宗族 陈完/田完(敬仲)
(自妫满至陈完计11世)
…… 田樨(孟夷)
田涽(孟庄)
田须无(文子)
田无字(桓子)
田开(武子) 田乞(厘子)
…… 田常(成子)
田盘(襄子)
田伯(庄子)
田和(齐太公)
田午(齐桓公)
田因齐(齐威王)
田辟疆(齐宣王)(公元前301年即位)
田遂(涽王) 田通/陆通(元侯)
自田完至田通共14世 通受封陆乡后为陆氏第一世祖
田氏宗族 陆氏宗族
……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17: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7-4-23 11:08 编辑

自陆氏第1世祖(陆通)→第5世(陆贾)→第6世(陆烈)→第42世
约公元前280年→公元960年 (周代→唐朝,五代十国)
田通/陆通(元侯)
自田完至田通共14世 通受封陆乡后为陆氏第一世祖
陆发(恭候)(第2世)


陆万(第3世) 陆皋
…… 陆邕(第4世)
秦柱下史
退隐,自号休休子.
陆贾(第5世) 陆资
陆烈(第6世) 陆桢
任汉御史大夫.
……
陆衡(第7世) 陆盱
任汉朝山阳县令 任汉贲令
…… 陆鸿(第8世)
任本州从事,中令,汉渤太守.
陆建(第9世)

(陆建后裔)
(陆建后裔)


陆晔 字奉先 陆恭(第10世)
汉代任本州从事,府尹 任汉御史中丞,京兆尹
陆璜(第11世) ……
任汉御史中丞,京兆尹
陆文(第12世)
将一部分陆氏子孙带领至陕西发展 任汉弘农太守迁都尉
陆亲(第13世)
…… 任汉成都令
又将一部分陆氏子孙扩展到四川发展 陆众(第14世)
任汉中郎将
……
陆赐(第15世) 陆畅 陆阳
任汉丞相府主薄兼都督大将军
陆闳(第16世) …… ……
任汉颖川太守拜尚书令赠太中大夫
(陆闳后裔)

陆卯 号公车枝 陆温 号郎中枝 陆桓(第17世)
任汉殿中御史迁公车司马 任汉郎中令
陆积(第18世)
…… …… 任汉杨州别驾

(陆积后裔)
(陆积后裔)


陆稠(第19世)号荆州枝 陆逢 号乐安枝 陆褒
任汉荆州刺史左仆射 任汉尚书右仆射迁乐安太守封乐安候 汉徽士

陆肃(第20世) 陆谦 陆涉 陆表 陆琼 陆昊 陆招 陆寂 陆康 号芦江枝 陆纾
任汉丹徒令 汉代宋王相 汉高城令迁芦江等四 汉城门校尉
号丹徒枝 ……号宋相枝 郡太守加忠义将军

陆穰(第21世) 陆绩 陆谠 谙 飒 斌 陆骏(第21世)
汉海盐县令 郁林太守 汉九江都尉
加偏将军 迁太学博士
号郁林枝
陆恢(第22世) …… 陆逊 字伯言(第22世) 陆瑁
晋谏议大夫 晋海昌屯田都 吴谏议郎
号谏议枝 尉领县事右护军镇西将军 从选曹尚书
…… 封为娄候
陆弘(第23世)
晋永兴县令






(丹徒枝) (陆肃后裔) (陆逊后裔) (陆瑁后裔)
(丹徒枝) (陆肃后裔) (陆逊后裔) (陆瑁后裔)

陆抗(第23世)陆滂 喜 颖 英 伟 颜
吴奋武将军
柴桑都尉加 吴隶部尚书 晋长沙太守
大都督大司马 晋散骑常侍 高平相
兼荆州牧 成都内史 员外散骑常侍
…… 袭江陵候 号屯骑枝 号成都枝
封乐乡公
……
陆晏 陆景 陆机 字士衡 陆云 字士龙 (第24世)陆濯 陆术 举 晔 玩 粹 权
吴裨将军 吴车骑都尉迁 吴牙门将 吴举贤良 海虞令
陆莱 偏将军牧中夏督 晋尚书著作郎等 补浚仪令 陆汉公(第25世)
驸马封毗陵候 吴灭晋辟官迁
大将军右司马 陆冽(第26世)
尚书令

(27世)陆晋 陆元之
本州从事 隐居鱼圻
号鱼圻枝
…… ……




(丹徒枝) (陆肃后裔)
(丹徒枝) (陆肃后裔)
陆晔 陆玩 陆权(第24世)
字士光 晋太尉 晋秘书监
晋封平望亭候 谥康公 中书黄门侍郎
侍中车骑大将军 号太尉枝 号侍郎枝
封江陵郡公
谥穆公 陆谧 儒 侧 纳 又 始(第25世) ……
五部尚书
…… ……号车骑枝 陆万载(第26世) ……
勃海太守 宋秘书监侍中

陆道元 陆子兴 子真(第27世) ……
海宁太守 赠中散大夫

陆慧彻 慧晓 慧恭 慧远(第28世) 陆文晟
齐国子司业 齐散骑常侍

陆镇之(陆氏第29世裔孙/陆肃第10世孙) 陆闲 陆引(第29世) 陆宣猛
梁代任给事中 齐扬州别驾 晋宣武将军

…… 陆厥 陆绛 陆完 陆襄(第30世) 陆浔
梁琅琊,彭城二县丞 梁封余子侯 陈兵部吏部侍郎
食邑500户
…… (第31世)陆邱公 令公 仁公 云公 …… ……
梁黄门侍郎临州长史

陆元朗 更名陆德明(第32世) 陆子梦 陆琛(第32世) ……
隋朝任学士,国子助教,至唐高祖时任国子博士兼太子中九 陈礼部尚书 陈尚书三公侍郎兼散常侍
…… 迁给事黄门侍郎中书舍人参掌机密 (陆浔后裔)
(陆琛后裔) (陆浔后裔)

陆敦信(第33世)号相国枝 陆山仁(第33世) …… ……
唐高宗时拜右大司马,太司成散骑,左丞相 崇文馆学士 赠司仪郎
…… 号学士枝

陆柬之 静之 玄之(第34世) ……
唐豫章都尉
陆元方(第35世) ……
唐莺台侍郎 文昌左丞
武后时为丞相
号莺台枝

陆景初 景倩 景融(第36世) ……
唐睿宗赐名象先 唐扶沟丞 唐新郑令 工部尚书
唐户部尚书太子少保 监察御史 广陵郡都督
唐玄宗时封兖国公 左丞相 号御史枝 号都督枝
谥文贞 陆溥 陆涓(第37世) 陆齐望(第37世)
号兖国枝 唐少府监 唐阳翟令
…… 陆康 陆孟儒(第38世) 陆泌 廛 涧 淮 灞 浐 渭 沣
唐泽州朝史 唐苏州司户参军
陆正兴 陆翱(第39世) 陆师德 陆偘
陆宾虞 陆希声(第40世) 陆墠 陆贽 字敬舆
侍御史 唐商州司马
(第41世)陆龟蒙 户部尚书 陆鄯(第41世)
号丞相枝 唐昭宗时谥文公
隐宜兴,自号居阳遁叟 陆允迪 字文祥(第42世)
…… ……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17: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7-4-23 11:10 编辑

自陆氏第42世祖→第72世祖→
约公元960年→公元1911年→ (宋,元,明,清时期)
以上所辑录的仅是宋代以前的陆氏宗亲血统谱系简图.
有资料记载,唐代元和7年(公元812年),陆氏第38世祖 - 陆庶,时任福建观察使(考察州县官吏政绩的官)上书皇帝,请准编撰陆氏族谱(注:唐以前编写族谱是官办的,到了宋代以后始有民间编写).唐宪宗准奏,陆庶便编辑了一部陆氏族谱,将当时陆氏分为49支(枝),即:颍川,公车,郎中,荆州,乐安,丹徒,宋相,庐江,松阳,武平,郁林,将军,鲁相,谏议,丞相,安南,庄公,太傅,殿中,华亭,屯骑,成都,校尉,中丞,布侯,黄门,长沙,高道,贤良,中书,驸马,车骑,太尉,侍郎,孝侯,石城,大中,梓潼,河阳,山北,山南,富春,遂宁,鱼圻,汉阳,晋陵,常侍,安乐,光子.均系以其祖宗所任官职或任官所辖地方为名.由此可见,自陆元侯受封平原陆乡而建陆氏以后的1100多年间,陆氏后裔经历汉,隋,唐代,己散居各地,具有相当规模,其中多数已从黄河流域移居到长江流域繁衍发展.
宋朝时,由于北方民族不断南侵,民族战争连续不断;元末,明末的农民起义;清代太平天国反抗清廷的战争;清末民初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等等因素,使居住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的陆氏宗族之谱系记录,多数未能得以继续修撰,而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料历经战火,洪灾,动乱等浩劫多遭毁坏,所以唐之后资料缺佚.虽有零星的陆姓名人传记摘述,但难以明其世系源流,故从略.

在原始人类逐渐进化的早期阶段,没有文字记载,但留下了许许多多神话传说……
在约公元前26世纪,伏羲氏被推立为帝,以风为姓,定都完丘斓(今河南陈州).此时,人类开始懂得制作捕鱼工具,饲养牲畜,以美食祭祀神灵.但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伏羲氏开始制定男女婚配嫁娶的规矩,凡是打算娶别人女儿的,要先甄别姓氏,同姓不得婚配,然后请媒人说合,约定后,用两只美丽的野兽皮作为聘礼,象征配偶.从此,人们才知道父子关系,男女有别,不再互相轻慢.直到后来,炎帝神农氏兴起,历代帝王的姓氏世系,才可以明确地进行考证.榆罔继承炎帝位,为政残暴,法多害民,群臣心怀不满,诸侯皆有贰心.后内乱不能平,退至涿鹿.轩辕氏修德振兵,平定天下,诸侯皆尊立为天子.……开创中华文明.
黄帝轩辕氏有4妃:元妃西陵氏,二妃方累氏,三妃彤鱼氏,四妃嫫母.生了12个儿子,加上庶子共25人,分为25姓.
.

少昊 金天氏,西陵氏之子,姓已名质,继立为帝,定都曲阜,在位84年而死,然后由其兄长昌意之子高阳继立为帝.
昌意娶蜀山氏之女女枢为妻,在若水生颛顼,崇尚水德.立国于高阳,故称高阳氏.后迁都帝丘.在位78年
少昊之孙,姓姬名安,其父刘娇极起初封于辛,故号高辛氏.高阳氏后继承帝位,定都亳(今河南偃师县),在位70年.死后挚承帝位,无德,9年后被诸侯废,诸侯尊尧为天子.
舜生于姚墟(其后因而姓姚,双目双瞳,故名叫重华,年20,贤能孝行闻名天下;年30,帝尧妻以二女,长名娥皇,次名女英.尧举用舜,委以重任,而天下大治,举国咸戴其功,年50,摄行天下事,年61,受尧禅位为天子,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在位48年,勤政爱民,南巡辛劳致疾,禅位夏禹,崩于苍梧之野,享年110岁.娥皇为后无子;女英为妃生子商均,夏禹封其于虞(今河南虞城县),位列诸侯.
鲧娶有莘氏之女志(修已)为妻,于帝尧55年6月6日在道的石纽乡生禹.
禹是黄帝玄孙,姓姒氏,字高密.17岁时即有贤名.受到舜的重用,治理水患.舜禅位夏禹.
夏朝传至帝相后为寒浞所杀,皇后身怀孕,奔至有仍,生子少康,成长后,少康自有仍奔虞,虞思妻之以二姚,助其与旧臣靡灭浞,完成中兴夏朝大业,故夏朝对虞舜的后裔封虞一直持续,但至虞非 (第18世)以后,则时断时续.至周武王时复封妫满(第42世)于陈国.
周代(公元前1046-前221年) 周武王13年春正月克殷纣后,夏4月封建诸侯,复寻求虞舜后裔,当时的舜的第33世孙虞遏父,事武王为陶正,掌理制陶工业,其子妫满深得武王宠爱,武王即以元女太姬配妫满,封于陈国,以俸帝舜之祀,列为诸侯.谥曰胡公.后之子孙以陈为氏;支子均以谥为氏因而姓胡.婚配赵氏,生二子.
公元前672年,因陈国发生内乱,陈厉公 子 完避祸逃至齐国,隐姓改为田氏.齐桓公知其贤,欲使之为卿,田完辞谢,不敢当高位,于是桓公使为工正,掌理百工之事.其后子孙均为齐国大夫卿相,至周安王16年(公元前386年)时,田和为齐相,将国君迁移到海滨,篡夺了齐国政权,田和请求为诸侯,始被周安王封列为诸侯.齐国的田家王室由此形成.
陆发为齐国上卿大夫,食邑于莱,卒谥恭候,婚配蔺相如侄女,生二子.
陆皋为齐国上卿,食邑于楚,遂居楚,婚配秦丞相李斯之妹,生子陆邕
汉代刘向著《烈女传》云:"钟离春者,齐无盐邑之女,其丑无双,行年四十,自谒齐宣王,谓齐有四殆,王嘉纳谏言,拜为后,封号无盐君.齐国大治.君子谓钟离春,正而有辞……"
在山东省嘉祥县南28里紫云山武梁祠内汉武梁石室《无盐君见齐宣王画像》,赞云:"钟离春……,见列女传.无盐君生通,通字季达,为齐宣王少子,受封于平原陆乡,子孙因姓陆氏,为陆氏第一世祖,谥曰元侯."
汉朝陆璜(曾任御史中丞及京兆尹)为陆氏宗谱建立者,开始编撰陆氏宗谱
注释《太玄经》,《易经》.婚配郡守任延女,生三子.
其中世系谱刊载:"通字季达,齐宣王少子,母无盐夫人,受封于平原陆乡,因姓陆氏,谥元侯.配颖川王韩氏,死葬于般乐城."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陆氏出自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字季达,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因以为氏焉,通谥曰元侯."

陆贾,字思齐,是位富有盛誉的儒者,以客卿从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为雄辩之士,才略胆识过人,常使诸侯间,降南越王赵佗,以功拜太中大夫,著有《新语》十二篇,内容是尊崇王道,罢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之道.世人盛赞:汉儒除董仲舒之外,一致尊崇陆贾为最醇之儒者.婚配钟离昧之女,生五子.
安徽凤阳陆氏的家族堂号在明,清,民国时期各代均标《新语堂》,系其后裔.


陆烈,字伯元,汉时曾任吴县令及豫章都尉.清政爱民,努力建设,口碑载道,逝世后吴郡民众唏嘘垂泪,为感念其恩德,将其灵柩恭迎奉安于吴县(今江苏苏州)的胥屏亭,名:白坊.其后,唐时裔孙陆敦信任丞相时为之立碑;学士陆柬之为之书额.
陆氏子孙亦为吴人所称颂和欢迎,于是很多陆氏族人纷纷迁居吴郡(今之江苏,安徽,浙江均属吴地)落户,借其天时,地利,人和,谋求繁衍发展.
陆绩 字公纪,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苏州)人.公元187年生,219年卒,享年32岁.是陆元侯第21世孙,辈份比陆逊高,但出生比陆逊迟4年.为陆康第5子,6岁时随父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他怀里揣了3个,临走施礼时掉在地上,袁术问他,他说:"带回家给母亲吃."术甚奇之,传为孝亲佳话.陆绩,经鲁肃等保荐出任郁林(今广西除桂林,梧州外的大部分地区)大守.为政正直清廉,深得百姓拥戴.任官期满,乘船经海道还乡,因船上几无家财,只好用一块两米高,一米宽,半米厚的大石压住船上,以减轻风浪的颠簸.此石是陆绩为官清政廉明的写照,至今仍坚立在苏州中学校园的东南隅.可惜英年早逝,死后葬苏州杨抱山.
陆逊,公元183年生,249年卒,享年62岁.三国时定计攻克荆州,败刘备于夷陵,破曹休于皖南,官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候,升左丞相,封娄王谥昭王.
婚配吴孙策女生子陆抗.
陆抗婚配诸葛格之女, 生10子.
婚配吴宁平公主
晋伐吴时同殉国难
陆机作《文赋》评述前人优秀作品及作文之所以方法以垂范后世,著《毛诗名物解》,《二俊集》.陆云著作辑为《陆云集》.世称二俊,文章冠世.
后侍职成都王 颖,因才盛受人忌之,诋其有异志,俩人遂被诛杀.
陆德明(约550-630),名元朗,字显,唐苏州吴人.善言玄理,通晓经学.历仕陈,隋,为国子助教.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诸儒训诂,辨正异同,考镜源流,撰著成《经典释文》三十卷,开唐人义疏先河,诸经音读恃为依据,是研究中国文字,音韵及经籍版本,经学源流的重要参考书.

陆齐望 唐开元11年进士,授秘书监,封润国公,撰《侍郎支谱图》记述陆氏第24世陆权后裔世系家谱.润国公生8子,在唐朝并登进士,俱仕高官,世称八貂,吴郡建有《八貂坊》……

陆龟蒙 字鲁望,号天随子,又曰江湖散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举进士不第,一度曾做过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以后就在吴淤江畔的甫里(今吴县角直镇)隐居,人称甫里先生,嗣后召拜为官不赴.是唐代末叶的著名诗人,文学家.撰《陆氏家集谱》,《吴兴实录》40卷,《松陵集》10卷,《笠泽丛书》3卷,等等,所著诗文很多.
陆龟蒙隐居后,一边赋诗论撰,一边亲自下田从事农业耕种.他的诗以咏景物为多,大部分是反映他水乡隐居生活的,而愤慨世事,忧念民生的作品较少.他的散文,如《野庙碑》,《登高文》,《田舍赋》,《后虱赋》等却十分深刻而犀利,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的腐朽,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他对农具也很有研究,所著的《笠泽丛书》中有关于犁,耙,铲等等工具的发明经过,制作,使用方法等经验的详细介绍.
墓葬角直镇即今实圣寺.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11: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09-8-28 09:20 编辑

元候公系(始祖陆通)之宗亲,此系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但因历史各种原因导致宗族关系错宗复杂,要想理顺不同谱碟间的宗亲辈序现在还比较难,我建议以元候公第**代人称最准最好,这样不同谱系不同堂号的就可以续上次序。不为不知不明而争出个尴尬来。对不?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14: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家谱序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09-7-13 08:32 编辑

  陆氏家谱序      

      读诗大雅,绵厥初,生民笃,公刘诸什,推原祖功宗德,自履武置巷涉渭夹涧,陶复陶穴,以迄虞芮,质成丰镐,配京其世族,班班可考,已迹其初,不遏播种树艺阴行善而已,而后至保世滋大。由是观之,自天子公卿大夫士以至庶人,不积德累仁而能延世以昌族者未之有也。然其先世未当不克谐敦睦,而后寝以乖睽。故读行苇,而知世业之兴,咏角弓而叹先德之坠,氏族之盛衰离合,德泽浅深系焉。粤稽二典首亲九族记曰: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族。然则聊祖宗易世之体,存木水源之思,族谱可无作欤?
     钟吾陆氏自忠宣派衍,三吴远祖分祥宿邑,传至今复十有三世,绳绳秩秩,以引以翼,方百世未艾也。自六世祖分枝为三,即以隐德播乡间,清慎守官,常筑基维厚嗣,后螽麟爰以日繁。至十世冲霄公遂以辛未第起家,部曹为名,二千石。其仁心义质,行清而政和,犹圣门之有渊骞,循吏之传龚鲁也。乃其伯仲大之、子张茂才,少以长兄抚诸幼弟,义兼慈严,教同保传,为一门孝友先。其季耕陇居士,又以布衣为乡祭酒,乐善施仁,赈穷恤乏,岁全活以数百十计,暨诸弟夜余乃文,凌霄辈无不孝友姻睦,父事兄,母事嫂雍雍肃肃无间言,所称相好无尤,绰绰有裕者殆庶几欤。予每登其堂,见其家人穆穆如春阳初至,元气胚胚勾萌未发,太和蕴隆一室间,未尝不叹其前世积累深而为后世贻谋者远也。今大之于奕叶,远迁之后,怵然虑宗支之紊乱,亲族之睽离,名分之陵替,深虑遏佚前人光糜以式谷孙子是惧。乃于其家建宗祠。起亲睦堂,定婚祭条约,而光修定家谱,以示崇本睦族之义。其用心滋苦,已将刻以垂后裔。不鄙而问序于予,予惟自王迹熄而教化湮,持之者不在上必在下,风俗淳浇,人心厚薄,世道升降,恒自一身一家造端始惟贤者修身正家,不出壶閥,而化行乡国,有惟风易俗之能,鼓钟声闻之感昔王彦方陈太丘,潜德里闻而乡人不敢为非;司马温公居洛,修家范至诚,动物儿童走卒皆知君实,范文正公置义田赡宗族,传至数世,修其业承其志不衰,此皆前贤景行也。
    今陆君既已躬太北之行,必履司马之诚,复敦勉于文正公之义,诚因族谱之修而引伸勿替,设诚而力行之,绍顏氏柳氏之遗训,推蒙南朱陆之家规,收召族人立族长定族约,俾子弟率其父兄孙子思其宗祖,履霜露而有怵惕之容,执抔卷而存一本之思,拱桑梓而生恭敬之色,毋或怙侈灭义,以荡凌德为祖考羞,则今德孝恭施于宗族,以御于家邦,人心可正,风俗可移,世运可挽,陆世之德泽且兴,绵绵瓜瓞并垂无疆之休宁,祗绍闻衣德,接忠宣之令绪,已乎苏端明族谱,引曰:读吾之书者,仁孝之思,爱敬之意,可以油然而兴矣。嗟呼!为陆氏之宗族暨子若孙者读是谱也,其可不油然而兴哉。


                                       崇祯甲申岁嘉平月年通家友弟上谷梁以樟拜手敬题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09: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宿迁人明代县令陆凤是个清官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09-7-17 09:35 编辑

宿迁新闻网-宿迁晚报讯2008年3月2日,刊登《市区出土明代一县令墓葬》一文,报道2月27日晚,宿迁市区黄河路东侧老报社建筑工地出土了一古墓,发现出两块完整的石刻墓志铭。经考古人员鉴定,该古墓主人是明代嘉靖年间怀庆府济源县知县陆凤。3月2日下午,家住市区棉花加工厂宿舍的陆永森老人,携带几卷家谱来到本报告诉记者,他是陆凤的后人,按明代末期传下来的家谱记载,陆凤任济源知县时,是个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的清官。

陆永森老人说,他家传下来的《陆氏世谱》上记载有:陆凤字朝阳,11岁时父母双亡,是祖父母将他养育大的。陆凤自小懂事,为人善良,十分孝敬祖父母,并且教导弟弟学习诗文,深受乡邻的夸赞,都说他是个孝顺无比的孩子。陆凤22岁时考取功名,先任陈洲卫经,后因政绩突出,被调任怀庆府济源县知县。

记者在陆永森老人提供的《陆氏世谱》上看到,家谱上记载陆凤父亲有3个儿子,陆凤是老大,其两个弟弟没有后人,陆凤生育有3子,分别名叫陆用中、陆建中、陆执中。陆凤上任济源知县时,济源民风很差,经过陆凤的一番治理,济源县风调雨顺,老百姓对他很是爱戴。陆凤任期未满时,因故辞官回乡,当时济源老百姓知晓后,数千人哭泣夹道挽留他。陆凤回到宿迁后,每天教导子孙读书,83岁时寿终。

今年已经80岁的陆永森老人说,家谱上记载,600多年前一位名叫陆柴的祖先从苏州迁到宿迁,成为他们家谱上记载的第一代祖先。陆凤是陆柴的第六代后人。陆永森说,根据家谱的延续记载,他是陆凤的第十三代后人。

随同陆永森老人一起来到本报的其女婿说,《陆氏世谱》上有图记载,陆凤死后葬于原宿迁城西城墙外陆氏祖茔,但没有留下详细的地址。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他们想找到祖茔也不知道在哪儿,昨天,看到本报有关报道后,才知晓陆氏祖茔的原址。
 楼主| 发表于 2009-7-18 09: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世祖凤公墓真址,十世祖奋飞公纪念墓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09-8-28 08:57 编辑

陆凤公是柴祖第六世,清政爱民,为民所爱.墓址在现宿迁市区黄河路东侧老报社,这里是陆氏祖茔地。奋飞公墓在新沂马陵山景区三仙洞,虎山西麓。云液堂的后人们都应该去拜谒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10: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0-6-20 15:27 编辑

一、姓氏源流
陆(Lù)姓源出有四:
1、据《广韵》所载,相传颛顼曾孙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的儿子名终,被封在陆乡一带(今山东省平原县一带),称陆终。其后代子孙以陆为姓者,为山东陆氏的起源。
2、出自妫姓,以封邑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战国时,田完裔孙齐宣王有小儿子名通,受封于平原县陆乡(今山东省平原县陆乡),即陆终的故地,其子孙以封邑为氏,史称陆氏正宗,也为山东陆氏的起源,是为山东陆姓。
3、出自陆浑国,以国名为氏。据《陈留风俗传》、《风俗通义》等资料所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故城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公元前525年为晋国所灭,亡国之后的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氏,后代以陆为姓,是为河南陆姓。
4、出自他族改姓或其他小数民族有陆姓: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鲜卑步陆孤氏为陆姓,与“穆、奚、于、贺、刘、娄、尉”并称北人八族。是为河南陆姓。
② 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第4子托雷,托雷第6子阿里不哥,因避难于湖北洪湖县下新河乡,隐姓埋名,遂以排行为姓,故姓陆。
③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著侗族,云南省土著彝族,台湾省土著、京、土家、满、蒙族等小数民族均有陆姓。
④明朝初年,明惠帝朱允文在其四叔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被击败,丢妻出逃,夫人陆氏带着子女回老家苏州避难,她把子女改为陆姓。


得姓始祖:陆通。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其出生地为姚墟而得姚姓,又因其曾居于妫?河边,所以后代又有妫姓。周朝初年,舜的后裔妫满建立了陈国(都今河南省淮阳),其十代孙陈完,后因避难逃到了齐国,因功被封于田地,遂以封地“田”为姓,更名田完。战国时,田完的裔孙田和代齐,自立为君,田和曾孙齐宣王有一子名通,字季达,受封于平原县陆乡,其后代以其封邑为氏,称为陆姓,并尊陆通为其得姓始祖。得姓于山东的妫姓陆氏,在始祖陆通去世后,首先在山东发展。其玄孙子陆烈在西汉时历任吴令、豫章都尉,去世后被吴人迎丧入吴,墓于胥屏亭,子孙也来守丧于此,其后遂为吴郡吴县人。陆烈12世孙陆闳在东汉初年任颖川太守、尚书令,成为妫姓陆氏颖川支派的开基祖。陆闳之孙陆续有三子:陆稠、陆逢、陆褒。陆稠后任荆州刺史,子孙别分为陆氏荆州枝;陆稠次子陆肃任丹徒令,子孙又分为丹徒枝;陆逢的后人,后来分衍为陆氏安乐枝、谏议枝;陆褒的后人则分为鱼圻枝、太尉枝、侍郎枝等。陆氏颖川枝在陆续之后,多在中原以外发展。至南朝陈时,有庐陵太守陆之礼,自称属于颖川枝。唐代以后,陆氏颖川支派渐趋衰落。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10: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迁徙分布
陆姓最早发源地为山东,早期陆姓亦是以山东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南北朝时鲜卑族步陆孤氏改为陆姓,遂以河南洛阳为郡望,成为陆姓发展史上又一大繁衍主流。陆姓很早便迁居于南方。据载,西汉时,陆通后裔陆烈任吴县(今属江苏省)令,迁豫章(今江西省南昌)都尉。其子孙留居吴县,发展成为当地强宗大族,治为吴郡,并尊陆烈为开基始祖。后来,吴郡陆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颖川支、荆州支、丹徒支、乐安支、鱼圻支、太尉支等,遍布河南、湖南、江苏、山东等省份,其中颖川支后发展为当地望族,并尊陆闳(陆烈第十二世孙,东汉初年任颖川太守)为开基始祖。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陆姓有鲜卑步陆孤氏加入,南方孙吴政权有大都督陆逊一族,南北方各地的陆姓阵容都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此期荣载史册的陆姓名人盛出空前。据载,陆逊之子陆抗为孙吴镇军大将军,陆逊之孙陆机、陆云皆西晋著名文学家,江南陆姓此时之昌盛显赫可见一斑。盛唐时期,陆姓势力呈巩固加强发展之态。据福建《云霄县志》所载,有陆姓将佐随从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落籍于此。宋元至明清时期,陆姓已广布神州,进而延伸至台湾、新加坡等地。另外其分布格局历经数千年辗转迁徙,无数次避祸南移,已变为典型南方姓氏。今日陆姓分布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等省为主,上述几个地的陆姓人口约占全国陆姓的百分之六十五。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一。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10: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陆氏网和陆氏家园网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09-8-8 09:54 编辑

中华百家姓:10000xing.cn/x198/wjx.html
陆氏家园网:www.lushi.hk/
族谱录--陆姓:wiki.zupulu.com/doc.php?action=view&docid=959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11: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柴祖支下1-8世及佶祖支下老十房派衍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09-7-21 11:15 编辑

www.lushi.hk/viewthread.php?tid=744&highligh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3-29 05: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