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11113|回复: 6

陈、田、陆、姚、孙、王、胡、夏、袁--同根同源一家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7 07: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田姚孙王胡夏陆袁--同根同源一家人

    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史称“妫汭五姓”,其血缘先祖是五帝之一的虞舜。“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在今山西永济南,源出历山,西流入黄河。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郑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虞舜一系历经数千年繁衍播迁,蔚为望族,并从中派生出60多姓,其中多为中华大姓,除陈、田、姚、胡姓外,属中华100大姓的还有王(一支)、孙、袁、夏、陆等等。   

    虞舜裔脉在周代为陈氏。史传舜的先祖为幕,幕后为瞽瞍。舜为平民时,以德行获帝尧信任,尧以二女娥皇、女英嫁与舜为妻,后将权力禅让与舜。舜之后禹获得帝位。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封舜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虞姓源于此。这以后舜的后裔爵位时断时续,一直到商朝后期,舜的后代阏父(又作遏父)投附于周文王,任陶正之官,有功。周武王灭商纣,建立周朝,武王将长女大姬嫁与阏父之子妫满,封妫满于陈地(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妫满称陈胡公,他的后代以国为姓,从而产生了陈氏姓族。  

    关于妫满封国得姓,《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  

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史记·陈杞世家》所记更详:  

    陈胡公妫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祀舜,是为胡公。  

    胡公妫满既是陈国的始君,也是陈姓的得姓始祖,是天下陈、田、胡、孙、袁等姓的一世先祖。淮阳今存胡公墓,在城湖东南,每年祭拜者不绝。  

    陈姓氏族在春秋中期分脉出田姓。陈厉公时,陈国发生了一场争夺君位的内乱,内乱中陈厉公之子陈完出逃齐国避难,为避祸而改为田姓,陈完是田姓的始祖。陈完在齐国受到礼遇,任工正。死后谥为敬仲,此事见载于《左传》和《史记》。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关于陈完为何改姓为田,《史记》的注家有二说:《正义》言“敬仲既奔齐,不欲称本国故号,故改陈字为田氏”,《集解》言“始食采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是说因采邑地在田地,以地为姓;《索隐》云“敬仲奔齐,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氏”,是说“ 陈”、“田”二字同音相转,于是改陈姓为田氏。我们赞同此说,因为:一是作为地名的田,无从查考,二是陈田同音相转可查《说文解字》:“田,陈也,树谷曰田。”段玉裁注:“各本作陈,今正。敶者,列也。田与敶古皆音陈,故以叠韵为训。”  

    陈完的后代田氏家族在齐国逐渐发展,至其五代孙田乞,为齐景公大夫,其后田氏一族在齐国世代为相,并垄断齐政权,齐公犹如傀儡。到十代孙田和时,终于夺取了姜姓齐国,田和废除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春秋末年,陈国亡后,陈姓主脉不显,而在齐国由陈改姓为田的这一支则秉续虞舜一脉,成为正宗。《左传·昭公八年》载:“陈,颛顼之族也。岁在鹑火,是以卒灭,陈将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且陈氏得政于齐,而后陈卒亡。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臣闻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齐,其兆既存矣。”  

    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  

    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南北朝时陈霸先在江南建立了陈朝,其后裔散布全国,并成为现代陈姓的主干,涌现出了众多的著名历史人物。陈姓在当今中华大姓中居第5位。

   帝一系主支,历经姚——妫——陈——田——陈,多次变迁,并分脉出许多支姓。《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在谈及自己的族系时说:“黄帝二十五子,分赐厥姓,十有二氏。虞氏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姚、妫、陈、田、王氏,凡五者皆黄帝苗裔。”概述了舜帝一族姓氏变迁的历程。下面将“妫汭五姓”及陈姓其它分支分述之。  

    姚:《元和姓纂》载:“姚,虞帝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唐书·宰相世系》言,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为姚氏。姚姓居当今中华100大姓的第51位。  

    胡:胡姓系出陈胡公妫满,《元和姓纂》载:“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姓,系出妫姓。”胡姓发源于陈地,子孙向各地播迁。三国时,魏阳陵亭侯胡质,子严春侯胡威居于山西安定,胡氏为安定望族。另一支在河南新蔡繁衍,亦成为望族,中原胡姓多与新蔡有关。胡姓是现在排名第15位的中华大姓。  

    王:王姓为中华第一大姓,其来源较为复杂,主要有四支: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即琅岈王、太原王;姬姓毕公高之后,即京兆王、河间王;子姓比干之后,即汲郡王。出于妫陈一支的为北海王、陈留王。《姓氏考略》载:“北海、陈留之王,皆舜后,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考为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改田姓为王姓。”王莽出于此脉。  

    孙:其中一支出于陈姓。《通志·氏族略》有载,陈完四世孙田无宇,二子:常、书,书为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即“乐安孙氏”之祖。孙书子孙因乱奔吴,其后孙武、孙膑皆为著名军事家。孙书传到二十三代孙权,在江南立国,成为三国鼎立中的吴国。《宁都府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陈族谱·先世述略》及罗香林《国父家世源流考》载:孙氏传到唐朝,唐将孙誗由汴梁陈留(今淮阳一带,陈留为陈地)移居宁都,后徙福建长汀,明代由闽迁广东。孙誗即孙中山先生先祖。孙姓在当今中国100在姓中位列第12位。  

    袁: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和《元和姓纂》诸书记载:陈胡公妫满生申公犀侯,犀侯十代孙名诸,字伯爰(或记为伯辕),其孙涛涂,春秋为时为陈国大夫,食邑阳夏(今河南太康)。涛涂以祖父之字为姓,成爰姓。古时爰、辕、袁、榬诸字同音相通。涛涂为袁姓始祖。袁氏世居阳夏,在这里发展成大族。阳夏属陈地,故地望号为陈郡袁氏,此后徙各地的袁姓多为陈郡袁氏分支。袁氏盛于东汉,累世官宦,四世三公,东汉末袁绍、袁术各据一方,称雄一时。袁姓在中华大姓中排第36 位。  

    夏:夏姓起源有两支,即《元和姓纂》所说:“夏后氏之后,以国为姓;又,陈宣公孙御叔亦为夏氏,徵舒其后也。”陈国第16位国君陈宣公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后来子西另立一族为少西氏。子西之孙徵舒以祖父之字为氏,姓夏氏。夏姓在中华大姓中列第64位。  

    陆:陆姓在中华大姓中列第57位。《新唐书·宰相世系》载:“陆氏自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字季达,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因以为氏焉。” 陆姓源出齐宣王田辟少子田通,田通封地陆乡在今山东乐陵西南。西晋著名文学家陆云在《祖考颂》中称:“承黄虞之苗绪,在周之衰,有妫之后。”陆通14世孙陆闳在东汉初年任颍川太守,尚书令,是妫姓陆氏“颍川支”的开基之祖。陆姓地望在颍川。


来源: 華夏田氏網 - http://www.hxtian.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93
发表于 2009-7-15 15: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09-7-15 16:45 编辑

礼强宗亲,陆烈公应为始祖元候公第六世.公元前356年齐威王立,在位37年传齐宣王,约前320年宣王立,在位20年传齐湣王田遂,湣王是田通(公元前339年生)的长兄,田遂在位40年,其子法章继位18年,约前242年传至田建,于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齐王田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由此可测出通公自出生到齐亡是118年左右.距贾公出生是99年左右,贾公为通公第5世时间上符合人之常理且通公属田氏小宗与其兄田遂王位传递不可能相同.据史载汉初陆贾(约前240一前170),通公后人极可能是第4世始改为陆姓,陆烈公(为汉颖川太守)应为贾公之后.如析不妥请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15: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礼强宗亲,陆烈公应为始祖元候公第六世.公元前356年齐威王立,在位37年传齐宣王,约前320年宣王立,在位20年传齐湣王田遂,湣王是田通(公元前339年生)的长兄,田遂在位40年,其子法章继位18年,约前242年传至田建,于公元前22 ...
陆燕超 发表于 2009-7-15 17:57


燕超宗亲:

家谱之形成,由三皇五帝至夏商,都是口述口传的族群世系;由周至唐,家谱都是官修的,而且只有帝皇之家才有宗族家谱,世族地主的家谱则只记载有功名或权势之人,家谱中各世代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直系亲属或甚至血缘关系,平民百姓则根本无所记载;自五代十国之後,才有私修家谱,从此不管有无功名,各姓氏的完整宗族家谱就形成了,可是唐以前的部份都是抄袭自官修家谱而来的。

究竟陆烈公应为元侯公第六世或第四世,基于至今所看过的家谱,都不采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陆烈是陆通之四世孙”一说,我倾向于赞成你的论断。但陆烈公不可能是陆贾公之子,成语故事《陆贾分金》裡说得很清楚: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出所使越得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后因以“陆贾分金”谓休官后平分家产与子孙以为生计。
陆贾公的五个儿子都不是官宦出身的平民百姓,与身为西汉吴郡令的陆烈公根本扯不上关系,更何况陆贾公祖籍楚国,是秦、汉时楚人,有可能是陆浑国遗民之陆氏後人。

XiaoNiao-2.gif (39.54 KB, 下载次数: 12)
发表于 2010-6-27 21: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食邑在楚,3世将军陆万死于勤王(秦灭东周),3世陆皋奔楚,生子陆邕,长大后为秦国秦始皇的柱下使。生子陆贾,为汉高祖的谋士,太中大夫,作新语。安徽有新语堂
发表于 2010-7-26 20: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姓氏本一家嘛,大家都是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11-6-29 18: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陆丹锋


    同感
发表于 2011-6-29 20: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陆启欣

这个说法从逻辑上讲比较可信。只是很想知道依据何在?请赐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0 21: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