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主题: 无锡陆氏世谱

查看: 33922|回复: 33

无锡陆氏世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7 21: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陆氏世谱》

作者:陆起荣
2011-08-13 16:50:04

--------------------------------------------------------------------------------

2011 总第102期


  《陆氏世谱》是一九四八年开始修纂 至一九五0 年秋出齐的一套陆氏家族文献 资料,包括《陆氏世谱》三十八册,铅 印仿古线装本;《陆氏文献》一册,珂罗 版精装本。由无锡陆氏大统谱局整理修纂, 无锡现代印书馆印刷,无锡惠山陆宣公祠 管理处发行。当时无锡方面参与修谱人员 共二十多人,具体主要负责人为——陆伯 辰。(1939 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 师从秦伯未等名师,与国医大师上海颜德 馨同学,后又于1944 年毕业于日立厚生 医专,学贯中西,终身从事医务工作,为 中医主任医师。据陆伯辰手定陆氏支系简 表统计,(见《陆氏文献》附页4),陆 氏大统:共计二百四十八支戊子修入宗谱 者一百二十五支派,其中平湖修入三大支 派:1 南陆支,知名人物:陆长庚、陆葇、 陆奎勋、陆炯等;2、清献支:知名人物 陆陇其等;3、学宪支:知名人物:陆杲、 陆光祖、陆光祚等,为何当年修谱时平湖 入谱只有三支,其中后二支,清献、学宪 均为靖献(陆正)之后,属当湖景贤祠支 目,景贤祠支目有二十二支之多,为何多 数支目没有入谱,因为都是缺乏本支世谱 资料,无法入谱。时至今日这一整套文献 已成为平湖史志及陆氏寻根溯源的重要资 料之一,总之, 这一套文献在我父亲—— 陆君玉先生努力下,费尽心血、出资出力, 几经周折,最终平湖陆氏三支修入无锡《陆 氏世谱》,为陆氏世谱传世,作出了重要 贡献,其功不可没。下面就当时修谱的事 实经过及后来《陆氏世谱》的经历作一介 绍:
  一、陆君玉先生传略
  陆君玉, 名瑛, 字立人(1922—— 1993),陆氏第七十九世,平湖南陆支人, 生前为平湖解放路小学(今艺术小学)教 师,一九八四年退休,退休后,继续在学 校发挥余热,直至1992 年7 月。
  陆君玉1937 年平湖稚川初中肄业, 因为当时日本侵略中国,平湖也不例外, 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平民百姓纷纷四处逃 难,稚川学堂被毁,从此停办。在这种情 况下,看到复学无望,我的祖母汤葆贞女 士,礼聘徐星斋先生(1937.8-1937.10); 江伯平(1937.12-1940.6)俩先生教授古 代诗词、文言文。俞浩如(1939.1-1940.12) 教授英文。即从1937.8-1940.12 经过三位 老师的悉心指点,古诗文知识打下扎实基 础,为后来学习中医及修纂《陆氏世谱》 作好了知识准备。
  陆君玉于1941 年1 月拜平湖名中医 奚可阶公(1883-1949)为师,研习中医 药知识。奚公曾于1904 年拜晚清御医青 浦朱家角人赖嵩兰为师,经业师悉心指导 奚可阶学成返回平湖,悬壶济世,经三十 余年临床实践后,此时的奚可阶先生,已 成为远近闻名的著名中医,奚氏还常常为 贫病义务施诊,因此深得民众爱戴,解放 前两次当选平湖县中医师公会理事长。陆 君玉在其业师精心指导下,经过四年学 习,于1945 年1 月满师,随即通过民国 政府考试院中医师特种考试。并于1945 年2 月起在新仓、当湖镇悬壶济世。1946 年6 月起又应奚可阶次子奚復一(1916— 1998)之邀,(奚復一为平湖《建国日报》 创办人、发行人兼社长)任该报记者、编 辑,1947 年4 月起任建国日报总编辑,(接 祝晴园先生之职)直至1949 年5 月平湖 解放,该报停刊。1946 年1 月起当选平 湖县中医师公会常务理事,直至解放。
  解放后一九五0 年二月起至一九五五 年八月任教于平湖徐埭祥圩小学,其中 1950 年2 月-1951 年1 月为校长,1951 年2 月起任乡文教委员,平师函授(古汉 语)辅导员,黄山第二学区业务辅导员, 1955 年8 月起调任庙街小学,后又先后 任教城关中心、解放路小学、平师附小等 校,1961 年5 月起调元通公社中心小学 (后于当年划归海盐县),1980 年8 月, 重回平湖解放路小学直至退 休,在长达三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中默默无闻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解放以后即使改行从 教,也没有放弃其中医专长, 由于长期任教农村学校,当 时社会经济及医疗条件落 后,当地农民请其诊治疾病, 总是有求必应。利用业余时 间为他们服务,对于年老或 行动不便或病重者上门诊 治,复诊时主动上门,尽最大努力,为病 人服务,当然每一次都是义务的,从来不 收病家钱财、物品。即使人家主动送上门 来,也一概谢绝。陆君玉先生是中医师出 身,又具有古诗文、医古文基矗退休以后, 平湖卫校曾聘请其讲授《医古文》。1986 年起,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聘请其为文 史通讯员,县史志办也请其撰写平湖历史 人物传记,帮助审阅新闻、中医药方面史 志稿件,总是认认真真地完成,没有任何 怨言,不取任何报酬。这点对我们小辈而 言,教益甚深,自己有能力应当尽量助人, 父亲的身教我永远铭记。
  二、《陆氏世谱》《陆氏文献》的修纂
  陆君玉先生其世系为平湖南陆支,先 世为耕读传家的读书人,故先世修有世谱 稿本,手稿经世代相传,抗战以前经我祖 父润章陆公我修订已较完整,有手抄本一 部,后日本侵略平湖时,我祖母汤葆贞女 士将世谱稿本放入包袱内,随身携带,终 于逃过一劫,至抗战胜利之日保存完好, 这一点是我祖母对平湖陆氏的最大贡献。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无锡陆氏族长雨生公(陆伯辰之父)倡议重修惠山宣 公祠即陆贽祠,得到陆氏族众响应,群 策群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耗时两年 (1946-1947)祠宇聿新,正因为如此, 陆宣公祠得以保存至今。重修时除陆氏族 众集资外,当时缺少资金时值550 万元, 由雨生公及小槎公两家资助。现在已列为 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见照片,照片背景 即陆宣公祠,中间一人为陆伯辰)。1948 年春又发起重修家谱,因为距上次修谱 (1922)已有二十五年之久,为此无锡方 面专门成立陆氏大统谱局,办理修谱事宜。 为遵照无锡陆氏先世遗愿,下次修谱一定 要将平湖陆氏修入。为此,无锡陆隐陶辗 转托人,欲与平湖方面取得联系,后在林 鹤年先生帮助下如愿。(林氏为平湖黄姑 虎哨桥人,为我姑妈陆瑗夫家堂弟,解放 前平湖县中毕业,与陆隐陶之弟同学,退 休于杭州浙江大学附中,在职时曾任校 长。)1948 年秋无锡小槎,隐陶两人来 平湖作第一次采访,在陆君玉先生陪同下 拜访平湖境内陆氏各支派,告知无锡陆氏 修谱进展,转告各支需要准备的文字材料, 为修《陆氏世谱》作准备。另一方面陆君 玉先生将父辈留下的稿本,重新整理充实 内容,完成了南陆支谱稿本。
  1949 年春天、无锡陆氏大统谱局又派出了小槎、雅 达、隐陶、伯辰四位来平湖 作第二次采访,抵平湖后先 去书院弄拜谒清献祠,庄简 祠。来人看到清献祠破败不 堪,仅剩破屋数楹,残碑林 立,庄简祠,颓废不堪,妇 孺散居,景况堪忧,当即告 知庄简支(光祖)后人提供 修谱资料。后来又去学宪支后人汝昌、汝 康处,他俩出示了陆稼书公手抄琵琶行及 格言墨迹斗方三页;景陆全书六册,清康 熙二十三年(1684)清献公本身及其父母 诰命两轴(康熙圣旨)满汉两种文。庄简 支后人澄清,维栋也出示了景贤祠志两册, 及抄本房谱一小册蝇头细书颇精整。庄简 支后来没有入谱,这一点极为可惜。后来 又去平湖泖口陆稼书故乡采访,摄下稼书 公墓区照片,其中二张照片修入《陆氏世 谱》而清献公墓也毁于“文革”,现仅剩 一土墩而已。清献、学宪二支在陆君玉先 生帮助下,完成稿本。
  几经努力,至1950 年秋天《陆氏世谱》《陆氏文献》出齐,当年冬天,陆君玉先 生从无锡陆伯辰处领回《陆氏大统谱》一 套三十八册,存陆君玉家。《陆氏世谱》 (五本一套)陆君玉、陆汝昌,新埭陆氏, 各一套,《陆氏文献》三册,以上三家各 一本。陆氏修谱终于大功告成,对先世也 有了交代。1966 年“文革”,红卫兵破“四 旧”家谱、文献悉遭厄运。
  三、《陆氏世谱》、《陆氏文献》的新生
  1986 年春,陆君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致函无锡市陆伯辰,续上了中断三十余年 的联系。来函得知,“幸尚能整理得大统 一、二(指三十八册一套)实属庆欣佳事。” 复印三份。
  获此佳音后,陆君玉先生即商请伯辰宗台借用《陆氏世谱》《陆氏文献》,准备复印保存。
  后来伯辰宗台寄来《陆氏世谱》一套(共五册)、《陆氏文献》复印本一册。属于赠送,其中《陆氏世谱》有破损,少量缺页后又寄来完好一套,用于对照修复旧谱。
  1986 年暑假,陆君玉先生着手修复《陆氏世谱》复印缺页修补残页,缺字补抄,经过努力,《陆氏世谱》焕然一新。世谱、文献劫后重生,激动之心难以言表,这一切均归功于伯辰宗台及无锡陆氏后人。为 此陆君玉先生特作《陆氏世谱》《陆氏文献》新生序一文,并赋诗一首“陆氏世谱传家宝,无法无天毁一朝,宗台一贯操心切,赢得九泉开颜笑。”文中并嘱后世子孙牢记《陆氏世谱》《陆氏文献》之坎坷经历与新生之不易,应妥善珍藏传之不朽。这就是陆氏世谱的过去和现在。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
2003-5-26 12:32:55 来源:易文网
   陆氏的大族,主要聚居在苏南浙北一带。
  传世的陆氏家谱不多,然而比较可信。这是因为陆氏宗族分布地集中,而自唐代以后,仕宦者多,总体来说经济、文化水平都较高。《宋史·艺文志》著录有陆景献《吴郡陆氏宗系谱》一卷、令狐峘《陆氏宗系碣》一卷。陆景献,唐武后时宰相陆元方之子;令狐峘,唐代宗、德宗时史学家。二书在北宋时尚存。唐元和中福建观察使陆庶又辑为四十九支谱,庶玄孙甚夷又曾续辑。四十九支谱对后世修谱者影响很大。至南宋,学者、诗人陆游又重修山阴支谱。陆游生前还清理过山阴始迁祖陆忻等的坟墓。陆游所辑家谱原稿,明万历年间还在。平湖尚义支八世孙陆鸣銮在所纂《陆氏家史》(有清抄本)中说:
  渭南伯务观公谱,向在语溪,有锦其氏者携示先君。册首有“文章华国”四篆书,乃文信公笔。次敕赞三篇,乃淳熙御书,皆有御宝。其四十九支图嘉禾支下名阙,无锡二十七支亦有图。又小像三幅。前后皆是宋笺,名公题跋甚众。未几持去,不及抄录,今不知所在矣。姑记先君手笔如此云。
  后世各谱所录吴郡四十九支图及山阴世系大概都是从陆游谱传录。嘉熙三年(1239)游孙道元又将山阴世系列成二十九支目。
  陆氏各谱,都奉战国时齐宣王少子通为得姓始祖,奉西汉初陆烈为始迁吴郡之祖,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致。陆氏出自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封于平原般县(今山东乐陵市一带)陆乡,即楚国先祖陆终的故地,因以为氏。通卒谥元侯,生恭侯发,为齐上大夫。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熟日报:《吴郡陆氏春秋》出版


--------------------------------------------------------------------------------
发表日期:2009年12月25日13 时45分     供稿单位 :新闻中心   【提交:王迎春】  





2009-12-23 B1版

      文/常熟日报记者 张颖 见习记者 周未


  今年10月,一部以三国名将陆逊及其弟弟陆瑁家族千载兴衰宗族史为载体的江南宗族文化研究性著作《吴郡陆氏春秋》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常熟理工学院副教授陆德文和常熟市职教中心高级教师陆铮历时十年数易其稿而成。近日,记者专门采访了陆德文副教授。


  《吴郡陆氏春秋》采撷了江浙沪陆氏宗谱文献资料之精华,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考察探索,描述出了二千余年来吴地陆氏宗族世系繁衍、文化积淀、迁徙、地域分布格局的总体概貌,考定了由黄帝开始的陆氏源流,论定了汉初吴县令陆烈为吴郡陆氏的始迁祖,梳理了由平原陆氏到吴郡陆氏的演化,完成了寻根之旅。在此基础上,陆德文又借助严密细致的考证,完成了数十张陆氏分支世系图,从而初步构建起了吴郡宗族传承链。在这世系链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吴郡历史名人,陆逊、陆元方、陆龟蒙、陆润痒……在书中,陆德文展开了对吴郡陆氏文化传统和先贤事迹的叙述,从而揭示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家族的生命传承,更揭示了陆氏家族所处的吴地文化精神的文化传承。


  寻根问祖,其实是陆德文年少时就有的一个梦。1954年,陆德文从无锡华庄到无锡市一中求学,一次去位于惠山直街43号的陆宣公祠旧址参观时,看到公祠里陈列的陆氏家谱,这让陆德文产生了好奇:我的老祖先究竟从哪里来?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那时的陆德文便有了寻根问祖的念头。1998年,陆德文在退休前和理工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去吴县甪直保圣寺参观叶圣陶先生纪念馆,见到了掩映在两棵古银杏后的吴郡陆氏41世陆龟蒙纪念祠。陆德文清晰地记得,父亲留给他的家谱中有陆龟蒙这个名字,这再次勾起了陆德文的寻根问祖、追寻先人历史踪迹的强烈愿望。


  1999年9月,陆德文在退休后便开始了寻梦之旅。陆龟蒙与姑苏陆氏有何渊源?陆德文先后赴苏州查阅苏州府志、常熟古籍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陆龟蒙的7世祖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陆元方。然后又在新旧版本的《唐史》中得到了进一步确认,于是陆德文撰写了第一篇吴文化研究文稿《一门三相出吴中》,圆了自己半个世纪前的那个梦。


  本来寻根之旅到此戛然而止。2003年初夏,吴文化研究学者曹培根看到陆德文续修的《陆氏家谱》后,便鼓励他以此为起点,扩大研究视野,将这一课题继续深入下去。这是项艰巨的任务,退休后的陆德文还担任着学校的教育督导,听课、评课、提出教学意见等工作要花大量精力,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课题,2004年陆德文辞去了教育督导,全身心投入到家族研究中去。


  姑苏陆氏始迁祖是谁?来自何地?何时徙来?带着这些疑惑,陆德文走遍了周边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又与一批陆姓朋友联系咨询,终于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追本溯源,精心写作,终于完成了《吴郡陆氏春秋》一书的创作。十年写作,十年读史,个中甘苦我们可想而知,但陆德文却乐此不疲,他在后记中写道:“作为陆氏的后世子孙,为了弘扬吴郡陆氏的优秀的宗族文化思想,哪怕生命之火似流星般燃烧熄灭,也是在所不惜。”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定一故居早就定为危房

  8月24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县前西街8号的陆定一故居。在故居东侧一片种着竹子和树木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了“陆定一故居”的牌子,这是2002年10月22日公布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破损的外观和沿街的商业店铺,让人无法与陆定一故居联系起来。记者从狭小的入口进去,沿着一条昏暗的夹弄到了故居内部;在夹弄的墙壁上悬挂着一条条电线,只要稍一伸手就能碰到。记者了解到,陆定一故居里现在还住着20来户人家,其中一些是陆定一的后人。“沿街的几户人家并不是陆氏后人,原是房管所租出去作为住宅用的,大约有6户人家。后来靠马路的房子被拆了一部分,租住的几户人家便把房子转租出去,现在成为了店铺。”陆定一的后人陆女士告诉记者。陆女士的母亲张阿婆是陆定一的弟媳妇,今年80岁。张阿婆告诉记者,陆定一故居占地约1400多平方米,好多间房子在10年以前就被鉴定为危房。“每逢下大雨,屋顶就漏水,楼上摆了大盆小盆用来接水,东厢房和西厢房之间的夹弄里老化的电线都暴露在外面,夹弄屋顶经常会掉下破瓦来,太危险了。”陆女士住在东厢房的一间里。“10年前,我住的这间房子旁边的一间就因为下雨梁断突然坍塌了,幸好里面没有住人,后来我们自己把屋顶重新修好了。”陆女士说,“现在每天都有人来参观,还曾来过香港的游客。他们看到这个破败的样子都很失望。”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陆器是苏州府最早的状元,由于年代久远,历代志书均语焉不详。明弘治《常熟县志》(又称桑志)是最早记载陆器的志书,然仅有几句:“陆器,状元,家河阳山,读书台遗址尚存。”清代康熙《常熟县志》的总纂钱陆灿也是河阳山人,他对自己的同乡陆状元的记述也只寥寥几笔:“陆器,状元,今有读书台在河阳山,块然一石也。后人掘地得墓砖,其上刻古篆云‘唐状元陆器妾李十三娘之墓。’”由于旧志记载的陆器既无字号,又无中魁年份,于是《重修常昭合志》的总纂之一徐兆玮(字少逵,号虹隐)下工夫寻访陆器遗存史料,终于在陆状元第36世孙陆永亨处查找到《陆氏宗谱》。据谱载,陆器,字祖容,系唐朝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状元。陆器的曾祖父陆贽,是唐朝大历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二十五史有传;祖父陆简礼,唐朝元和十二年(817)进士,官至通议大夫监国玺兵部尚书;父亲陆宗阮是唐朝通奉大夫金吾卫长史。陆器有一子,名道显。(以上见《虹隐日记· 民国十八年四月十四日》)。据此,《重修常昭合志》在《选举志》中“陆器”条下增设按语:“邑《陆氏宗谱》世系载器字祖容,开成五年状元”等语,比起前志多了两项实质性内容。笔者去年也在我市后塍寻访到《陆氏宗谱》(世德堂本),不仅查阅到上述文字,而且还有陆器的画像及像赞,像赞注明陆状元官至右仆射太子太师,进一步印证了徐兆炜当年的寻访考证言之不谬。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堂号析?

陆发根?

堂号,是祠堂的名号,是一个姓氏或同家族中不同支派的标志和代表,标志着血缘关系和历史与荣誉。?

在上古的氏族公社时期,每一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徽号。到隋唐时期的文人以堂命名的室名,书斋名和对郡望的推崇。到唐代文化喜欢抒发情怀、展示情趣而喜欢选取若干文字,加上堂号,作为室名或斋名,并成为一时风尚,一直延续下来,被后世作为家庭堂号来使用。?

堂号,主要有两种类型,有姓氏特征与无姓氏特征。有姓氏特征的以郡望为主,兼及本姓氏或家族先人的道德情操、功名科第、嘉言懿行;无姓氏特征的则取材于吉利、祥瑞和训勉后积极向上,教育后人之语、前人佳句。?

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堂号,有的是一个,有的有几个,有的一个支派也有自己的堂号,堂号可代表一个姓氏,可以用于书名,放在祠堂门头上,也有用于日常生活的用品上。?

陆氏的堂号主要的有五个:?

一、 三鱼堂:用的较普遍。它的由来是清朝初年著名学者陆陇其的曾祖父陆溥是明代有名的清廉官吏,他曾做过丰城县的县丞,经常领船队督运钱财、货物。一次夜间行舟,路过长江最狭窄的地方采石矶。忽然发现船漏了,江水上冒不止。这时全船人等十分惊慌,大家一筹莫展。当时陆溥急忙走到船舱上双膝下跪,对天发誓说:“我一生清廉,从不贪不义之财,我船上如有一文非法之钱,愿葬身鱼腹而无怨”。说罢磕了三个响头。不料这时船漏忽然停止,全船人高兴非常,连呼老天有眼。船只顺着波涛汹涌的江流安然东下。到旭日东升时,看看船漏的地方,见有荇菜裹着三条鱼正好塞着船洞。后来陆溥迁到浙江平湖县新埭镇泖上,在这里盖了个厅堂取名为三鱼堂。陆溥的孙子陇其,写了许多文章,编成文集,名为《三鱼堂集》。?

二、 三厅堂:据无锡《陆氏世谱》(1948年版)第二卷家训格言中载:宋教育家陆九渊(象山)三厅堂家规:公家于抚州玺溪,累州举人最长者为家长,一家之事听命焉,逐年还差子弟各任家事。或主田畴,或主租税,或主兴或主宾客。公堂之田给一家之食,家人计口打饭,自办园蔬,宾至则煮美酒,久留不厌。每兴率子弟恭临祠堂聚合于厅,击鼓三叠,子弟一人唱曰:“听听听”,劳我以生天理定,若还惰懒必饥寒,莫道饥寒方怨命,虚空自有神明捉。又唱:“听听听”,衣食生身三付定。酒肉贪多折人寿,经营太甚违天命。定定定。其三听主旨,系教育后代人必须克勤克俭也。为中华民族美德之一。?

三、 仰贤堂:唐朝,陆宣公,在无锡惠山直街有祠堂,悬扁“仰贤堂”。又苏州北有陆墓镇(现为元和镇),是为宣公墓地。这里曾有“仰贤书院”,因此陆宣公的后裔取堂号名“仰贤堂”。宣公“才本王佐,学为帝师”,是千古大贤。其堂号是为敬仰前贤之意。?

四、 仰止堂:为盐城陆公祠,是为纪念宋代爱国宰相陆秀夫而建的,名为“仰止堂”。因为陆秀夫是爱国名臣,为万人所敬仰。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

五、 河南堂:有二说:一是五世祖陆贾,一子伯元远迁于吴,另有子留居北方迁河南。二是唐代宰相(36世)象先公之弟达德公讳景倩,官扶沟丞,河南按察使。他在河南任职后复回江南,子孙有一支留居河南其曾孙孝甄为河南司录参军玄孙名为监察御史。子一允明,再后失记。久之人口繁衍遍及河南及附近各县(江苏丰县铜山鲁西南)这一部分族人,取堂号为河南堂。?

堂号都有一定的内容,吾陆氏尧歌支所用的堂号为“三听堂”,我记得家乡老一辈族人在结婚时,去女方取亲时走在花轿前面的两个媒人手提灯笼,其灯笼上就有“三听堂”三个字。
发表于 2012-11-5 23: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钧坚 于 2015-12-16 18:15 编辑

好消息:

无锡后洪支,开始筹备新家谱了。请本支后人尽快联系。

无锡后洪支, 在无锡南门乡下南方泉的后洪,原来有陆宣公的祠堂的。是仰贤堂 。
有十三家大门的。

其中分成几个大派:
愉公派
怡公派
悦公派
恂公派

主要居住地址:后洪,南巷,北倪桥,,方泉桥东,元塘桥,古文坛,堰头方泉,方泉桥西,南方泉,月楼巷,华大房庄, 北门塘头,南巷上,东杜巷,老人桥(在新安的),陆皮巷,韩径头,何家桥,方桥蔡家巷,青石桥,北南巷,等。

其中,有迁居到苏北兴化,宜兴,无锡市区,外省市等。如老根在上述居住地址的(南方泉,雪浪,附近的)

如有咨询可和我联系。

谢谢!

发表于 2014-1-9 12: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阴市峭岐镇陆家村的应该是无锡的哪一支系啊?祖上是谁呢?请各位宗亲指点。
发表于 2014-1-9 19: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毅无锡 发表于 2014-1-9 12:56
江阴市峭岐镇陆家村的应该是无锡的哪一支系啊?祖上是谁呢?请各位宗亲指点。

峭岐镇陆家村的始迁祖是哪位?
发表于 2014-4-22 14: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陸氏世譜江陰古涇支將於二0一四年五月開始啟動修譜,希各地原從江陰縣白鹿鄉馬嘶鎮古涇口遷出的陸氏後裔與我聯繫。QQ:773998942
发表于 2014-4-22 14: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從江陰縣古涇支遷出的陸氏後裔主要遷往常熟城南木牌庫,畬塘橋,新婦墩,江陰郁家橋、馬巷、雷墩、長涇、北國、華士及楊舍北門,現塘市虎涇口、廊下、河北沿河灘、吳巷、黃旗橋、陸家宕等自然村,請各地宗親到五月份後到廊下自然村聯繫。
发表于 2014-4-22 14: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陰古涇支開基祖為陸通直系60世後裔陸道祐,61世陸湘、陸洪,開基地在現張家港虎經口,原江陰縣白鹿鄉馬嘶鎮谷瀆港邊,處於塘市與北國二街道中間位置。
发表于 2014-6-9 11: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陰陆氏古泾支后裔分别散居在現張家港市塘市李巷村虎泾口、廊下、黄旗桥、河北村沿河滩、新庄廊、杨舍东陆家巷、北门、河南庙、鸷山北、奚铺、河阳桥、江阴市北国、顾山镇西桥、长泾、雷墩、新桥、南新橋河西、郁家桥、陆桥、马巷、华士东圃、金家桥西六房、陈墅小桥圩、常熟城南木牌庫、大河市王家村、西塘湾、归家巷、金邑东蒋庄、畬塘桥新妇墩北马路上、亳田里曹泾岸、方基东南孔家湾等地,請全體古涇支後裔與我聯繫,現古涇支修譜已經開始,望廣大宗親積極參與,相互轉告。
发表于 2014-7-19 17: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凤新 发表于 2014-6-9 11:10
江陰陆氏古泾支后裔分别散居在現張家港市塘市李巷村虎泾口、廊下、黄旗桥、河北村沿河滩、新庄廊、杨舍东陆 ...

我家住张家港市凤凰镇金谷村,祖父陆洪根,不知是否也属于古泾支,听父辈说,祖上已很早就居住在那里,但没听说有家谱传下来,只听说原来还有总家祠堂,但遭遇文革,没能保留下来,恳请宗亲能否指点指点。
发表于 2014-7-26 10: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郡陆氏江阴古泾支后裔分布村庄

开基:江阴古泾,现名张家港杨舍镇塘市李巷村虎经口,亦名古泾口,花泾口,顾经(泾)口等

张家港
塘市(陆氏古泾支61世开基地)李巷村虎(古)泾口、
廊下、黄旗桥、河北村沿河滩、新庄廊、
杨舍东陆家巷、北门、河南庙、
河阳桥(張家港市鳳凰鎮小山村北)、鸷山北、
奚铺(鹿苑立交橋向東S338公路北)
方基东南孔家湾(港口鎮西北)
雷墩(金港镇袁家桥社区卫生站西)、

江阴
江阴北国、顾山镇西桥、长泾、
新桥、南新橋河西、郁家桥、陆桥、马巷(霞客镇马镇村,在华西村西南方向京沪高速东暨南大道南)、华士东圃、
金家桥西六房(在华西村南沿江高速南陆家桥与瓠岱桥中间位置)、陈墅小桥圩(暨南大道南红旗渠边港陈立交桥北)、

常熟
常熟城南木牌庫(楊園互通立交橋東北)、
大河市王家村(虞山與尚湖西南)、
西塘湾(G312國道北蘇虞張西通錫公路東)、
归家巷(城)(大義鎮東北,望虞河边)、
金邑东蒋庄(尚湖南)、
畬塘桥新妇墩北马路上(福山镇东香塘桥望虞河东侧)、
亳田里曹泾岸(珠江路與海虞北路交界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5 23: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