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4739|回复: 0

河南陆氏源流考(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7 10: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南陆氏源流考
在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在中国北方,活跃着几个显赫的陆氏家族,无论是他们建立的功业还是文学成就,都可以与当时的名门望族一争高下,这几个家族生活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地区,以河南为郡望,有区别于以吴郡为郡望的南方陆氏,这一支陆氏俗称北陆。
   与吴郡陆氏的一脉相承不同,河南陆氏来源比较复杂,一支是春秋时期的陆浑戎之陆氏,一支是鲜卑步陆孤氏之陆氏,还有一支是从晋末开始北迁的吴郡陆氏分支。由于陆浑戎之陆氏几乎没有见诸于史料的人物,早期河南陆氏实际上就是由鲜卑陆氏和吴郡陆氏组成,这两个合二为一的陆氏家族,从北魏初年开始直到中唐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了四百余年,然后突然沉寂,之后未见于史册。从隋唐时期开始,由于政治中心在长安、洛阳,南方吴郡陆氏陆续有人到朝廷任职,他们的后人也在洛阳一带定居,在唐代还以吴人自称,那时还不算是河南陆氏,唐代以后基本就没有分别,这就是后期的河南陆氏。
一、        军功卓著的北陆世家
在早期河南陆氏家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陆俟家族和陆通家族,这两个家族的历史,几乎代表了早期河南陆氏的历史。
陆俟家族是一个典型的鲜卑家族。据《北史-陆俟传》记载,陆俟,代人也,曾祖幹,祖引,世领部落。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离石镇将、上党太守、关内侯。俟少聪慧。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位给事中,典选部、兰台事,当官无所挠。陆俟靠祖荫取得一定的地位,又凭自己的军功,将家族地位进一步提高。陆俟个子不高,自小聪慧,与勇于冲锋陷阵的其他鲜卑将军不同,陆俟取得军功更多的是靠谋略和管理才能。在任冀州刺史时,在各州郡的考评中,陆俟与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他的管理才能可见一斑。后迁怀荒镇大将,因过于严厉,为诸高车莫弗所惧,上表请前任镇大将郎孤,太武帝同意了,将陆俟召回。陆俟预言,不过周年,郎孤必败,高车必反。太武帝认为陆俟说的是牢骚话,予以斥责。然而到了第二年,高车果然反了,郎孤被杀,太武帝大惊,忙召陆俟问这是为什么,陆俟的一番回答,很有见地。史载,俟曰:“夫高车之俗,上下无礼,无礼之人,难为其上。臣莅以威严,节之宪网,欲渐加训导,使知分限。而恶直丑正,实繁有徒,故讼臣无恩,称孤之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讥臣为失,专欲以宽惠临之,仁恕待之。无礼之人,易生陵傲,不过期年,无复上下。既无上下,然后收之以威,则人怀怨憝。怨憝既多,败乱彰矣。”太武帝听后,不得不叹服:“卿身乃短,虑何长也!” 即日复除散骑常侍。陆俟既有谋略,又有胆识,智勇双全。安定卢水刘超等人叛乱,太武帝以陆俟在关中一带有威望,命其镇守长安。太武帝告诉陆俟:“刘超等人恃险反叛,不听朝廷指挥。我若给重兵与你,他们一定会合为一团;如果给你少量兵马,又很难制服他们。所以你必须用谋略平定他们。”陆俟于是单骑赴任,用怀柔的方法招降他们,但刘超等人毫无降意。陆俟于是亲自去见刘超,刘超告诉陆俟:“三百人以上,弓马伺候!三百人以下,酒食伺候!”陆俟于是只带两百人到刘超帐中,刘超防备森严,但是没有食言,酒食招待,陆俟尽醉而还。之后陆俟又佯装狩猎,到了刘超帐中,刘超依然酒食招待。陆俟事先与士卒约定,装醉的时候动手。于是陆俟与刘超进食,装醉上马,大声招呼士兵,当场斩刘超,士卒奋勇攻击,击溃了刘超的部队,于是关中各地遂平。陆俟在后来的征伐中屡建功勋,地位不断提高,晚年因其子陆丽有定策之功,进爵东平王。太安四年卒,终年六十七岁[1]。陆俟共有十二个儿子,也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长子陆馛为建安王,另一子陆丽为平原王,孙陆定国为东郡王,陆睿为平原王,玄孙陆子彰为濮阳郡王。从北魏太武帝直到初唐时期,陆俟子孙中爵位为公、侯及出任任刺史、将军等职位的有几十人,家族非常兴旺。孝文帝时期,北魏实行汉化改革,步陆孤氏改姓陆氏,从此鲜卑陆氏与吴郡陆氏慢慢融合在一起。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下诏,将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勋臣地位予以明确,陆氏在北魏时代的地位得到巩固。
鲜卑陆氏中还有其他家族也是功勋卓著,如陆真家族,陆宜家族等,但与陆俟家族相比,还是有些暗淡。
早起河南陆氏中另外还有一支从吴郡北迁的陆氏家族—陆通家族。陆通家族是晋末由吴郡陆氏北迁而来,始祖陆载[2],据《周书-陆通传》记载,陆通曾祖陆载晋末随刘裕出征关中,刘裕返回南方后,陆载随刘裕之子刘义真留守长安。后夏主郝连勃勃攻打长安,刘义真兵败南归,陆载归顺郝连。魏太武帝平郝连后,陆载又仕魏,任中山郡守。陆载子陆侨、孙陆政一直在北魏任职,地位并不显赫,陆侨官至营州刺史,没有爵位[3];陆政官至行台左丞、原州长史,爵位是中都县伯[4],从陆通开始,地位显著提高。史载,陆通少敦敏好学,有志节。陆政、陆通父子在北魏尔朱氏之乱中失散,陆政先归顺宇文泰,陆通则是在尔朱氏灭亡后才归顺宇文泰,父子重逢。陆通归顺后,宇文泰对他很欣赏,引为帐内督,在此期间,陆通对贺拔岳部队情况的分析,得到宇文泰的赞赏。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后,宇文泰非常担心部队会散亡,当时偏偏又有这样的传言,宇文泰愈发担心。陆通则不以为然,把情况分析给宇文泰听,事情的发展最后都是和陆通分析的一样,于是宇文泰对陆通更加器重,甚至昼夜相陪伴,连家人都难得见他一面。而陆通对这种信任,没有表现出丝毫得意,而是更加恭谨,宇文泰由此也更加看重他。陆通在后来的征战中,不但积累功勋,地位不但提高,先封为昌都县伯,后有进爵为侯。在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解围洛阳、平赵青雀等一系列战斗中,都有不凡的表现,在东西魏之间有名的邙山之战中,陆通更是凭治军严谨,率部力战,进退有序,敌人也不敢逼近。大统九年(543年),陆通因功勋卓著,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授爵绥德攻,赐姓步陆孤氏。陆通家族从此融入了由鲜卑贵族主导的关陇士族集团。陆通最后官至大司马。陆通子陆让,在北周时,历任广州刺史、文洲总管、显州刺史,入隋后任光禄卿等职[5 ];陆通另一子陆秀,任金部员外郎,青州刺史[6 ]。陆让子陆善宗,隋时历任三州刺史,王世充时以怀州刺史降唐,入唐后任驾部郎中、洛州长史等职[ 7]。陆通弟陆逞,袭父爵中都县伯,起家官是羽林监、周文帝宇文泰内亲信,当时处于战争年代,士族都崇尚武功,唯独陆逞能有雅识,这在当时显得很突出,宇文泰也因此礼遇他。经过多年历练,陆逞职位不断升迁,历任吏部中大夫,藩部、御伯中大夫,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授司宗中大夫,转军司马。陆逞干识祥明,历任三府,都是成绩显著,朝廷嘉奖,进爵为公。陆逞还有外交才能,齐使节来朝,陆逞是接待主使,陆逞风度翩翩,谈吐优雅,敏而有礼,齐使非常欣赏。陆逞去世后,其子陆操继承了他的爵位[8]。
   陆通家族由败军之将,一代一代积累军功,最后终于跻身于当时的顶级士族集团,其中的艰辛是可想而之的。
   两支陆氏都生活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地区,从而形成了关系复杂的河南陆氏。
二、        引人瞩目的文学成就
河南陆氏开始都是以军功起家,在文学领域少有建树,在家族地位得到稳定
以后,家族子弟开始展示他们在文学上的天赋。
     陆俟家族取得文学成就都是从他的曾孙辈开始。长子陆馛的孙子陆暐、陆恭之,年轻时就引人瞩目,当时的人甚至称他们为二陆。陆暐著述有《急就篇》、《悟蒙章》、《七诱》、《十醉》等文章以及各种章表数十篇。陆暐的孙子陆拔则的阴阳律例颇有研究。与其兄相比,陆恭之的著述泽更加丰富,史书记载陆恭之所著文章诗赋凡千余篇。陆恭之的儿子陆晔也笃志文学,《齐律》的序就是陆晔所作;陆俟另一个儿子陆规的孙子陆旭则好《易》、纬候之学,主要作品有《五星要诀》及《两仪真图》,时人认为他的著述颇得其要。他预测天下将乱,于是到太行山隐居,屡征不起,事后的发展确实像他预测的一样。陆丽的玄孙陆卬,少机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通大义。后官至中书侍郎,修国史。陆卬所著的文章有十四卷流行于世。陆卬还精通音乐,当时高齐郊庙所奏的乐曲大多为他所作。陆卬的儿子陆乂对《五经》更有研究,当时的人都说:“五经无对,有陆乂”。陆俟另一子陆骐麟的曾孙陆爽,自小聪明,九岁上学时,日诵两千余言,当时尚书仆射杨遵彦惊叹道:“陆氏代有人焉!”。年仅十七岁就被清河王高岳招为主簿。后来提升为殿中侍御史,同时还兼任一些书籍的编篡工作。齐灭以后,周武帝诏十几位有名望的高齐人物入关,陆爽就是其中之一。其他人入关时,带的是各种各样的行李,陆爽带的则是几千卷书,非常引人注目。入隋后,与宇文恺等合撰《东宫典记》七十卷。[9]陆爽子陆法言,敏学有家风,他采集各家韵书和字书,比较各地的声音,定声为平上去入四声,定韵贰佰零六,凡字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集成《切韵》五卷。《切韵》标定了汉字的基本声韵,在汉字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入唐后,河南陆氏在文学上比较知名的人物有陆坚、陆据、陆复礼等。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专门处理四方表疏批答及各种应和文章等,所选的人都是当时有名望的人物,有张说、陆坚、张九龄、徐安贞[10],张说、张九龄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是为人敬仰的人物,陆坚与他们平起平坐,没有一定文学功底根本就不可能。陆坚本名陆友悌,玄宗非常欣赏他的刚正,赐名陆坚。陆坚不但文章写得好,书法水平也很高,是开元集贤学士中四个著名人物之一[11]。开元十年,玄宗诏集贤院脩《六典》,并亲自手书六条,分别是: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陆坚是当时的主修官[12]。《全唐诗》中收录有陆坚诗一首,唱和诗一首。陆复礼是陆坚之孙,贞元七年进士,贞元八年,又应博学宏词科,获第一名,名士李观和名相裴度紧随其后,而后来的大家韩愈在当年的这一科中落选[13],陆复礼的学识由此可见一斑。《全唐文》中收录陆复礼文一篇。陆据是上庸公陆腾六世孙,史书称他神宇警迈,善物理,博学多才。三十岁才到京师,很快就凭文章引人关注,时人交相称赞[14]。在京师陆据交往的人物都是一时之秀,有殷寅、颜真卿、柳芳、李华、萧颍士、邵轸、赵骅,时人称之为“殷颜柳陆,李萧邵赵”[15]。从《全唐文》中可以看到陆据至少为他人写过两篇墓志,但未见收录,只收录陆据文章一篇。早期河南陆氏最后一个见诸史料的人物大概是陆泌,陆泌在史书中无传,只是在《全唐文》中收录了他的一篇文章,并介绍陆泌是河南洛阳人,长庆中官临汝令,没有相关世系的介绍[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3-28 18: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