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4730|回复: 2

陆氏家族与辅国公 凤凰城与陆氏府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3 02: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老的丝绸之路新北道,沿着天山北麓,起伏蜿蜒地一路向西。世世代代东来西返的人车驼马,碾着它,踏着它,碾踏得它下陷有半尺深。道路,是人类岁月、命运刻镂出的印痕,千百年来,这条古道滴满了眼泪和鲜血,横陈过人与畜的无数尸骨,抛弃过残断的刀枪和锄耙,还有那断了辕、断了轴、碎了轮子的破车……迁徙和驻留的人群,使它曾萧条得大漠楚楚,寂冷无声,一望百里无人烟;又曾使它繁荣得驼铃阵阵,人声鼎沸,绿洲座座舞升平。
  萧条、繁荣,正是西域历史发展的演进;无声、有声,都是丝绸古道沧桑的交响~!
  清代乾隆年间,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丝绸古道穿越的玛纳斯河流域,曾经陆续从内地迁移来成千上万屯田民众和驻军。经过一百多年的辛勤劳作,他们终于在这空旷、萧杀的河域开垦出良田万顷,建起一座要塞般的绥来县城。
  今天,历史的风云已经飘散,清代玛纳斯的历史,经过了百年的沉淀和消磨,仍旧遗留下来许多当年的传说和掌故,如凤凰城的传说、皇亲国戚的陆氏家族……而且你细听屯民后裔口中的一两句话,就又会挖掘出很有价值的史迹,如陆氏家族第一代移民陆福炜架设新疆的电报线路,和他建造的陆氏府邸……
  凤凰城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玛纳斯县城,在清代称绥来,城西有玛纳斯河为天然屏障,西进可达伊犁,西北通往塔城,北向有驿道通往阿尔泰,而向东可到当时的省埠迪化,是军事要冲之地。在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叛乱统一西域不久,清廷便在此建造绥来堡。随着大规模屯田,进而设县丞,于乾隆四十三年建绥来县,一座新城在玛纳斯河畔拔地而起,雄伟地矗立在漫漫的丝绸之路上。
  在清代,绥来县的建城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军事的需要,一是屯田大规模的展开,经济日益繁荣。
  绥来县城三城相连,北面修筑了康吉城,“垛口七百二十有四”,周长四里;南面修筑了绥宁城,“垛口八百一十有七”,周长四里;“两城间曰阳关,亦曰靖远关边城”。绥来县城三城相连,城墙高一丈六尺,巍然屏立于玛纳斯河东岸,在新疆实属规模宏大。为了将绥来县城建成军事重镇,在城垣四周所开的八座城门中,有七座城门均建起了瓮城。在面临玛纳斯河的西面的西门,还建成双层瓮城,瓮城外城弧长过了一里,内城弧长也有半里多。不仅如此,为了更使绥来县城固若金汤,建城时还利用县城距离玛纳斯河很近的优势,从县城西南、西北的角楼,斜向修筑了两道翼城。翼城高近一丈,顶宽约一尺五,类似夯土筑墙,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边墙”。西北角翼城沿玛纳斯河东岸修筑,西南角的翼城沿玛纳斯河一直修筑到南山河口,长达二十余里。翼城的修筑,目的是为了使渡河来犯的兵马,无法绕过县城抄后路,去攻打东门、南门、北门,而只能聚集在西城城下。那时,西城城墙和三座瓮城上的守军,便可以居高临下,箭炮交加,歼灭来犯之敌。
  绥来县城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这座以军事重镇为目的建起的城池,其独特的布局,在全国都是罕见的。绥来城驻军是玛纳斯协营,新疆建省之后,设副将一员,都司二员,统领马步绿营兵一营三旗。绥来驻军两千左右,最多时有三千人。因而,绥来县城绝对是天山北麓的军事重镇。
  但是,它却有一个祥瑞的雅称—凤凰城。
  在乾隆年间,天山以北地区十分荒凉,其情形如奥马里所描写的:“远远望去似乎见到一个建筑得很美的村庄,周围一片葱翠,可是当你走近前去……却只有绝无人烟的断壁颓垣。这里剩下的只有一些游牧人,不事耕种。草原上除了自然生长的牧草以外,几乎一无所有。”玛纳斯河流域水源充沛,沃野千顷,清朝在统一西域之后,便成为重要屯田地区,开始将军队转事屯田,从内地押解犯人屯田,以后又从内地省份移民屯田,其规模之大,移民之多,为历代所仅见。例如:乾隆二十七年,玛纳斯有1400名屯兵,屯犯23人,开垦土地28200亩;乾隆三十八年,绥来县招来民屯2252户,7624人。清末,玛纳斯河流域大兴屯田近一个半世纪,开挖渠道及灌溉的农田,已经成为新疆之最,呈现出“村树接天清,万顷新苗长”,“炊烟到处柳丝丝,稻花香里逢城郭”的繁荣景象。
  农业经济的空前发展,必然会推动绥来城镇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绥来城中当时人口近万,已经是“道上多行商”、“富庶甲边城”,共有大小三百多商家、店面,五家银号,首富史培元人称“史半街”,商号曾发行钱票,有人说他的资本过百万。
汉族的教育文化也同时兴盛起来,私塾、以及士绅兴办的识字学塾已经遍及城乡,随着新疆开科取士,绥来县署设立训导主持学 政,不断有人考取“秀才”;光绪十九年以后,还陆续成立了陕、川、甘、晋等省同乡会馆,同时兴建的还有文庙、武庙。文庙大 门对联一如中原:“严为天下法”、“身为万世师”,额联为“道冠古今”;庙内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复圣颜子 之神位”、“宗圣曾子之神位”、“圣子思之神位”、“亚圣孟子之神位”,还供奉有七十二贤人;武庙供奉的是关帝圣君。文庙 农历八月二十七举行祭祀,文官主祭;武庙农历五月十三祭祀,武官主祭;祭祀活动要献牲、宣读祭文、行礼、奏乐,十分隆重。此外,绥来全县还有土地庙、城隍庙、大佛寺等各种庙宇十余座,各种庙宇每年都要举行庙会,唱大戏,耍社火,烧香拜佛,布施祈祷,时常是人山人海。清朝末年,远在西陲的绥来县城确实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景象。
绥来的屯民繁衍几代之后,他们的后裔已经从心理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热爱新疆,对脚下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因而又产生了赞美家乡的传说。
  绥来县城以北和玛纳斯河以西,沼泽连片,芦苇茂密,水草丛生,人迹罕至,在清代还属于原始自然形态,飞鸟、水禽种类繁多。也有些当地人所不识的大形体的飞禽飞到玛纳斯河流域栖息,因而,就在民间产生凤凰飞到绥来县的传说。龙凤本是祥瑞之物,新疆地处边陲,凤落绥来的传说既是绥来经济繁荣的体现,也反映着民众希望安居乐业的愿望,因而越传越广,变得家喻户晓。
  绥来县城城西有一处高埠,当地人俗称“大疙瘩”,修筑有雷祖庙;城东的驿道上又建起了靖远楼。据见过靖远楼的当地人描绘,以及从留存的照片看,靖远楼是属于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斗拱飞檐,细工彩绘,气象华丽。有西城墙外高昂的雷祖庙为头,有南、中、北城为身体,又有两道向玛纳斯河展开的翼城做双翅,再加上华丽的靖远楼作尾,更有凤凰落绥来的传说,人们便将绥来县城附会为“凤凰城”。这一称谓,一直被当地人世代相传,保留至今。
  
 楼主| 发表于 2016-8-23 02: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家族与辅国公
  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清朝政府开始在新疆大规模地屯田,从乾隆三十一年开始,从内地各省迁移到绥来县的汉族人民,在这一片绿洲上耕作开发,对绥来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玛纳斯的最早移民,在清代新疆战乱中,纷纷躲避到绥来县城以北的戈壁深处筑垒自保,继续耕种,因而家族世系大都没有中断。现在的玛纳斯老户,有许多家族就是清朝屯民的后裔,一些家族的经济还得到巨大发展,如乾隆年间迁来的吕氏家族已经繁衍到七八千人;史氏家族在清朝末年曾富甲一方……而陆氏家族因第一代移民中有陆福炜考中秀才;此后又有一女嫁于道光皇帝嫡孙辅国公而成为“皇亲国戚”;更因为陆福炜参与架设新疆电报线路,修建了一座二层楼的四合院府邸,而成为新疆屯垦和移民中较有代表性的家族。陆氏家族曾有家谱,陆斌的外甥金振声(比陆斌年长)曾经看过。金振声说:家谱中记载陆氏祖籍北京,汉族,祖上曾是明朝的武官,因事“逐出朝廷”。此后,陆氏的一支人到山西,一支人到甘肃。到甘肃的一支人在经过若干代之后,留有三个亲兄弟,即陆福桢、陆福祥、陆福炜。到玛纳斯屯田的就是这三兄弟和两门亲戚结伴来的。
  以陆氏三兄弟的年龄推算,及他们初来时在锡营落脚等情况推断,他们是光绪初年到的绥来县。史料记载,在清军刘锦棠部收复绥来县城后的第二年,即光绪四年(1878年)以后,曾经陆续由内地省份移民850户到绥来屯垦,陆氏三兄弟和同来的两门亲戚,或许正是属于这一批屯民。陆氏兄弟后来在滨湖有四“趟子”地,面积很大,从南头到北头,得骑马跑,地靠雇人种。老大陆福桢靠官道修了一座两进的院子,老二陆福祥的家院在大哥后面。陆福祥曾经娶了三房媳妇,但始终没有生子,又娶了第四房,才生有一子,张毓梅既是此子媳妇。
  张毓梅说:约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陆福祥的第二房身怀有孕,于阴历十月足月即将临产。这时天已降雪,陆福祥后院的桃树都埋了枝条。一天牲畜到后院拱开土,陆家的人突然发现桃枝绽开了桃花。就在人们正在诧异的时候,前院陆福祥的二房喊叫肚子疼,随即产下一女。此女(现在陆家人也不知其名字)即在后来嫁给辅国公载澜,远居西北边陲的屯民居然成为“皇亲国戚”。
  载澜的祖父是道光皇帝,载澜是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侄子,光绪皇帝的堂兄弟,1900年已被封为辅国公。

  陆氏家族后裔中,现今健在的尚有两位高龄老人。一位是陆斌,年已七十,玛纳斯人均尊称为陆老师。他出生于1929年,是陆氏家族的第三代。1956年,陆斌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是玛纳斯解放后的第一代知识分子,曾任玛纳斯小学校长。另一位老人是张毓梅,已七十八岁,玛纳斯试验站的农民陆斌称其为四婶(堂婶)。两位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都精神矍铄。笔者于1998年秋三访两位老人,他们根据陆家老一辈人所说的往事。谈出了陆氏家族鲜为人知的很多情况。
列强欺辱中国数十年,举国上下都有强烈的反洋情绪。十九世纪末,民间出现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焚烧教堂,捕杀传教士和外交官的事件接连发生,中外矛盾日益激烈。1900年夏,各国兵舰进逼大沽口,战争一触即发。是联合义和团开战,还是剿灭义和团求和,清廷出现了激烈的斗争,慈禧太后也决断不下,即于五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召大学士、六部九卿廷议。载澜之兄端郡王载漪曾和慈禧密谋废黜光绪,以载漪之子承继皇位,受到各国的强烈反对,因而戴漪和外国人势不两立。廷议时他认为“义民(指义和团)忠愤以卫国家,不因而用之以雪国耻,乃目为乱民而诛之,人心将不可以为国”,主张联合义和团攻打京交民巷使馆;以光绪皇帝为首的主和派则认为“拳匪不可恃,外衅必不可开”,“启衅必足以亡国也”。廷议时两派交锋空前激烈,“声震殿瓦”,“击案骂之”,慈禧最后决定“褒拳匪为义民”,下诏宣战。而这时大沽口已经失守,与八国联军开战不可避免。在与八国联军进行的战争中,清朝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瓦德西提出惩办主战派的名单,并威胁说:为了保存清朝体面,还没有提出惩办为首者……列强所指的为首者就是慈禧,因而慈禧太后不得不惩办主战派,除了两个已死的大臣,主战的王公大臣共斩决、赐死六人,“端王载漪与其弟载澜发边外永禁;余禁锢、革职永不叙用者凡百余人。”
  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载澜到迪化。载澜虽然是钦犯,但新疆巡抚饶应祺因他极特殊的身份,反而礼遇有加。对载澜“刑不上大夫”,使载澜可以自由地东游西逛,1902年到绥来县。据陆斌说,当时的绥来县训导曾听说:载澜来到绥来县后,到绅士、秀才陆福  炜家中做客,当时,陆福祥在桃花开时所生女儿正在三叔陆福炜家中。载澜隔着玻璃窗见到了室外的陆福祥女儿,便打听此女。於是便有人会意撮合,陆福炜很快应承了这门亲事。
  张毓梅讲:载澜虽然娶陆家女儿为二房,却是郑重其实。陆家女儿是被迎娶到迪化的,娶亲时,轿马如云,旆旗伞扇等仪仗塞街填巷,十分壮观。由此看来,载澜虽然已经获罪,但他娶陆家女儿仍是以侧福晋身份的礼仪迎娶的。
  陆家女儿嫁给载澜后,一直住在迪化。载澜以后又娶了第三房太太,是个小脚年青女子。载澜白天一般在自己签押房(办公室)读书、办事、会客,晚上到太太房中住。他在每一房太太的房里睡十天,每到第十天,太太就将他的被褥送到下一房去。载澜给三房夫人做衣服,都是一人一身一个样式,只在衣服色彩上按年龄有差异;打首饰一人一份,一模一样。
  陆家女儿常从迪化到绥来娘家,每次都有车马跟随,带六七个使唤人。她不吃娘家的饭,而由带来厨子做饭吃,常是一大桌,娘家人和她一块吃。陆家女儿回来,绥来县官绅送礼的人特别多,以能见到她为荣耀。当时陆家厢房的八仙桌上,高高的摆满点心匣子,陆家女儿走了很久还吃不完,瓜果都是一筐一筐的送人。陆福炜的二夫人常去迪化看侄女,“去的都不爱去了。”
  陆家女儿跟载澜在迪化住了多年。1911年发生了辛亥革命,清亡,对载澜“发边外永禁”的钦命失去了效力。载澜顾虑甘陕反满情绪,怕不安全,便决定从俄罗斯经东北返回北京,获得俄方不干预载澜通行的承诺。陆家女儿在跟随载澜赴京之前,回到娘家来住了一段 时间,到坟上去祭奠逝去的生母,并给她立了墓碑。
  陆家女儿到北京后,给绥来家里寄来许多照片。陆斌和他的二婶都见过这些照片。其中有一幅尺寸很大的载澜单人照片,照片上的载澜穿着貂绒皮大氅,身材魁梧,“天庭饱满,浓眉大眼,确实仪表堂堂。”这幅照片陆福祥的后人一直挂在家中的墙上。张毓梅说这幅照片从哪边看,照片上载澜都眼对眼地看着你,挺怕人的。还有一幅是载澜全家合影,照片上的载澜三房太太都是旗人装束,梳燕尾头,头戴俗称“大拉翅”的扁方,身着旗袍,穿高底鞋,照片上还有许多女佣人……这些照片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时,张毓梅怕出事,均都付之一炬。
  
 楼主| 发表于 2016-8-23 0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载澜的三位夫人中,大房和陆家女儿都未生养,只有三房生了一子二女。以后,这两个女儿一个给了大房,一个给了陆家女儿,一个儿子三房自养,载澜死后陆家女儿出家。
  电报线路与陆福炜府邸
  陆氏三兄弟中,老三陆福炜就是陆斌的祖父。据有关资料记载,陆福炜是绥来的生员,也就是常说的秀才。他住在绥来城里,爱表现,有文化,好交结,是绥来县城的地方绅士。张毓梅说他从事的职业是“给人家包盖房子”。
  陆斌和张毓梅都说,陆福炜年轻时曾经做过一件大事—架设新疆电报线路。
  中国的电信起始于光绪五年(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将大沽口到天津的电报线路架通;光绪七年,天津到上海的电报线路又建成。这是中国使用电报的开端。但是新疆的有线电报却发展较晚,边情、政令的公文传递,全靠军台、驿站飞马传递,绥来县境内就有驿站11个。同治年间,俄罗斯侵占伊犁,将电报线路架设到该处,不仅用于军事,还用于商务。后来在帕米尔划界过程中,英国和俄罗斯交讧,电报纷至沓来。而我国文报以驿站传递,迟缓阻滞,难以策应,清廷和新疆官员深感架设电报线路的刻不容缓。《清实录》载:光绪十八年四月,陕甘总督杨昌浚会同新疆巡抚陶模奏请“设肃州到新疆电线,请分筹银两,购置机器。”次年正月,总务电报盛宣怀就选择司员,用银十万两,费时三百余天,架通了嘉峪关到迪化三千里长的电报线路。
  北京至迪化的电报刚刚使用,直隶总督李鸿章就奏请“设新疆市城至喀什噶尔电线,以速边报”,获得批准。第二年,巡抚陶模又奏请“新疆分设电报,筹议养线费用”,又获批准。所谓“分设”,是指光绪二十年二月(1894年4月),在新疆南北两路同时架设。南路由吐鲁番经库车、阿克苏、到喀什;北路从迪化经绥来、乌苏再分两线,一线到伊犁,一线到塔城。“新疆分设电报”共筹集了十四万两白银,南北两线共四千余里,历时一年,于光绪二十一年全部竣工。
电报线路架通之后,绥来县知县县衙内设立报房,配备单工莫尔斯机一部,由知县担任领班,有报话员一人,报差一人,报房只能由官府使用。
  陆斌说,他祖父架设的电报线路是东起绥来,西到伊犁和塔城,并且从塔城越境架设到俄罗斯的“斜米”(即今塞米巴拉金斯克),此地驻有清朝领事馆。陆斌说他祖父陆福炜架设电报线路,与新疆有线电报线路架设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陆福炜架设从绥来到伊犁、塔城的电报线路属于“官督商办”。但据陆斌说,陆福炜完成架设工程之后,并没有赚到钱,却留下了很大一批“长短粗细规格整齐”的木料。
  以后,陆福炜让他的长子陆枫龄去查看他所架设的电报线路。陆枫龄带着人,骑着骆驼,一直到达了中国境外的斜米(今塞米巴拉金斯克)后才返回来。
  在陆家女儿嫁给载澜之后,陆福炜在绥来县城东关街上,开始建造宅邸。陆家人说这座宅邸根本不是新疆巡抚饶应祺拨款,也不是绥来县地方官员为载澜兴建的,更不是载澜花钱兴建的。
  事实上,在陆福炜建造这座宅邸时,县衙门曾经来人严厉阻止,说:“你们是个平民百姓,怎么能盖这样大的房子!”陆福炜答复他们说:“我们陆家的女婿是辅国公,怎么不能盖这样大?”这样,县衙门的人才没有再干涉。
  在清代,兴建府邸开间越多等级越高,有着严格规定。平民百姓宅院正房不得超过三间,富绅建五间、七间,也只能将两侧的房间进深向后缩进,俗称耳房;除公侯外,民居的门只能开在宅院东南角,临街房屋要建成“倒座”,不能建官署正中开门形制的大门。古代常以“九、五”象征“帝王之尊”,所以除了官殿以外,一律不准许建造面阔九间的正房。陆福炜建造宅邸,门房九间,是正中开门官署形制,主楼开间九间,僭越到皇帝“九五之尊”的等级,是犯清朝律条中“大不敬”重罪的。饶应祺官居一品,封疆大吏;载澜是道光皇帝嫡孙,多年出入紫禁城,他们绝不敢违背朝廷礼制,修建一座给自己招来祸殃的王公府邸。
  新疆真是山高皇帝远,陆福炜居然将自己的府邸兴建起来。他用什么建造这座府邸呢?陆家人说,陆福炜使用自己架设电报线路工程剩下的那一大批木料建造的。
  陆府修在东关大街,坐北朝南。大门为四柱三间,门前左右各有一块上马石;门房东西两侧各有三间门市房,共为九间;进入大门,便是一进四合院,陆家称为前院。东西两侧各有厢房六间,都有一步半深的抄手廊;前院正房是八柱七间,正中一间是过厅(一面开窗为房,两面或四面开窗为厅);正房东头,有二层楼亭,一层为楼梯,二层是四柱方形的攒尖顶式的凉亭,人称望月  楼。
  穿过过厅,便进入二进四合院,陆家称其为中院。东西两侧各式四间厢房,正面的是二层主楼,上为硬山顶式屋顶,下有砖砌的基座,正中有五层砖垒的台阶,一层是九间,正中一间是楼梯,两侧各四间;二层是七间,正中一间的檐下,有匾额一块,上书“群亲爱戴”四字。中院地势较前院低得多,从过厅向后平视,只能看到主楼的上层,一层看不到,当地人成其为“明七暗九”。主楼后面,便是面积很大的后院,并建有一些杂用房屋,在北面院墙正中开有后门。
  这座府邸最为独特的,也是新疆绝少见到的是,前院东西厢房都有立柱穿出房顶一米多高。这些是棚柱,是为了在前院搭起院棚所预先设置的;另外,在过厅地底下,留有烟火道,在冬天可以在下面生火,烘热过厅地面,使过厅和暖如春。这两种建筑设施,是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但只在中原高官巨富宅邸中才有。
  陆福炜的这座七十多间房屋的建筑群,有多处不合中国古典四合院形制,如没有照壁或影壁,没有界分内外的垂花门,在主楼正堂设置楼梯大不相宜,等等。但是,陆宅仍是比较
典型的中国古典式的建筑群。如:陆宅的大门、正房、主楼、后门,都安排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的厢房则对称地排列在中轴线两翼;全部房厅都采用木构架;两座正房墙不用砖砌,全部在立柱中间用棂窗门扇组合;有门洞、抄手廊、过厅、楼、亭多种形式;使用硬山顶的两面坡屋顶,望月楼还使用了攒尖顶。大门外有上马石,醒目之处的琉璃瓦、兽头瓦当、匾额装饰,都使得陆宅古典建筑特色更为浓烈。预留的棚柱、火道,更是独特、罕见的。
  陆斌说,这座宅院,实际上并没有完工,二层主楼正面全是棂窗门扇,两面有山墙,但却没有封住后墙;七十多间房的门窗,全部没有油漆,大部分房顶没有上瓦,原因是陆福炜已经没有钱,而且欠了“官债”。
  陆福炜终于没能完成府邸的兴建,以后故去。为了债务,陆斌的父亲陆延龄曾入狱,不得已将府邸典给绥来县首富史培元。史培元和陆福炜关系至好,在以后赎回府邸时,史培元说“还本止息”,只要了本钱,没要利息。
  陆福炜倾其毕生积蓄,欠债兴建府邸,绝非明智之举。但玛纳斯方圆百里,甚至在更大的范围,没有不知道这陆氏府邸的。陆福炜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能这样解释:陆福炜是名生员,在与载澜结亲后,变成了皇亲国戚,获得了尊崇。他兴建府邸并不是为了居住,主要是给人看的,是为了更加显贵和荣耀。不过,陆福炜在刻意追求荣耀时,却在无意之中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展示于边陲重镇的民居建筑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追求,一种贡献。
  有清一代,随着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成千上万底层的兵民,沿着千年古道,从内地省份长途跋涉,来到了天山北麓,屯垦在西部边陲的一片片绿洲上,开发了边疆,也 把他们的子孙后代留在了这里。陆氏家族正是千千万万家族中的一个。正是这一个个家族和新疆原有民族在一起,一代一代人历年累月的开发,原本是一片荒野的北疆才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的亮色,丝绸之路上才有绥来县城等一座座城镇拔地而起。陆氏家族是普通的家族,陆福炜也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屯民,但他是幸运的,他以他架设新疆电报线路成为他人生的壮举,为清代加强边疆防务作出了贡献;又以他兴建的府邸,在新疆的一隅的民居建筑中,展示了中国古建筑文化。正因此,玛纳斯老一代人仍然乐于在饭后茶余,谈论陆氏府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3-28 19: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