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陆氏家园 返回首页

陆振岩的个人空间 http://lus.hk/?1640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6-06-08

已有 1356 次阅读2016-6-8 11:13

澧北陆氏宗源考

陆振岩

 

一、前面交待的话

吾乃陆姓之子孙,祖籍澧县如东长岭岗。经80年代考学离开本土,成家立业居常德市。届半百之后,时常念及先祖、思其根源。然左右周围陆姓聚居不多,说起宗祖皆知之甚少,两两相逢,亦不知何支何派。似90年代续谱成风,然我陆姓无人问及,恾然!断想我族无势,本无谱也!以至一些问题长期缠绕心头,迷惑不解,譬如:澧北陆家峪陆姓源自何处?我陆与外地陆有何关联?周围左右陆姓间亲缘又是怎样?等等。直到近日有幸与同族老乡陆碧闲聊,说起老家有人掌管有族谱本,又几经周折弄到相机翻拍电子本,如获至宝,悉本《陆氏儒宗族谱》为民国十年修,此前曾分别在乾隆癸酉年、嘉庆甲子年、同治癸亥年修过3次。反复翻阅谱碟,又在“陆氏家园网”查找了一些资料,看陆德文先贤所著《吴郡陆氏春秋》,线索渐至清晰,遂对澧北(陆家峪)陆氏宗源作一些浅白解读,立求简洁。

 

二、陆姓宗源概述

陆姓分布全国,但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江逝沪一带和广西贵州一带,江苏、广西二省区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44%。陆姓排在全国第60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中心地区可达3.7%以上。陆姓在上海市的百家姓中名列第9位,今江浙沪等东南沿海地区,陆姓人口当以百万之数相计。 

陆氏家族是一个望族。 望族,即有声望的世家大族。通常,悠久的家族历史,是认定望族的一个重要标准。龚自珍根据家族世系延续的长短,将家族分为甲乙丙三族:得30世以上者为甲族,得30世为乙族,得20世者为丙族;在封建社会衡量一个家族是不是望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标准,就是在于这个家族的政治地位与文化道德水准及具对历史、对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大小。我陆氏家族延绵2300多年,迄今已传80余世,历代人才辈出,东汉陆闳任颖川太守显赫一方,三国时陆逊将军受人广为崇敬,东晋陆玩任侍中、司空功名当代,唐时陆贽、陆元方、陆希声等宰相辈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千古传颂,哲学家思想家陆九渊开“陆王心学”之祖,民国才女陆小蔓人尽皆知,陆定一陆昊祖孙二人齐名当代。等等先贤不胜枚举。望族之名非我等平辈之杜撰。
  
陆氏以儒宗相称自有依据。历朝陆姓名人大多出自官宦之家或读书之人,有境界、有志向,有思想、有文气,即便是普通耕作之人,也都重情义、讲礼义、守本分、多斯文,非横蛮刚烈之流。这在陆氏各支系家训家规和派字中就可体会到。譬如我族支16字派字表:文章华国、诗礼传经,人振先绪、代翊圣明。我的理解是:用学识才华来繁荣国家,用诗书礼仪来传承经道(文明),大家共同一起来振兴祖先的功业,世世代代拥戴和维护皇卿的圣明。本祠族谱冠以《陆氏儒宗族谱》,我看是名副其实。

陆氏家族发展至今,枝蔓繁多。就本宗湖南澧北陆家峪一蔓来看,追源溯流,观其延展,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发源于陆乡,壮大于吴郡,迁徙于金溪,落籍于澧州。

发源于陆乡。陆姓之源主要有三说:一说吴回之子陆终氏为陆姓的始祖。陆终为黄帝七世孙,吴回生陆终,陆终生6子,但多改为他姓。约在商灭夏之际,陆终族裔迁到东平陆县(今山东的汶上县、平陆县一带),后来又有一支陆终族裔从东平陆北迁到陆乡, 此即陆终后人并未全部改为他姓之一说。 二说陆氏出自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字季达,封于平原般县陆乡(今山东省陵县糜镇一带),即陆终故地,陆通乃为陆氏世祖。这就是史界所说的平原陆 三说是春秋陆浑国之后裔。 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所灭,亡国后的陆浑国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氏,后代以陆为姓。此外还有鲜卑族步陆孤氏改姓陆氏之说。此二者就是史界所说的北陆,不占主流。根据史料记载,我本陆姓发源于平原郡般县之陆乡,亦即“平原陆系”。

壮大于吴郡。平原郡陆氏始祖陆通,生恭侯发,为齐上大夫。发生二子:万、皋。皋生邕,邕生贾,贾生烈。西汉初,高祖刘邦任命谏议大夫陆烈为吴县县令,自此陆通后裔首次跨过黄河、长江,来到吴地,出为县令,实现了由平原之陆吴郡之陆的过渡,陆烈也由此成了吴郡陆氏之始迁祖。 子孙落地生根在以姑苏为中心的三吴之地,占天时、地利、人和之宜,历两汉、魏晋南北朝,繁衍生息、枝繁叶茂,终成江东一著姓望族。特别是从16世陆闳至22世陆逊、陆瑁兄弟立江陵支和议郎支,此为吴郡陆氏望族鼎立于江东的时期,该时期跨越了东汉至三国鼎立时期的250余年的岁月。后从陆瑁之子陆颖(23)立成都支、陆玩(24)立太尉支,至瑁九世孙陆完(30)立宁远支,该时期跨越两晋、南北朝300余年的沧桑岁月。从三国唐高宗朝宰相陆敦信(33)立相国支,太尉支陆元方(35)立鸾台支,侍郎支陆元感(36)家族传至40世陆贽立宣公支,这一时期跨越了华夏一统的隋唐300余年的岁月,它是吴郡陆氏望族发展至辉煌的、星光灿烂的历史时期。

迁徙于金溪。随着吴郡陆氏的不断壮大,从陆德迁(42)徙抚州立金溪支,陆德晟(42)远徙广西都安开始,至五代、两宋至元末明初的450余年间,陆氏家族陆续向各地大迁徙。迁徙原因很多,但主要有异地为官、移民开发、逃避战难、投靠亲友等。江西抚州金溪陆氏,是吴郡陆氏太尉支向外迁徙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后来澧州枝蔓的高祖。 德迁公是唐末昭宗朝宰相陆希声的孙子,当时正处五代时期,五代十国是一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战乱不断,为避战乱,德迁公从从宜兴南下,迁徙至抚州金溪延福乡青田里。那里是山野田畴,风光旖旎,他买田治产,成了江西抚州金溪陆氏的始迁祖。金溪陆氏自始迁祖陆德迁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族兄聚居的大家族体制,在家族内部实行资产集中式经营和公有化管理,家道严肃、整齐、和谐。中间曾出现过一段家道中落而分徙各地。但传至太尉支第50世陆贺家族,尊师重教、贤才辈出,如有陆九渊等“陆氏六杰”,他们的后裔有数百十人出仕于南宋王朝。
    
落籍于澧州。澧北之陆是德公金溪支下一个小枝蔓。《陆氏儒宗族谱》记载,我祖从金溪而金陵,又金陵而澧州”,开祖为陆永林。永林公后近20世脉络清楚,代系相连,唯永林公前至德迁公间支系繁衍不尚明确(
或为吉安一支,有待查证)。这也给从金溪而金陵,又金陵而澧州”带来一些考证上的不利。仅据现有资料记载, 宋朝末年,德迁后裔迁江南应天府济州卫南岸嘴(今南京市江宁一带)。为什么迁徙,无具体说明。但我估计为官落藉或依托族缘谋求生计的可能性大些。因这属于 “逆迁”,当时江沪陆姓人多势众,从永林公生平中也似乎看出永林公先辈在“应天官爵百二十余人”之列。(注:从金溪迁邵阳、迁麻阳者多为家道中落所至)。后又“从金陵而澧州”,这里边的原因是为了避难。洪武十三年,永林公跟从吉安侯陆仲亨征讨南蛮,在洪武二十八年发生了吉安候家奴告发其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事件,朱元璋大开杀戒,吉安侯被杀,并株连3万多人。永林先辈为避“高鸟良弓”之祸,于是在大约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经湖北公安最后落藉于澧北,从此繁衍至今约近20代人。永林公及其他先祖葬于陆家峪,族谱有述。

 

三、本支谱系图表

从老祖宗陆通开始2300多年,陆姓人枝系繁多。没有哪一个人能把所有枝蔓悉数描绘清楚。这里仅与自己有关的枝系作一个上下承接和串联,旁系一般不作交待和记载。

1、德迁公前主干系

 

始祖陆通(战国·齐)

(封元候,创平原郡之陆系)

        历经—2—3—4—5贾[秦

6世祖陆烈(西汉)

(吴县县令,吴郡陆氏始迁祖 ,创吴郡陆系)

                   历经—7—8鸿—9—10—11—12—13—14—15

16世祖陆闳(东汉)

(颖川太守,立颖川支)

     历经—17—18—19—20—21

22世祖陆瑁(三国·吴)

(选曹尚书,立议朗支)

历经—23

24世祖陆玩(东晋)

(任侍中、司空,立太尉支)

     历经—25—26万载—27子真—28慧徹—29

30世祖陆完(梁)

(瑯琊太守,立宁远支)

    历经—31邱公—32—33山仁—34玄之

35世祖陆元方(唐)

(宰相,立鸾台支)

36世祖景融(唐)

 历经—37—38孟儒—39

40世祖希声(唐)

(宰相,立丞相支)

历经—41

42世祖陆德迁(五代十国)

(避五季之乱徙迁江西金溪,立金溪支)

  

 2、永林公后主干系

永林公从德迁公而来,但究竟属德迁支或陆氏总族中第几代世祖,现有资料不是特别明确。从时间上和德迁支世系图推理,元朝末55世陆椿为金溪13代,明朝初56世陆季嵩为金溪14代,同比推测永林公大致为金溪15代,总族57世。由此往下我辈记代记世就明晰了。

 

 

澧州陆氏开祖

陆永林(生3子)

∣ ̄ ̄ ̄ ̄∣ ̄ ̄ ̄ ̄∣

长子      次子      三子

仲懋      仲贤     ▲仲赟        

     

此系澧州支三根主脉,俗称老大房、老二房和老三房。我辈属于老三房枝系。老大房和老二房裔孙可自行从民国十年的家谱中溯其源。

 

 

永林公第三子

仲赟(二世,生1子)

(三世,生1子)

仕迁(四世,生1子)

(五世,生52女)

∣ ̄ ̄ ̄∣ ̄ ̄ ̄∣ ̄ ̄ ̄∣ ̄ ̄ ̄∣

长子   二子    三子     四子    五子         

宗贽   希贽  ▲师贽     效贽    同贽    

           

德公第三子

师贽(六世,生5子)

∣ ̄ ̄ ̄∣ ̄ ̄ ̄∣ ̄ ̄ ̄∣ ̄ ̄ ̄∣

长子    二子     三子    四子    五子    

▲士俊    士杰     士伟    士侨    士绅      

 

从永林六世起,有从澧州迁四川泸州、迁西蜀,迁湖北恩施、迁鹤峰等地的,也有迁故了南京的。现有很多四川、湖北的陆姓,都可以从陆家峪找到源头。

 

师贽公长子

士俊(七世,生42女)

∣ ̄ ̄ ̄∣ ̄ ̄ ̄∣ ̄ ̄ ̄∣

长子    二子    三子    四子   

      ▲岳              

 

从第九世开始各房统一按派行字取名。前定派:文章华国,诗礼传经,人振先绪,代翊圣明。后增派:尊德道子,祖义本仁,光大世业,丕显家声。约规:所定之派,后嗣务必照字取名,切不可紊,倘自任意更改者,心非!

长子岱公后裔多迁湖北荆州发展,家谱第1314册有叙,本文不表。

 

 

士俊公次子

(八世,生7子)

∣ ̄ ̄∣ ̄ ̄∣ ̄ ̄∣ ̄ ̄∣ ̄ ̄∣ ̄ ̄∣

长子  二子   三子  四子  五子  六子  七子

文煌  文谟   文尉  文照 ▲文烈 文勋  文运

           

 

 

自永林九世以后,陆姓已是人丁兴旺、分枝繁多。但见家谱对老大房后世未作记载,不知何因。有一种说法,老大房裔孙因辈份(派字)较低,有的自行改高派字,有的外迁独立门户,因而出现了与本谱脱钩。

 

 

 

岳公第五子

文烈(九世,生1子)

∣ ̄ ̄ ̄ ̄∣

长子      次子

▲章震     章电

(十世,生33女)

∣ ̄ ̄ ̄ ̄∣ ̄ ̄ ̄ ̄∣

长子      二子      三子        

华芝      华星     ▲华梅    

           

 

 

章震公第三子

华梅(十一世,生5子)

∣ ̄ ̄ ̄∣ ̄ ̄ ̄∣ ̄ ̄ ̄∣ ̄ ̄ ̄∣

长子    二子    三子    四子    五子     

国福    国霖    国澍    国选   ▲国庆   

           

 

 

    从“国”字辈开始,人口成百上千,本文再不下列。家谱有述,自至永林  十六世“经”字派前,留守陆家峪裔孙们多群居陆家峪一带,以耕读为本,经济来源大都以土地收租或雇工耕种,很少亲自下田劳作,日子过得比较殷实,各代都有文人志士。但从“人”字派后,由于田地日渐稀少,亲自劳作成为普遍,因此有很多变得家境贫寒,也无钱供子女读书。

 

 

(写于公元20165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3-29 14: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