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楼主: 陆燕超

赞五修宿迁<<陆氏世谱>>续修者永春、永干、启超等宗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 05: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燕超 发表于 2013-4-28 08:00
中国姓名姓氏

从姓氏起源,追寻根源是对的。原始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必经阶段,如果真有所谓的母系社会,则姓的起源应该从这里产生的,而氏似乎是一种权威的称号。名字是对人的一种固定称呼,名从夕而口,意即显见。是傍晚视觉下降时呼叫而出的代号。而字则是后来文人社会产物,是对名的解释,表示对名的注释。所以称“表字”。呼人以字,称已以名。
发表于 2013-5-25 21: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陸昭雄 发表于 2012-7-17 23:09
我反覆對照您與燕超二宗親之言,有關燕超宗親對字輩釋義的見解,我算是有較清晰的輪廓。

昭雄宗亲:令尊是否兄弟三人?宗亲是否亦兄弟三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19: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海内外宿迁支陆氏宗亲来续接谱碟认祖归宗。
发表于 2013-7-19 11: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世祖奋飞公大作《云液草》三卷现藏于南京市图书馆,请有能力的陆氏宗亲去、扫描、拍照、翻印给陆氏子孙们分享。或请燕超兄发起捐资去查找。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22: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旭 发表于 2013-7-19 11:09
十世祖奋飞公大作《云液草》三卷现藏于南京市图书馆,请有能力的陆氏宗亲去、扫描、拍照、翻印给陆氏子孙们 ...

感谢您的关注。拜读十世祖的大作《云液草》是我宿迁支陆氏众宗亲之所愿。希我后人继往开来,奋发有为,做一个个响当当的人物。
发表于 2013-12-28 23: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陆燕超
我不知道你是从哪把我家字辈搬出来  我家这支没有多少人的 家谱毁于文革 但从字辈推的话是在清道光年间开始拟定的  你们还是宿迁三听堂?  我听老人回忆 谱也是三听堂的  
太平天国战乱是为躲避战乱我家祖先有三兄弟带着老人 去了宿迁泗洪双沟   我在想 有一定可能 按我推理我家自清乾隆或嘉庆年间从苏皖交接地方过来 不然为什么我家先祖为什么单单躲避战乱带着老人向宿迁地区跑很有肯能是从那边过来的  望燕超宗亲 从贵谱上查看一下 是否有关于安徽凤阳的分支
我家自清中后期就以居住在凤阳鼓楼陆家巷 最早的一位先人名讳是 陆维翰 有劳宗亲看看从贵谱上能否找到关于有没有凤阳的分支····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5: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玠 发表于 2013-12-28 23:49
回复陆燕超
我不知道你是从哪把我家字辈搬出来  我家这支没有多少人的 家谱毁于文革 但从字辈推的话是在清 ...


陆玠宗亲,请您自我介绍一下您的家族的一些情况,另外那一条是宗亲家的字辈?请明示!
发表于 2014-3-29 00: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燕超 发表于 2014-1-5 15:01
陆玠宗亲,请您自我介绍一下您的家族的一些情况,另外那一条是宗亲家的字辈?请明示!

祖系陆通 第七十八世 安徽凤阳鼓楼陆家巷维翰支 字辈  宝学聪明 蔚维国质 子孙衍庆 世德传家
发表于 2014-5-22 20: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化陆氏,文,俊、泉、志,不知那位宗亲可知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00: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志勇谦 发表于 2014-5-22 20:41
兴化陆氏,文,俊、泉、志,不知那位宗亲可知

兴化陆氏人杰当数明朝时的陆西星
发表于 2014-8-23 04: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行素堂的排字吗?文革的时候有家谱弄没了。现在爷爷辈的都不在了。以前听老人说祖上是从上海崇明县迁入启东的。曾祖陆凤(洪)江因启东话发音不标准,祖父陆孔照,父亲陆志仁,我陆建华。希望有线索的宗亲提供线索。让我辈能重修家谱,认祖归宗。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9: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建华启东 发表于 2014-8-23 04:00
有行素堂的排字吗?文革的时候有家谱弄没了。现在爷爷辈的都不在了。以前听老人说祖上是从上海崇明县迁入启 ...

上海陆氏应该是苏锡支的分支,其中一支余庆堂是陆龟蒙之后裔。
发表于 2014-9-25 15: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5-4-14 18:27 编辑

明末志士陆奋飞为政清廉,刚直不阿,忠君爱国。曾言:“一时之利,终身之悔矣。”
后人诗赞:护爱宿迁惠梓桑,为官拒贿节操良。一时之利终身悔,警世名言万古芳。
明亡后誓不仕清,建吊脚楼以居,不履清土。
发表于 2014-9-25 15: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旭 于 2014-9-25 15:46 编辑

崇祯四年辛未年(1631年)进士名单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三名

陈于泰 - 吴伟业 - 夏曰瑚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六十七名

曹景参 - 王胤懋 - 吕一经 - 杜麟徵 - 张秉贞 - 刘呈瑞 - 岳虞峦 - 宋学朱 - 黎崇宣 - 吴之芳 - 马世奇 - 曹三用
王肇坤 - 陈洪谧 - 陈   煐 - 程正葵 - 张   梧 - 钱震泷 - 吴简思 - 刘士斗 - 孙朝让 - 张   錞 - 于   颖 - 衞胤文
沈   几 - 沈胤培 - 曹蕴清 - 马   权 - 韩文镜 - 薛   寀 - 张世基 - 许   豸 - 凌必正 - 徐天麟 - 郭衞宸 - 王士章
夏尙絅 - 邹   鎏 - 郑   瑄 - 刘在明 - 曹心明 - 王孙兰 - 章正宸 - 刘柱国 - 杨廷麟 - 蔡秋卿 - 吴   桢 - 徐懋曙
于重庆 - 杨本针 - 刘正衡 - 钱振先 - 于重华 - 桂一章 - 印司奇 - 王   鄘 - 李世奇 - 赵   康 - 钱   坤 - 戴自成
戴尧天 - 黄景胤 - 龙起弘 - 王期升 - 程世昌 - 严起恒 - 吴士讲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二百七十九名
张   溥 - 庄鳌献 - 沈延嘉 - 詹尔选 - 屠象美 - 朱   徽 - 夏   仪 - 吴泰来 - 龚可楷 - 蔡炳龙 - 葛   枢 - 钱   增
柳寅东 - 刘承缨 - 谢   简 - 吴兆壆 - 陈天工 - 周之夔 - 纪五伦 - 江禹绪 - 王凝命 - 张绪伦 - 刘士琏 - 方士亮
罗大任 - 李春蓁 - 刘养贞 - 杨卓然 - 郑   瑜 - 区联芳 - 井   济 - 孙   鹏 - 冯祖望 - 潘曾伟 - 王   邵 - 张拱机
费道用 - 聂亮工 - 林兰友 - 史洪谟 - 江象乾 - 鲍之祥 - 陈志广 - 梁佳植 - 李芳联 - 陈九一 - 孙   辚 - 张缙彦
陆自岳 - 刘   潜 - 吴其驯 - 陈泰来 - 郑元禧 - 梁士淳 - 周瑞旭 - 方广德 - 胡应诏 - 曹宗墦 - 侯伟时 - 管正传
赵   龙 - 余朝相 - 张天机 - 罗明祖 - 李乾德 - 于   铉 - 卞应聘 - 李云鸿 - 许国佐 - 周   灿 - 潘益达 - 杨士聪
汪国士 - 桂启芳 - 花上苑 - 吴国琦 - 傅蒙庥 - 熊汝霖 - 王   钥 - 吴   鼎 - 柯元佑 - 刘应迪 - 刘近臣 - 张如芝
许祚昌 - 韩钟勋 - 胡平运 - 霍   达 - 钟震阳 - 徐养心 - 王梦鼐 - 麦而炫 - 熊维典 - 杨绳武 - 申佳胤 - 王   范
杨云鹤 - 马呈德 - 尹奇逢 - 杨邦翰 - 王   倓 - 周一栋 - 涂   原 - 刘士鏻 - 李于坚 - 张魁宿 - 汪惟效 - 袁   恺
刘光震 - 范志完 - 赵之英 - 漆嘉祉 - 韩如愈 - 吴太冲 - 朱国寿 - 张克俭 - 王士俊 - 董谦吉 - 杨   琦 - 韩四维
贺儒珍 - 汪游龙 - 刘   勷 - 杨观吉 - 詹兆恒 - 任   浚 - 史元调 - 张凤翥 - 刘绵祚 - 倪于义 - 陈   玺 - 高知彰
郑尙友 - 韩金声 - 黄熙胤 - 戈   简 - 王调鼎 - 李思恂 - 贾允迪 - 熊世懿 - 姚择扬 - 陈   瑞 - 沈鼎科 - 汪承诏
孙承泽 - 柯友桂 - 陈鼎新 - 张映宿 - 王   瓆 - 董奋帷 - 项人龙 - 黄日芳 - 姜   埰 - 龚   奭 - 史继任 - 任中凤
张   夬 - 童兆登 - 宗敦一 - 陆奋飞 - 姜一学 - 李仲熊 - 郭连城 - 于重华 - 张若麒 - 张丁乾 - 张师度 - 尙大伦
吴一元 - 申芝芳 - 尼   澄 - 彭歌祥 - 梁   衡 - 胡一魁 - 石   确 - 杨鼎甲 - 何三省 - 介松年 - 杨   鹗 - 喻上猷
王芝瑞 - 陆   朗 - 吴希哲 - 王重儒 - 王   佐 - 李   清 - 曹   烨 - 丘茂华 - 朱希莱 - 何   谦 - 李蛟祯 - 梁州杰
阎汝梅 - 李嘉彦 - 任者泰 - 张一如 - 杨以任 - 巩   焴 - 苏   壮 - 刘太垣 - 丁允元 - 刘希伯 - 王鼎鎭 - 龚   铭
王思诚 - 成仲龙 - 邓一鼒 - 杨调鼎 - 杨芳蚤 - 唐锡蕃 - 唐良懿 - 王拱极 - 陈周政 - 汪运光 - 张尔忠 - 沈   迅
熊文举 - 颜胤绍 - 杜嘉庆 - 谭元礼 - 张   淳 - 罗起凤 - 关永杰 - 李犹龙 - 涂必泓 - 刘   鼎 - 龙大维 - 艾毓初
刘梦炜 - 贵养性 - 王   ■ - 陈   荩 - 袁   葵 - 全在滋 - 刘   华 - 许无奇 - 朱应熊 - 陈顺□ - 王虚白 - 高名衡
严培思 - 刘若愚 - 陈大定 - 陈是集 - 左懋第 - 邓务忠 - 乔明■ - 马成名 - 田时□ - 翟四隅 - 周一松 - 张成德
张懋爵 - 徐佩弦 - 房建极 - 张调鼎 - 严师范 - 孙似古 - 赵翔鸿 - 王士鑅 - 赵明锋 - 曹惟才 - 杨道英 - 秦所式
张三就 - 曹天锡 - 张源思 - 李芳溏 - 李近古 - 叶树声 - 王昌时 - 蔺时中 - 王含光 - 林名香 - 王   重 - 许士扬
孙枝灼 - 顾   仪 - 冯家桢

发表于 2014-9-25 16: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社纪略卷之一

  令甲以科目取人,而制义始重。士既重于其事,咸思厚自濯磨,以求副功令。因共尊师友,互相砥砺,多者数十人、少者数人,谓之文社;即此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遗则也。好修之士,以是为学问之地;驰骛之徒,亦以是为功名之门:所从来旧矣。粤稽三吴文社最盛者,莫如顾文康公之邑社;社友十一人,如方奉常、魏恭简辈,后皆为名臣,可谓彬彬者矣。嗣后归希甫有光为南、北二社,一时文学之士霞布云蒸。若李廉甫、方思曾、吴秀夫,以时文步古文之脉,实自废城始。

  章皇帝初元,有诏限字。陈晋卿、许公旦、顾茂善改为知社;而其后顾实甫、王幼文继之,后先增美。后稍中衰,王淑士、张宗晓遂起其靡。遗清堂稿出,顾九畴为海内所宗。次之则推豫章,郝仲兴、邱毛伯称作家,陈大士际泰、费无学而隐为一时文雄,吴门文文起、姚孟长汇邱、陈行卷暨艾千子南英、罗文止万藻诸稿为一帙,谓之江右奇文;由是,天下皆推豫章。同时中洲吴峦稚锺峦、梁溪马君常世奇、武林宋羽皇凤翔,并号文章宗匠。已而抚州章大力世纯以善曾南丰、汤若士之学显,其时月旦谓之陈、艾、章、罗,海内业制举家争延致之。以故千子与莱阳宋九青玫,大力与景陵谭服膺元礼同砚席,天下羡之如神仙。然熹宗定大力「举子乡墨义」出,遐迩奉为法程。迨甲子艾得隽,而以策论讥讪时政,与主司同受罚,天下不惟重其文,兼重其人,于是司清议者易其称,又谓之艾、罗、陈、章云。四子之学各有短长:大士优于时艺五经,文能补笺注所未备,而拙于古文词;然其时艺即古文,亦其才然也。章、罗皆法晋、魏,而大力用意胜,时时失之俚;文止擒词胜,或流于靡:两人相师而不能相通,亦限于才耳。千子进取秦汉、唐宋诸大家,讲开阖变化、首尾埋伏之法,卓绝一世,独于制艺斤斤格套,不出前人窠臼;但以善于训诂、切于脉理,选义出,举世群然师之。吴越、浙南以外,俱奉为准的云。

  周介生锺,金沙望族。神庙时,锺祖于德登进士,为贵宦;伯应秋以解元联捷,维持泰时,踵发一时。锺父绍诗困于诸生,有子四人:长铨字简臣,仲即锺叔镕字我客,季钺字我成;读书尺木居,昆弟相师友。简臣少鲁而攻苦力学;惟介生敏颖绝伦,角丱时五车万卷无留牍矣,诗文纚纚万言有倚马之目,诸昆仲皆莫及也。房选华锋出,时尚一新,天下竞称之。由是,向日推豫章者,相率而推金沙矣。艾千子乃作书与介生曰:『今日制艺一道,赖兄主持,真如日月之中天,万物皆睹。但文之通经学古者,必以秦、汉之气,行六经、语、孟之理;即降而出入于欧、苏、韩、曾,非出入数子也。曰是数子者,固秦、汉之的脉也。今也不然,为词章者不知古人为何物,而袭大力、大士轻俊诡异之语为之,甚至造为一种似子非子,似晋、魏非晋、魏,凿空杜撰之言,沾沾然以为真大士、真大力已。夫文之古者,高也,朴也,疏也,拙也,典也,重也;文之卑而为六朝者,轻也,渺也,诡也,俊也,巧也,排也:此宜有识者所共知。弟杜门山居,兄邮中以选目见示,互相参订,必有不刊者』。介生得书,以成、弘诸选,封缄相质,至庆、历而后,仍任己意,间涉时趋。选本出,千子大不悦,复书致介生,力为责难争论,谓其过于夸汰。嗣是江左声气稍与江右别,而介生所谓随声附和而亦不复与千子参订。介生谓兄简臣曰:『鄙儒不知时变』!从此亦不复通问矣。先是,贵池吴次尾应箕与吴门徐君和鸣时合七郡十三子之文为匡社,行世已久;至是,共推金沙主盟。介生乃益扩而广之,上江之徽、宁、池、太及淮阳、庐、凤与越之宁、绍、金、衢诸名士,咸以文邮致焉。因名其社为应社,与莱阳宋氏、侯城方氏、楚黄梅氏遥相应和。于是应社之名,闻于天下。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人。父太学生翊之;翊之兄辅之,以进士由兵垣历官大司空。翊之子十人,溥以婢出,不为宗党所重。辅之家人遇之尤无礼,尝造事倾陷于翊之。溥洒血书壁曰:『不报仇奴,非人子也』!奴闻而笑曰:『塌蒲屦儿,何能为』!溥饮泣,乃刻苦读书,无分昼夜。尝雪夜已就寝复兴,露顶坐而晓,困病■〈鼻血〉。时三吴文社,人人自炫;溥一不之省,独与张釆订交。釆字受先,号南郭,以善戴氏学,有声黉序。溥延为馆宾,读书七录斋。时娄文卑靡,两人有志振起之。溥矫枉过正,取法樊宗,师刘知几;岁试乃踬。闻周介生倡教金沙,负笈造谒之。三人一见,相得甚欢,辨难亘昼夜,订盟乃别。溥归,尽弃所学,更尚经史;试乃冠军。溥矜重名、釆尚节概,言论丰采,目光射人,相砥濯自砺。时魏珰败,鹿城顾秉谦致仕家居,方秉铎于娄中;溥与釆率诸士驱之,檄文脍炙人口,郡中五十余人敛赀为志镌石。由是,天下咸重天如、受先两人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2 17: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