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陆显祥

南宁地区宗亲集会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9 0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族人,源远流长,显祥兄弟提供的材料很有价值,从中可以看到我陆氏的悠久历史,谢谢啦!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10: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显祥 于 2013-4-30 05:59 编辑

   隆安县陆姓排第二大姓

      据民国38年(1949年)版《广西通志稿》记载,隆安县各民族姓氏,黄李梁周为大姓,马陆陈林为著姓,刘余潘何亦称盛族。旧县志说:明清两代,各著族人才颇盛。如明贡士马一新,仕至通判,马敻汉,仕至知县;举人林大佳,仕至巡按,林大侨,仕至通判。清拔贡马振先,进士马乾彰、马延承,举人马翊,俱仕至知县。明陆士傅,以千总,仕至总兵。清陆禹勋,以进士,仕至刑部主事。皆以治绩殊功,列栏乡贤。除前述十二姓外,尚有罗、韦、魏、郭、赵、蒙、雷、张、卢、覃、许、吴、劳、邓、曾、曹、黎、甘、叶、方、苏、范、廖、严、易、贺、石、谢、杜、杨、庞、胡、任、屠、程、沈、宋、阮诸氏。稀姓乃氏较多,其他为闭、鸡、池、冷、淡、谷诸氏。
    解放后,大新县布泉、屏山乡和天等县都结乡划归隆安县管辖,外籍人员迁居本邑者不少,故姓氏繁多。据1985年调查,全县共有147个姓氏。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11: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显祥 于 2013-4-30 06:09 编辑

   宾阳县陆姓排列情况

     宾阳县姓氏,民国35年(1946年) 有123个。各姓中的人口,最多的是韦、黄两姓,其次是张、蒙、李、何、廖、陈、吴、施、磨、白、梁、覃、谭、甘、欧、卢、莫、阮、蒋、刘等姓, 最少的是伦、 满、花等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姓氏大增。据1980年调查, 全县姓氏为295个,一个姓氏人口最多的达数万人,最少的只有数人。全县姓氏如下:  
  韦、黄、张、蒙、李、何、廖、陈、吴、施、磨、白、梁、覃、谭、甘、欧、卢、莫、阮、蒋、刘、陆、王、周、马、宋、罗、潘、卓、朱、郑、彭、林、叶、黎、巫、赵、孙、唐、邓、曾、胡、程、邹、龙、玉、方、苏、吕、关、柳、丘、江、古、谢、杨、伍、安、文、颜、石、游、封、孔、严、戴、肖、华、蓝、龚、农、雷、余、赖、姚、钟、徐、冯、丁、熊、许、秦、杜、郭、柴、庞、韩、高、温、蔡、包、湛、洪、宁、樊、连、侯、凌、梅、霍、吉、平、詹、金、伦、寿、满、牟、童、花、池、薛、陶、闭、万、葛、思、崔、牛、劳、羊、边、票、金、戚、鄞、涂、聂、贾、虞、能、代、盘、骆、傅、党、容、俸、钱、滕、车、屈、辛、汤、麦、果、冷、曹、窦、任、武、袁、利、招、班、岑、于、范、香、贺、魏、申、庄、顾、毕、殷、凤、苗、贝、管、乔、尹、沈、翟、辞、郝、诗、卿、舒、麻、径、俞、康、宿、尚、阎、刁、鱼、邵、仇、柯、权、史、柏、卞、印、冉、库、向、植、孟、饶、纪、况、曲、隆、鲁、翠、牙、靳、禾、单、敞、卜、晏、裴、郦、抗、盛、解、时、汪、银、战、翁、原、贤、屠、褟、染、耿、倪、房、商、朵、路、浦、昌、狄、邝、鸾、劳、褚、构、乳、栾、巩、段、鄱、项、诸、雪、神、澍、简、衣、雀、祝、鼓、尉、邬、季、沙、鲍、明、淡、庆、燕、普、雄、匡、蓉、伏、蹇、桂、禹、艾、闵、祖、丰、毁、冀、计、瞿、卫、官、相、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11: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显祥 于 2013-4-30 06:24 编辑

上思县陆姓排第二大姓


  上思县县内共有120个姓。  
  人口5000人以上的有黄、陆、梁、刘、韦5个姓。
  分布:   
  黄姓居住百更、更所、那笃等400多个屯。  
  陆姓居住枯蓬、那两、枯民等110多个屯。   
  梁姓居住那立、板挂、驮赖等140多个屯。  
  刘姓居住枯标、百榜、那苏等90多个屯。  
  韦姓居住高岸、叫甘、那齐等100多个屯。  
  人口在1000人到4900人的有李、黎、陈、王、林、吴、苏、何、凌、邓、马、赵、周、张、江等15个姓。
  分布:   
  李姓居住弄怀、那加等100多个屯。   
  黎姓居住三科、念诺等40多个屯。   
  陈姓居住那目、那婆等60多个屯。  
  王姓居住那堂、平工等40多个屯。  
  林姓居住叫丁、那斌等40多个屯。  
  吴姓居住上伴、下团等50多个屯。  
  苏姓居住地堂、平钱等30多个屯。  
  何姓居住渠谷、英志等50多个屯。  
  凌姓居住兰奉、百肯、玉沙等30多个屯。   
  邓姓居住录邓、东冲等30多个屯。  
  马姓居住冲锋、那徐等20多个屯。  
  赵姓居住板练、汪城等20多个屯。   
  周姓居住那审、那琴等40多个屯。   
  张姓居住在妙圩、屯隆等30多个屯。  
  江姓居住那坡、那及等10多个屯。   
  其他姓氏有100个:唐、吕、杨、盘、甘、冯、潘、许、方、蒋、廖、宁、农、谭、罗、欧、区、郑、钟、岑、庞、岳、关、雷、蒙、玉、徐、曾、施、常、卢、零、劳、阮、韩、蓝、袁、谢、熊、奚、胡、骆、单、莫、樊、蔡、班、游、姚、贺、磨、高、朱、花、陶、古、丁、沈、归、禤、麻、裴、叶、邝、香、包、程、郭、戴、滕、闭、覃、彭、孙、任、巫、赖、肖、乐、项、隆、卜、范、麦、伍、宋、颜、郁、易、邹、田、曹、卫、翁、满、汪、聂、温、银、佘。
发表于 2013-10-15 12: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横县的是要找哪个会长
发表于 2013-11-5 10: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少了天等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0: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英倩 发表于 2013-11-5 05:53
兄弟少了天等县


概述   



      天等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 地处北纬22°51′~23°22′,东经106°45′~107°23′之间。 总面积2175.45平方公里。1985年总人口367251人,壮族人口占98.80%。县城天等镇直线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25公里,距中越边境45公里。    县境分布左、右两江间龟背状的山地上,绝大部分为低山、高丘地形,大部分是岩溶地貌。全县耕地占总面积12.05%,山地占77.98%,是个边远的山区县。    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5℃,极端最高气温37.8℃,极端最低气温-1℃。年无霜期338天。年均降雨量1459.1毫米,最小降雨量1022.9毫米,最大降雨量2019.8毫米。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天等县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土特产品。林木以蚬木、肥牛树、任豆树、八角称著。蚬木,质坚若铁, 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县设蚬木林场,面积8.5万亩,是广西营造蚬木的唯一林场。肥牛树,因其叶养牛肥壮而得名,今有43万株,为石山区牛冬半年饲料。龙茗茴油质地上乘,驰名港澳。药用植物有砂仁、山豆根、走马胎、马鞭草、青天葵和田七等。县制药厂以高山龙、过江龙、过山龙等精制的桂龙药膏,1984年获自治区优质产品奖。天等素来输出耕牛, 6个传统牛圩年成交额超过万头。其中天等牛圩为广西有名的牛圩之一,每逢亥日,上市耕牛过千头,龙蟠山麓的牛圩上有专供牛商住宿及保管耕牛的“牛旅店”,年成交达八千头左右,六成运往外地。野生动物有蛤蚧、麝、果子狸、穿山甲、花蛇等。蛤蚧、麝香、山甲片为名贵药材,蛤蚧年产约万只,远销国内外。矿物有锰、磷、金等10多种。锰,仅东平锰矿储量就达1600万吨,全国有数。磷,仅巴隆磷矿储量就达680万吨,闻名广西。    天等人民具有坚韧刚强的气质和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上映土州目兵及土民奋起反击交趾入侵,追斩敌六十余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各地组织“三点会” , 反对清廷和土官统治。 1928年1月,向都县农军竖犁头旗,举标梭,高呼“打倒土豪劣绅” 直下向都县城, 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一带农民武装斗争的序幕。1929年9月, 中共向都县特支建立后,各地相继建立红色政权。红七军、各地农军同桂系军阀、 土豪武装作了长期的激烈搏斗,仅向都县城就有8次反复争夺。一个个共产党人的头颅抛落向都城下,一批批革命志士的鲜血洒红天等沃野。在敌人几番烧杀劫掠之后,革命斗争依然不断。解放战争中,各地人民拿起枪杆打游击,迎来了天等县的解放。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0: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事记    清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    向武土州蝗虫为害,吃禾殆尽,米价每斤四十八文。    光绪八九年间(1882年—1883年)    向武州有虎患,伤人甚多。十六年四月,经上映州猎户捕杀,虎患始靖。    光绪十七年    二月初六日子时,向武州东北山震如雷,初七日大风,屋瓦皆飞。    光绪二十八年    大旱,次年又大旱,农作物失收,农民吃山薯、野菜、树皮,大批人饿死,到处有偷盗、抢劫事件发生。    光绪二十九年    龙英土州设观音山书院,添等设汤家园书院,三十一年改为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    镇远土州改土归流,废除土官,改置流官弹压。    宣统元年(1909年)    添等圩办龙茗自强小学。    中华民国    5年(1916年)    9月,龙英、全茗和茗盈土州并为龙茗县;佶伦、结安、镇远和都结土州并为镇结县。    6年    4月,向武、都康和上映土州并为向都县。    7年    镇结县驮堪爱权村坛内屯鼠疫流行,无医无药,死亡50多人,全屯20户有2户9人死绝。    12年    龙茗县添等圩汤学礼在添等圩组织贫民会,对土豪开展斗争。    16年1月    龙茗县农民运动领导小组在添等圩成立,负责人汤学礼。    春,镇结县驮堪街农民自卫队成立,队长冯镜,副队长张普豪。    6月14日, 镇结县长黄首儒诱骗两少女入衙奸污,冯镜、赵维祺、黄雄和张太宇组织群众示威,冲入县衙署,黄首儒逃跑。    同年,镇结县农民协会成立,主席张太宇。    9月,向都县黄绍谦、鲍海潭、黄怀贞和黄庆金等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组织。    同年, 动工修筑龙(州) 镇(镇边县,今那坡县)公路。龙茗县负责修筑自养利县城(今大新县城)经全茗至上映路段,只修出简易路基。    同年,向都县修建向都至镇结县公路。27年又修,仍未能通车。    17年    1 月3日,向都县北区农民自卫军(农民起义军)500多人,在黄绍谦、鲍海潭等率领下,攻入向都县城,毙敌2人、俘1人,缴获枪30多支。农民首次武装暴动成功。    年初,“三南总部”(田南道、镇南道、南宁道革命委员会,也称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或三南总部)派陈天丙、周达和黎安到龙茗县指导工作。    年初,镇结县农民自卫军独立团在驮堪成立,团长冯镜,副团长李崇伦。    5月,龙茗县全茗乡马镇武组建全茗农民自卫军大队,大队长马镇武。    6月,赵英豪在镇结县凤坡乡铣屯组建农民自卫队,总指挥赵英豪。    12月20日,汤学礼在添等圩龙盘山成立龙茗县农民起义军大队,大队长汤学礼。    18年    年初,镇结县生坡乡农民自卫军独立团成立,团长谢维卿。    6 至9月,龙茗县发生稻椿象虫害。    7 月10日,马镇武率所部配合冯飞龙(镇南游击第一路司令,后叛变)部攻入龙茗县城。    8 月,向都县农运领导人黄绍谦和黄庆金等出席在南宁召开的全省农民代表大会。    9 月,林柏受省主席俞作柏委派为向都县县长。    9 月,中共向都县特支成立,书记陈鼓涛;向都县农民协会成立,主席黄怀贞,农民自卫军指挥部成立,总指挥黄绍谦,副总指挥黄庆金。    11月,向都县政府改为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柏。    12月,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命汤学礼在添等圩成立三属(龙茗、镇结、万承三县)农民运动办事处,主任汤学礼。    年底,镇结县驮堪、生坡、凤坡和镇远农民军与果化龙旧农军联合整编为一个大队。总指挥冯镜,副总指挥赵英豪。29年2月,农民自卫军改称农民赤卫军。    19年    1月初, 中共向都县特支改为中共向都县委,书记陈鼓涛;向都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主席林柏;县农民自卫军改为赤卫军。    1月20日,龙茗县农民自卫军纵队在添等圩成立,司令汤学礼,参谋长马镇武。    1月底, 红七军军长张云逸和红七、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在镇结县城会合。2月3日,镇结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主席黄雄。3月,县苏维埃政府委员陆端叛变,任镇结县县长。6月9日,县赤卫军于□训击毙陆端后收复县城,冯镜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2月2日,龙茗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主席马镇武。    3 月,红七、红八军总政委邓斌(邓小平)从龙州回右江途经向都县。    8 月底,叛变革命的冯飞龙率部1000多人驻添等圩,纠集地主武装进犯添等乡盛典根据地,9月19日,汤学礼在激战中牺牲。    20年    8 月,龙茗县暴雨成灾,是全省16个重灾县之一。    9 月19日,向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林柏在中和乡汉洞被土豪武装包围,突围时牺牲。    11月9 日,镇结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冯镜被叛徒杀害,县苏维埃政府解体。    21年    2月29日凌晨, 中共向都县委书记陈鼓涛于甘茶乡录内屯(今属田东县)突围时牺牲,中共向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解体。    7月,向都县发生牛瘟,死千余头。    22年    5月,把荷乡巴兰屯伤寒病流行,全屯80多人死亡过半。    龙茗县在县城设龙茗县初级中学。27年并入养万龙联立国民中学。28年分设龙茗县初级中学。    23年    7 月, 3县实行乡镇村街三位一体制,以乡、村长兼任国民基础学校校长和民团后备队长。    12月中旬,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黄庆金由云南省富宁县九陇一带回右江下游,组建劳农游击队第二联队。同月21日在天保县(今属德保县)那甲乡一带活动时被捕,不久在天保县城就义。    25年    8月22日,向都县赤卫军领导人黄绍谦被混入革命队伍的敌特杀害。    26年    2 月,经中共广西省工委批准,成立中共天(保)向(都)田(东)中心县委,简称向都中心县委,书记韩平波。    27年    2 月初,向都中心县委掌握的地下武装由黄彪率领集中田州,受国民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独立团。    2月,镇结、向都县在镇远成立镇向联立国民中学。    28年    6 月28日,向都中心县委书记韩平波等在田东县那恒村召开县委工作会议时被捕。11月,韩平波等6人于百色就义,向都中心县委解体。    29年    镇结县在镇结街成立私立宝田中学(初中)。在都结(今属隆安县)成立东联初级中学。    31年    8月, 中共党员区镇、梁游、黄耿等10人,从南宁转移到镇结县分别在镇向联立国中和私立宝田中学任教,秘密成立中共镇结县支部,后区镇等分别赴各县工作,党支部解体。    镇向联立国民中学分设镇结县国民中学(35年改为初级中学)、向都县国民中学(33年改为初级中学)。    32年    11月,中共广西省工委桂西特派员覃桂荣到向都县巴麻乡(今属田东县)活动,成立中共向都县特支,书记黄明山。    同年,3县先后成立中国国民党县党部。    同年,驮堪乡布鱼屯发生鼠疫,300多人中死亡80人。    33年    7月,向都、镇结县回归热病流行。    夏末, 3县稻包虫灾,部分稻田在一天内几乎被咬光,农民用手摘虫或以竹篾为梳具除虫,一般稻田失收四成。    夏末,南宁高中等校迁来镇结县福寿村办联合中学,次年秋迁回南宁。    同年,龙茗县在添等镇设私立添荣中学(初中)。    36年    1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指挥部第五指挥所在向都县巴麻成立,主任黄耿。    37年    年初,在巴麻组建向都县第一支游击队,队长黄振光,副队长黄振成。    9月,中共向都县特支改为中共向都县工委,书记黄耿,副书记黄明山。    12月,中共龙茗县特支成立,书记李地。    38年    1 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桂西指挥部第五指挥所主任黄耿,调集锄奸队、武工队60多人枪,进攻江城乡公所,乡长破窗而逃。    1月18日,中共向都县工委从武工队中抽调20多名精干人员组成“向都县人民锄奸队”。    同月,向都县南区在把荷乡果兰屯组建把荷武工队。    4月,靖雷特支书记王克、委员谭锐到向都南区活动,成立中共天(保)向(都)特支,书记谭锐。8月,天向特支撤销。    同月,在天保、向都南区成立天向游击队。    5月14日,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指挥部向都县独立大队,8月下旬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向都县独立大队。    5月下旬, 向都县独立大队和各武工队连续攻打东平、江城、三洞、永隆等乡公所,开仓济贫80多万斤粮食。    同月,龙茗县武装基干队成立,6月改编为县独立大队,10月为县独立营。    同月,经中共左江工委批准,天向游击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左江支队天向独立大队。8月,天向独立大队撤销,武装人员分别划归天保、向都县建制。    6月, 龙茗县各乡开始组建武工队,至10月,全县12乡除添等和荣华乡外,均先后成立武工队。     7月23日,龙茗县大隆乡武工队在塘立山脚击毙大隆乡乡长黄英翔。    同月, 龙茗县独立大队主力连配合左江支队第三团攻陷秾茗乡公所,开仓济贫2万多斤粮食,没收四乡联防办事处主任赵桂玉财产,解放秾茗乡。    8月4日,中共领导的左江突击队(由左江工委书记黄嘉率领前往右江短暂逗留)、县独立大队同进犯巴麻的向都县军警交战,毙军事科长黄楚民以下7人。    8月,中共向都县工委划归左江工委领导。县工委调整,书记黄焕宽,副书记黄明山;9月再调整,书记黄明山、副书记黄焕宽。    9月上旬,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左江支队第三团由中越边境开抵巴麻。18日,三团、 向都县独立大队共500多人,于巴麻能力岭同第六专区保安副司令韦高振率领的保安队、向都县民团自卫队共800多人交战,毙保安队和自卫队23人。    9月16日晨,左江支队和龙茗县独立大队战士共120多人枪在更新歼灭龙茗县特编队和联防队共34人(毙6人、俘28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25支、子弹3000多发。    同月22日, 龙茗县独立大队部分指战员及群众代表300多人在秾茗乡救汉村小学开会,成立龙茗县民主政府,县长李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0: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初,中共左江工委派左江支队第三团干部贺毅、万青到镇结建立中共镇结县特支,
书记贺毅。
    10月中旬,镇结县镇远、凤安和南坡乡武工队成立。
    11月10日,向都县游击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巴麻百隆屯(今属田东县)巴麻中
心小学召开,成立县人民政府,县长黄明山,副县长黄焕宽。
    同月17日,左江支队七十四团和龙茗县独立营部分战士共80多人配合大隆武工队,在桥
皮乡土秾屯附近击毙全茗、茗盈联防队8人,俘4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19日解放大隆乡。

    同月,中共镇结县特支改为县工委,书记贺毅。12月,县工委调整,书记秦菁,副书记
贺毅。
    12月14日, 左江支队第三团两个营和龙茗县独立营主力共300多人在桥皮截击企图逃往
越南的白崇禧残部三三○师某干部团官兵600余人, 毙白残部军官1名,伤9名,俘50余名,
缴获军用物资60多担。
    12月15日,龙茗县城解放。20日,中共龙茗县特支改为中共龙茗县工委,书记李地。
    同月22日,中共镇结县工委派秦菁为代表在独山与国民党镇结县政府谈判,县府表示接
受县工委提出的4个条件。23日,县府交出轻机枪5挺,手步枪300多支,子弹3万余发,手榴
弹400多枚。镇结县和平解放。24日,镇结县人民政府成立,县长秦菁。

    1950年
    1月3日,向都县城解放,中共向都县工委改为中共向都县委。
    1月下旬, 由武鸣军分区委派一批南下干部至镇结县担任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加
强镇结县清匪反霸工作。
    2月,镇结县工委改为中共镇结县委。
    3月,龙茗县工委改为中共龙茗县委。
    4月26月, 原镇结县政府军事科长黄爵坪组织土匪暴乱,围攻同乐乡人民政府,乡长李
维均等3人遇害。当天,镇结县大队指战员奔赴围剿,击毙匪首黄爵坪。
    7月26月,龙茗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龙英街召开。
    8月12日,梁中介、钟日山和龙琪等匪股进犯添等镇。17日,武鸣军分区四二大队八连、
龙州独立团两个连、龙茗和镇结县大队配合围剿,将匪击溃。
    11月16日至20日,龙茗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龙英街召开,讨论国内外形势、剿
匪肃特和秋征等问题,选举赵昌武为出席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同月25日至27日,镇结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镇结街召开,讨论剿匪、秋征和生
产等问题,选出常务委员15人,正副主席共5人。
    12月,3县开展清匪反霸斗争,至1951年9月基本结束。

    1951年
    1月至7月,组建区、乡、村人民政府和农民协会。
    3月, 在进行清匪反霸的同时结合开展减租退押,共清退地主、富农575户,租金粮130
多万公斤,至1952年3月结束。
    4月,开展抗美援朝运动。至8月共捐献购买飞机大炮款6.94亿元(旧版人民币),光洋
85块。仅第四区(龙茗)就有58名青年获准参军。
    6月,镇结、向都县并为镇向县。镇结县大隆、南坡乡划给平果县。
    9月,镇向、龙茗县并为镇都县,县治添等镇。
    同月,成立县工会,1952年改为县工会联合会。
    10月14日至16日,镇都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添等镇召开。

    1952年
    1月15日至17日,镇都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添等镇召开。
    1月,在干部中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全县干部433人步
行赴崇左地委集中学习, 7月底结束,揭出有贪污行为163人,金额3.7亿元(旧人民币,以
下同),贪污1000万元以上23人,至7月底共退出赃款1.5亿多元,定贪污分子59人,按情节
轻重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接着,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
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
    1月,崇(左)镇(都)公路动工,全长129公里。1953年7月竣工通车。
    6月, 开始土地改革试点, 11月铺开。 至1953年结束。全县没收地主和征收富农土地
69460亩, 耕牛5601头,农具11840件,房屋42280间,余粮10622376公斤,全部分给贫苦农
民。
    9月,镇都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筹备委员会成立。1953年12月正式成立县供销社。
    10月27日至29日,镇都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添等镇召开。

    1953年
    6月, 第六区(全茗区)、第十区(甘茶区)、第十一区(都结区)分别划归大新、田
东、隆安县。
    6日21日至28日,镇都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添等镇召开。
    6月30日,全县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195928人。
    9月,镇都县中学成立,始设高中部,成为县办第一所完全中学。
    11月,全县实行粮油统购统销。
    同月,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布置开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和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
生产运动。至1954年9月,全县常年和季节性互助组占总农户81.3%。
    同年,开始推广有机氯农药六六六粉和滴滴涕等。
    同年,有稻苞虫严重发生。

    1954年
    2月,县委在第二区(今都康乡)降祥乡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月16日, 镇都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添等镇召开, 选出县妇联领导班子。 此后至
1985年,共召开5次妇女代表会。
    5月,全县实行生猪定时、定点收购。1965年5月,派购任务落实到生产队。1971年实行
“购一留一”。1981年改为“购一多留”。1984年取消派购,实行议购议销。
    6月25日至27日,镇都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添等镇召开。
    6月,全县完成第一次普选工作。
    8月12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镇都县第一届代表大会在添等镇召开,选出县团委领
导班子。此后至1985年,共召开9次团代会。
    9月,实行棉布计划供应。
    11月,县城建立火电厂。
    冬,贯彻《兵役法》,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

    1955年
    1月,平果县杰流乡(今印勇、结留村)划归镇都县。
    同年,在县城建成烈士陵园。

    1956年
    2月,全县建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13个,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同月,设县手工业联社。不久,全县手工业基本实现合作化。
    春,全县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结束。
    5月13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镇都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添等镇召开。
    5月,添等至向都的省道公路动工,全长66公里。10月竣工通车。
    7月,隆安县都结区茴利乡(今茴利村)划归镇都县。
    下半年,在全县各单位内部开展肃清反革命(简称“肃反”)运动。参加运动5680人,
清查出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148人,弄清干部历史问题594人。运动出现扩大化,后陆续甄别、
平反。
    12月29日至次年1月1日,镇都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添等镇召开。

    1957年
    5月,龙茗至德保县龙光的省道公路动工,全长46公里。12月竣工通车。
    4月,国务院批准镇都县改为天等县。添等镇随之改为天等镇。
    7月至12月; 开展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党内整风运动。学习毛泽东《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和有关整风文件,同时号召党内外人士和人民群众帮
助党整风,整风未结束即转入反右派斗争。
    8月,在进结街设血吸虫病防治站。
    11月, 在宁干河上游兴建那利水库,次年5月竣工;在都康念向河上游兴建念向水库,
次年7月竣工;上映至大新县下雷的省道公路动工,全长39公里。次年1月通车。
    当年,玉米铁甲虫开始为害。

    1958年
    1月,开展反对资产阶级右派运动。1959年3月结束。运动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形式,
经过批判斗争, 最后划定右派分子208名,反社会主义分子11人,五个坏主义(资本主义、
分散主义、 地方主义或地方民族主义、个人主义、右倾保守)371人,均分别给予党纪、政
纪或刑事处分,右派分子大部分送农场劳动教养。反右的扩大化,伤害了一批干部和知识分
子。如县长在整风中向县委提出“以党代政”应当改进,便被认为是反党言论,受到批斗后
划为“极右”,送农场劳动教养。从1960年起,对右派分子陆续脱帽。1979年后全部纠正错
划右派,恢复其名誉,并做好善后工作。反社会主义分子和五个坏主义到1983年也分别给予
了平反。
    2月13日至16日,天等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天等镇召开。
    同月,龙茗至福新的县道公路动工,全长12公里。1964年1月竣工通车。
    5月,东平锰矿场开始开采锰矿。
    同月,在县城设天等县农机修造厂、印刷厂。
    同月,天等至宁干的县道公路动工,全长17公里。10月竣工通车。
    6月, 县委贯彻执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8月,全县建成9个人民公社。
    8月,中共天等县委设书记处,第一书记赵民。
    9月, 全县掀起大炼钢铁运动。先后建小高炉162个、小窑炉1158个、土炉939个,至年
底大砍树林果木烧炭,烧出木炭累计10多万吨。炼钢铁基地附近的驮堪、福新公社的林木几
乎被砍光,共烧去17010亩森林、12万立方米木材,只炼出烧结铁436吨,生铁361吨。
    同月,农村进行社会主义大辩论,揪斗地、富、反、坏分子1551人。
    10月, 组建民兵师,县委书记率名为“钢铁兵团”的民兵师16145人赴扶绥县东罗挖煤
修铁路,后部分民兵转南宁市邕江南岸挖土,支援南宁市政建设。
    同月,设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12月, 天等、大新县合并为新英县(后为龙茗县),县城设在龙英街。1959年5月,恢
复天等、大新县建制。

    1959年
    3月, 在桃城(大新县城)召开县、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四级干部参加的“万人会
议”,攻“资本主义堡垒”、反粮食“瞒产私分”,伤害了许多干部、农民。
    同月,县办的金矿、磷矿、硫磺矿、化肥厂、造纸厂、纺织厂、淀粉厂、炼铁厂、炼油
厂、陶器厂、编织厂等12个新厂矿建成投产,职工达560多人。1961年全部下马。
    10月,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开展“反右倾”斗争,批判有“右倾”言行的干部。1962年
甄别平反。
    同月,在把荷吉兰村太平河上游兴建若兰水库,1969年4月竣工。

    1960年
    2月,全县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新“三反”运动。
    3月,成立县师范学校。1985年改称教师进修学校。
    4月9日,县委印发《关于加强领导认真办好公共食堂的指示》文件,全县组织公共食堂
1782个,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1961年因生活困难停办。
    5月12日至14日, 中共天等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天等镇召开。由于口粮标准低,部分社
队社员出现浮肿, 1月至5月不正常死亡475人,大会中途停止,转入救灾工作。大会于1962
年9月7日至8日继续召开。
    10月至12月, 精简机构、下放干部,县直及公社机关干部640人下放到农业第一线,加
强公社、大队、生产队基层领导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0: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62年
    1月, 召开县委(扩大)会议,由出席中共中央七千人大会的县委书记赵民、副书记黄
定中传达会议精神。
    3月8日至13日,天等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天等镇召开。
    同年,继续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恢复社员自留地,鼓励集体和社员发展副业生产,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继续精简下放职工1315人到农村务农。
    3月, 毛泽东3月5日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后即布置开展学雷锋活动。团县委发
下(《向雷锋同志学习》2400多本,全县聘请中小学教师、农村知识青年1104名为报告员,
宣传雷锋事迹, 至9月底,全县113个乡(小乡)中已有84个乡开展这一活动,39164个农村
青年中,受到教育的达26260人,占67%。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0295个中小学生中拾金不昧
的994人,拾得失物1145件,价值256元,另现金92.5元,主动修理公物326件,价值1047元,
助人为乐的743人。驮堪区南岭乡南岭屯共青团员带动青年和社员于4月中旬交出家肥7000多
公斤草木灰,解决了生产队培土玉米缺肥问题。
    4月,进行第二次普选。
    6月,大旱,1月至6月总雨量242.8毫米,比历年同期少6至7成。中稻无法插,人畜饮水
困难,县城有人卖清水,一担最高价3角(约值谷1.5公斤)。
    10月9日至13日,天等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天等镇召开。
    同年,县病虫测报站技术人员进行玉米铁甲虫防治技术试验,于幼虫孵化开始期使用农
药, 效果显著并推广。至1972年,全县基本控制铁甲虫的危害。

    1964年
    1月,天等至隆安县的省道公路动工,全长83公里。10月竣工通车。   年初,号召掀起
大学毛泽东著作的群众运动。
    6月30日, 全县开展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234741人。   9月,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
书记陶铸到天等县视察。
    11月25日起, 抽调干部250名在天等区的丽川、洪岭、士民三个公社(小社)搞社会主
义教育试点,开展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清作风的“四清”运动,对有严重破坏言行的
47名四类分子开展批斗。机关干部也层层“洗手洗澡”、“放下包袱”、“下楼”(检讨、
退赔、过关)。
    秋,平果县的品力、天南、孟养等乡(小乡)划归天等县进结区。
    同年,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学习大寨大队坚持无产阶级政治统
帅,毛泽东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同年,成立县计划生育办公室,宣传计划生育,开始进行男扎、女扎、人流、放环四种
手术进行避孕。

    1965年
    1月,全县抽调干部450人(含农村知识青年),由县委书记带领到武鸣县参加地委组织
的“四清” 试点工作。进村前集训1个月,清退“不合格队员”89人回县。下半年转至宁明
县参加区党委统一组织搞的“四清”运动,“文革”开始后收队回县。
    同年,聘请广东、山西省及区内宾阳、隆安、武鸣县的水稻、玉米、果树、烤烟老农共
114人到县传授科学种田、种果、种烟技术。这些老农1968年返回。
    同年,在县城办卫生学校(1973年8月停办);南宁地区农校在洞宁农场建立(“文革”
中停止招生,1971年撤销);县在伏慢水库办农业中等技术学校(1969年停办)。
    同年,林业部门引进紫胶生产成功。
    同年,水稻黄矮病大暴发,全县受害约3万亩,损失粮食约300万公斤。

    1966年
    5月7日晚,县委在礼堂召开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大会,传达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区党委关于
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的指示精神,布置中学停课15天,小学教师集中4天,机关干
部、工人每天用半天时间学习,批判“三家村”(即邓拓、吴晗、廖沫沙的《燕山夜话》等
三本杂文集)。6月11日,县委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7月15日,全县教师1632人集中龙茗中学学习,揭发本单位“资产阶级代表人物”,8月
10日结束。同时,学生走上社会大搞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立“四新”,烧掉县土产公司库存鞭炮,捣毁上映土州遗留的两只高2米宽1.5米咀藏石球的
石狮,禁止阅读、演唱所谓旧的文艺作品。
    8月中旬, 县委派工作组10人,分别到天等中学、龙茗中学、向都中学、进结中学、卫
生学校、南宁专区农校指导开展“文化大革命”。下旬《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的决定》(即十六条)公布后撤出。9月初又以联络员身份派9人到各中学收集材料,学生出
大字报反对后撤离。
    9月10日, 天等卫校和县直7间中学学生,成立9个红卫兵司令部,共73人,写大字报揭
发学校“有问题”的领导,南宁二中红卫兵8人来县串连。
    9月12日,县直机关成立赤卫队,发表“革命宣言”,后受红卫兵“批判”而解散。
    10月中旬,部分红卫兵上京接受检阅,回县后,在县委大楼前贴大标语“砸烂资产阶级
反动路线”,高喊“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口号,并勒令“文革”小组负责人到学校检讨,
批判县委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12月6日, 县“文革”办公室发出《关于做好对革命师生进行串连接待工作的通知》,
县设接待站,龙茗、上映、把荷、向都、东平、进结、都康等区和天等镇设接待站,专门解
决串连师生的食宿问题。
    12月7日至24日,县、区直各单位成立战斗队,干部工人贴大字报,先在本单位后上街,
部分红卫兵和文化系统部分干部、工人分别到广州、北京等地串连。
    12月16日,县召开第六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南宁专区农械厂工人到会场造反,大会
中止。
    同年,县林业部门试验肥牛树插条育苗成功并推广种植,部分树苗调往四川、安徽省。

    1967年
    1月4日,县委召开全县干部职工、贫下中农代表、学校教师和红卫兵代表、四级干部等
万人大会。主要是动员全县搞好春耕生产和“文化大革命”。会中还批判了县委副书记、文
化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张振山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赵武理在“文
革” 中执行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错误。12日上午9时30分,天等县造反总部筹委会带领
造反派冲击大会,红卫兵在会上宣布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使会议不能继续进行,于13日自行解散。
    1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天
等县人民武装部、凭祥检查站五一二部队共派出35名支左人员,并分别到公安局、检察院、
法院、邮电局、银行、粮食局、汽车站进行军事管制,到天中、茗中、进中和向中进行军训。
1973年11月,“支左”人员才撤出。
    1月26日, 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政法战线“革命造反派”首先向公、检、法领
导夺权,接着集队到县委发表声明。27日,县委机关“革命造反派”夺权行动委员会成立,
28日下午向县委、县人委夺权。
    2月12日, 县夺委召开全县“革命造反派”代表会议,重新选举夺权行动委员会委员,
正式宣布成立“天等县革命造反派夺权行动委员会”,选出主任1人,副主任7人,委员31人,
在其文件中称“这个委员会,在新的县委、县人委未成立之前,是天等县的最高权力机构”。
    2月12日至16日, 县夺委召开区、社各单位造反派组织代表会议,提出县直和区直、公
社一般也进行夺权,夺权后层层斗争当权派,在斗争中出现打人,抄家等现象,从上至下各
级党组织和政权被迫瘫痪。
    2月22日,天等县革命造反派夺权行动委员会通知,重新组织“文革”办公室。
    2月26日, 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天等县人民武装部关于成立临时生产委员会的通
知》。3月17日,县人武部党委决定成立天等县人民武装部“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
    2月28日,天等县“红色革命联合兵团”(简称“红联”)成立。
    3月上旬, 各区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给全国农村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和各
级干部的信》,县、区抽调380多名干部到11区镇、116公社帮助建立革命、生产两个领导班
子,初步形成有领导干部、军队代表、造反派参加的三结合领导班子,区、社夺委有区、社
领导干部和人武部、民兵营长参加。至4月3日,县直、区直和所有学校、公社、生产队建立
了“文革”小组。
    3月12日, 公检法造反派宣布成立“天等县政法公安无产阶级专政筹备委员会”。至县
革委会成立后撤销。
    5月, 各个群众组织由于在对待单位领导及自治区领导的看法上有分歧,逐步形成两大
派,并各自同自治区、地区单位的群众组织挂勾,进行辩论、争吵、攻击、历时近一年。
    9月3日,广西“4.22”造反派天等分部成立。
    12月18日,广西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指挥部(简称“联指”)天等“联指”成立。

    1968年
    1月7日,天等“4.22”分部占领县建筑工会和经理部楼上为据点,天等“联指”以县委、
县人委、县总工会(今天等旅社旧址)楼上为据点相互对峙。
    2月22日,上映区游斗“坏人”,1人被枪杀,是天等县“文革”中的首次的流血事件。
    3月8日,天等县两派群众组织实行大联合。
    3月11日, 东平区300多民兵包围东平街,打死5人。12日,向都区祥元乡坡元屯乱杀19
人。此后,各公社出现乱杀人现象。
    3月14日至17日, 县召开“双代会”(工代、农代会),大会开幕词和报告号召“继续
抓好阶级斗争,狠狠地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大会期间及大会后,各社、队普遍出现
乱杀人事件。至年底,全县被打死、迫害致死共1651人。
    3月16日, 经广西革筹小组批准,天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8日,在天等镇广场召
开庆祝大会。
    4月,县水厂投产供水。
    6月下旬, 大、暴雨频繁,日最大雨量达173.5毫米,月总雨量达537.8毫米,是历史上
雨量高峰月,全县60%村屯发生水灾,农作物受损失25000多亩。
    7月9日,县革委会常委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布的“七·
三”布告。11日,县城军民隆重集会,誓师坚决贯彻执行,狠抓阶级斗争,稳、准、狠地打
击“阶级敌人”。此后,乱杀人的现象在县内许多地方出现。
    7月,向都至汉洞公路动工,全长5.5公里。次年12月竣工通车。
    8月12日至9月12日,县革委会在龙茗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红卫
兵)代表共1400多人参加,在贯彻落实“七·三”布告,“狠狠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的思
想指导下,县教育科和400多名中小学领导、教师被非法批判、斗争。
    8月19日,召开县革委扩大会,决定从8月21日至9月6日,在天等镇小学将被定为“走资
派”、“叛徒”、“特务”、“右派翻案”、“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的干部、工人及
社会上的犯罪分子共26人搞活人展览。此后,各公社也陆续搞活人展览。
    8月23日, 县革委会在天等镇召开有3100多人参加的“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
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号召搞“三忠于”活动。
之后,村村树红旗,户户挂领袖像,建立忠字牌、表忠台,山壁、土坡写语录,各户每天在
毛主席像前进行“早请示、晚汇报”活动。
    9月14日,县革委设“斗、批、改”领导小组,集中全县被揪斗的435名干部到洞宁农场
边劳动边进行“斗、批、改”。1984年,县委下文件为这些被错斗的干部平反。
    9日28日,上映公社革委会召开全公社干部、工人、教师大会,上映农中1名教师和连加
大队1名农民, 被非法施行烙刑,额头被刺刻“反革命分子”。1983年开展“文革”处遗工
作后, 冤案得到平反。受害者于1984年2月28日获送上海第二医院附属第九医院,接受手术
复原容貌。
    9月,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以阶级斗争为纲,
任意批斗教师, 学校少上文化课,大部分安排学生学工学农。翌年3月,工宣队、贫宣队也
进驻县卫生防治院,把该院说成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批判“白专道路”。
    10月19日,县革委会布置审查地下党工作。在1983年全部平反。对解放以来历次政治运
动中被错处分的52名老干部也同时平反。
    10月25日, 在把荷茶场成立天等县“五·七”干校,有130名干部分批下放到干校,边
劳动边继续搞“斗、批、改”。至1972年大部分“学员”才重新安排工作,干校随之撤销。
    冬, 全县开始动员城镇非农业人口上山下乡插队落户。至1977年共有828人变为农业人
口,1978年起至1982年全部收回安置。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0: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1969年
    2月,组织第一批知识青年到都康公社多律生产队插队落户。至1977年8月22日,共插队
10批555名, 分别到龙茗公社的桥皮、益山、进宁大队和进结公社的高州等大队。后陆续收
回安置。
    3月20日,县革委会成立整党建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逐步恢复党组织生活。
    9月, 试行小学下放到大队去办,教师回原大队任教,不领工资而拿工分。出现部分大
队教师过剩或不足现象。
    11月,在龙茗建天等县制药厂,生产桂龙药膏等药品,桂龙膏两次到北京展览。
    同年,取消升学考试制度,学生升学由家长所在单位推荐。
    同年,县提出“读初中不出大队”。1976年又提出“读高中不出公社”。全县12所中学
均办高中班,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班128处,有9个大队小学甚至附设高中班。因师资不足和教
学质量太差而于1978年裁撤。
    同年,全县116个大队均办起合作医疗站。后逐渐撤销,出现多种办医形式。

    1970年
    1月2日,天津市医务人员下放到进结、龙茗和把荷公社卫生院37人,连同家属共59人。
1973年以后陆续调出。
    2月, 在全县城乡开展“二·五”运动(根据1970年2月5日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开展的反
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的运动)。至12月底,全县结案704件(主要是贪污案),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6人。运动出现扩大化,造成冤假错案。1979年后平反。
    4月,在龙茗公社龙桥建成巴龙水电站,装机容量500千瓦。

    1971年
    1月, 县委贯彻中共中央批示国务院关于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的报告,全县深入开展“农
业学大寨”运动。
    2月25日至3月3日, 中共天等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天等镇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委会
之后,10个公社党委会相继成立,恢复党组织活动。
    3月,根据中央、自治区指示精神,县成立清查“5.16”办公室,立案审查所谓“5.16”
反革命集团,5名干部、群众受害。1973年5月17日撤销办公室。1983年为被审查的人平反。
    5月,在进结公社民元大队建成辽乐水电站,装机容量570千瓦。
    10月上旬,县委集中行政副区级和工资23级以上党员干部开会,传达林彪反党叛国事件,
开展批林整风。

    1972年
    4月18日,向都公社祥元、贵合、定明大队一次降雹达1小时。
    同年,在东平公社三合生产队建立天等县麻疯病防治院。

    1973年
    1月26日,县委召开“工业学大庆”会议。
    6月3日,全县普遍出现特大暴雨大风,房屋、仓库倒塌2187座,山塘水库崩塌22处,冲
跨水电站4处,伤亡5人,农田受淹36976亩。
    7月,在龙茗公社建成天等县氮肥厂。1981年3月因投资大收益小而停办。
    同年,上映、把荷、都康等公社试种田七成功。
    同年,在东平、向都、上映、把荷、都康等5个公社土岭进行首次飞机播种25万亩。

    1974年
    2月4日, 在县城召开有县直机关干部、工厂工人、学校师生和天等公社近县城7个大队
社员参加的万人大会,传达中央一、二号文件,动员开展批林批孔运动,除批判孔(子)、
孟(子)名言外,还联系本县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实际,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人性论、
唯生产力论、自留地商品化、野马副业等。
    3月,向都至那样的省道公路路段动工,全长22公里。次年12月竣工通车。
    10月,在天等公社盛典大队建成龙洞电灌站,设计灌溉1.92万亩。1984年洪水淹没崩塌
报废。
    同年,县委提出“三年建成大寨县”、“天等人民不等天,定要地下河水灌良田”口号,
全县掀起“大办水利”、“造田造地”高潮。
    同年,全县普遍抓玉米杂交制种工作。次年春全面推广,种植杂交种。
    同年,县科技局试办沼气池成功并推广。

    1975年
    春夏间,玉米大斑病流行,全县成灾面积约8万亩,损失粮食220万公斤。
    6月,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所谓“大打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资产阶级
法权思想” 的总体战, “割资本主义尾巴”、“反集体经济内部的资本主义倾向”等。到
1976年,全县共批判具有所谓党内外资产阶级特征257人,其中中共党员238人(大队党支部
正副书记19人)。1979年以后平反历次政治运动的冤假错案。
    8月, 区党委书记安平生到天等县视察。同月,地区民族干校在县城成立,先后招收各
县生产队、大队少数民族队干培训6期1500多人。1979年底该校迁往南宁。
    8、9月大旱,受旱农作物12万亩,枯死2.9万亩。
    同年,在福新建县蚬木林场。
    同年(至1980年) ,天等、进结、龙茗、都康等公社发生水稻赤枯病,平均年发病约3
万亩,损失粮食225万公斤。

    1976年
    1月8日,在县革委礼堂设灵堂,沉痛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
    3月30日,县委在天等镇召开4千人大会作动员、部署开展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写大字报,开批判会。随后,在4、5、6月又分别召开3次县委扩大会议,把右倾翻案风罪名
强加到1名县革委副主任身上, 印发材料,号召全县人民揭发批判,最后给予开除党籍、撤
销党内外职务处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给予平反,恢复原职级。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从9月9日至18日,全县停止一切娱乐活动。18日,
县城和各公社均设悼念会场。
    10月, 天等县在大新县硕龙兴建念底水电站,是天等县最大电站。1980年8月建成一级
站(3200千瓦)发电,1985年11月建成二级站(1600千瓦)发电。
    10月23日,县城和各公社共10个会场22万人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
江青、姚文元)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同年, 县病虫测报站技术人员用含钾素肥料在玉米前期施放, 能有效地消灭根腐病。
1980年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1977年
    8月,在向都公社平尧大队兴建平尧水电站,装机容量400千瓦。1982年竣工发电。
    秋,学校恢复升学考试制度。
    冬, 县林科所对紫胶生产越冬保种技术试验成功。 1981年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2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科研成绩显著奖。

    1978年
    春, 遵照上级指示给已改造好的203名地、富、反、坏分子摘帽(同时纠正28名错划的
“四类分子”),改变其子女家庭成份为社员。
    同年,天等、龙茗、都康、驮堪等公社发生玉米铁甲虫和根腐病,共受害作物7.5万亩,
损失粮食450万公斤。
    同年,天等县被自治区外贸局定为干辣椒出口基地县,产品销往斯里兰卡、日本、美国。

    1979年
    1月,县电视差转台在县城建成使用。
    同月,县委在天等镇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重点转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月1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奉命对越南侵略者进行自卫还击,全县组织2458名
民兵支前参战,历时19天,3月5日全部回县。期间,广西军区在县城的卫校故址设俘虏管理
所。
    3月, 中央慰问团到县慰问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归来的民兵,在县城召开对越自卫
还击战胜利庆功大会。
    4月26日至29日,中共天等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天等镇召开。
    12月,全县有265个生产队实行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计酬,超产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0: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
    3月至5月,全县进行第三次普选。这是一次县级直接选举,地区在天等搞试点。
    6月7日至13日,天等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天等镇召开,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
人民政府,设立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7月, 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党内政治
生活的若干准则》,建立健全各种制度,端正党凤。
    10月, 设天等县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进行编纂《天等县志》。1990年9月定稿
付印。
    同月,全县进行稳定山界林权、划定自留山工作。
    冬,全县开展土壤普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县成立农业区划委员会和办公室,下设土壤普
查、林业、畜牧、气象、农机、水电,水产、农业经济、种植业、植物保护、水果、社队企
业、综合等13个专业组,以普查土壤为中心。参加这工作的县、社、大队各级领导和专业人
员共795人, 耗资11.3万多元。经过2年努力,写出177份资源调查、专题调查和区划报告,
编成12本报告集和1本数据资料,绘制工作成果图257幅。
    同年,东平公社江龙大队灵活生产队自发实行包干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县委组织县、
社、大队干部参观。

    1981年
    3月, 全县开展“五讲四美”(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卫生,心灵美、
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4月12日, 福新公社北教大队及四城岭一带出现历时30分钟的大风和冰雹,受灾面积遍
及9个大队124个生产队3007户,农作物受损13773亩,民房瓦片几乎全部破碎,伤10人,死1
头牛。
    年底, 全县农业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1890个生产队, 占生产队总数的99.5%。
1982年粮食增产1816.23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11月,县贷款803.37万元兴建日榨500吨的胜利糖厂。1982年12月投产。
    同年,县农机厂研制石屑粉机成功,并批量生产。

    1982年
    6月,自治区血防办组织人员到天等县考核验收,确定达中央规定的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6月30日,县开展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344211人。
    11月7日21时40分至22时30分和8日黎明前,福新乡江岸等7村、龙茗镇东南等3村和上映
乡佩光村同时有冰雹、 大风、雷电,冰雹密度大,铺地6寸,最大直径60厘米,65小时后才
溶尽,大风风力估计超过12级,雷电把四城岭一片2500亩林坡烧枯,中晚稻无收,民房损坏
4187间,损失约70万元。
    同年,开始查处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

    1983年
    4月, 县委遵照中央和区党委的指示,成立处理“文革”遗留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室。6月起抽调460名干部搞“处遗”工作。1984年底基本完成。在全面进行否定“文革”教
育的基础上,对在“文革”中被无辜打死和迫害致死的1651人平反昭雪,发放“处遗”经费
161万多元, 安置被害者子女顶职108人,对与打死人有牵连的647人实行党纪、政纪处分,
其中干部122人,工人29人,农村党员496人。干部双开除27人,撤销职务13人,清除、开除
出党426人, 其中农村党员372人,党内留党察看、严重警告、警告,行政记过、警告等143
人, 判刑的38人。上映武装部长×××于1968年2月22日指挥民兵上街游斗“坏人”,枪杀
“造反派” 成员1人。是天等县“文革”中首次流血事件,之后全县各社、队便出现乱杀人
现象。在这次“文革”处遗中,他被判刑15年。
    8月, 全县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到1985年
底连打三个战役, 依法逮捕各种犯罪分子2855名,判处各种犯罪分子730名,其中判死刑11
人。
    12月,实行棉布免票供应。
    同年,全县在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第一步改革。

    1984年
    8月至10月,全县进行第四次普选,撤销公社建制,建立乡(镇)村政权。
    10月24日至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等县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天等镇召开,
听取县政协筹备工作报告;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列席县第八届第一次人代
会;选出县政协首届委员会。
    10月25日至29日,天等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天等镇召开。
    冬,县委组织工作队,落实耕地、山林、水面延长承包责任制政策。
    同年,国营商业系统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1985年
    8月28日和9月8日, 全县范围内分别降了两场大暴雨,出现罕见的洪涝灾害,受淹房屋
4130间,有123个山塘水库被冲跨,12000多人被洪水围困。
    同月,天等县开始进行整党,分3批进行。至1987年3月基本结束。
    同年,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并行的“双轨制”,取消猪、鸡及蛋品派购政
策。
    同年,县直11个国营厂矿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同年,在全县开展普及法律常识教育。

    1986年
    10月,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分片
包干调查,收集整理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编成《天等县经济、社会、科
技、 生态发展历史资料集》上、中、下3册,撰写《天等县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协调发
展总体规划系统工程研究文集》一、二、三集,为天等县到2000年的规划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11月9日至11日, 中共天等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天等镇召开。通过县委工作报告决议,
选举第五届委员会委员,选举县纪委常务委员。
    同年,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把甘蔗生产作为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广泛宣传种甘
蔗奖售原粮的政策不变, 推行科学种蔗。全县种蔗面积28626亩,比1985年增长1.55%,年
度进厂原料蔗6129吨,比上年增长233.69%,糖产量6406吨,比上年增长171.21%,工业总
产值增长155.39%,获利润60.3万元,实现税利211.7万元,增长255.8%。
    同年,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认真抓好扶贫工作。“以工代赈”续建工程10处,新建工程53
处。其中新建公路7条,竣工6条48.7公里;人畜饮水46处,竣工28处。全县投放发展资金72
万元,其中带帽扶贫5个乡镇18个扶贫项目62万元。种植业投放39.41万元,养殖业投放4.55
万元,小加工业投放8.24万元。经过扶贫,全县5个受援乡镇经济发展较快,共扶持22763户,
已脱贫598户。
    同年,上映、把荷、都康等乡种田七的农户收入154.7万元,比上年增长34.62%。

    1987年
    1至4月份, 大旱。总降雨量仅106.9毫米,比建国以来干旱最严重的1963年还少30.8毫
米。 全县10条较大的溪河全部断流,335座山塘水库基本干涸。有7万多人和4万多头牛、猪
饮水发生困难;春玉米枯萎13万亩,占实种面积63.5%,枯死2.44万亩。播下的1.21万亩秧
田开裂3475亩;插下5万亩早稻,受旱干裂1万多亩。因旱减少种植糖蔗、花生、木薯等旱地
作物1.2万亩。全县上半年粮食比上年同期减产475.22万公斤。
    7月, 增设小山、金洞2乡。小山乡辖由龙茗镇划出的小山、龙桥、龙哨、胜马、江南5
村。金洞乡辖由向都镇划出的贵合、美乐、福利、那坡4村。
    11月7日至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等县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天等镇召开。
审议县政协一届工作报告;列席县第九届第一次人代会;选出县政协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17人, 正副主席7人。会后除原设办公室外,先后增设提案法制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
文教卫体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联谊会。
    11月8日至10日, 天等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天等镇召开。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等
四个部门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九届人大常委会;选出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选出县
检察院检察长和县人民法院院长;选举出席自治区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人。
    同年, 县人民政府增加投资128万元,搞好念底水电站有关配套设施建设,新装两台机
组。至此,原设计装机容量6台机组7200千瓦的电站达到满载发电。
    同年,县自行筹集资金13.7万元,建起了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并做到一次试播成功。
县城及附近村屯可看到中央电视台第一、第二套节目和广西电视台节目。
    12月25日,县扶贫开发服务总公司成立。
    同年,天等县制药厂试产咳特灵片成功。该药专治咳嗽及慢性支气管炎,是广西首创产
品。 1988年2月经上级有关部门审验合格,获准批量生产。产品在区内畅销,还销往广东、
海南、安徽、河南、河北、黑龙江、贵州等省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1989年12月获广
西科技进步(星火科技)三等奖。

    1988年
    6月,县铁合金厂建成投产,设计规模为3000KVA电炉一台,设计生产能力年产2000吨17
标号硅锰合金。至年底已生产硅锰合金1053吨,实现利润60万元。
    6月, 县水泥厂建成投产,建设规模为年产425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5万吨,工程总投资
500万元。
    同年, 完成造林面积3.57万亩, 平均成活率64.3%, 四旁植树34.63万株,封山育林
16.9万亩,育苗529.8亩。

    1989年
    12月18日至20日,中共天等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天等镇召开。通过县委工作报告决议;
选举第六届委员会委员;选举县纪委常务委员。
    同年,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把发展耕牛当作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先后拿出扶贫
资金186万元扶持缺牛户购买耕牛。 年底,全县牛存栏91623头,比1988年增长38432头,平
均每个农户有牛1.31头, 年内调出区内外和自宰上市的耕牛、菜牛10000多头,比1988年增
加6900多头。
    同年年底, 全县已建成沼气池11000口,年产气量达310万立方米,节用柴草885.5万公
斤,提供沼渣肥245.3万担,沼液肥1706万担,直接经济效益达633万元。
    同年,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把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
导, 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县、乡(镇)组织400多人的工作组常年深入农村第一线指导农
业生产,组织群众13万多人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修复多年失修水利渠道439.14公里;粮食播
种面积比1988年扩大1.27万亩; 推广使用杂优水稻、杂交玉米良种18.49万亩;开展科学种
田创高产1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1137.87万公斤,比1988年增产2419.75万公斤,增长27.76
%,创历史增产幅度最高纪录,乡乡村村获得增产丰收。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1: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置沿革  

       宋,天等县境内置羁縻龙英、结安峒和全茗、茗盈、镇远、向武、都康、上映、怀化州。向武、都康、上映州属广南西路邕州横山寨(治所在今田东县),余属邕州太平寨(沿所在今崇左县)。    元,龙英垌改为龙英州,原结安垌改置结安州、佶伦州、都结州,怀化州改为上怀恩州,余各州沿袭。向武、都康州属邕州田州路(治所在今田阳县),上映州属镇安路(治所在今德保县),余各州属太平路。    明,废上怀恩州,余各土州沿袭。向武州初属田州路,永历五年(1651年)升为府,直隶广西布政司。都康州初属田州府,建文元年直隶广西布政司。上映州属思恩府(治所在今武鸣县),余各土州属左江道太平府。    清,各州沿袭。向武、都康、上映土州属左江道镇安府,余各土州属太平思顺道太平府。    民国5年(1916年)9月,龙英、全茗、茗盈土州并为龙茗县,以原龙茗土州治(今龙英街)为县治;佶伦、都结、镇远、结安土州并为镇结县,以原佶伦土州治(今进结街)为治县。6年,向武、都康、上映土州并为向都县,以原向武土州治(今中和街)为县治。龙茗、镇结县属镇南道,向都县属田南道,3县后属天保区(天保区民团指挥部于民国29年6月为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部公署,治所在今德保县;31年为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治所在今靖西县)。    1949年12月15日, 龙茗县解放, 属龙州专区,同月23日,镇结县解放,属武鸣专区。1950年1月31日,向都县解放,先属武鸣专区后属百色专区。    1951年6月, 镇结、向都县并为镇向县(划镇结县大隆区全部给平果县),以原镇结县治(今进结街)为县治,属百色专区。    1951年9月, 镇向、龙茗县并为镇都县,以原龙茗县添等镇为县治,先属崇左专区,后属邕宁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州。    1953年4月划都结区全部给隆安县, 全茗区全部划给大新县,4月将甘茶区全部,7月续将丰马、双燕、那雅3乡划给田东县。    1955年1月,平果县杰流乡划归镇都县;1956年7月,隆安县都结区茴梨乡划归镇都县;1957年4月,隆安县龙彦屯划归镇都县茴梨乡。    1957年4月17日, 国务院批准镇都县改名为天等县,县治添等镇随之改名为天等镇,属邕宁专区。    1958年7月划救汉乡的弄扎屯给大新县那岭乡。    1958年12月,天等、大新县并为新英县,后改为龙茗县,县治在龙英街。    1959年5月撤消龙茗县, 恢复天等、大新县,属南宁专区。1970年南宁专区改为南宁地区,天等县属南宁地区至今。    1964年,平果县天南、品力、孟养乡划归天等县进结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8 13: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