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5445|回复: 2

广西梧州培正学校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3 2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 西 梧 州 培 正 学 校 简 史



(1906''''2006)



小序



    广西梧州培正学校是岭南(粤港澳)培正系列院校“一门九校”唯一设于粤西梧州的学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为广西首办的新式学堂之一,至今建校一百周年。百年校庆,世纪沧桑,兹记校史,为世存真,培正门人,永志不忘。



始创和加入培正时期

    梧州培正学校由基督教浸信会两广联会牧师帖威林、余益三、黄石如等于1906年筹划创立,始称开明学堂,校址设在梧州河东塔脚街宝塔寺内,首期学生仅10人。

    随着入学人数逐年增多,原校址不敷使用,遂于1915年迁往云盖山脚西侧建平房教室,扩大招生;并由校董会建议、经浸信会桂南联会决定,挂靠广州培正学校,将开明学堂更名为“桂南培正学校第二院”,正式加入培正院校系列,开设有小学部和幼稚部。首任校长廖纪和,后吴耀明、余和聪继任。



孙中山视察和成立培中时期

    1921年,校董余益三、余俊廷向城厢董事会租用云盖山西麓山腰占地面积十二亩三分六厘三毫的荒坡,以作筹建新校舍之用。

    同年11月,孙中山先生莅临梧州视察,孙先生非常关心梧州的民生,视察了培正校的宏道幼稚园,看望了教师和小朋友,还与培正学校校董理力善(及梧州思达医院院长毕济时)合影留念。

    1922年,在孙中山先生视察的鼓舞下,校董会决定扩建培正校舍,以答谢孙先生对梧州教育界和培正学校的关怀,校董理力善、廖纪和、韦统平、林耀庆、吴耀明等人筹集资金在去年租用的云盖山西麓新建一幢三层砖混水泥结构的西式建筑风格的教学楼,共有16个教室、8个办公室、1个礼堂,一时为梧州新式教学楼之最;并在校区四周广植花果竹木,种类有“黄金间碧玉”之观音竹、台湾相思、玉兰、龙眼、甘榄、桃花、李、樟、松、桐、楝、桉、棕等。一座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窗明几净的校园的落成,享誉南粤教育界,为培正校际增色不少。

    1924年增设初中部,全校师生达300多名。

    1925年春天,时值两广非教反帝运动的发生,梧州社会各界举行罢工声援,各校学潮迭起。浸信会桂南联会中的华人教徒李保罗、余玉田、谢云柱、罗少彦、陈玉梅等人发起组织“基督教促进会”,驱逐外国教士,决议把教堂、医院、学校、书楼收归华人自办,在分工中由罗少彦(共产党员)接办培正学校。但外国传教士藉不平等条约的传教条款,通过外交途径对中国政府交涉、施压,迫使政府查封了培正学校,并开除参加学潮的师生,致使学校停课。其后经师生奋力抗争得以复课,由知名人士安贯三先生担任校长。此后继任校长为彭鸿年、杭王华。

    其时,培正学校之校园设施及教学质量在广西省内私立学校中颇具名气,有学生家长中更是有口皆碑。

    1934年春,苍梧县政府批准了由培正学校初中部发展而成的培正中学立案。于此,培正中学校舍为云盖山西麓1922 年建造的教学楼,培正学校小学部为山脚的平房教室,而培正学校的幼稚部则是位于孔庙里的宏道幼稚园,在梧州形成培正壮大发展的喜人局面。



空袭疏散、救亡迁校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当培正正在茁壮成长的时期,日寇的侵略战争的铁蹄使培正和祖国一同遭受了蹂躏!

抗战初期,日寇对岭南军事重镇梧州进行狂轰滥炸。培正中学高耸于云盖山麓的教学楼成了日寇轰炸机攻击的目标,教学楼被疯狂扫射,山脚小学部的平房教室全部被炸毁,夷为平地,一片焦土。在1938年9月的大轰炸中,由于学校挖好了防空洞,大部份师生躲进防空洞,但仍有躲避不及的学生和员工11人遇难,数人受伤,跑到校区躲避空袭的居民群众伤亡更甚。中弹现场,有一处离防空洞口不远,刚进洞和末进洞的师生及居民伤亡惨烈,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空袭之难后,校长杭玉华遵照政府指令疏散,迁校到市郊夏郢新圩上课,后又再迁往苍梧戎圩某矿场坚持办学,规模扩展到7个班,师生共400余人,继任校长先后是邹国雄、邓庭燕。

    国难当头,培正师生爱国热情高涨,纷纷加入救亡活动,有的参加儿童救亡工作团,有的奔赴桂林集训参加学生军北上抗日。由于校舍被炸,山脚小学部顿成废墟,山麓的培正中学教学楼虽末中炸弹,也已弹痕累累,人去楼空。

    1940年,梧州浸信教会在培正校址开办正心小学,重新筹组校董事会,董事长黄真汝,校长吴丽贞。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战略重心转移,国内时局稍定,培正中学从戎墟矿场迁回原址复课,大多学生及毕业生参加救亡或投笔从戎,复课时生员寥寥。校长余和聪。



易名明新时期

    1943年夏天,抗战逆转,时局艰危,梧州桂南浸信会联会暨梧州浸信教会各中西会事职员鉴于教育事业对于国家民族元气之培养、社会对人才之需求和教会人才之培育与维系,即由桂南浸信会联会委托梧州浸信教会以设立人的身份,筹组新董事会,推选曾恩涛、许韶阳、王序秩、钟幻生、高健卿、梁安福、黄勉之、毕济时、理力善、梁元惠、钟友琴十一人为董事,筹措开办学校事宜。校董选举曾恩涛、王序秩为校董事会正副主席,许韶阳、梁元惠起草董事会章程及学校开办计划预算草案,聘潘永定等为校基金保管委办,并呈校董会立案。决定以前培正学校校舍原址为新校址,校名定为“明新小学”,停办培正中学、正心小学,正心小学之桌椅移充新校设备。是年8月,奉准立案,选聘原正心小学董事长黄真汝女士为明新小学首任校长。9月3日举行明新小学开学典礼,共有教师十余人、学生200多人,开设班级由幼稚班至高小五年级,凡六班。明新小学之开设,在抗战艰危时势中颇称一时之盛。

    在校长黄真汝女士主持的明新小学承传了培正优良的传统和学风,选聘优良的教师,严格校纪,科学管理,使学生成绩蒸蒸日上,尊师好学蔚成风气。当年学生参加社教运动周的歌咏比赛荣获头奖,参加儿童节大会,演出节目也得各界好评,一时明新小学名声鹊起。一个学期后,学生人数增至300多人。



两载停课时期

1944年,抗战局势日趋恶劣。9月5日新学期照常开学,300余师生在艰危时局中依然弦歌不辍。其时日寇铁蹄正迫近梧州,9月10日学校突接政府紧急疏散令,立即全校停课,撤离梧州。仓促之中除教师与学生自动疏散外,学校的一切设施、教具、文档等均无法运出。9月20日,梧州沦陷,日军占领,学校财产,荡然无存,损失殆尽,可怜弦歌之地,再遭劫难。

    黑暗时期历一年之久,1945年9月16日日寇投降,抗战胜利。校董梁元惠先生由陪都重庆返梧,本拟筹措开学复课,但学校经日寇洗劫,不但设备全无,且校舍又破败不堪,光复之初社会秩序未稳定,各校董、教职员工及学生与家长疏散各地大都尚末复员返梧,致使复课工作不能进行。不久,校舍又被县训所借用,梁校长回天无力,复校之事只好搁置。此搁置达一年之久。

    自学校奉令疏散停课以来越时两载,这是校史空白且不幸的两年!



明新复校时期

    1946年夏,光复后的梧州又渐趋繁荣,百业再兴。桂南浸信会联会第27届年会在梧州思达医院举行,当时两广浸信会联会执行干事梁元惠先生偕同美国南方浸信会国外传道部总干事梁根博士及该部远东总干事高赐恩博士到梧州视察教会会务。他们出于对劫后的梧州培植教会人才和满足学生求学的迫切需要,极力主张明新复校。当即选出明新第二届校董事会,互推梁安福为主席,进行筹备,梁根、高赐恩两博士出资赞助,拨款900万元,并承诺日后按学期予以补助,明新小学复校工作因此顺利进行。

    校董会一致推举梁元惠董事兼任校长之职,当年8月呈准复校,9月3日开学,是学期教师11人,学生仅70余人。复校之始一切因陋就简。一部份校舍尚由县训所借用,一部份则在修葺中,而校长梁元惠先生亦因两广联会职务未能卸除,留穗工作,校务委托校事务主任张宝田及各教职员办理。幸各教职员工同心同德,忠诚事业,使学校重获新生,发展壮大,复校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已激增至200余人,教师达17人之众;校舍的修茸也已完成,教学设施也日臻完备。

    复校一年后的1947年7月,梁元惠校长回梧专责校务,校董事会改选,董事长仍为梁安福,董事有所变更,陈金华、华理士、余和善、杨滨沂、余会稽、余帼美为新增董事。校训明确为“勤诚毅勇,明德新民”强调学生的德育人格操守的教育。教育家梁先生为颇具名望的基督教信徒、爱国人士,其治校有方,广招粤桂两省优秀师资人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人才的基础。梁校长履职后,学校增建了体育室,厨室,卫生室,添置大批图书、仪器、各种教学用具,教学设施和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校舍修茸一新,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班额不断扩充,并开设学校分部于原孔庙里的宏道院,学生人数增至360人,教职员19人,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校际体育和文艺比赛、校童子军参加全县检阅等,均有良好表现,成绩出众,当年培正的名誉进一步得以发扬。

    次年1月29日全县举行光复后县首届毕业典礼,明新小学毕业生8名,后均升入初中。

    1948年间,有中共地下党员张阳等和进步教师多人在校任教,传播革命思想,校长梁元惠和个别教师为保护地下工作的党员及进步教师离开险境作出过贡献。



解放后数易校名时期

    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

    在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学校认真贯彻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接受共产党领导,组织教师学习“社会发展史”,积极参加民主建政。在收缴民枪、反赌、禁烟、禁毒、拥护人民币、支援抗美援朝、进行世界和平签名、开展扫盲、参加中苏友好协会、镇反肃反、土改、三反五反等等的政治宣传活动中,明新师生接受了革命洗礼。

    1951年,根据国家关于接办教会学校的决定,经广西人民政府批示,明新小学在1952年春季由广西省梧州师范学校接办为附属小学,省梧师范派教师周慕霞担任附小主任。

    1953年张钜邦任校长,三个月后(1954年)省梧师范划拨市教育局接管,并从河东迁往河西,学校更名为冰泉小学,校长余国威。同年学校再被更名为梧州市第五小学,校长涂香元。

    1957年,全市小学改以路命名,又改名为阜民路小学,校长先后为张泉、莫仪萱、陈德礼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改名为人民小学(兼设附中班),校长苏汉民,后为曾治华。

    “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拨乱反正,仍沿用阜民路小学原称,历任校长欧阳心、黄志英、陈碧珊。



恢复培正校名之后

    1993年11月19日,经梧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使用前校名:培正学校,继任校长陈碧珊,现任校长莫炳南。慎终追远,探源溯流,复名培正,实至名归;继往开来,培才正本,桃李成蹊,弦歌再续。



    1998年,为加强基础教育事业,荣受邵逸夫先生捐资50万港元,市政府拨款人民币100多万元,在云盖山腰原培正中学旧址重建一幢标准化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的新教学楼,建筑总面积2212平方米,命名为:逸夫教学楼,于2000年秋季新学期投入使用。

    2006年6月7日,梧州连日暴雨,培正校园多处出现滑坡、塌方、泥石流,给培正学校造成了建校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逸夫教学楼因险情暂停使用。在市教育局、城区政府、城区教育局、城区地质灾害办的关注和下,对灾情进行了有效处理,确保了师生生命安全,教学秩序很快恢复正常。  



                                  特录(1)  

    培正建校100年来,人才辈出,桃李满园,为国家、为社会培育、输送了大批栋梁人才,其中有:

    1925年6月参加广州沙基惨案的反帝斗争后在农民讲习所受训,返回原藉平南思旺创立农会,于1927年四·一二事变中壮烈牺牲的年仅24岁的共产党员张威烈士;

    参加百色起义后任红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五十五团政委,牺牲于江西苏维埃区的原培正学校负责人罗少彦;

    全国知名金石书法名家何虚中;

    热心持续资助两广教育和福利事业的香港珍美宝石中心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广西政协委员罗希文;

    天津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大学化学系教授杨宏孝;

    还有不少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献身、埋没姓名的爱国热血青年校友;

    建国以后在自治区、市党政部门担任要职,在工农商及科教文卫等各行业和部门任要职、为骨干的专家、学者、作家、技师等的校友。

    有在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各项比赛中夺冠摘桂、取得优异成绩的校友。



                       特录(2)

    一门培正,薪火相传,桃李芬芳,英才遍海内外。

    自复名培正以来,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连创佳绩:

    先后七次受自治区表彰;

        1998年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组织奖;

        中南五省区数学竞赛优胜单位;

        连续多年获评“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先进基层党组织、绿化先进单位、“双拥”先进单位。

        2001年8月,自治区科协、教育厅命名培正学校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2004年4月,通过自治区素质教水平一级学校评估。   



    培正学校,百年风雨,百年沧桑;百年征程,百年辉煌!培正学子,永志勿忘!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1: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培正学校1.jpg (92.15 KB, 下载次数: 0)

培正学校.jpg (64.63 KB, 下载次数: 0)

abbr_2da7afa1004d4bed8c6e98ca9d8664dd.jpg (233.21 KB, 下载次数: 0)

现在的培正学校1.jpg (57.88 KB, 下载次数: 0)

现在的培正学校2.jpg (70.75 KB, 下载次数: 0)

现在的培正学校全景.jpg (83.94 KB, 下载次数: 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07: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永淳县(今横县峦城镇)陆信鸣民国时毕业于梧州培正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19 13: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