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4934|回复: 0

东方山下一片“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9 11: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陆显祥 于 2011-10-18 14:48 编辑

东方山下一片“陆”


来源:东楚晚报


陆柏林老街

清晰可见的篆体“秋菊”

保存完好的汉白玉圆门

被陆氏村民视为千年神轿的古轿

位于弘化禅寺内的陆氏宗祠

秀丽的陆柏林新村


  在东方山游玩,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东方山附近的居民多为陆姓,不仅如此,陆氏宗祠还与弘化禅寺的祖师殿紧挨在一起,姓氏宗祠与寺庙道场建在一起,这种现象,在全国也不多见。这其中的秘密在哪里?
  “下陆”的由来
  4月中旬,下陆区宣传部多次给记者打电话,他们在全区做一个策划,开展“走进下陆文化名村”系列宣传活动。记者想,该活动肯定有意义,开展起来后,在黄石地区也许是第一家。
  提起下陆,市民很自然就会想到东方山,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何东方山周边的居民多为陆姓?难道,这“下陆”之地名也与东方山有关?
  记者翻阅了《黄石地名志》和《大冶县志》,对此没有作考究。但在《大冶县志》中记载,下陆区原隶属大冶县。而大冶居民最早的姓氏,分族集居者居多,形成若干个庄门,往往一姓一片。其中就有“东方山下一片‘陆’等”地方俗语。
  在《下陆区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唐建宗元年,即公元780年,唐相陆贽之弟陆迵任磁洲(今安徽贵池地区)刺史,70岁致仕,遂置业于兴国,定居大冶,其后子孙繁衍,从地势较高的走马寨南麓,直至地势较低的黄荆山西端,形成一片陆氏村庄,俗有“东方山一片陆”之称。下陆之名亦由此而生产。
  在下陆区东方山街道办事处陆柏林自然村,记者专门找到了原下陆区教育局退休干部陆向东先生,几十年来,他一直热衷地方宗族文化研究。他告诉记者,“东方山下一片‘陆’,此“陆”非“绿”也,“陆”一说是姓氏,东方山下多为陆姓,二说是土地,据说当年陆姓地多,就连东方山也曾是陆姓的家山,可见陆姓居民是东方山最早的居民之一。从族谱查阅,到现在为止,环东方山仍有38个自然村姓陆,就连东方山山背的鄂州汀祖一带也多有陆姓,常住人口达到14000多人。
  陆迥智印义结金兰
  在东方山弘化禅寺智印祖师大殿后,有一座古宗祠,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部位。宗祠与祖师殿相距很近。按照民间惯例,一般说来,宗祠不应建在寺庙内,为何在东方山弘化禅寺这座千年古庙里会建有一座宗祠呢?
  陆向东告诉记者,这种现象还得从他们陆姓的祖人陆迵说起。陆迵何许人也?原来,他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陆贽之弟,曾任磁洲(今安徽贵池地区)刺史,后调任朝廷主管铁冶,因多次深入湖北境内,见东方山依山傍水,地广人稀,景色透人,公元790年,他辞官归田,率领子孙来此购买山场林地,并落业于此安度晚年。
  公元804年,南岳云游高僧智印和尚游历东方山,见山色秀丽,心中十分惬意。这时,他看到两个老汉正在山上放牛,经过询问才知,两老汉一个叫陆迵,一个叫薛珂,都是本人,此山叫东方山。
  年轻的智印和尚忽然想起临行前师傅的嘱咐:“遇东方则止,遇青白则住。”“难道东方就是东方山?”智印自言自语,当再向前行,他抬头看见一棵参天的银杏树,银杏也称白果,他恍然大悟:“这不正是自己的修炼之所吗?”
  智印对陆迵与薛珂说:“此山能否化我一袈裟之地作为修炼道场?”陆迵与薛珂心想,化一袈裟之地能有多大的地方?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智印双手合一,说了一声多谢,便将袈裟向空中一抛,只听“呼”的一声,东方山十个山头尽被袈裟罩住了,陆迵大惊,说:“请大师大发慈悲,为我子孙留一些地盘营生吧!”智印哈哈大笑,把袈裟轻轻一提,九座山峰又露了出来,只盖住了揽胜垴和曼倩垴中间一条峡谷,说:“只此足矣。”
  智印来到银杏树下,告诉陆迵与薛珂两老人,想在此结一茅庵,两老人说,那自然很好,只是这里没有水。说完,只见智印和尚眯眯一笑,来到一块平整的山地上,将手中的锡杖往下一戳,顿时一股清泉从地下冒了出来,这就是祖师殿后陆氏宗祠门前那口古井“灵泉卓锡”。
  从此,智印与陆迵相交甚密,常常率族人上山来听智印讲经说法,两人交往情深,成为方外之交,并结金兰。为了感激陆迵之情,智印还在寺庙后殿为陆迵设生祠神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2 14: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