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5335|回复: 0

陆氏聚居地黄埔举办“乞巧工艺”展演活动(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9 12: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陆昭仙 于 2011-10-19 12:49 编辑


陆氏聚居地黄埔举办“乞巧工艺”展演活动(转载)




8月16日,黄埔区首届“乞巧工艺”大展演活动在南海神庙拉来帷幕,这项活动将一直持续到8月19日,在此期间,南海神庙将免费对外开放,所有市民均可到场参与这项活动。  
      “七夕颂”仪式简介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少女节、女儿节,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民俗节会,始于汉代,繁荣于唐宋时期,源于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故事,有乞巧、种生、饮食娱乐等民间传统习俗。“七夕颂”仪式源于“乞巧节”中“摆七姐”、“拜七姐”的民间习俗,古时民间妇女在七夕节当天,举行仪式遥祭牛郎织女,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美丽爱情的向往,期盼心灵手巧,聪明智慧。广州黄埔地区历来有“摆七姐”、“拜七姐”等传统民间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茅岗、 横沙、庙头等地都有自发开展活动的传统,妇女群众自发的开展“摆七姐”、“拜七姐”的活动,乞求像传说中织女一般,用巧手编织多彩的生活,编织美满的姻缘。为促进“七夕”传统民间习俗的传承、发展,在今年“七夕”期间我们策划举办“七夕颂”仪式民间表演活动,融入了“扇舞”、“莲花舞”和“巧姐舞”等三个舞蹈形式。“扇舞”和“莲花舞”均寓意“迎仙”,舞者或手捧莲花,表达“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或右手把扇,鞠躬焚香拜七姐。“巧姐舞”寓意“赛巧”,舞蹈中每位巧姐均以个人亮相,表达“赛巧”。仪式表演以饱满的舞线贯穿舞蹈,通过音乐和造型的变化,表达了一种情意绵绵、源源不断的相恋之情。“七夕颂”仪式表演以传统的方式让人们去体味“七夕”的古俗风韵,反映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广府民俗婚礼简介作为行政区域的广州,最早出现在三国东吴孙权时代。广府是广州都户府的简称,广府人 主要生活在珠江三角地区、西江流域、省港澳等大城市。广府民俗婚礼喜庆、热闹、祥和,一场婚礼就是一次街区、村庄的民间节庆活动。广府民俗婚礼共分为搬嫁妆、簪花挂红、花轿临门、闹新房、拜堂祭祖、花轿回门等程序,其中以花轿临门、闹新房等情节最为热闹。婚礼中,除新郎新娘外,还有大妗姐,花王公,邓穿石(伴郎),姐妹(陪娘)邓重要角色。迎亲时南方派出大红花轿,抬出八音锣鼓,举起罗伞,标旗,灯笼队伍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1032400.jpg

1032401.jpg

    广府民俗婚礼喜庆、热闹、祥和

1032402.jpg
    黄埔区“乞巧”民间工艺作品展简介


    乞巧,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始于汉代,繁荣于唐宋时期,源于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黄埔地区历来有“摆七姐”、“拜七姐”等传统民间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茅岗、横沙、庙头等地都有自发开展活动的传统,并逐渐形成规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乞巧”活动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展,盛况空前,显示了“乞巧”民间工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生命力。
1032403.jpg

    老人家在介绍庙头陆氏的波罗鸡手工作品
    黄埔区首届“乞巧工艺”大展演活吸引了黄埔区热衷于“乞巧”民间工艺的艺术家的踊跃参与,荟萃了本地区“乞巧”民间文化工艺精品,包括横沙罗氏的模型制作、横沙朱氏的主题作品、广绣传人陆柳卿刺绣工艺作品、庙头陆氏的波罗鸡手工制作作品等。其中,横沙罗氏以模型工艺制作见长,黎氏以主题工艺为主,以环保材料工艺最为突出,朱氏作品做工精细,莫氏作品色彩斑斓;茅岗周氏以五谷花车为主;双沙区氏以香烛工艺、绒线工艺最为拿手好戏;文冲陆氏以刺绣工艺最为著名;庙头陆氏以“菠萝鸡”制作为主。众多作品各具特色,集中展现了黄埔区“乞巧”传统手工艺术的独特风采,反映了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2 20: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