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5800|回复: 1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陆氏宗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8 17: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陆显祥 于 2012-3-8 12:58 编辑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陆氏宗祠”

作者:陆和寿

2011092910090734.jpg

陆氏宗祠外景

2011092910090756.jpg




叶飞为陆氏宗祠题写“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部旧址”




2011092910090770.jpg







      国务院原副总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邓子恢之女邓小燕,开国上将、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叶飞之女叶小楠,原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兼军事部长、新四军六团副团长阮英平之子阮朝阳,福建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陈挺之女陈黄河参观陆氏祠堂,新四军六团史迹展。
      1937年农历12月,闽东屏南县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县城双溪陆氏宗祠一反平日的肃穆宁静,变得热闹非凡。由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部驻扎在这里。一时间,到祠堂拜访新四军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闽东特委书记范式人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寒冬腊月,天寒地冻。衣衫单薄的新四军将士在祠堂大厅里生火御寒,他们时而与来访的穷苦群众促膝谈心,时而接待国民党屏南县政府官员与地方名流,时而与前来报名参军青年谈话……
      熊熊火光驱散了寒意,更驱散了人们心头的疑问和阴霾。闽东红军接受改编,北上抗日的壮举使广大群众也包括国民党人士深为感动,他们看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带来了民族的希望,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历史总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早在1935年,叶飞到屏南开展革命活动时,曾多次巧扮商人深入屏南县城双溪了解社情民意,从中获悉陆氏是双溪最早的肇基姓,人口多,名人多,影响大。陆氏祠堂是全城最大的建筑,可容数百人居住。当部队进驻棠口整编时,叶飞就与国民党屏南县长联系,提出团部设在双溪陆氏祠堂的要求。祠堂是祭祀供奉祖先灵位之地,岂容兵马驻扎?县长面露难色,但事情出乎人们意料。陆氏宗祠理事会商议此事时,十位理事全举手同意。在我党抗日救国方针、政策的感召下,每位理事不但分头做通自己亲人的思想工作,还主动到祠堂帮助打扫卫生,各自从家中搬来桌、凳、床架等家具,供部队使用。“陆氏宗祠之所以欢迎新四军驻扎是历史使然。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拟出三个月亡我中华的作战计划,嚣张气焰令人发指,‘一切为了抗战’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历史选择了陆氏宗祠,陆氏宗祠为抗战作出了贡献。”屏南县政协原副主席、陆氏宗祠理事会顾问陆泽长这样说。
      陆氏祠堂宽敞明亮,墙高门厚,易守难攻,叶飞看了很满意,认为是驻军办公、开会、议事的好场所。安顿后,六团指战员立即深入群众,组织各种抗日团体,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叶飞等团部领导亲自拜访国民党屏南县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救国方针、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抗日。新四军纪律严明,文明礼貌,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军威大振。山城民众拥军支前热情空前高涨,适龄青年纷纷报名参加新四军,许多团体和富户积极为部队捐款捐物。
      在新四军完成整编,北上抗日起程之前,国民党县政府与地方社团分别设宴为六团将士饯别。随后,叶飞团长在陆氏宗祠举办答谢宴会。国民党屏南县长等官员及地方社团代表参加。席间,叶飞团长恳切地说道,现在国共合作是好现象。我们国家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多灾多难。日本帝国主义想侵吞我们中国,我们中华民族应该团结起来,反抗侵略……最后他用一双筷子容易折,十双筷子折不断来比喻团结力量大,全国百姓要同心同德,抵抗日本侵略。叶飞语重心长的讲话,让国民党屏南县官员和社团代表深受鼓舞。
      1938年农历元月14日,新四军六团1380余名将士离开屏南,开赴抗日前线。一大早,陆氏宗祠十位理事和张薛等姓氏族长不约而同地来到祠堂,擂鼓、点烛、鸣炮,欢送叶飞团长率领部队出征。朔风烈烈,战旗飞扬,“送儿参军打日寇,拥军支前当模范。”县城一千多民众,扶老携幼,与新四军将士洒泪话别。
      在八年浴血抗战中,由闽东人民子弟兵组成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全体将士骁勇抗战,驰骋苏浙皖广阔战场,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歼敌数万人,从一个团发展到一个军,曾任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称这支部队为“百军之杰”,陈毅元帅称之“铁军”、“可做本军模范”等赞誉。尤其名扬四海的是六团撤离东路地区时,留下刘飞、夏光、叶诚忠等36名伤病员,其中有34名是闽东籍战士,他们在阳澄湖坚持斗争,组建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革命京剧《沙家浜》所反映军民鱼水深情的一段史实。
    陆氏宗祠历史溯自唐末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因政局动荡,时任建州古田县令陆噩辞官携眷迁居肇基双溪,拓殖繁衍,至今已历千年。穿过历史的云烟,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陆氏宗祠至今仍保持着最初的面貌。祠堂坐北朝南,纵深80米,宽16米,气势恢宏。由前至后依次为照壁、水池、戏台、天井、魁星阁、廊拱、观远楼。正厅面阔三间,深七柱,前廊轩顶,斗拱挑檐、用材硕大,做工讲究。整座祠堂雕梁画栋,给人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的感觉。宗祠现存历代重修碑刻11通,各式楹联19幅,匾额26幅。其中大门对联“文名震洛家声远,德业开屏世泽长”出自清道光年间举人、双溪紫山书院山长郑芝兰先生手笔,字体端庄遒劲。神龛上一块长方形牌匾,匾文集陆氏史上名人业绩于一章,引经注典,对仗严谨,文句清丽,笔法流畅。品读这些楹联、匾文,你不但会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会觉得历史并没有走得太远。
    双溪按地理先生所言是“五凤朝阳”之地,陆氏宗祠恰好建在凤爪之上,如金鸡独立,俯瞰全城。据退休老教师陆则汶先生回忆,他伯父陆仲渊是当时中国美术协会会员、画家,曾陪同叶飞将军参观祠堂,登上魁星楼,叶将军放眼远眺,只见众山拱城,双溪如抱,不禁
      脱口赞叹道:好地方!历经千年风雨,陆氏宗祠岿然不动,成为古城双溪的一大景观。
      历史幸运降临陆氏宗祠,新四军六团整编北上抗日,成为闽东革命史中的一段璀璨的华章,那悠悠的棠口溪,至今仍在深情地吟读那幕史诗般的改编壮举;那依旧的涛声,流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长河,流出了生命最恢宏的旋律。1986年,开国上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特地为陆氏宗祠题写“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部旧址”。2001年,陆氏宗祠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福州十邑名祠大观》与《海峡名祠大观》。其后又分别被授予“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70周年之际,屏南县在陆氏宗祠设立“新四军六团史迹陈列室”,展出图片二百多幅,那一幅幅传神的黑白图片,细致描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驻足凝视,让人热血沸腾,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岁月,新四军指战员的英勇形象在这里定格成一页页永恒的辉煌。

    2009年10月,由新四军六团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为编写军史,特地到屏南寻根,并到当年团部陆氏宗祠拍摄场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谭震林、陶铸、张云逸、叶飞、曾志、阮英平、陈挺等后代先后到屏南探访父辈足迹,瞻仰陆氏宗祠。近年来,陆氏宗祠累计接待各地游客16万多人次,陆氏宗祠已成为”闽东红色之旅“的一个重要景点。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18: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运筹陆祠军威振




       1938年2月4日,新四军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率领团干部和二连战士共300多人进驻屏南县城双溪。团部设在双溪陆氏宗祠,部队驻孔庙、明伦堂等公房。
       陆氏是双溪最早的肇基姓,族长深明大义,欢迎新四军首长住进祠堂,并发动族人搬来桌、凳床等家具供部队使用。祠堂宽敞明亮,墙厚门实,叶飞很满意,认为是团部办公、开会、议事的最好场所。安顿后,六团指战员立即深入群众,组织各种抗日团体,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叶飞等团部领导主动拜访国民党屏南县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救国主张和方针、政策,动员和团结各社会力量共同抗日。新四军纪律严明,文明礼貌,秋毫不犯,深得民心,军威大振。山城民众拥军支前热情空前高涨,适龄青年纷纷报名参加新四军,许多富户和商人积极为部队捐款捐物。
      新四军部队起程前三天,国民党县政府办了一桌酒,给叶飞饯别。第二天,双溪地方社团也办了一桌饯别酒席。第三天,叶飞团长在陆氏宗祠办了一桌回敬酒席。国民党屏南县长熊方等官员及地方社团代表参加。酒席上,叶飞团长恳切地说道,现在国共合作是好现象,我们国家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多灾多难。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们领土,我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团结起来,反抗侵略。最后他用一双筷子容易折,十双筷子折不断来比喻团结力量大,全国百姓要同心同德,抵抗日本侵略。叶飞语重心长的讲话,让国民党屏南县官员和社团代表深受鼓舞。部队北上抗日后,屏南抗日救亡活动始终没有中断。
      历史没有忘记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陆氏宗祠。1986年8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亲自为双溪陆氏宗祠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部旧址题字。历史选择了陆氏宗祠,新四军六团为陆氏宗祠带来了荣光。陆氏宗祠名声鹊起,入选“福州十邑名祠大观”,并被授予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屏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9 05: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