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5548|回复: 0

广西陆氏源流篇(之四、灵山《陆氏通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3 10: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正筹、陆业丰编著

前 言

公元 1999 年下半年,灵山《陆氏族谱》出版发放。该谱由《陆氏通志》和《灵山陆氏》两个部分共同组成。两个部分有着有机联系,犹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乔木,其根茎枝叶相互连成一个整体不可分离。换句话说,《陆氏通志》可谓是“集成宗派”,“形成一脉之谱”,填补了“近世虽有族谱,但只限于其本支系,至于集成宗派者,则未之有也”的空白。而《灵山陆氏》则是“本支系”之谱。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是“一脉之谱”了。

在筹划和编写《陆氏通志》过程中,虽然曾千方百计搜集各方面的史书史料,进而有系统地、准确地、科学地阐述了陆氏的起源、世系、宗系、分布、名人、楹联、地位以及历代各地陆氏族谱修编简况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一个较大的框架,而且材料也翔实。但是,回头观看,在这九个问题中,仍觉得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并且有个别地方出现错漏,因此有进行修改、充实的必要。

2000 年下半年,幸获国史“二十五史”和广东省三水市陆氏宗亲寄来的《陆氏世德记 》 、《岭南陆氏族谱》和新购来的有关姓氏书籍,为修订《陆氏通志》提供了条件,思想上对修订《陆氏通志》趋于成熟。经再三考虑,将原来《陆氏通志》进行大力改造,把九个方面的内容改变为六个方面的内容,原有的一些内容并不删去,而是分别编入其中某个适合部分。相信经过修订的《陆氏通志》,结构更为科学合理,内容更为丰富、新鲜,阐述更为深广、详尽,更能成为“集成宗派”,形成“一脉之谱”。但是,修编者深感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经修订的《陆氏通志》仍然会存在缺点和错误或不足。诚望我陆氏族人给以改正、充实。

修订后的《陆氏通志》内容为:

一、陆氏的源流: (一)陆字的含意;(二)陆氏的源流: 1 、黄帝之第七世孙终,受封于陆乡,以地为姓曰陆氏; 2 、炎帝之苗绪“三苗”,居陆浑地,以地为姓,亦曰陆氏; 3 、黄帝胄裔齐宣王,封其少子通于故陆乡,因以为姓曰陆氏; 4 、黄帝之孙悃居北,世为鲜卑族君长,北魏时鲜卑族进入中原,实行改汉姓,其中的步陆孤氏改为陆氏;(三)陆氏的楹联。

二、陆氏的世系: (一)陆通公的世系: 1 、历朝陆氏名人的先祖与后代名录; 2 、欧阳修《新唐书·(陆氏)宰相世系》; 3 、陆循理之元侯《世次图表》; 4 、陆循理之邕州宗枝《宋朝开初始祖图》;(二)鲜卑族陆俟的世系。

三、陆氏的拓展: (一)陆氏的迁徙;(二)陆氏的宗枝(宗系);(三)陆氏的分布;(四)陆氏的郡望。

四、陆氏的人口: (一)历朝陆氏的人口;(二)陆氏人口的分布密度;(三)陆氏人口的血型分布。

五、陆氏的地位: (一)陆氏乃百家大姓之一;(二)陆氏乃名高的士族;(三)陆氏英贤有经天纬地之才。

六、陆氏的名人: (略)

一、陆氏的源流

(一)陆字的含意

陆字,在《辞海》里有两种含意:数目字“六”的大写;再是姓氏。陆字用作姓氏,远在我国原始社会父权时期便有了,距今约四、五千年之久。

在《辞海》里可以找出由陆字组成的词语,如:陆地,谓地球表面上没有被海水淹没的部分,陆地约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九;陆路,谓陆地上的道路,铁路、公路皆是;陆军,谓于陆地上作战的军队;陆海,谓物产富饶的地区;陆续,谓先后相继而不间断;陆离,谓色彩繁杂、古怪离奇……

(二)陆氏的源流

追溯陆氏的源流,主要者有四,其中有三以地名而为氏,其一由改姓氏而来。在这四个源流中,为神农氏炎帝之裔者,则有一,为轩辕氏黄帝之裔者便有三。故曰:陆氏乃炎黄之苗绪也。

依得姓时间为序,详述陆氏四个源流于后。

1 、黄帝之第七世孙终,受封于陆乡,以地为姓曰陆氏。

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载:“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氏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又载:“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坼剖而产焉。”在中华远古时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代表着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吴回接替重、黎复居火正而甚有功。因而被受封于陆乡(今山东省陵县),以地为姓曰陆氏。陆终有六个儿子,其中有一枝奉陆终为得姓始祖。此枝陆氏为得姓最早,距今约四、五千年之久。

袁义达、张诚所著《中国姓氏·(陆姓)》中载:“称的族人分布今河南(省)东南汝河地区。”“吴回继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氏族最早居天陕西(省)西部秦岭北、黄河南北地区……(到了夏朝),陆终氏族随夏氏族东迁进入山西(省)平陆(县),其中的一支东迁到大陆(吴泽),今河南省获嘉县,这已经靠近了先祖颛顼之圩(濮阳县)。大约公元前 1600 年商灭夏,亲夏的陆终氏族受商之压迫,东迁山东(省)汶上(县)之北的平陆(东汉置东平陆县,南朝宋改平陆县,唐朝改为中都县,金国改汶上县)。东平陆的一支陆终氏族又向北迁到陆乡,在今山东(省)陵县。据甲骨文记述,商朝武丁时期(公元前 1250 ——前 1196 年在位),在山东(省)汶上县存在陆国,至周武王灭商后,陆终氏族所建立的陆国被鲁国所并。”

《史记·楚世家》载:“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 ? 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记其世。”

明朝时冯梦龙、蔡元放编著之《东周列国志》亦载:“重、黎为高辛氏火正之官,能光融天下,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吴回嗣为祝融。生子陆终,娶鬼方国君之女,得孕怀十一年,开左胁,生下三子,又开右胁,复生下三子。长曰樊,已姓,封于卫圩,为夏伯,汤伐桀灭之。次曰参胡,董姓,封于韩圩,周时为胡国,后灭于楚。三曰彭祖,彭姓,封于韩圩,为商伯,商末始亡。四曰会人,妘姓,封于郑圩。五曰安,曹姓,封于邾圩。六曰季连, ? 姓,(楚)乃季连之苗裔。”

桑君编著的《新百家姓》亦载: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 ? 为妻,一胎剖腹产生下 6 个儿子。大儿子名樊,赐已姓,封在昆吾国;二儿子名惠连,赐斟姓,封在参胡国;三儿子名篯,字铿,封于大彭,得彭姓;四儿子名求言,妘姓,封在郐国;五儿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国;六儿子名季连,得 ? 姓,是楚国的祖先。”

古往今来,不同的人对陆终六个儿子的名的姓的载述有相同之处,但又有差异之别。不管如何,陆终有六个儿子这是确凿的,无异的。因而同是这六个人演变出几十个不同的姓氏。

樊,已姓,封于昆吾(今河南省濮阳县),其后裔封于豕韦(今河南省滑县旧县城)。昆吾、豕韦均为成汤所灭,已姓后裔遂演变为苏、韦、寇等姓氏。

惠连,董姓,其子叔安封于廖(今河南省唐河县西),故称廖叔安,其子父为帝舜饲养龙,有功,封于董(今山西省河津县东北),舜并赐其姓董,称董父,后有廖、董等姓氏。

大彭,彭姓。大彭,名篯,字铿,封于大彭(古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故姓彭。大彭之孙为周朝钱府上士之官,遂以官名为氏曰钱氏。故大彭氏演变为彭、钱等姓氏。

求言,妘姓,封于郐(今河南省密县东南),公元前 769 年为郑所灭,其后裔有云、禹、郗等姓氏。

安,曹姓,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曹(今山东省定陶县),有今山东省费县、邹县、滕县、济宁、金乡等县地。西周初,武王封其弟振锋于曹,改封曹安之后裔于邾(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战国时邾为楚所灭,曹安后裔迁于邹(今湖北省黄岡县),后又为楚所灭。曹安之后裔演变为曹、朱、黎、倪、晏等姓氏。

季连, ? 姓,其后有楚。楚国历西周、春秋及战国时期, ? 姓演变为诸多姓氏,如:孙、严、苗、伍、黄、熊、屈、项、蓝、麻、钟、贲、危、左、靳、班、景、叶、鄂、卓、庄、慎、夔、荆、红、楚、上官等姓氏。

(续)...............
资料来源于由陆探芳编写的岭南陆氏族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3 13: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