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6071|回复: 3

浙江嘉兴海宁陆氏渊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6 12: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陈伯良先生编著的《海宁文史备考》中《海宁姓氏源流纪要》篇内有关于海宁陆氏渊源的零散记载:
吾海宁支实始嘉郡。维安公,讳适,号静夫,唐宣公二十一世孙。当元末倥偬之际,卜居审山西十五里僧舍,陆家亭其遗荫也。公生四子,以长子养浩公贵,明成祖朝累授封刑部侍郎;仲赘袁花里,遂择鹏墩居焉;叔迁本邑城西陆家牌楼即是。养浩公子,讳子孟,洪武乙丑进士,仕至少司寇。(邑人陆嘉淑《接济陆氏谱略序》)。
据嘉兴陆祖谷(已故台大校长陆志鸿先生生父)在1932年编写的《吴郡陆氏窦巷支世系图表》所载:陆逊子抗、庠、奉以下,在逊弟瑁于嘉禾二年修宗谱时,已别为嘉陵支。瑁字季璋(配张氏,张昭女),葬松江府西二十里尤墩,任议郎,选曹尚书。子六:长子滂,字孟博,吴偏将军,海昌屯田都尉。下传为陆氏议郎支。故海宁与海盐陆氏,系逊弟瑁之后裔。不属陆逊后代。
又据同书记载:陆逊为第二十三世。逊弟瑁传至陆氏第四十七世淇,居海盐武原,分为盐官支,一名庆国支。传至六十世应本、应成,应本生于南宋端平年间(1235——1236),咸淳元年(1265)进士,卒于元至顺三年(1332—)。六十一、六十二两世在元代,六十三世在明正德四年。(据嘉兴吴心澄摘录资料)
(明)陆华,字德英,号实斋,由进士官终兵部侍郎。始自仁和,迁居接济村。有《移建宣公祠于接济村落成纪事》五绝诗一首。
陆冰修先生嘉淑……故居在特派员塘之接济村,俗名陆家坝……后以五年中三遭回禄,遂寓居紫硖。(清邑人徐洪厘《海上旧闻》。转引自管元耀《海昌观》)
州城东北六十里彭墩之乡,自明初至今五百余年,聚处数百年,皆陆氏宣公之裔也。(钱泰吉《彭墩陆氏谱·序》)
海昌彭墩陆氏,系出宣公。宣公七世孙评事忻始居山阴,九传至元高士伯玉,自山阴来迁焉。高士之世孙俨,始分居祖宅齐贤里。今又十数世矣,世以耕读重于乡。(钱泰吉《陆绛亭家传》)
海宁的陆氏,系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之弟陆瑁之后裔。
陆逊在东吴时曾任海昌屯田都尉,知县事;曾在路仲里训练军队,出征讨剿会稽贼帅潘临及鄱阳贼帅尤突;胜利后拜定威校尉,赐配孙策之女。陆逊在海宁任上,开仓赈贫,劝督农桑,募兵操练,颇得民心。陆瑁字季璋,征拜议郎,适曹尚书。陆逊与陆瑁为陆氏二十三世。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12: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墩始祖高士伯玉公,元代时,从山阴迁居袁花里贤桥。随着子孙的繁衍,遂分居在彭墩周边的彩虹桥南北、车里、坟前、菱角湾、台上等村庄;有一支迁往祝场。
鹏坡陆氏,因陆宣公十五世孙廷芳(桂)以修职郎佐杨梓,宦寓鹏坡;生子元珍,赘于海宁沈东阳家,遂居彭墩。元珍生应仁;应仁生枢、机;机后迁居桐乡长生桥,为长生支;其在彭墩者皆枢之后。
据《海宁州志稿》,海宁陆氏自宋至元、明、清,有十一名进士:
陆起:宋仁宗五年进士,郑獬榜。
陆洙:宋·嘉泰二年进士,县尉。
陆子孟:字养浩,明太祖十七年贡监、洪武乙丑丁显榜进士。
陆大有:明孝宗辛酉科进士。
陆宗俊:明英宗朝进士。
陆州:字汝行,号宾海,明武宗朝进士。官至徽州知府,后任江西副使,九江安庆兵备道。
陆一骐:榜姓朱,明人,丙辰进士(《海宁州志稿》仍为陆姓)
陆钰:字尔式,号真如,明举人,进士。清兵入关,为明殉节。
陆元烺:字韫山,号虹江,长安镇人,嘉庆丁丑进士,官江西布政使署巡抚。
陆景华:嘉庆壬戍进士,官温州府学教授,致仕后主持长安仰山书院多年。
陆文翰:清·顺治进士。
其余仕宦:
陆远:宋·崇宁元年新南庚县通判。
陆怀悌:明武宗三十五年监官、王府审理。
陆世文、陆应龙、陆言:岁官,此三人年次不详。
“江山代有人才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海宁陆氏注重耕读传家,“贫寒之家,亦有藏书。”在历朝历代的官场、文坛、商界都不乏俊杰精英,为海宁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海宁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作出了不菲的业绩。

鹏坡(彭墩)陆氏支系
海宁鹏坡(今名彭墩)陆氏始迁祖,是宣公第十六世元珍,其父桂,字廷芳,原任修职郎,协赞浙西宣慰使保障海盐澉浦卫,百姓感念其恩德,卒后葬澉浦东塘。元珍迁居海宁鹏墩乡。
《海昌鹏坡陆氏宗谱》于咸丰癸丑(1853年)重修,民国甲寅(1914年)续修,为希贤祠藏版。续修本以鹏墩陆泑山为发起人。
陆泑山是鹏墩首屈一指的富商,在海宁地域有很大声望。民国时曾有民谚云:“海宁城东三只虎:周王庙周其虎,水北王家王欣虎(水北,袁花与海盐交界处,现名新功),彭墩陆家陆泑虎。”陆泑虎就是陆泑山,他育有五子,其中三子受清庭诰赠、晋赠官衔。陆泑山善于经商,他先在旧仓开设过塘行,通过多年经营,业务扩大;又在县城盐官开设过塘号(钱塘江海运码头,过江储存、转运货物的货栈),有房数百间,雇工数百人,号称“陆干大”。他靠经营过塘号致富,在祖居地建造了一批房屋,后又扩建到墙边(小地名),这位富甲一方的儒商,是彭墩陆氏宗谱的续修人。
鹏坡陆氏还有两位人物值得一书。一位是明朝官员陆九韶,另一位是终生不仕、傲视权贵的布衣陆素生。
陆九韶,海宁彭墩陆氏裔,明末官员,国子监生,福建邵武府经略,仕至南直凤阳府通判。
陆素生,属海宁彩南支(彩虹桥南,今属袁花镇),字少白,清乾隆、嘉庆年间诗人。宁困顿,终生不仕;事母至孝;曾为句读,应童子试屡不就;独眈为诗新颖;视世俗荣利如粪土。据《海宁州志稿》载:少白某日游西湖,有权臣慕其名,欲网罗麾下,舟楫循踪,终不得觅。著《于斯阁诗钞》六卷。
彭墩的陆宣公祠位于彭墩庙西侧,由前后两埭各五间组成,是彭墩陆氏宗祠。明·隆庆六年(1572年)重修;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裔孙陆克谐(建德县教谕)和陆奕观重修;清·光绪年间,里贤桥富商陆齐寿(名振之,字舜球,号泑山)出资重修;(图十)1957年,该祠被拆除,建彭墩供销社。
陆氏大墓,在海宁东北彭墩河上,为陆氏始祖伯玉公墓,下逮八世皆合葬于此,该墓当属元季明初所迁。(图十一)
家训历来作为训育儿孙,诫勉后人的传家宝。陆氏靖献支的陆珪,有《家训》十四则:一曰勤俭起家;二曰诗书不坠;三曰兄弟友爱;四曰则利分明;五曰内助要紧;六曰继娶须知;七曰早完粮税;八曰宗族处分;九曰谦虚忍耐;十曰款待宾客;十一曰敬老恤贫;十二曰禁绝倡优;十三曰严禁出入;十四曰惩戒十恶。
陆珪孙陆杲,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手书《陆氏家训》教育子孙:四民之以,士农工商;孝悌忠信,人道之纲。以非四民,即为游惰;人去四端,即为非类。故不孝不悌,不可以为子;不忠不信,不可以为人。凡我子孙,有官职者,以正直忠厚为本,以公廉仁恕为心,谦恭勤慎,节用爱民,忠贞体国,翼翼小心。居田里者,畏法度,谨赋役,勤学好问,修己乐群,孝养父母,勤俭守分。或服田力穑,或经营商贾,或医卜、训蒙、佣作、工画,虽为小艺,说可自给。勿游惰赌博,勿嗜酒宿娼,勿争犯斗上,勿欺骗良善,勿交游非人,勿好兴词讼,勿惰误官粮,勿负赖租债,其或下流无耻辱其先人,苗裔不明、自犯徒配者皆不得入祠与祭。凡我子孙能钦遵高皇帝圣谕者即为良民善士,能恪守祖宗家训者即为孝子顺孙。呜呼,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善恶萌于一念,相悬不啻千里。戒之哉!戒之哉!
海宁彭墩陆氏继承良好家风,在宗谱中有“忠孝传家世,诗书启俊英;渊源征道德,经济焕文章”的训语,是陆氏家族的为人处世经验总结,更是陆氏宗族得以数千年绵延不绝、香火鼎盛的秘诀。
鹏坡宗谱中录有《敬字公难字训》:世人看得无一难事,所以行去无一非难事。不知事亲难在够不够难。爱交友难在择不择难。终读书难在一不一难;通见事难在明不明难;应治业难在勤不勤难;成制用难在俭不俭难;继宅心难在厚不厚难;容出言难在慎不慎难;信范家难在肃不肃难;率处世难在和不和难。行知其难,勉其难,斯不难矣。
陆氏彭墩的先辈们用心良苦,西坡翁还勒石刻碑,警示后人。
《西坡翁遗训(石碑文)》:西坡翁曰: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韧以非难,守成非易。故历代尚有废兴。况吾庶人之家,上供王税下长子孙,基业几何?故曰:“成立之难如升天,废坠之易如燎毛”。惟为善阴当庶可延庆祚于冥冥。故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又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所谓善一念合天就是。凡所谓恋一念,损人利己之心将无所不至矣。吾三岁失母,十二丧父,即遭外人黠讼,赖有祖宗一念之善延祚至今,吾今年七十余矣。里多存粮,吾为查明里之版册,吾为厘正,虽无甚显德大功于吾乡人,亦无负矣。吾今为祠屋若干间,碑石几处,祭田几亩,祭器几件,上以祀祖,下以传子孙,非能创业,姑不废坠于先人耳。子孙者,思吾所未备,干吾所未为,大我门闾,光我族姓,贤之上也。仅守家法,务本力穑,以延飨祀,贤之次也。寡廉鲜耻,无礼无义,毁我成业,败我家声,即不才子孙毋入此庙门矣。为贤由汝,为不贤亦由汝,汝祖德薄不足师法,上思赫赫宣公之胄,其忍玷之耶?宜痛省之,宜痛省之!(大明嘉靖十六年丁酉孟春吉旦西坡立石)
《海昌陆氏重修宗谱序》:海昌多数百年旧族,闻人相望;然皆居城市,仕宦而后往往散处北方,不能归或稍僻远;亦有失以迁徙,归与本宗算可纠合者。州城东北六十里彭墩之乡,自元季至今五百余年,聚处数百家皆陆氏宣公之裔也。不必膺显仕、拥厚资,而祠墓之祭久;而该处谱乘之修,越数十年必一举。宣公出书德远矣。然亦其地深受华嚣之玩,不接于耳目;长老之教,得周于比闾。又与所建村而居,世为婚姻,朝夕洽比者,文公之裔朱氏也。两姓皆大贤后,共为士。各讲道论德,远有师承;服田稼穑之家,亦皆勤本些、敦节义。余故于海昌旧族若朱氏、陆氏者,尤乐道其家风之美。为陆氏,则泑山明经与余最密。其祖父之美行,显及第之才人,与夫女士之节烈卓著者,既屡见于余文矣。草此以后,泑山即属。泑山书已为其言。(咸丰四年二月朔)
《陆氏族谱原序》:我家自汉初,受封徙居吴地,乃文乃武,惟考惟忠,几及千年,轩冕无坠。暨手三吴建国,两晋乘衣,四丞相用德匡君(逊、抗、凯为吴相,玩为东晋相),十将军推忠定乱(勋为大将军、党为折冲将军、绩为偏将军、胤为安南大将军、庠为平魏将军、鄙为牙门将军、晏为椑将军、逈为上将军、晔为车骑大将军、彪为奋威将军)。昆山三凤,谷水二龙(抗、云眈为三凤、机、云又为二龙)。五侯第士,六叶金貂(祎封海盐侯、景封毗陵侯、班封棘阳侯、育封钱塘侯,、鉴封西阳侯,是为五侯。英、玩始、万载、仲元、惠远、久世为侍中,皆有名,时人方之金张二族。王僧达曰:“陆子真六世内侍,吾之流亚矣”。)爰至皇唐,儒风大振。法言先生撰切字韵为世规范。珣,国子博士,著述音义为世楷式(德明着九经音义二十卷,以行于世)。司仪名于书翰,赞善振于家声。四子之中,三世之美(司仪郎柬之、赞善大夫彦、远征君处士,曾自唐·天宝中,三代著名于书法)。八貂耀于前(泌、湹、涧、淮、灞、浐、渭、沣八人,齐望之子皆有重名,继列西台北省)。久相荣于后(敦、信、象先、元方、贽扆六人皆为唐相),文章轩冕已见于前朝,礼乐缙绅复联于当代。江左望族,谱内具记芳猷。吴氏盛事,录中备扬贞烈(吴氏西斋盛事,录中备载)。而况近日西台、东观、北省、南宫继有其人,多归灵德。凡有子孙,无或堕之,备齐先绪,示以后裔。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12: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盐官支系
与山阴支同出于唐宣公陆贽的大族为盐官支。盐官支后裔有散布于苏州、松江等地。
陆贽孙宗阮、宗衎。宗衎之后有山阴支。宗阮生涤,涤生熙,熙生组,组为盐官支祖。组八世孙旋吉为枢密支祖。清抄本《陆氏家史》中,“熙”作“崇熙”;“组”作“徂”;“旋吉”作“逢休”,字旋吉。
《陆氏家史》载有陆宗秀在明·宣德十年(1435年)撰写的《枢密支谱序》,涉及到前代修谱情况及各支盛衰。
我陆氏宗谱,始撰于唐屯田郎中景献;而御史中丞庶列为四十九支图。五代之乱,大半亡逸。宋少师务观公乃重修之。元·延佑间,我曾祖靖献府君再经修葺,今名《靖献谱》。所谓四十九支者已亡其二,靖献补鸾台一支为四十八支。鸾台者讳元方,唐天后朝为鸾台侍郎、平章事,太尉支之后,金鸡象山先生之祖也。传至于今,唯太尉与我侍郎支最着。侍郎支至宗阮、宗衎而始分。宗阮曾孙庆国组(本作组),靖献谱分为盐官支。宗衎生章,章生博士谊,为博士支。四传而至中允旺、太保昭,此山阴二十九支之始也。盐官之后散居海盐、华亭、苏湖间,又析而为枢密支、神童支、朝奉支、吏部支、郡守支。宋末兵燹竞起,神童、朝奉谱牒无传,郡守支亦三四传而无考,凡今见于谱者唯枢密、吏部两部而已。然枢密支如平阳同理子孙皆微,独我靖献子孙幸叨先泽,稍后振起……”
序中所说的唐屯田郎中景献,就是武后时宰相、吴县陆元方之子陆正。太尉支与侍郎支都是三国吴吏部尚书陆瑁后裔。瑁第四子英之子玩、瓘,各为太尉支、侍郎支祖。太尉支之后有鸾台支,其后有吴江支、金溪支。侍郎支之后有宣公支,其后有山阴支,盐官支。
盐官支祖徂传至玄孙承祖,生滋、居纯、居裕;滋孙逢休,开枢密支;居纯孙友谅为朝奉大夫,开朝奉支;居裕曾孙峻开吏部支;峻玄孙能仁,字寿春,自海盐六都迁于灵溪,俗名姚滩,为灵溪支;能仁生百乘、千祥,千祥孙宗善迁居华亭。百乘传至灵溪第七世序,生楠、楩、槐、相、棨、概、干。楠字大用,号静山,为静山支祖。楠玄孙之祺,字幼塘,号筠修,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任金溪知县。槐字良卿,号迎川,明·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祀于江西万年名宦祠,为万年支祖。相字良臣,号鹤泾,明贡授江西建昌经历,为建昌支祖。棨号怀菊,为怀菊支祖。概字良平,号桂轩,为桂轩支祖。干字良植,号东洲,为东洲支祖。
陆组传至陆氏四十九世陆起。无锡仰贤堂1948年所修一百二十七卷本《陆氏世谱》载“起为北宋·庆历六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但《宋史》、《苏州府志》、《江阴县志》皆不载。《海宁州志稿》中称“陆起为宋仁宗五年进士,郑獬榜”。陆组八世孙逢休(旋吉)长子韶之,字符美,仕至监察御史,居临安为临安支组。韶之长子景瑞字子正,判江宁府,居汾湖(在今吴江嘉兴之间)。景瑞子邈,字惟远,为平阳知县。邈子汝楫,字济民,被奉为汾湖支祖。韶之次子景宽生适,字惟安,居海宁,为海宁支祖。
逢休次子凝之,字符聚,为国子学录,传至第七世有唐弼、唐卿。唐弼字行方,迁居崇德(今桐乡)语溪,为语溪支祖。
逢休第三子永之,字符长,兖州观察推官,配宋宗室女仁寿县君,生子景蕃。景蕃长子达,有曾孙唐俊,字英甫,居嘉兴,为嘉兴支祖。唐俊孙士宾,字彦从,居嘉善奉贤乡,为奉贤支祖。景蕃次子遒,字惟清,为归安(今吴兴)主薄,居湖州,为归安支祖。

清·光绪年间,盐官人陆万成出任海宁州官吏,主要负责地方公共性建筑的建设及修缮。盐官城北的平安桥始建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已历一百四十余年,年久失修,有坍塌之危险。陆万成为造福乡梓,毅然决定独资重修平安桥,亲自雇工备料,监工督修,风雨无阻,于1874年将平安桥修缮一新。陆万成又陆续重修了宁郭塘上的宜家桥、宁袁塘上的王家桥,并出资修造了一座桥名“的笃”的石板小桥。陆万成重修四桥,深得百姓赞誉,颇有官声。
民国年间,盐官支陆氏出了一位知名度颇高的人物——陆宗舆。陆宗舆在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他被乡人开除乡籍,里人勒石刻碑藉以警示后人
发表于 2014-6-9 00: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浙沪陆氏宗亲多为唐朝两大支派40世陆贽祖和41世陆龟蒙祖之后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9 05: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