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13104|回复: 1

广西陆氏源流篇(之五、桂平市来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5 04: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立钧撰文、供稿


广西陆氏分布情况


   根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广西大部分的县市都有陆氏居住(指人口较多,形成支系的),计有:南宁市、邕宁县、武鸣县、宾阳县、横县、扶绥县、崇左县、宁明县、隆安县、河池市、柳州市、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来宾县、金秀县、平乐县、钟山县、岑溪县、藤县、苍梧县、蒙山县、昭平县、桂平市、平南县、容县、北流县、兴业县、玉林市、贵港市、合山市、灵山县、钦南区、钦北区、浦北县、合浦县、上思县、平果县、荔浦县、东兴市、象州县、隆林县、西林县、百色市、田东县、田阳县、上林县、都安县、马山县、天俄县、宜山县、东 岚 县、凤山县、南丹县、武宣县、梧州市等 50 个县、市、区,占全区 60% 地区。人口估计 60 万之多。

   迁入广西区定居,始于唐末五季乱时期(在此之前有陆绩任郁林太守,后回苏州)。唐朝宰相陆德盛,因五季乱自江苏苏州府吴县移至黔南贵州安顺府永宁县落业,娶吴氏,生五子:陆仁发、陆仁胜、陆仁永、陆仁安、陆仁宗。因宋永征黔,其子散落各地,仁永、仁安、仁宗迁往广西。仁永由安顺府永宁县移居都匀府,其子孙则移居广西南丹县纳抗、侨村、八圩、河池、庆远、柳州、大长安等地定居。仁宗由安顺府迁入荔浦县的地鸡、拱三洞,后又迁入广西天俄县,再迁东兰波豪村落业,但什么时间迁没有明确记载。

   至北宋有陆诜(知桂府)、陆继绩、陆宗才迁入广西。陆诜,北宋浙江余杭人,景祐年间第进士,初为京都签字判官,后历提点陕西刑狱,湖南、湖北、陕西转运使,后知桂州、成都府,因反对青苗法,弃官返京都,任天章阁学士。陆继绩北宋青州人,皇祐四年以偏将军随狄青平南(侬智高反宋)有功,升宣化都尉抚蛮大将军,后留守邕州(欧阳修:新唐书《陆氏宰相世系》称继绩为广西始祖),随籍广西( 新唐书写的是唐朝的事,是唐史,陆继绩是北宋人,怎会写入唐书中去?况且唐在前,宋在后,把宋史写进唐史中去岂不成为天大的笑话。查欧阳修著的《新唐书·(陆氏)宰相世系》无此记载。 — —编者 ),其后代散落在隆安、横县、邕宁、灵山等县市。陆宗才,青州人,北宋仁宗帝时,于皇祐四年随狄青征剿侬智高乱,事平后奉令留守宾州,死葬在宾州(今宾阳县)大林村附近之大庙坡,又名鲤鱼坡(基葬完整保存至今)。配乌氏婆,生四子:长居武鸣县陆方村,次居山东,三居浔州厚禄里,四居宾州。其后裔散落在桂平、贵港、宾阳、上林、来宾、平南、马山、都安等十一个县市,人口估计有 6 万之众。

   从现在桂平市各地的族谱记载看,除上述四支陆氏是宋以前先居广西之外,以后迁入广西落业定居的多数于明代迁来,而且大部份都是从广东迁来。以桂平市陆氏来说,定居桂平十大支始祖除宗才公之后裔念三是宋仁宗时直接从河南来任职之外,其余九支都说是广东迁来,只是时间有先后而已。其中有白石陆环公(浔州府通判)来自海南琼州府琼山县珠玑巷根竹村;有 ? 显公由三水迁广西柳州府,再迁桂平;有壁棠公从南雄珠玑巷荔枝村迁桂平;有七支是从英德珠玑巷白石寨牛来社迁桂平 。这些支系的源头来龙,只有府、县地名,而无具体的村名,就显得很模糊,先祖是谁无法去追寻,就有待后裔智者去继续完善了。

   还有普岩公支系,据南乔村谱载:普岩从平南县六陈迁桂平南乔村,他的先祖为陆炳。据平南谱载:陆炳,经查实是我中始祖(河南传有十七代),公由河南至广东珠玑巷,再由珠玑巷迁罗定,由罗定迁广西藤县(一说炳公先居广东韶州府英德县白石寨之珠玑巷。元军于南宋德祐二年( 1276 年)攻陷时迁出,南下广州,住广州一条街,又名珠玑街,后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而至广西各地),定名为“梧州支系”。后裔散居在今藤县、蒙山、昭平、平南、桂平、钟山、荔浦、平乐、宾阳等县。

注: 经查,除南雄珠玑巷外,广东没有第二条珠玑巷。至于根竹村、荔枝村、白石寨、牛来社等村名也没发现有,但来自广东是可信的。

横县 1996 年编族谱序言 ( 节录 )


华夏民族发展,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姓氏庞杂,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形成了东方独特的文明社会而立于世界之林。……

   我陆氏前辈从青州府不断分支全国各地……在岭南的陆氏,可分为两支:第一支是汉朝时,陆贾公到广州任官职,陆绩公到郁林任官职,其后代往广东、玉林繁衍;第二支是北宋朝代,陆诜公、陆继绩公到广西任官职,有一批兄弟随之同来,其后代在岭南繁衍。前后两支组成了陆氏岭南支系。……经过我们查看了各村屯的族谱,知道了进入横县创业定居的陆氏可分为三支:第一支是陆椿公,他是继绩公的后代,是明洪武二年以驯象卫的武官衔入籍横州的;第二支是富八公,他是陆诜公的后代,明正统年间进入永淳(今归属横县),当时他在永淳,到了宗字辈分支,宗祐公在永淳,宗信公分支灵竹;第三支是世平公,他是继绩公的后代,他的祖先陆祐公先官广东澄迈和三水,他的第六代孙瑞锦公入灵山谋生( 正筹宗兄认为:他是世平公 17 代孙,对第三支世平公的写法难以接受。因为三水县于明嘉靖五年〈 1526 年〉五月以南海县之龙冈置,析高要县地盖之。瑞锦公入灵山比三水置县早 83 年,三水还没有置县,去三水当什么官?若是陆 ? 曾去三水任官,只能是瑞锦公入灵山 83 年后的事,怎么会有陆 ? 为官三水,其后代居于三水,后来迁来灵山之理? — —编者 ), 锦公长子世平公创建陆屋村(镇),世平公的孙辈们在明末清初分支各地谋生。其中 ? 源公( 字 元城)入横县创建灵屋村,还有分支林村、平朗乡、峦城镇、南乡板路、云表等地。总之,进入横县的各支都是同一支系,同为陆诜公、继绩公的同胞兄弟,是属唐朝的吴支郡支系。现在在横县二十二个乡镇中,有一百七十二个村屯均有陆氏聚居,人口约三万多。

桂平陆氏第七支系

陆 ? 显公族谱序言 ( 摘录 )


   我陆氏始祖出自何地,起于何时?因无具体文字记载,亦难以查考。只根据口碑传说,我陆氏太祖溯自河南开封府祥符,后迁至广东肇庆、高要等地,几代后又迁往广东三水,明朝前期又迁入广西(具体地点不详),曾居于廿四土州(属何地不明)。据传:正德王点狼兵(狼兵——明时称广西东兰、那地、南丹、归顺诸土司之兵为狼兵)以剿十三村(桂平东区木乐、马皮、油麻三地交界的村庄)之叛贼。我太祖 ? 显公身居该支狼兵首领,即带子带兵同往征剿,平叛后即驻兵于吉一里之水秀村落业。便顶耕该村张佛成、李阿龙、宁一歌等三户之田地,后该三户人家即改归我姓“陆”。公见此地山青水秀,深感满意,即定居于此村。公因征剿贼人,有余贼所恨,存心报复。一天,贼人窥公独自一人骑马出入于木乐、马皮、油麻三地交界之山岭,数名余贼即上前袭击我公,追公至良友山之晾伞石时,因寡不敌众,被贼刺成重伤而倒地。该马识人性,马见公伤于石穴,便高声嘶叫,未见公起,马即急跑回家,家人见状欲牵马,马不从,知公定遇难。家人即随马跑至晾伞石寻公,因林木荒草茂密,难以寻找,连找了三天,才见一堆被蚂蚁啣坭封固的坟堆,不见尸体,只见衣袍的一角及一颗兵印,才知是 ? 显公遇难,后把公葬于此地。 ? 显公自明初繁衍至今已 22 世了,其后裔已分布几个省、区和我市的东南西北区,约 5000 多人口。

桂平陆氏第八支系

陆环公 ( 子环 ) 族谱序言 ( 摘录 )


我陆子环公原籍粤东琼州府琼山县珠玑巷根竹村,受侯选粤西浔州儒学知府,于大明中叶嘉靖元年( 1552 年)应掌浔州,偕父与兄赴任。父名鼎士,兄陆琪、陆甫,母乃龙氏(早故)。停辕伊始,凭白石山胜地,遂卜居焉。在澜寿圣地之旁,土名官财岭建宅。鼎士告终后,于嘉靖二年( 1523 年)三月初九日寅时葬于白石山寿圣寺之观音坪石穴,同月十二日损去了陆琪、陆甫二兄,即日请尼开挖起鼎士棺尸,合家才均安。后鼎士之遗骸未知置于何地,竟失奉祀。后以鼎士公之第三子陆子环公为始祖敬奉。陆子环 号 月轩,原配韦氏,生三子:坦善、坦真、陆坦。家有伯父 号 鼎志,配冼氏,只生一女名石兰,住在原籍,即岭南,又名粤东,琼州府琼山县珠玑巷根竹村。子环公之长、次二子坦善、坦真外出营业不归失传。陆环公于大明中叶,嘉靖初年,宦游西粤(广西),职掌浔州,巡按采风,览山川之秀丽,爱风土之淳宠。初定居于浔北大宣里(今桂平市金田镇),因旱、涝灾害多,后迁居于浔南中秀里(今桂平市南区麻垌镇),遂籍于白石山之旁的木良村,经营创建缔造址基,开栋于以赋莺迁,安居仁里。及后二世祖陆坦(陆环公之子),箕裘继美,承先绪而弥恢,皆以忠厚而传家也。数百年来,生齿日繁,幅与日窄,村边廓外,春树万家,犬吠鸡鸣,声传垒户;由中秀里而分居各里,各爱山明,自木良而迁往各村,随筹水秀,枝分愈广,派演愈多。自明迄今,繁生绵延,遍布九州,从繁华都市到山青水秀的村庄,星罗棋布,栋宇连云,俊杰之才若星海银河,贤豪之士溢满神州。该支系已 21 世,人口达 2300 人之多。

桂平陆氏第九支系
璧堂公族谱序言 ( 摘录 )

西山镇岭头村隆兆屯我陆氏始祖璧堂公,乃系粤东(广东省)南雄城北 9 公里的梅关古驿道珠玑巷荔枝村人。当时(具体时间已失传)因时世混乱,璧堂公便带妻(姓氏失传)、子瑞清、瑞登、瑞珍和媳妇等,上到粤西(广西)浔州府桂平县永和里(今之西山镇)周城村(即今之桂平糖厂范围内)居住,因居住条件不好,常有旱、涝,生产生活艰难,后又迁到岭头荒村(即现在的隆兆屯下边)居住。不久又从荒村搬上山脚,就是今之隆兆村。安置好定居地点后,璧堂公便单人一个返回广东老家探亲。从此之后不闻璧堂公的声息,至今已算失踪了。二世祖的三兄弟从此分为三个房头(又叫“三多堂”,即上面所述的三兄弟)。该支系繁衍至今已 16 世,人口约 210 人。

桂平陆氏第十支系
刘氏太婆 ( 其夫名失传 ) 序言 ( 摘录 )

刘氏太婆及四个儿子原是广东英德县珠玑巷白石寨牛来社居住,后因世乱逃难。始祖(刘氏太婆之夫)去世后,由刘氏太婆背着太公之骨骸离居,逃往广西桂平县金田镇新燕村上甘屯落居。后来招同村的曾仕全上门为夫,无生育。刘太婆原在广东生有四子:长子国通、二子国胜、三子国选、四子国明。后因年老与夫曾仕全分居,刘氏太婆将第四子国明跟随曾仕全过活,以便养老和继承曾家后代。长、二、三子继承陆家。三子国选去世无后,长子国通生一子叫文光,二子国胜生一子叫文照。就这样,由刘氏太婆的两个儿子为第二世起,繁衍到十三世,至今已有人口 200 余人了。

资料来源于<<岭南陆氏族谱>>
发表于 2015-3-4 17: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族先祖乃陆氏统宵公,原籍山东青州府祈水县白马乡人氏。因时局混乱,统宵公遂移广西武宣县,未安。又迁宾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马官乡上远村,亦未获落籍。再迁南宁府宣化县上东乡思腊里坛黄村(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友爱村)落籍,册注上东一图八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30 12: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