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主题: 陆丞相墓考

查看: 10446|回复: 6

陆丞相墓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 15: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丞相墓考
                                                                                                   作者;陆利昭   【广东 潮州】


南宋末年的左丞相陆秀夫,是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其忠烈壮举在历史的长卷中,写下了浓烈的一笔,留下了眩目的光辉。被贬于潮虽然只有十八个月,其后裔子孙,已经深深地在潮州扎下根而且枝繁叶茂,遍布岭南。但是,陆秀夫在潮州的墓寝,由于历史的原因,显得有点含混不清。近年来,各地专家学者、陆氏裔孙,都围绕着营墓、迁墓、辨墓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证、修复,结果当然是肯定的,而且这中间都始终贯穿着无限敬仰的心情。笔者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尽人意之处,还请诸位贤达,不吝教正。

一、营墓

历史上有记载第一个为陆秀夫营造墓寝的是:“元枢密院副兼潮州路总管丁聚”,他 “ 营葬(陆)公于澳山北径口”,并亲笔题名“宋忠臣左丞相陆公之墓”。又于陆秀夫殉难之后,夫人赵氏闻讯“遂尽节于潮”,母“年迈不进食,卒”,子“九郎能文早丧”等等一系列事件发生。还是这个丁总管,又“营葬太夫人等于澳山”。 (摘自 《 陆氏族谱 》 北坑本。此载陆老太夫人卒于陆秀夫之后,与 《 府志 》 有左,待考。)

丁聚其人,据《潮州府志•学校》记载,是于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年)出任潮州路总管的,在任时颇有政绩。在营墓时,已距陆秀夫公蹈海殉国有四、五年时间(原有一说,丁总管为陆公营墓时间是至元十七年,有左,待考)。元朝初年,潮州地方百姓处于恢复阶段,这个时间,一个行政区域的行政长官,为敌国的丞相营造墓冢,不管本意如何,都可以说是陆秀夫公的忠贞行为赢得了包括敌人在内的人普遍赞许,可以说是一种善举。也证明了,事实上陆秀夫公确实有墓寝在潮(南澳),虽然《宋史》、《元史》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二、辨墓

辨墓,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南澳丞相墓的一种理解和解释。

明代万历十二年( 1584 年),潮州知府郭子章,对丞相墓的真实提出了质疑,认为南澳从来就没有丞相墓,只有丞相的母亲太夫人之墓。他守潮第二年(万历十二年),为续郡志而写信给南澳的于将军,请其调查陆丞相“神通安在?”南澳的于将军回信报道:“址石谨存,碑表芜没,荒草丛生,童牧哀歌,责在守臣。”为了表示遗憾,只能“伐石题曰,有陆丞相君实之墓”。作为补救办法,以表对忠烈敬仰之情。

考郭子章是右江闻人,颇有才情,他考证到至元十七年,潮州路总管丁聚,曾为陆丞相营墓。

又考,陆秀夫公在谪潮期间,“母夫人卒于潮,不能归葬,丁聚为择地,封其墓,从北向南,五峰前秀……” (注:此段有左:陆老太夫人卒于陆公谪潮时是 1276 - 1277 年,先于陆公而逝,陆公殉国在 1279 年,丁聚上任时间是至元二十一年,即 1284 年,待考)。

再考“弘治十四年,渔人伐南澳墓,陆氏子孙,讼之官。然后,由当时的知府张景阳,同知林廷谟,制衣冠,迁葬于负郭之废庵桂临官地”,即现在潮州东郊。 (注:此段时间应为正德十四年,才与林廷谟的任期相符。录自乾隆版: 《 潮州府志•官职表 》 )。

根据以上考证之后,这位才气横溢的郭知府作出如下推断: 1 、南澳青径口之陆公墓,应该是陆老太之墓。丁聚为陆公营墓可以说是魂有所依的归宿。 2 、 6 0 多年前,张景阳,林廷谟已将陆公墓迁葬于离城不足十里的东郊白塔岭下,距陆公殉国已达 240 年,肯定是衣冠冢。因此,问南澳于将军陆丞相“神道安在?”是确认丞相墓的性质,故不呼“墓寝”而称“神道”也不错。于是,他巧妙地作出了如下举措:在母夫人的墓地立上“有宋丞相君实陆公之墓”碑石,把母夫人的墓改为丞相墓。同时,作出如下解释:“丞相之灵在南海,而母墓在南澳,魂虽然恋主,身岂忘身?随潮上下,神来神往,能不依依于此乎?” (以上摘自清乾隆版 《 潮州府志 》 郭子章: 《 陆丞相墓辨 》 一文)。 如此一来,把南澳岛青径口之丞相墓,定性为“魂依墓”,传世至今。

那么,事实如何呢?根据近年有关专家学者考证,南澳陆公墓是太夫人随公谪潮以后,伴陆公秀夫勘山察势,行兵布防,来回奔波于海涛之上,尽忠于南澳,而葬于青径口。清代先贤蔡家泰在《程洋岗史考珍录•伟迹》一文中已有详细记载,不妨摘录如下:

“千载伟迹,一代英风,郦如探乎,风可呼乎。盖陆公秀夫投荒辟望,犹不忘社稷垒卵,……陆老太夫人,胸与韬略,不甘寂寞,诣随跋涉,行色壮矣。饮泉濯足,勘山察势,布防抗胡,以保黎庶,力挽狂澜。……不忆,陆老太夫人遂于澳山匆匆哀逝,悲呼,痛哉!随行军事,随之营葬。是时也,群山肃立,青径无言,韩江涕泣,南海鸣咽” (摘自蔡英豪 《 海上丝路寻踪 》 ) 。

由此可以说明,郭子章知府的考证基本上是正确的,南澳丞相墓应该是陆老太夫人——陆秀夫之母的墓葬地,并非真正营葬陆秀夫的陆公墓。

三、迁墓

迁墓之时间,是在“正德十四年”( 1519 年),也可以说是潮州为陆丞相第一次营墓时间。

当时,明弘治十六年( 1503 年),崖山已先后建成了大忠祠、慈元庙,并请准入祀典,赐庙额“全节”,允许“祀典如祀历代帝王”,并非常具体的批复了大忠祠的位置所在。在这种上自皇帝,下至庶民敬仰忠贞的情况下,南海郡即为修《崖山志》考查“三忠”事迹,潮州知府叶元玉受南海通政张诩的委托,在潮州寻找陆秀夫公的墓寝。叶知府亲自出马寻找,包括陆公第十代孙,著名高士陆竹溪及其他裔孙都未能找到。从张诩的《陆公祠记》中可以看到,寻墓未果之后,导致知府叶元玉为表彰纪念孤忠大节的陆丞相,而在韩江之滨,韩文公祠的旁边,建起了“陆公祠”。

然而,寻墓不果以后,丞相墓却以一宗“渔人伐其墓”的诉讼案中被发现了。同知林廷谟,感叹“慨忠遗草莽,遂迁葬于负郭之废庵”,把陆丞相墓从南澳青径口迁至潮州东郊白塔岭下,桂临官地,并拨官田百亩以配祀。知府张景阳写了《迁葬忠正陆公祭文》,具牲醴,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旌表忠烈。据清乾隆版《潮州府志》记载,新建的丞相墓,颇具规模,“枕以玉屏,面瞰层峦,背倚长(韩)江”。墓旁有石人石马奉侍丞相,墓前石牌坊高耸云天,两边镌有对子如下:

如水清,如月明,水清月明鱼打浪;

松山高,松岭峻,山高岭峻凤栖鸣。

横匾是: 如松之盛 。

联对未考是何人手笔,但却感到,丞相祖胸怀阔达,恰与 240 年前,陆公在谪潮期间,题于凤岭之上的“水面文章”、“凤鸣岐岗”石刻内容,遥相呼应,如出一辙。

自此,潮州东郊的白塔岭下,离城不足 10 里之处,堂堂正正地营造起陆丞相墓。对陆丞相的纪念,已从宗族的祭祀,上升到了公众的祭祀,并达到了顶峰,“祭典如祀历代帝王”。

后来,一直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意溪镇在平整改土时,对丞相墓的出土情况进行考证,再次证实了东郊丞相墓是“衣冠冢”,也结束了有史以来对墓中有无尸骨的争议。

当年( 1279 年),历史情况确实如郭子章推断,崖海大战时,陆丞相随龙没波,海上浮尸十万,何能找出遗体归葬?此乃千古遗憾。只好遵古例,用衣冠代替下葬,立碑成墓流芳千古,以表示后裔子孙对先贤的崇敬之心而已。

四、结语

截止目前为止,已知资料说明:潮州历史至今有二座陆丞相墓。

一为在南澳青径口,依恋慈亲的“魂依墓”。

二为在潮州东郊白塔岭下,万众敬仰的“衣冠冢”。

两座古墓历年修复情况记录:

( 1 )魂依墓

初建于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年),为当时枢密院副兼潮州路总管丁聚所建。

修建于明万历十二年( 1584 年),是当年的南澳于将军,在荒草丛中“伐石题曰”而立起“有宋陆丞相君实之墓”碑石,而使墓冢传世至今。

重修是 1993 年春,潮汕四市陆氏众裔孙捐资重修,扩旧制、建亭台、修碑坊、历时 3 年, 1995 年竣工,扩建成“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

( 2 )衣冠墓

初建于明正德十四年( 1519 年),由时任知府张景阳,同知林廷谟,迁墓于(潮州东郊)负郭之废庵,开始了丞相墓在潮州(郊区)的历史。

修建于明嘉靖十四年( 1535 年),由时任钦差提督,南、赣、汀、章、惠、潮等交军务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察领衔修建并题碑石。

重修于清光绪十六年( 1890 年),由时任广东候补棣州知州、权知海洋县沈麟领衔重修,并题写碑记,主持举行祭祀仪式。

                                                           写于壬午年春月

  
                                                          附文:【1】 程沈麟:《重修陆忠贞公墓记》

                                                                【2】 张景扬:《迁葬忠正陆公祭文》


重修陆忠贞公墓记


有宋丞相秀夫陆公,丁天水末造殉主于海孤,忠亮节询,为一代伟人,泰山北之瞻余怀,眷眷久矣。平时阅记载,咸谓公葬潮州府属海中屿土,每以忠魂遗海岛,究不知地属何处为憾。去年秋七月,奉檄宰海阳偶捡府志,见公墓辨一篇,为国朝周太守硕勋手笔,论断悉有依据,始知明正德年间,公已迁葬于负郭废庵桂临官地,即今之蔡家园东臬也。方疑瓣香展敬,适公裔生员、兆清等以谋筑乞禁并钞明官帖墓碑等词,读之若合符契,即日命军骑具牲畜出东郊,诣公墓所行展谒醴,夫马鬣一抔,日就倾圮丰碑屹立,乔木无存,尽然敬又不禁尽然伤,固无怪乎强豪无知之徒,熟视无睹,藐焉不察,思欲左右,逼近处禁与筑也。乃急为称俸重修路建坊墓侧,并记其缘起于即,以严禁夫侵殿樵抨之渐,且以释考古恁吊者之疑。庶几平生私淑之心,于兹稍慰,已按公淮安监官宋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其文章政绩,诸大端与夫初葬、改葬始末,府志宋史本传具详例不书。

                                                       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 ( 1890 年 ) 七月

                                                        广东候补棣州知州权知海阳县乌程沈麟书记

迁葬忠正陆公祭文

宋季陆丞相负幼帝浮海以死,葬南澳之海岛。弘治十四年,渔人伐其墓,致讼公庭,称木山有大石题宋忠臣左丞相陆公之墓石,书元枢密院副兼潮州路总管丁聚题,时同知林庭谟,慨忠遗草莽随迁葬于负郭之废庵,知府张景阳等谨具牲醴,奠告忠魂,其文日恭惟,先哲乾坤正气,日月争光,孤忠大节,百炼之钢。沉埋海岛渔者,所片感慨奉迁负郭之阳,枕以玉屏,窆以佛堂,面瞰层恋,背倚长江,维公奕叶,近待在旁,灵爽不昧,来格来尝。

                                                                      【明】知府 张景扬

     作者补记:【1】衣冠墓已经在2002年经潮汕地区陆氏后代子孙迁建到磷溪英山村,命名“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具体资料待续。

               【2】有请诸位宗亲共同来弘扬祖德。      我的电邮;lulizhao0768@163.com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5-1 22: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谢谢 !

我一直有个疑问, 秀夫公负幼帝沉海殉国, 作为"忠孝传家" , 且历史观很强的他, 不可能没有留下任何不可考证的,  且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史料!

南海一号给我很多的猜想, 而这猜想从小就有了!
发表于 2008-5-7 10: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多谢lulizhao0768宗亲的详细考证记载,看了后觉得只有“修建于明嘉靖十四年( 1535 年),由时任钦差提督,南、赣、汀、章、惠、潮等交军务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察领衔修建并题碑石。”较为接近,该墓碑立于潮州,而我们所拜祭的墓碑位于台山马山,我想马山的墓碑应该是“衣冠墓”或是“纪念碑”,但具体的事件经过有待考证,劳烦宗亲代为细查,有劳深谢!

[ 本帖最后由 陆世伟 于 2008-5-7 22:07 编辑 ]
发表于 2008-5-12 0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根据<<开平县志>>记载: 开平二城村是秀夫公最初的墓地所在。


http://www.lushi.com.hk/viewthread.php?tid=700&extra=page%3D1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19: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补充资料请看;《 历史的佐证 》一文及图片。

图片中的碑石现立在“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中。

http://www.lushi.hk/viewthread.php?tid=897&extra=page%3D1

http://www.lushi.hk/viewthread.php?tid=251&extra=page%3D3

[ 本帖最后由 llzh0768 于 2008-6-1 14:30 编辑 ]
发表于 2008-6-5 11: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宋史&#8226;陆秀夫传》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置幕中。时天下称得士多者,以淮南为第一,号“小朝廷”。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祐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二年正月,以礼部侍郎使军前请和,不就而反。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议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时陈宜中往占城,以与世杰不协,屡召不至。乃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崖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虽匆遽流离中,犹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
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翰林学士刘鼎孙亦驱家属并辎重沉海,不死被执,搒掠无完肤,一夕得脱,卒蹈海。鼎孙字伯镇,江陵人,进士也。
方秀夫海上时,记二王事为一书甚悉,以授礼部侍郎邓光荐曰:“君后死,幸传之。”其后崖山平,光荐以其书还庐陵。大德初,光荐卒,其书存亡无从知,故海上之事,世莫得其详云。

   邓光荐 原名剡,江西庐陵人。少年时已负奇气,以诗著名。青年时登进士第,曾授官职任事,因战乱避居福州。景炎元年(公元1226年)由?师赵总卿荐举手宣教郎兼宗长寺主薄。悃师与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用其计策。文天祥遗著《指南录后序》载:“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居以北虚实告东西二悃,约以连兵大举。”
  后随赵总卿由陆路越南领入粤。因广州为元军攻陷,光荐携家眷避徙香山,投宋师后人赵时纵,寓居黄杨山下附近旧寺观。住下为久,遇强寇夜劫,荐妻与子女家人匿于暗室,强寇无所获,遂纵火烧其居,一家12口被火焰围困不能脱,全部被烧死,仅光荐一人幸生。一夜之间变成光棍孤佬,一无所有,唯有寄居赵时纵家。时纵乃宋师后人,淳祐10年(公元1250年)庾戎科进士,原籍江西矾阳,其夫赵夫原任南海县令,端平元年迁任香山知县。时纵曾受封承节郎,因避乱弃官寓居香山,建金屋精社于黄杨山下之乌岩,其子孙世居赤坎村。光荐、时纵和龚行卿尝于乌烟吟诗作词,绘写景物,顾景抒怀。
  光荐于景炎2年6月赴崖膳侍帝,授秘书丞兼礼部侍郎,封权直学士,兼理学士院。不久,宋朝崩溃,光荐随帝邴投海,被元兵救起。元将张宏范以礼待之,名为家庭教师,课其子张?。他写了一本《相业》授予?,并说:“熟读此书,以后一定有用”。
  光荐兼曾多次请求准予去当道士,宏范不许。数年之后放返家乡。《宋史&#8226;陆秀夫传》载:“秀夫曾纪录帝?、?于海上避难事,写成一书,授予光荐保存,并交带说:“君后死,幸传之”.其后,光荐带此书归庐陵,结茅舍为道士,于元大德初年病故。陆秀夫写成之书是否有存传,则未详。

摘自 http://www.zsnews.cn/ZT/ZSZX/showcontent.asp?id=545255
发表于 2008-6-6 01: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

光荐寓香山时所著,有《浮虚山游记》,摘略如次:……番禺以南,海浩无涯,岛屿州潭不可胜计,其为仙佛之所宫者,时时有焉。未至香山半程,许日浮虚山,以虎踞而风钟悬,而磐折。苍然烟波之上,四望而无不通,方空澄,一望千里,来行去烟波歌相闻。及微风鼓浪,喷薄冥迷,望山?尺,若不可到。故过此山,且喜且惧。异时灌莽纷披,猩狐聚号,依险机毒,上下相寻以害。行者则又指此山?苻绿林,楮戎而不敢出。独寓工承节郎鄱阳赵军时纵,过而乐之,及请于常平,贾其山及四畔,水潭数百顷。而道人达西奉佑圣祠于其上。赵君轻财喜施,环祠之数里内,山岩、水隈,可庵可堂,庵之堂之,无靳包。而达西苦行强志,经营十余年,又能裒众力以相赵君之所不及。于是,为屋几间,为殿一、为堂四、为内室一、为寮舍二。供佛有所施,舍有塔殿,之宏厂壮丽,则承节之子承直君若桃,嗣而成之。树林萧森,孤道晴彝,虽为出之号称洞天福地者,有不能过……。丙子夏携家潮居,冬赴避于广,尝过其下,祝于神曰:当为此山记之。次年,随承节客香山数月,每欲从之往游,辄不果。今年既丧家,诣府城始获一拜殿庑。时暑方剧,舍舟而登。蜩鸣树,?在竹下修然。有出尘之意,已而坐石,抚竹倚岩,睨海盘桓,终日不能去。而山之人为言:海中群盗有伐山之一竹一木者,辄惊动祸福,以是莫敢犯。呜呼!宇宙以来,有此山无此屋也。有圣者居之,使奸无所容,适有所肃,则前所谓至灵影响者,以名山,以度人,几是矣。山何不可名?而相承曰:浮虚岂非天人高举,未忘世间弭节,清游登临其上,以悯俗叹世,将缘是而得名耶。山空潮落,月明星清,必有载云旗耸,长剑孔举国翠旌翩然而来,下者山之,以时候之。
附邓光荐诗词二首如次:

     《乌岩册赠赵承凶》
  流水桃花人避秦,诛茅西岭结为邻。
  如公尚友浮邱伯,顾我早师梅子真。
  棋洒从容新里社,衣冠萧散古遗民。
  他年史传收芳迹,应许牵连作隐人。
  草草茅茨桷数椽,鸡鸣犬吠白云边。
  此山此水前无古,能酒能诗亦是仙。
  奁镜晓开林外海,佩环夜落月中泉。
  弹余棋局听樵斧,犹恐还家不记年。

       《乌岩哀唱》

  岁云暮矣可奈何,云愁雨湿阴风多。
  要壑摧残海惊波,惨淡一色无山河。
  哀鸿嗷嗷旧枝柯,飞矢不容秋虞罗。
  深山短景一鸟过,会看明午风日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3 07: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