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楼主: 陆燕超

汇总中华全国各地陆氏宗族辈占字序,欢迎宗亲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4 11: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贵州安顺的只知道现在的辈份是文朝应尚士  德厚定国光    我是定字辈的,我这的祖坟上记载是明朝调北征南从南京迁来的叫陆冲
发表于 2015-4-30 21: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陆氏.jpg (24.63 KB, 下载次数: 7)
发表于 2015-5-8 15: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大昭 于 2015-5-8 16:01 编辑
陆旭 发表于 2014-7-18 07:02
嘉崇士希学
应期必永昌  
法之大克振

桐城焦岭陆氏。
堂号为:敦本堂。


其实就是枞阳的陆氏的一支
发表于 2015-5-9 06: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纵阳陆氏源头:先祖尚庆居凤阳濠梁,元末红巾之乱,其四子万四公携子庆三公避难潜山。后万四公卒于潜山,庆三公碾转迁移,后迁徒至桐城桐积乡依焦岭(今纵阳后宫焦岭)。与彼时陈福一合户,冒姓陈。娶妻刘氏,生三子。长子名福,入赘朱家,后逝于朱家门户。其生一子名俊。仲子早亡。季子以种地为业,奋发图强,娶妻邹氏,生三了。兄长卒后,携侄重归门下并视同亲生抚养。后家业渐旺,复归陆姓。庆三公长子字仙,名秉升,次子字信,名秉义,季子名秉彝。首修谱于明朝成化年间,即1474年5月20日。(拜当时进士邑人给事中章思纶撰序)明朝共修谱三次。清朝修谱四次。最后一次修于1944年。

庆三公:
长子字仙,名秉升    为:长房
次子字信,名秉义    为:上二房

上二房   分为两支,即山股与圩股:福支为圩(wéi)股。
德旺支为 山股  


根据:桐城焦岭陆氏秉义公支下(上二房)八修宗谱:
四修字辈:                      PS: “嘉”字辈为第10世。
嘉崇士希学   应期必永昌
  法之大克振   由祖自天长

八修字辈:
    善述明先德   贻谟积厚光
    凤麟相济美   去礽衍濠梁
发表于 2015-5-9 06: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焦岭陆氏字辈.GIF (90.31 KB, 下载次数: 2)
发表于 2015-6-27 11: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灌阳陆氏字辈

族规富有时代感、派字具有连续性
“族规”是一部谱书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光版《陆氏族谱》有族规13条,民国版《陆氏族谱》有“规则十条”。都对维护宗族团结、稳定宗族秩序、培养人才、发展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今已进入法治社会,任何乡规民约甚至族规等,都不能超越法律,打破法律的约束。因此,本届宗谱拟定的九条族规,只是提倡,没有很强的约束力,但却保留了旧谱当中对当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条款,且观点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如诉讼问题,旧规戒诉讼,新规提倡遵纪守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族人若遵守族规,按族规提倡的去做,我灌阳陆氏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而派序,也就是辈份字,“五辅”都有自己不同的派序,且大多没有用完。本届宗谱,已列表将“五辅”的派序排出,方便对照认明;并新拟二十字,提倡从28世起,统一使用新派字:惠义礼智信,荣华富贵祥,家和百业旺,恩泽霖源广。不愿意用新派字给后人取名的,也可通过对照表了解不同派字之间的关系,便于区别长
发表于 2015-9-13 16: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盐津陆氏字辈仁义礼智今生天,万和新隆国正明。荣华富贵前光友仕处开花建枝宣。交流912874578陆正彬
发表于 2015-9-13 16: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昭通盐津陆氏字辈仁义礼智今生天,万和新隆国正明。荣华富贵前光友,仕处开花建枝宣,qq交流912874578陆正彬
发表于 2015-9-13 19: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燕超 发表于 2013-4-28 06:04
黔、粤、桂、闽、海、滇各地陆氏辈占字序,请宗人修正。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2-7-26 08:22 编辑

云南昭通盐津县普洱镇陆氏始祖陆仁刚,由湖广省宝庆府来到云南,字辈是仁义礼智今生天,万和新隆国正明。荣华富贵前光友,仕处开花建枝宣,本人陆正彬是仁刚公第14世QQ91287457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20: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全球陆氏宗亲们祝福新年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发表于 2016-3-8 11: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家宴 于 2016-3-9 20:35 编辑

有入滇始祖为陆成高的宗亲吗?QQ1282014046字辈:增仕成忠邦,家德仕吉昌…
发表于 2016-3-22 23: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让里支”重修世谱序——公元二0一三年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江东吴郡陆氏家族的产生、繁衍、成长和发展,就是这一精神的真实写照。有诗为证:
吴郡陆氏,源远流长。根自黄帝,始于元候。齐王无盐,生子田通。封侯陆乡,改称陆姓。五世陆贾,新语安邦。持节南越,汉初鼎定。陆烈受命,吴县县令。齐鲁文化,传播江南。平原之陆,定居吴地。千载奔流,枝繁叶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名相先贤,世代忠良。汉尹陆璜,首建宗谱。陆绩太守,廉石之光。陆逊助吴,堪比吕尚。尚书陆瑁,精修世谱。陆机陆云,百代文宗。陆玩陆瓘,太尉侍郎。知命博士,续编史记。元方像先,一门三相。宣公陆贽,学为帝师。农学诗人,甪直龟蒙。义薄云天、山阴陆佃。抗金名将,北宋陆宲。心学治世,九渊九龄;爱国诗人,放翁陆游;背主殉国,宰相秀夫;画家之冠,公望陆坚。治学求实,太仓世仪。洁己爱民,平湖陇其。祖孙状元,肯堂润庠。开国功臣,慕武定一。屏宇建业,潞安知府。回乡泰伯,让里始祖。世系绵绵,望族盈盈。继承遗志,传承文化。告慰祖宗,教育子孙。修身齐家,建功立业。奉献社会,光宗耀祖。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经五千余年。我陆氏源于黄帝,始于齐宣王少子陆通。《唐书•宰相世系》载:平原君陆氏始祖陆通,生恭候发。为齐上大夫。发生二子:蔓、皋。皋生邕。邕生汉中太中大夫贾。(贾)生烈,字伯元。吴县令、豫章都尉。既卒,吴人思之,迎其丧,葬于胥门屏亭,子孙遂为吴地人。
翻开史册,早在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时期,陆氏已经成为江南望族。所谓“江东”“八族未足奢,四姓实名家”,“四姓”乃“朱张顾陆”。 又云:江南多望族,论其盛者未有加于陆氏也!其中,载入史册者不可枚举。粗略统计,陆氏在历代任宰相16位,尚书52位,侍郎39位,卿、郎中、大夫229位。刺史、节度使、州牧71位,太守、府台112位,县令145位,将军735位,又进士317位,状元7位。历朝从祀文庙者,陆氏有五位:陆贽、陆九渊、陆秀夫、陆陇其、以及陆世仪。再有,世称“元四家”之冠,大画家黄公望,系元候公五十四世裔孙,本名陆坚,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誉为“画中兰亭”,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还有列入学术巨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匡亚明主编,1990年陆续出版),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思想家”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共200位先哲,其中陆氏就有五位:即陆贾、陆贽、陆九渊、陆游、陆世仪等。
同为陆姓,宗脉有别。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陆姓占总人口的0•31%,约370万人。陆姓在华夏百家姓中排列第70位。从地域分布而言,江浙沪等东南沿海省份为陆姓人口最为集中之地。据2001年上海市的“百家姓”中名列第九,人口以百万之数相计。据《史记》等史书和2002年黄锡之撰《中华姓氏谱•陆姓》卷载考,陆姓源流有:吴回之子,陆终之后;平原陆氏,帝舜有虞氏之后裔;春秋“楚狂接舆”陆氏;春秋陆浑国后裔;鲜卑族步陆孤氏改为陆氏。我陆氏则为“平原陆氏,帝舜之后裔”。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陆氏,非他陆氏。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疆)因感锺离女之才德,纳其为正后,封为无盐君。无盐君生通,通受封于平原般县陆乡(今山东平原一带),其子孙因之改姓陆,是为陆氏始祖,陆通谥曰元侯公。追溯陆一世的先祖可以直至黄帝。陆通原姓田,为田十四世,先祖田一世“完”于公元前六七二年由陈姓改姓田。田一世“完”即陈十一世“完”。先祖陈一世是帝舜后裔三十三代孙妫满,于公元前一O四六年一月二十日周武王克纣后,列为诸侯,封于陈,子孙遂以陈为姓。陈一世为黄帝祖(轩辕氏)四十二代孙,故黄帝为元侯公原祖。推算年份,远在公元前二千六百四十九年,陆通为黄帝六十五世孙。由此,自黄帝始,传承颛顼、虞舜、虞胡公满(陈氏)、齐田氏,至陆氏,此乃我陆氏一族之直系血脉。元侯公尊为陆氏始祖,即“陆一世”,历经齐、秦、汉、吴、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等朝代,,传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直至当今,裔孙繁衍至八十六代。故此,自黄帝始起,即元侯公之前、之后,共传承一百五十代,历时四千六百六十年。
我陆氏繁衍可谓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据《陆氏世谱》(仰贤堂民国三十七年版)记载,自元侯公陆一世(公元前299年)至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历时一千一百一十一年,陆氏已形成太尉支、侍郎支等四十九支宗系。至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共历时二千二百四十七年,陆氏已形成具有二百六十五支宗系的大统系。时过65年,至今,单盐城忠烈支已扩展为包括阜宁、建湖等地共54支系;宜兴觉了支已与浙江乐清虹桥、河淇等地联宗,共有10支;常州樟村、芙蓉镇等数支;宿迁炮车数支;重庆丞相支数支;江西九渊宗脉数支;岭南支系数十支;成都、长沙等地数支;台湾支系数支;海外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城市华人较集中一百多年来形成的陆氏支系若干支;另外,因各种情况未能续谱的支系,也不可忽略。一般说来,有家谱的毕竟很少。因此,我陆氏后裔散布于大系统之外的,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样,全世界陆氏支系大约在500支上下。我陆氏后裔,当今为200万人口上下。今天75世健在的尚有21人(侍郎支的芙蓉山支)。新生代95世已经诞生(在乐清虹桥、河淇等几个支系),可谓二十一世同堂也!
他姓宗谱者,鲜能超过秦汉者,唯曲阜圣系尚能完全。陆氏宗谱堪与媲美。我陆氏,早在汉代,十一世“璜”就已经建立了陆氏宗谱。以后世世相承,建谱已二千一百年。陆逊弟二十二世陆瑁,于吴嘉禾二年(公元二三三年)首次续修宗谱。至三十八世“庶”,奉诏再次修辑宗谱。并分立为四十九支。值得注意的是:民国年间(一九四八年)续谱的一百二十五支,有一百十二支系侍郎支,只有十三支系太尉支,而“让里支”只是在民国十一年(1922)得以修谱,一九四八年没有续谱。如果不是遇到“芙蓉山支”长辈陆宪正老师(76代)的热心帮助,查找到一九二二年“让里支”修的家谱。现今“让里支”续修家谱的事几乎没有可能。以上说明太尉支的后裔应在对《陆氏丗谱》心存敬畏的同时,发自内心地向侍郎支的后裔们学习,及时抢救《陆氏家谱》文化遗产,尽最大努力弥补过去的损失,以告慰列祖列宗,教育子孙后代。可喜的是今“让里支”的后裔有了实际的行动。
《陆氏世谱》集统谱、支谱为一体。统谱则汇总一世至六十世列祖资料,各分支谱则分列六十一世以后列宗详情;统谱共享以清其源,支谱各异以别其流;任凭世远族繁,使我陆氏宗系有条不紊,本固清源,百世传承。时过境迁,民国修谱已经92年,陆氏“让里支”终于修谱了。此次修谱,实为重修。何为重修?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是内容上,参照《陆氏世谱芙蓉山支》的做法,修订了“统系表”,新编了“世系图”,表、图均以重新考证的265支系为标准进行编撰。对原谱“统系表”(1-60世)做了全面的校对和修订,共计61处,另加编注多处,详见原统谱勘误及疑点说明一文。并且编制了“世系图”。 “统系表”、“世系图”,一表一图,表图结合,通过各支系名称前所冠“序号”(001-265),完美地解决了支谱与统谱的衔接问题。二是陆氏大统谱增加了《轩辕黄帝世系图》及《轩辕黄帝统系表》,填补了元侯公前第一世轩辕黄帝至六十四世齐宣王(田辟彊),经历了2400年的空白,从而大系统成为第1-124世的连续谱系,溯前了六十四代。虽然资料有待继续考证补充,但是统系已经建立。这是《陆氏世谱》的一个重大突破。三是为弘扬陆氏文化,增加了“陆宣公祠”等文献资料,以更好地教育子孙后代。四是从排版上与时俱进,由传统的竖排变为横排。文字相应的由繁体改成简体,并断句,加了标点符号。五是应用编码查询方法。六是观念上的变革。传子也传女,女系同男系一样代代续谱,实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现代科学发现,在基因遗传方面,女子不次于男性,我们理应尊重科学;计划生育是国策,独生子女一半是女性,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修改谱规,以后继有人。七是新版创编了《陆氏让里支女贤苑》,以彰显女性对陆氏所做出的贡献;同时辟建了《大学生文榜》,《解放军武榜》及《中共党员精英榜》,以表彰在学业、报国等方面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八是本谱每套一式两版,即同时出版印刷版谱籍和电子版光盘两个载体的版本。
江山可变迁,人事有代谢。唯《陆氏世谱》是永存的。世谱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记载我陆氏血脉的唯一历史文献,是弘扬先辈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的教科书。我陆氏后人责无旁贷,续而又续,世世代代,传承不息。
是为谱序。
公元二O一三年五月一日元侯公第80世裔孙陆民杰敬撰
——
注:
一、战国时代诸国,有齐,也有田齐。先期只有齐,中期,齐、田齐并存,后期只存田齐,本文所谓齐,是指“田齐”。
二、江东,指今江、浙、沪一带,亦称“江左”或“江南”。
三、北魏鲜卑“步陆孤氏”陆氏,还有另一种说法,即系吴郡陆氏后人。
发表于 2016-3-22 23: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末年,左丞相陆秀夫,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抗元将领。据宋史记载,陆秀夫系江苏楚州(今淮安)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人(即今建湖县建阳镇人),在文物普查中,《陆秀夫家谱》为陆秀夫二十四世后裔陆正民同志所收藏(陆正民同志现在建湖县影剧管理站工作)。  该谱共二十二本,前两本一为《陆忠烈公全书》,是明末盐城人王梦熊编纂;另一本为《陆忠烈公全书续编》,是清道光年间盐城人陶性坚、陶式型父子增编。《陆忠烈公全书》简称《全书》,编者搜集整理的陆秀夫生平事迹、散文、轶事比较翔实。由于清初兴文字狱,编者未能刊刻,直到二百多年后的道光十五年( 1835),才由陶性坚父子付诸梨枣,板刻行世,距今也有151年。另二十本为陆氏谱系,介绍陆秀夫始祖及其后裔的世系分布情况等,是陆秀夫第二十世后裔陆家驹聘请盐城清道光戌子科举人陈玉澍所编纂,于宣统元年(1909)刊刻,距今76年。现将《全书》及《续全书》内容简介如下,以飨读者。

《全书》总目分八卷。卷一列传;卷二纲目,卷三著作,卷四为遗事,卷五论赞,卷六题咏,卷七崇祀,卷八议谥。《续全书》分两卷,前卷为年表、墨迹、谱序、谱跋、世系考、词联、题咏、议略、谱系辩、跋、后序、从祀录;卷二为《全书》、《续全书》校勘记。《全书》具体内容:

卷一列传包括《宋陆君实传》,南宋淮阴人龚开(字圣予)所作。按乾隆《山阳县志·隐逸门》,有龚开传云:“宋龚开,字圣予,少与陆秀夫同居广陵幕府,易代后,多往来故京。家益贫,立则沮洳坐无几席。一子名浚,每俯伏榻上,就背按纸,作《唐马图》,风骏雾鬣,豪骭兰筋,备尽诸态。人辄以数十金易之,藉是不饥。然无求于人而死,志节既竣,文章议论愈高古。尝为文宋瑞、陆君实二传,人以为类迂固,陈寿以下不及也。”见《桑海遗录叙》、《宋本史传》、王梦熊《评论》。乾隆七年《盐城县志·隐谗门》,明王梦熊号飞卿,博学好古,高尚其志,平生辑陆枢密遗文、逸事成集,皆史所未载者,亦阐幽之功也。生平不详,卒于丙子崇祯九年冬十一月(1636)。卷二为续纲目。卷三为陆秀夫的著作,包括诏、书、跋、记、诗八篇。诏有:《景炎皇帝遗诏》、《祥兴皇帝登宝位诏》、《授文天祥通议大夫右丞相枢密吏使都督诸路军马诏》、《奖谕丈天祥诏》;书有:《劝陈文龙书》;跋有:《编正孝经刊误跋》;记有:《丹阳馆记》;诗有:《题鹤林寺诗》(丞相在镇江读书处也)。编末有王梦熊评语。卷四为遗事九则。《奇石山》,《陆丞相墓》,《叶元玉复张诩书》(叶为明潮州郡守),《叶元玉郡守悼陆侍郎坟(有序)》,《伍隆起》,《苏刘义》,《刘鼎新》,《茅湘赵樵高桂》,《陈烈妇》,《白鹇》,均为崖山之役,与陆秀夫同时殉难的僚属。见《王梦熊评论》。卷五为论赞。自宋以迄清初名人写的赞颂文章,他们有:龚开、陆愈续、方逊学、陈洙、湛甘泉、张诩、薛当时、潘埙、杨瑞云、王梦熊。卷六为题咏。录宋明以来,名人题写诗词50多首。其中有文天祥《集杜吊陆枢密秀夫(有序)》,元洛阳人;大学士承旨姚燧,明茶陵人;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长训(今江苏吴县)人,吏部侍郎吴宽,晋江人;刑部尚书苏茂湘等。卷七为崇祀。明代成化、弘治间,广东等处提刑按察司带管分巡岭西道签事陶鲁《崇祀忠烈奏疏》,明广州府太守赵善鸣《请祠呈移文》,林云同《重修崖山祠碑记》,明嘉靖十年,盐城县知事程节《陆公祠仰止堂记》,万历己卯广东人,盐城县令杨瑞云《重修陆丞相祠记》以及王梦熊《赞语》。卷八为议谥。有明代知盐城令陈美《请陆丞相谥议》,《各院道批文》,《本县复勘陆丞相补谥回文》,明河漕总督王纪《请谥陆秀夫忠烈疏》,王梦熊《论赞》及其手子桢书信两通,《与瞻雪和尚嘱转至熊北海先生作陆丞相全书序》,《再与瞻雪和尚书》(瞻雪和尚,俗姓李,法名洪储,一名灵岩。蘖庵老师,俗姓熊,名开元,字北海,号渔山,故明谏议官)。

《续全书》分两卷。卷一包括:序文,《陆忠烈公遗像》,《宋左丞相陆公年表》,《陆秀夫手迹》,《陆忠烈公世系图》,盐城人康熙壬午举人,永丰知县沈俨《陆丞相世系考》,《陆公君明家谱自序》(君明为陆秀夫长兄清夫,字君明),盐城人康熙己丑进士、曾任广东海阳知县颜敏《重修陆氏家谱跋》,乾隆十一年盐城县令黄垣《重修宋丞相陆忠烈公祠碑记》,淮安知府卫哲治《陆君实先生传》,《陆丞相夫人》,《陆公祠》,《陆丞相墓》,《宋忠臣丞相陆公故里碑》,《痛仰孤忠坊》以及祠联、挽诗、祭文等。卷二挽诗词赋62首(篇),包括陆秀夫同时代人,龚开挽诗二首,其它为《宋丞相陆公宜请从祀》,议略、祭文,陆氏谱系辩,跋、后序,从祀录等。卷末附有《陆丞相全书校勘记八卷》,光绪辛丑年(1901),陈玉澍所作以及《宋左丞相陆公年表考》。《全书》和《续全书》木板印刷66页,每页22行,每行23字,共6万多字,陆氏族谱计20本,目录:卷一伦音,卷二图像,卷三祠墓(祀典附),卷四史传,卷五家传,卷六至卷十六为世系表,卷十七至卷十九为艺文,卷三十为拾遗(正伪附)。

陆秀夫生平事迹

陆秀夫,楚州(今淮安)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人(今建湖县建阳镇),南宋末年,官拜左丞相。宋祥兴二年(一二七九牛二月)元军攻陷崖山,抱幼帝投海殉国。《明史》有传。但写得比较简略,淮阴人龚开,编有《宋陆君实传》,写得比较全面。因龚开和陆秀夫在淮南幕府共事多年,所记皆“目击最真”,是研究陆秀夫生平的第一手资料。《全书》卷一列传,列为传首,其内容:

陆君实讳秀夫号君实,南宋嘉熙二年(1238)出生于楚州盐城县。生三岁,父母携抱避地南来,居京口(今镇江)。比免幼,出从师肄业,聪明颖悟异他儿,郡有二孟先生,以宿学教授生徒,大小学多逾百人,知君实不凡,刮目待之,学举子文,下笔有奇语,不待师烦,日进不休。年十五应乡举,得贡补太学牒,非其好也。后三年岁在丙辰,用乡书登乙科(宝佑四年:1256年),与文天祥同登进士榜。是时,殿撰章子美炎居京口,负时望,以兄之孙子妻之,因留妇家。需次,淮尉李祥辅、庭芝置淮东,君实尝敛板扣辕,而同年进士钱淳浦直孙,于制使有连姻,又殿撰赘婿,于是相携入淮南幕府淮尉书考历而己。淮南幕府号小朝庭,人物如林,淳浦与君实能自植。其为人沉默寡言,与人交不翕翕然,凡僚吏因公过阁,要以宾主情接为贵,而君实退然托处,非谢举谒告,未尝过阁。有集则持敬尊俎间,终日与众客俱退,制使以此雅器重之,不欲挠拂其志。驯以举格改合入官,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分拟诸房公事,职无不举。京湖制使吕少傅薨,诏李制使改镇江陵,君实仍以机宜在行,襄阳失守,李制使投闲寓朱方,君实与亲朝暮见,日从事诗酒,如在山林间也。未几,印制使应雷卒于维扬,阃治大敌压境,人心易摇,金字牌命制使往维扬,用一夜绝江,小驻瓜洲,维扬出铁骑三千来迓拥元戎,两时顷入城。君实以鞍马从,自是帏幄之谋无不与,而机职领之如故。召赴都堂禀议,权臣诱进之,君实恬然无自献之意,循比除提辖文思院,出为置制大使参议官,兼淮安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淮宪与浙右不侔,既无合治,亦无公使供给,以故多制垣上,介兼领,因之望幕焉,君实处之晏如也。事会艰危,制臣领赴阙,奉请留中。末凡,随至帅府,过浙东。景炎新造,君实以端明殿学士参赞都督军事。陈宜中既得政、兼将相权,知君实久在兵间,历谙戎事,引以自近,多所谘访,君实亦倾心赞助之,期于能济。末几,又不合,以言者被谪,大将张少保世杰,谓宜中曰:大业未济,人才有限,动辄令台谏论人,世杰若不可相公意,亦当如此。宜中惶恐,即日召还。迁海上,君实遂执政事。海滨诛茅,捧土为殿,陛遇时节朝会,君实端笏盛服,如立太古班,未尝少怠。既罢,则望海山凄然,至于朝衣揾汨,悲动左右。草莽中,百种疏略,君实随时稗辅,尽心力而为之。及祥兴继立,两军相见于崖山,南军大舟三百舵,分前后中三部,以对敌者为前锋,而以中部居宸康,中展反居其后,前锋失利,波涛掀舞,旌旗交错,部伍为之混乱。君实出仓卒,仗剑驱妻子先入海,哭拜幼君:“陛下不可再辱。”拜起抱幼君,以匹练東如一体,用黄金玺硾腰间,君臣赴水而死。己卯岁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六日癸末也,年四十二。君实在海上,与青原人邓中甫光荐善,尝手书日记,授中甫曰:“足下若后死,以此册传故人。”仆尝托黄唐佐圭,从中取册不得,姑以所闻,辑为此传,用申桑梓之义。先是仆尝序大略,成长句四韵,率朋从赋诗,或谓仆合疏一传,存公之大体,勿以详略为拘,仆闻之泣下,既而叹曰:“吾郡以忠孝闻死节,有赵公相望,而其子乃先驱入海,使陆氏一枝无后续,赵公则有三岁孤儿,有收养者,幸而成人,可为公后,至若君实之子,年已弱冠,假令不死托之何人,此君实岂有愧于节孝,受先后之罪而于赵公不能作烈士断腕之事。时世有不同者,庸讵知其心不尔,然则‘传’其可以不作乎。”朋友之言,岂可以不怀笔力短,不能使潜德幽光浮于传节,斯为可愧焉耳。


发表于 2016-3-22 23: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龚《传》里,我们知道,陆秀夫所处的时代,正是北方蒙古向南方进犯时代。金天兴三年,宋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灭金后矛头对准南。从此,宋和蒙古之间,就展开了长期的战争。陆秀夫少年时代,即很有抱负。读书勤奋异于他儿,与文天祥同登进坐榜。以后即长期在淮南幕府,主管机宜文字工作,他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很少及之。为人正派,庄谨认真,不阿谀奉承,受到李庭芝的赏识和重用,从而推荐入朝。特别在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军统帅伯颜攻陷临安(今杭州),俘虏恭帝和谢、金两个太后北去,群臣皆散,而陆秀夫追随二王海上,走浙江、奔福建,泛海广东,先后拥立二帝,坚持在海上抗元四至五年,是他在南宋的主要事迹。续纲目中也有较详细的记载:

宋度宗咸淳十条甲戌(1274年)冬十一月以陆秀夫参议淮东制置司事(李庭芝在淮南,闻陆秀夫名辟置幕下,时天下称得士多者,  以淮南为第一,号小朝廷。秀夫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矜庄终日,未尝稍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

宋恭帝德佑元年乙亥(1275年)十二月复遣柳岳如元求封,行至高邮,民杀之(先是陈宜中当国,遣工部侍郎柳岳如元军清平,伯颜不许,至是因遣岳还,复遣宗正少卿陆秀夫及吕师孟等同囊加歹使元军求称侄纳币,不从,则称侄孙,且敕吕文焕令通好罢兵,秀夫等见伯颜于平江,—伯颜不许,宜中乃白太后,奉表求封为小国,太后从之,直学士院高应松不肯草诏,改命京局官刘褒然为之,岳等至高邮嵇家庄,为嵇耸所杀)。

二年丙子(五月以后,系端宗皇帝景炎元年),春正月,遣监察御史刘岊(jié)奉表称臣于元(陆秀夫还言,伯颜不肯从伯侄之称,太后命用臣礼,陈宜中难之,太后涕泣曰“苟存社稷称臣,非所较也”。遂遣岊奉表称臣,上尊号,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乞存境土以奉蒸尝,且约伯颜会长安镇以输平,后伯颜至长安镇,陈宜中违约不往议事,乃进次皋亭山)。

闰三月陈宜中等奉益王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副之,开府福州,起兵兴复(陆秀夫、苏刘义闻二王走温州,继追及于道,遣人召陈宜中于南澳,宜中来谒,复召张世杰于定海,亦以所部兵来温之江心寺,旧有高宗南奔时御座众相率哭座下,奉益王为都元帅,广王副之,发兵除吏,以秀王与择为福建察访使,先入闽中,抚吏民谕同姓,檄召诸路忠义,同奖王室。会太皇太后遣二宦者以兵百人召二王还临安,秀夫等沉其兵江中,遂入闽。时黄万石降元,以曾为福建漕使,欲取全闽为己功,汀、建诸州方谋从万石送欸,闻二王至,复闭门以拒,万石败走,其将士多来归,兵势稍振)。

夏五月朔,益王即位于福州,以陆秀夫直学士院。罢直学士院陆秀夫(陈宜中以夫久在兵间,知军政,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旋与宜中议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谪居潮州)。

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丁丑冬十月,以陆秀夫同签书枢密院事。秀夫之谪,张世杰让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惶恐,亟召秀夫还行朝事。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听政,与群臣语,尤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独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揾泪衣尽湿。左右无不悲痛者。

三年戌寅(1278年)自五月始系祥兴元年。夏四月帝崩,卫王即位。帝崩年十一,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呀?”乃与众共立卫王,年八岁。方登坛礼毕,御辇所向,有龙驽空而上,既入宫,云阴不见,改元祥兴,升冈州为祥龙县,上帝庙号曰端宗,太妃仍同听政,陈宜中入占城,行都日候其还朝,宜中竟不至,时世杰秉政,而秀夫裨助之,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述作,尽出其手,虽匆遽流离中,尤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

秋八月加文天祥少保信国公。天祥闻帝即位,上表自劾兵败江西之罪,乞入朝不许,而加官爵,天祥移书陆秀夫云“天子幼冲,宰相遁荒,诏令皆出诸公之手,岂得以游词相拒。”会军中大疫,士卒多死,天祥母亦病殁。诏起复之,天祥长子复亡,家属皆尽。

   宋祥兴二年己卯(1279),春二月,张世杰与元军张宏范战于崖山,世杰兵溃,陆秀夫负帝赴海死之。世杰复收兵至海陵山,舟覆而死,宋亡(都统张达夜袭元兵败还,宏范乃四分其军,自将一军,相去里许,会诸将曰:“宋舟西舣崖山,潮至必东遁,急攻之,闻吾乐作乃战,违令者斩”。时黑气出山西,李桓乘早潮退攻其北,世杰以淮兵殊死战。至午时,潮上,元军乐作,世杰以为且懈不设备,宏范以舟攻其南。世杰南北受敌,兵士皆疲,不能复战。俄有一舟樯旗仆,诸舟之旗皆仆,世杰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军,诸军大溃。翟国秀、凌震等皆解甲降元,元军薄中军,会日暮,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以十六舟夺港而去。陆秀夫走帝舟,帝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先驱妻子入海,谓帝曰:“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即负帝同溺,后宫诸臣从死者甚众,余舟尚八百,尽为张宏范所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因得帝尸及诏书之宝。世杰行收兵遏杨太后,欲奉以求赵氏,后杨太后始闻帝崩,抚膺大恸曰:“我忍死间关至此者,尽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世杰将之占城,土豪疆之还广东,乃回舟舣南恩之海陵山,散溃稍集,谋入广。飓风大作,将士劝世杰登岸,世杰曰:“无以为也” 登拖楼露香祝曰:“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风涛愈急,世杰堕水溺死。诸将函其骨,葬潮居里,苏刘义出海洋,为其下所杀)。

从龚《传》和《纲目》文字记载,身为朝廷宰相的陈宜中,当朝廷处于万分危急的时刻,两次逃之夭夭。一次是元军统帅伯颜率大兵进抵临安城不远的长安镇,朝廷派他去和伯颜谈判,他竟违约潜逃,因宰相出走,导致京城慌乱,不久伯颜攻陷临安,掳恭帝等北去。及至二王奔走海上,驻节温州时,陆秀夫派人把他召来,共同扶立益王接位于福州。第二次是景炎帝患病,在海上行军途中,陈宜中掉转船头躲到占城去,祥兴帝即位冈州,陆秀夫又派人去占城,竟累召不至,成为可耻的逃兵。而陆秀夫在宋室版图已全部被元军占领,海内已无寸土的情况下,欲挽狂澜于既倒,肩负宰相重担,与张世杰等共赴时艰,坚持在海上与元军战斗,其艰苦卓绝,呕心沥血,如金百练而益劲,如水万折而必东,有死之心,无生之志,成为与国同亡的民族英雄。就在他与陈宜中政见不合,受到陈宜中陷害被贬谪居潮州时,陆秀夫襟胸开阔,以国事为重,写了一封书信给陈宜中,在卷三著作有《劝陈文龙书》,《书》曰:

景炎二年春,正月二十日,寓潮州罪人陆秀夫,谨具启大宣抚陈相公阁下:秀夫诚不自揆,冒言远寄,前直院不越月贬潮,迂戆无补,分所宜甘,第因潮以韩子过奖(注:唐代韩愈曾贬潮州)。非所与闻,韩处唐中叶,盛世也,衰朽送残仅此忧耳。今车马蒙尘,中原荆棘,淮东江西,闽广诸路俱败陷,北向长望,无寸土乾净,秀夫岂敢游逸此土哉?十数年来,贤者、朝者、退野者,隐如黄元仲、陈禹、郑献翁、郑钺、吴子纯、陈子修,方公权材器,宣抚每诵不辍口,竟亦落落遁去,不出一谋佐军事於台下。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非必死而为亡也,隐去亦为亡也,忠臣义士痛哭流涕亦何及。曹澄孙、方应发辈彘行,今当不胜诛戮,宣抚被执不降亦不死,比复何如?想身不足惜,国事不可为,为可恨也。周粟虽圭,夷齐耻食,毋令首阳独孤洁,罪人数千里远祝,临风怅怅,涕泪交流而已!伏惟宣抚照察,秀夫再拜白。

这篇《劝陈文龙书》写得真挚而恳切,字字包含血泪,句句出自肺腑,忧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陆秀夫在潮州十八个月(景炎元年夏五月,至明年冬七月奉诏还朝),见陈玉澍《全书校勘记》。《续全书》卷一《沈俨世系考》旋谪潮州,公乃奉大夫人就养于潮。兄清夫,亦为潮州管勾。夫人,赵氏、侧室倪氏、长予繇(年十五)、次子七郎(年十二)、三子八郎(年七岁)、四子九郎(年五岁)、家人端儿、正儿,皆从于潮。潮之海阳年友陈经国、许君辅、周裕、方宝印,为公择地沙冈港口,立学士馆跋讲学。旁有荒田百亩,垦成收租赡口,周又以女妻繇。朝议召还。说明陆秀夫罢官以后,不拿朝廷楚俸钱,一面带领全家自食其力,另外还为潮州志士仁人讲学,以图中兴。后来由于元帅张世杰责问陈宜中,才奉诏还朝。


在龚《传》中提到陆秀夫在海上曾写了一本日记,记述景炎、祥兴二帝在海上事迹,交给吏部侍郎邓光荐,留以传世,后来邓光荐归卢陵死后,该书存亡无人知,所以海上事,世人不知道。据《续全书》《沈俨世系考》云:

金华学士黄溍在金陵,有客自粤,番来者,能道崖山事,多龚《传》所不载。后溍入史馆篡宋事多录客语。史成后,光荐家始以其《填海录》等书上。溍摭其与所闻异者,附入以补阙略,后人得知海上事者,溍之力也。

在龚《传》中也给人帶来一个争论的问题,就是他说:“陆秀夫全家蹈海死无后”。见《续全书》卷一《沈俨世系考》:

公全家俱赴海,惟长子繇以好渔猎,放迹海岛,居潮奉大太夫人,太夫人闻公变,亦惊愁以死。繇生三子,曰海、曰道、曰浩。元至元年间,枢密院副兼潮州路总管丁聚,悯公后人,流离失所,为葬其夫人於青径口,给官田五顷,以赡其遗孤(按丁聚于元十七年为太夫人营墓,宋亡于祥兴二年为至元十六年,相距仅年余,陆秀夫有后,是为可信)。因龚与丞相同在淮幕久之,故能道其详而记其实。而丞相居官海上,先生未与也,无论长公繇或奉命于潮或被逐于潮,皆未及考也。

《续全书》《颜敏重修陆氏家谱跋》:

丞相阖门殉节,仅存长公一脉,滨危出险,旋分三脉,流传及今,凡数百余家口,又陆氏族谱卷五家传,前明郭子章《陆丞相墓辨》引陆氏家故,赵氏与二子留潮,未与崖山之难。从公崖山者,系妾倪氏及幼子也。此外在《全书》卷四遗事《陆丞相墓》《叶元玉复张诩书》都有关于陆秀夫后裔的考证内容。另外《全书》卷五论赞部分,对陆秀夫的一生评论,推崇备至。如陆愈续曰:

度宗即位之日,贾似道不学无术,专权挟私,夸功结怨,欺天罔上,卖国召兵,丧师费财,疆土日蹙,帝承大统,拱手权奸,而荒于酒色,国事茫然,衰益甚矣,少帝际天运倾斜,权臣叛将,望风迎降,母后三官,辱身被敌,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鞠躬尽瘁,无计保全,效义摅忠,收宋三百年养士之效,于是为不爽也。

陈诛曰:宋之有天下三百余年,保养忠义之气,可谓至矣。然而身与君同死,生与国同休戚,与社稷同存亡,其名与金石争固,与日月争光,与世运争悠久者,陆丞相秀夫,文丞相天祥,张太傅世杰三人为之首。当是时,国步移于海,无可立之地矣;土仅数州,无可使之民矣;士卒死于敌,无可补之伍矣;储胥夺于人,无可给之食矣;而徒以海中区区之山,行官驾榕栎,省府覆茅竹,营卫连战舰,旌旗仗节裂,衣裳竖篁篠,日用饮食取之于苦滷腥涎,乃欲以是而制西北方强之势、百万善战之精锐,全有天下之利,虽三尺之童子,固已知其不可为矣。而三君子者,一则召募转陡收复于北,一则垂绅正笏弼成於中,一则鼓舞疲兵格斗于外,使彼犷忍横戾凌蔑衣冠之气,知中国之团结,民心能如此,知中国之保延天命能如此,知中国之培植人材能如此。环视垂涎,经及数载而不克,后虽力尽气竭,运移命绝,而必不可为,则甘心就擒北去,从容归死。则毅然以负君死社稷,则欲复求赵氏立君,中遭覆溺,呼天正毙,皎皎烈烈而于胜国荣其华,挺其干照耀余光至於今,使人闵其亡,而珍重于三君。若应龙凤之游太空,若景星卿云之开端,图恨不枕之股而哭之痛,亲同其危,而快与之殒也,非所谓出于天哀之公也耶。

历史上—致公认,自三代而下,位居朝重臣,没有出现过像陆秀夫、文天样、张世杰为抗击异族入侵而英勇献身与国共存亡的范例。因而宋明以来文人名士,写下了大量的歌颂诗文。《全书》、《续全书》题咏就有一百多首。

发表于 2016-3-22 23: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天祥《集杜予陆枢密秀夫》(有序):
枢密字君实,文笔英妙,自维扬入幕入朝,京师陷,永嘉推戴有功,及驻崖山,兼宰相,凡朝廷事,皆秀夫润色,纪纲之崖山陷,与全家赴水死,哀哉。文彩珊瑚钩(奉同郭给事),淑气含公鼎(张九龄)。炯炯一心在(严武),天水相与永(渼陂西南台)。

龚开《陆君实挽诗》:
立事宁将败事论,在边难与在朝分。从来大地为沧海,可得孤臣抱幼君。南北一家今又见,乾坤三造可曾闻,他年自有春秋笔,不比田横祭墓文。

元朝洛阳人,大学士承旨姚燧《题秀夫抱帝入海图》:
紫宸黄阁共楼船,海气昏昏日月偏,赤县已无行在所,丹心猶数中兴年。身藏鱼腹不见水,手挽龙髯直上天,板荡纯臣有如此,流芳千古更无前。

荼陵人甲申进士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
北风吹浪覆龙舟,溺尽江南二百州,东海未填精卫死,西川无路杜鹃愁。君臣宠辱三朝共,宗社兴亡万古馋,若遗秦王生此世,也须重纪宋春秋。

长洲人吏部侍郎吴宽:
独立高楼望大洋,晚风吹泪湿衣裳。何人忍耻修降表,当日临危进讲章,海岛全身唯判相,潭州无事却勤王,史家未识留燕意,便把祥兴系宋亡。

明代盐城知县杨瑞云:
万古君臣义,从容一抱中,崖山挺高节,淮海仰遗风。

明,盐城人宋曹:
北斗南迁王气迷,潮呜瘴海雨凄凄,天穷宋室龙为遁,地尽崖门马不嘶。一代君臣为社稷,全家妻子逐鲸鲵,寒山每堕千岩泪,明月飞鸟空夜啼。

清,盐城人刘沁区:
事已难为始用公,二王推戴几人同。南迁宫府波涛上,北望山河涕泪中。犹藉运筹延国步,频频进讲启宸衷。两年特记祥兴朔,正统相承自建隆。
海上楼船四绝援,肯书降表出崖门,捐躯岂惜孤臣殉,屈膝惟爱少主存。势迫驱孥先就义,时平养士特酧恩,登科不愧同文谢,宋有三仁一榜伦(三仁即: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

文天祥在吊诗中称赞陆秀夫文笔英妙,一时文人很少赶得上他,  《全书》卷三收入他写的八篇诗文,其它著作均散轶不见,非常可惜。陆秀夫不仅文才奇丽,而且书法也很有功底,《续全书》卷首有他在京口时,为宋宗简公、集京口宗祠刊本前,题“光前裕后”四个大字,劲秀有古致。是国内发现的陆秀夫又一手迹。他写的又一封给朋友的书信,原件现藏台湾博物院,影印件现藏北京博物馆。

陆秀夫这位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名垂史册,功在人间,其事迹流传海内外,至今犹感人催泪。1940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不久,阿英从上海来到盐城,为了激励盐阜军民抗日斗志,曾在盐阜区搜集陆秀夫等事迹,编成《盐阜民族英雄传》初稿四卷,阿英同志在序文里谈到:

据《盐城县志》、《续修盐城县志》、《阜宁县志》、《阜宁新志》、《安东县志》乾隆《山阳志》摘抄本,并略参其它典籍纂成。客居无书,征借匪易,体系虽具,阙略仍多。谨先发表于此,以就正盐阜诸硕耆之前。并续征未见盐阜区各县志乘,及王梦熊《陆忠烈公全书》八卷,陶性坚《续书二卷》、王之桢《陆丞相崖山志》、丁元吉《陆丞相蹈海录》、蒋逸雪《陆忠烈公年谱》、陈玉澍《后乐堂诗文全集》,与其它有关盐阜民族英雄史实记载,以作补充修订,深愿盐阜热心人士,有以助之。1943年12月15日,阿英记。

阿英同志在43前,遍求而不可得的《全书》、《续全书》等资料,历尽沧桑,饱经人间动乱,今天有幸于盐城市陆丞相故里建湖县发现,为研究陆秀夫生平事迹,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3 20: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