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5438|回复: 4

赤壁大战中的广西偏将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0 22: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赤壁大战中的广西偏将军
----追寻一代廉吏陆绩的历史足迹

作者:木容



   
      明代罗贯中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和广西有没有关系?有!大家可曾记得在赤壁大战之前的重要关节“舌战群儒”中,跟在张昭、虞翻、步骘、薛综之后,第五个上来向诸葛亮发难的那位东吴名士?书中写道:“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正是这个陆绩,在赤壁大战后就任当时的广西高级行政长官——郁林郡太守、偏将军,还在广西留下了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千古佳话,名垂青史。

孝子典范  孔明认可

       众所周知,罗贯中是站在“蜀汉为汉室正统”的立场写《三国演义》的,所以不但痛贬“窃天下”的曹操阵营,连孙权阵营也被当作“分裂分子”一并贬低。这么一来,作为东吴文臣谋士代表人物的陆绩,在《三国演义》里自然形象不佳。“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中写道:“孔明笑曰:‘公(陆绩)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唯无君,亦且蔑祖;不唯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陆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看看,宣传““等级门第论””的陆绩,真是受尽诸葛亮的嘲讽。
      “舌战群儒”一段,是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的序曲,是口才、学识的较量,更是敏捷的思维和胆识的较量,对话非常精彩,经常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场面之火爆,如同现在的“大专辩论会”,不见硝烟、只见唾沫,却是“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惜乎翻遍《三国志》《后汉纪》等正史,包括《江表传》等记述三国时期的野史,并无“舌战群儒”的任何记载!真实情况是:并没有群儒在中间“搞搞阵”,诸葛亮直接面见孙权,以一人之力促成了孙刘联盟。小说写得再精彩,毕竟取代不了史实,只能佩服罗贯中让人真伪难辨的“戏说历史”笔法了!
      历史上真实的陆绩,并不像《三国演义》描写的这么不堪。蜀汉时期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的史学大家陈寿,在其纂修的《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十二·陆绩”记载:“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真文人、伟丈夫。陆绩字公纪,生于东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吴郡(今苏州)人。他的父亲陆康孝顺良善,曾被当地太守李肃举荐为孝廉。陆康后被封为庐江太守,体恤民间疾苦,深得当地百姓们的敬爱。陆康的言传身教,给年幼的陆绩以终生的影响。《三国演义》既然是“七分实、三分虚”,在描述陆绩时尽管虚构“舌战群儒”一段对其冷嘲热讽,当然还未忘记提起一桩史实——“公(陆绩)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这也是成语“怀橘遗亲”的由来。
      《三国志》中记载:“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当时陆康与南阳太守、后将军袁术交好,陆绩6岁时随父亲到袁术家里作客,席间有许多甘美多汁的橘子。陆康父子准备告辞的时候,陆绩躬身作礼,3个黄澄澄的橘子突然从他胸口的衣襟里掉了出来,滚落在地上。袁术故意板起脸孔责问:“你来我家作客,好吃好喝,怎么还要把橘子带走啊?”陆绩慌忙跪在地上回答:“您家的橘子特别甜,我想带几个回去给妈妈尝一尝。”这么小的孩子就能时时惦记母亲,有好吃的不忘与母亲分享,别说在封建社会,就算是如今独生子女横行的年代也难能可贵啊!陆绩敬母的行为,不但使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而且口口相传,很快在全天下传为美谈——肯定连远在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当时年方十二岁的诸葛亮也认真学习了。元代的郭居敬在《全相二十四孝》中图文并茂地记载着这个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文武双全  治理郁林
         
       陆绩为人正直,意存儒雅,与“凤雏”庞统、官至富春长的虞翻等文人雅士结为至交,常常对时局加以评论,足见忧国忧民之心。孙权闻其大名,拜为奏曹掾。奏曹掾为东吴沿用汉制的官职,主奏议事,月薪折换为粮食有“四十八斛”。一个本来就喜欢对时事说三道四的主儿,当上负责提意见的官员,还能不出事?《三国志》中记载:“(陆绩)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人。”给你封个官职是为了表示我重视知识分子而已,你倒好,老是给政府提意见、添麻烦?孙权一生气,陆绩被一纸调令,“发配”到郁林郡了。
      郁林郡郡治在布山(今贵港市),统辖布山、安广、阿林、阴平、领方、怀安、新邑、长平、建始九县,区域包括今南宁、贵港、河池、桂平大部分地区。其中,安广即今横县,阴平即今都安、马山,领方即今宾阳、上林。后来到了东吴元兴元年(公元264年),改领方为临浦。陆绩在郁林期间,“虽有军事,著述不废”,展现了文武双全的治理才华。陆绩在郁林期间的著作多与天文、术数有关,唐代令狐德棻、长孙无忌、魏征等撰《隋书》“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七·经籍一”录有其所著《周易注》十五卷、《周易日月变例》六卷(与虞翻同撰)、《太平经注》十卷,《旧唐书》《新唐书》录有其所著《易注》十三卷,隋代秘书学士、国子助教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叙录》录有其所著《周易述》十三卷,南宋枢密院编修郑樵编撰的《通志·艺文略》录有其所著《京氏易传》三卷,南宋宝章阁待制陈振孙编撰的《直斋书录解题》录有《京房易传》三卷、《积算杂占条例》一卷。《三国志》还记载,陆绩曾经“作《浑天图》”,试图推断浑天之意,探索宇宙的奥秘。
       研究《周易》在西汉主要有六大家:官方有施、孟、梁丘、京氏之学,民间有费、高之学。东汉在传授西汉易学基础上,又多有创新和发展,象数易学趋于完备,并居于显赫地位,也正因为如此,象数易学盛极反衰,至汉末开始式微。东吴之地易学特重象数占验,本土学者喜好历数“谈天”之学。今文经学讲求灾异和天人感应,往往为了现实社会政治的需要,将社会兴替、人事变动与天象异常附会论述,这与古文经学重视文字训诂、玄学之讲都有明显的不同。长期受象数易学薰陶的陆绩,目睹了象数易学由鼎盛和向衰败转变,以重振象数易学为己任,便选择了晦涩难解、日趋失传的京氏象数易学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成为东吴的学术文化的擎天一柱。
       陆绩的象数易学思想主要通过诠释《京氏易传》阐发,注《易》不拘众家之说,从孟喜、荀爽、虞翻、郑玄、子夏等易论中择善而从,并将易学应用于星历术数之学。陆绩好友虞翻对当时流行的《易》注皆有微词,《三国志》的本传注引《翻别传》载虞翻奏曰:“经之大者,莫过于《易》。自汉初以来,海内英才,其读《易》者,解之率少。至孝灵之际,颍川荀諝号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说西南得朋,东北丧朋,颠倒反逆,了不可知……若乃北海郑玄,南阳宋忠,虽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门,难以示世。”虞翻易学出于家学传授,属孟氏学派,陆绩也受益匪浅。清嘉庆年间翰林院编修张惠言在《易义别录》中,指出了虞氏之学与陆氏之学的内在联系,“绩之所述有与孟氏相出入者。京氏自言其《易》即孟氏学,公纪傥得之耶?”
      陈寿认为以陆绩在象数易学上的伟大成就,却被派去镇守边陲之地,岂非屈才!陈寿在《三国志》中感叹道:“陆绩之于扬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严周矣;以瑚琏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贼夫人欤!”

   一块石头  威震官场

       郁林地处边陲,土地广袤,气候炎热,病菌蔓延肆虐,疫痢流行,环境十分艰苦。并无屈才之怨的陆绩,马上发动民众在布山治南江水利,在郁江之南构筑郡城;还多处挖掘水井,改善饮水和生活条件,减轻疫病传播。当地百姓称这些井为陆公井,其中一口井至今于贵港市港南区南江村犹有遗存。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判史刘博古念陆绩怀橘孝母之孝道,遂在井边栽橘一株,故这口陆公井又称怀橘井。其时,当地民众通常不谙文化,陆绩则教以诗书。有识之士仰慕他的风范,愿意舍弃自己的家居,搬来和他居住在一起,接受他的教导,从而把他当成神仙一般来敬仰。清两广总督吴兴祚、广西巡抚郝浴、广西布政使崔维雅、广西按察使黄元骥等纂修的《(康熙)广西通志》“卷二十五·名宦志一·秦汉六朝”记载:“(郁林)俗不知学,绩迪以诗书,士慕其风,皆舍里居而学焉。”陆绩在广西留下不少轶闻,而最为人所称道的,却与一块大石头有关。
       陆绩为官廉明清正,肃贪拒贿,从不接受下官一件礼物,也不索取当地一样特产,对郁林倾注了无数心血,其官声民意,为郁林之最、东吴之最。南朝刘宋时的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十二·陆绩”做注时透露,由于陆绩对郁林深情眷恋,“绩于郁林所生女,名曰郁生”。任满致仕,两袖清风的陆绩欲乘船回家乡吴郡,只有简单行装和数箱书简,而郁江水势大、水流急、漩涡多,船只太轻压不住风浪,摇摆不定,船家不肯冒险出航。无奈之下,陆绩只好请船家在铜鼓滩附近搬一块大石头来压舱。陆绩颇为得意:此石一可定风浪,二可作日后思念郁林的寄托之物,岂不妙哉!
       陆绩的行程是从布山郁江下船取水道,经浔江至广信(今梧州市)转上桂江,经始安(今桂林市)过灵渠通湘江至长江,下运河往家乡苏州。回到家乡后,陆绩将此石遗于宅后,由于该大石来自郁林,被称为郁林石。此事首见于欧阳修、宋祁等编撰的《新唐书》,其中“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陆龟蒙”记载:“陆龟蒙,字鲁望,元方七世孙也……陆氏在姑苏,其门有巨石。远祖绩尝事吴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世保其居云。”
       在“三年清知府”也有“十万雪花银”的年代,陆绩却以一块大石头修身立命,岂不愧杀全天下的官吏!

廉石文化  超越时代

       华夏素称礼义之邦,崇尚“礼义廉耻”,其中廉是指思想清正,行为节俭、检点。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在《管子·牧民》中鼓吹:“廉不蔽恶……不蔽恶则行自全。”廉者,淸也,俭也,自检,敛也。而不管怎么提倡,封建社会就是贪官多、廉吏少。这样的状况下,陆绩被历代绝望的封建统治者奉为圣哲,那块笨重的大石头,也被视为圣物加以推崇。
       陆绩当年没想到郁林石日后还能成为廉政教材,弃石于宅后就置之不理了,而由于此石颇为重大,乡人每每经过,终不免对此石看上几眼,称道一番。石以人重、人以石清,久而久之,此石渐成就一段佳话。其后,陆宅改建为宝光寺,此石留寺内。明洪武年间开拓郡城,变寺为军营;撤营废寺之后,石留娄门之野。经久变迁,这块大石头埋没土中,仅露其背,虽未表识,而过往者皆能指称“此汉陆公郁林石也”。明代纂修《元史》的官员王锜,曾在《寓圃杂记》中记载了他实地察看郁林石的情形:“《吴志》有‘郁林石’,相传在临顿里,以陆绩居此,故拟其在焉。今始得其处,乃在娄门内北岸军营之口,去城三十六步,其状如卵,高出土者二尺,长六尺有奇,陷土中者莫可知……”
       明政府曾立文规定,府、州、县衙甬道均要立“公生明”石碑,让各级父母官睹碑警戒,清廉为民。在苏州当地,郁林石更是“公生明”石之外官民共景仰的一大热点。明代文人侯甸在《西樵野记》中记载:“弘治丁已间,有代巡樊柱史令有司督役夫,曳置察院之侧,题其楣曰廉石,建亭覆之。”同时,还命苏州状元吴宽写了一篇《廉石记》。自此,郁林石有了廉石的美名。清乾隆年间,苏州知府陈鹏年将廉石移至况钟祠,以祈学子敬石做人,考取功名后能清廉为官。
       廉石原物虽在苏州,但广西人民出于对陆绩的怀念,从明代开始在广西各地设置了廉石的替代物。到了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郁林州(今玉林市)知州陆澍于二堂西侧(今玉林市玉州区政府)设立景陆堂、爱石轩,筑台置石于上,以当“廉石之影”,还在衙门照壁上书写“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警诫官吏,以励廉洁。可惜该建筑今已无存。
       历代历朝,为廉石题咏的诗词歌赋有一大堆,无不对陆绩的清廉表示无限钦佩。明湖广临湘知县方学御有《绝命词》云:“湘中那有郁林石,赢得轻舟载月明。”明天启年间来郁林州(今玉林市)任知州的杨于陛,写过一首《题廉石》诗:“炎荒之地有寒山,更有陆公一片石。朝夕往还唯丈亲,米颠下拜我尤癖。”清代文人周锡的《郁林石歌》尤为经典:

南宫米氏何好怪?片石离奇见之拜!
袖归一饭三摩挲,吞得云梦曾蒂芥。
郁林何为石亦传,太守廉名善政全。
姓字其知陆公纪,仕吴直道为之先。
一朝出为郁州牧,民饥民寒苦不足。
更悯郡人未知学,诗书旦暮变其俗。
政成化洽解组归,渡海舟轻行李稀。
取得山石置帆底,廉光久与日齐晖。
今守古守多异绩,魏魏山石同何极。
今守古守等贤良,郁林之歌歌且长。
风骨崚嶒石可见,我民见石思无疆!

      由廉石衍生的廉石文化,被统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代代积极提倡。廉石文化的推广弘扬过程中,特别注重高层领导的表率作用。要想下属廉洁,上级必须首先做到洁身自好。廉石文化的产生,就是陆绩作为古代广西的高级行政长官以身作则的结果,也是西汉文学家桓宽在《盐铁论·疾贫》中所云“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端其身”的真实写照。  
       廉石如今立在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内,绛紫为色,古朴浑厚,看起来只是一块极为普通的花岗石,似乎与周围琳琅满目、秀丽典雅的的碑石格格不入,而刻在石上、勾以红漆的“廉石”颜体二字赫然在目、令人警醒。因廉石不断被崇敬者抚摸,石身光滑,愈显浩然正气,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22: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清官陆绩与文庙“廉石”










   一部以三国名将陆逊及其弟陆瑁家族千载兴衰宗族史为载体的江南宗族文化研究性著作——《吴郡陆氏春秋》正式出版。该书由常熟理工学院副教授陆德文和常熟市职教中心高级教师陆铮历时十个春秋完成,全书35万字,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于2009年10月出版发行。

  陆绩缘何避难回苏城

  据《苏州府志》和吴郡陆氏宗谱记载,汉开国功臣太中大夫陆贾之子、吴郡陆氏六世祖陆烈被高祖任命为汉初吴县县令始,吴郡陆氏传世至三国两晋之时,已成为吴地“朱、张、顾、陆”四大望族之一。吴郁林太守陆绩是为吴郡陆氏二十一世子孙。

  《后汉书·陆康传》载称,兴平元年(194年),袁术屯兵寿春,欲发兵攻占徐州,扩大其地盘,然粮草不济。袁术遣使向庐江太守索要米三万斛。太守陆康以其叛逆朝廷,拒绝袁术的要求,遂闭门不通,内修战备,领兵防守。袁术大怒,以许孙策为九江太守,令孙策率军攻打庐江城。是时,陆康遂将年幼的三子陆绩交付年长的侄孙陆逊带回吴中避难。

  陆康领兵固守庐江城,官兵一心,共同抗敌。时有吏士休假在外者,闻讯“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庐江受袁术军围攻长达二年,终因寡不敌众,城陷。陆康宗族百余人,死者将半,陆康亦发病而亡。陆康与孙权同为汉末吴郡二茂才。灵帝光和元年(178年),陆康任武陵太守,后又历仕桂阳、乐安、庐江太守之职。中平元年(184年)加庐江太守陆康为忠义将军,领军政事,遂于兴平二年(195年)殉难于庐江城。千余年后,陆康以“忠义”太守祔祀吴郡名贤总祠内。

  庐江城破后,袁术食言,九江太守一职给了他的亲信故吏刘勲。孙策大失所望,怒而脱离袁术,遂带领其父孙坚旧部另创大业。是时,避居苏城的陆逊即投孙策军中效命。故陆绩常得以见孙策。

  陆绩受命南征镇守郁林郡

  《三国志·吴书》陆绩传载称,陆绩少年而有识见。一次,孙策与长史张昭、校尉张紘及谋臣秦松等共论天下大势,提出“须当用武治而平之。”时陆绩年少末坐,却大声提出不同的见解,陆绩起立向孙策将军进言曰:“昔管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车。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绩虽童蒙。窃所未安也。”张昭等闻此言,深为惊异。

  及长,陆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概览。故时年长名盛的东吴虞翻、荆州名士“凤雏”先生庞统,皆与陆绩结为忘年之交。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继兄孙策事业,统领东吴军政大业,任陆绩为奏曹掾。

  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大战,孙刘联盟大破曹军后,孙权任陆绩为偏将军,给兵二千,命他出征岭南,去夺取并镇守郁林郡。

  “容貌雄壮,博学多识”的陆绩出守郁林郡,勤于军政事务而著述不废。几年中,撰著了《浑天图》,注释了《易经》和《玄学》等,皆传于世。

  两袖清风英年早逝

  郁林郡地处岭南边远穷困山区,为体察民情,安定地方,陆绩常亲自跋山涉水巡视各县。陆绩任郁林太守多年,为官公正廉洁,轻徭薄赋,爱惜民力,深得百姓爱戴而州郡得治。繁忙的军政事务、山区的瘴厉之气,也日渐损害了他那健壮的身躯。卸任回到姑苏不久,陆绩“豫自知亡日。”乃为辞曰:“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罹疾遇厄,遭命不幸,呜呼悲隔!”又曰:“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其意为预测天下分合大势,“六十年之外华夏终将一统,而自己天命将尽,故悲叹恨不及见也”。

  多年太守生涯,陆绩身无长物,两袖清风,归苏不久,即英年早逝,年仅32岁,葬阊门外太伯庙西。遗下年幼二子陆宏、陆叡与幼女“郁生”,生活无着,遂由陆绩侄子、吴选曹尚书陆瑁迎养,“至长乃别”。

  千余年后,陆绩与吴丞相顾雍一起入祀沧浪亭吴郡名贤总祠。

  廉洁返乡竟用“廉石”压船

  宋·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载称,陆绩“出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载石为重。姑苏陆氏之门,有巨石,号郁林石,世保其居。”

  从广西郁林地区到吴中苏城,山高水长,古道难行。是时,陆绩走水路,沿郁水(西江)东下,出珠江口,再取海道返苏。陆绩离开郁林时,夫妇幼儿除有简单行装和几箱书籍外,无东西可带,以至舟轻不胜风浪,难以入海航行。陆绩只得令船工搬取一块巨石压舱,方得以平安返归故里。回到姑苏后,陆绩舍不得丢弃此石,便将其置于临顿里北端旧宅(今拙政园处)院中。

  “廉石”移入文庙成廉洁象征

  此石被后世文人视为为官公正廉洁的象征。千余年后,明代监察御史樊祉到苏,闻得陆绩其人和郁林石的来历,便于弘治九年(1496年),命人将这块郁林巨石从陆氏旧宅移至城中察院场,造一座亭,放置其中,令人刻上“廉石”两字并着以红色。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苏州知府陈鹏年又将此石移入苏州文庙之内。

  那鲜红的“廉石”两字,昭示出了这位太守的一种精神,一种情操;蕴含着吴郡陆氏宗族文化链的一种生命特征。这种精神,这种情操,影响着一代代陆氏的后人;也影响着无数吴地世人的精神风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精神,这种情操,为北宋名相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升华到了极致。

  一个是无言的石语。

  一个是千古传唱的绝句。

  它们都升华成了吴文化的一种永恒的灵魂。

  郁林巨石经历了千载风雨和历史的变迁,始终得到了太守故里父老的呵护,虽几易其地,却完好无损。

  《廉石秋色图》,是著者在瞻仰远祖这一遗物时,由陪同的苏州工美职院王继东先生所摄。

  2004年仲夏,第28届世遗会在苏城举办,“廉石”那蕴含着的深厚的吴文化精神,也在世人面前得到了更为深刻的展示。

  一块其貌不扬的“郁林石”,一位早已远去的太守的遗物,今天能得到如此珍重的对待,可见其历史文化价值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

  为促进廉政文化建设,2006年初夏,苏州广电总台的“廉石之声”电视文艺晚会及“廉石”对联评选活动,再一次表达了今日苏州对“廉石”文化精神价值的认同与尊敬。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07: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连续剧《廉石传奇》令人期待






陆绩的扮演者于荣光。




浙江横店影视城的“郁林郡属”府衙。

      2010年2月25日,这是一个值得玉林文化建设史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内,一部与玉林紧密相关的历史廉政文化题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在这里隆重开机。
      这部由广西玉林市委、市政府,中视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30集电视连续剧《廉石传奇》,以反腐、倡廉、警世为内容,主线围绕陆绩的“廉石”故事展开。
      “廉石”是辞海中唯一与玉林相关之典故。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陆绩任鬱林郡太守期间,为官清廉,公正执法,严于自律,离任归家时,因家产少重量轻而令船摇摆不定,遂从江边寻一大石压住船头,才稳住船身扬帆归途。这块石头被后人称为“廉石”,现陈列在苏州市文庙碑刻博物馆,受人瞻仰颂扬。
      作为不可多得的廉政文化宝贵财富和资源,2002年9月,玉林市有关部门组织本土写作力量创作了20集电视剧本《鬱林廉石魂》,但该剧摄制工作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2006年开始,市纪委组织协调宣传、文化部门,把推进该剧摄制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摄制《廉石传奇》需要2400万元人民币。面对市财政还不太宽裕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创新提出“党委政府主导,纪委组织协调,社会各方参与,市场运作拍摄”的工作思路,着力改变以往那种党委、政府统包统揽的“纯公益性”、责任型、义务型的模式,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效果。该剧最终确定由中视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云南润视荣光影业有限公司投资,负责该剧拍摄、播放、发行工作。
       中视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制片人俞胜利是中国十佳制片人,近年来制作了《大宅门》、《天下粮仓》、《大宋提刑官》、《卧薪尝胆》、《李小龙传奇》、《冷箭》等家喻户晓的电视剧。为了拍好该剧,俞胜利多次往返玉林调研,收集整理《廉石传奇》的第一手素材,研究该剧摄制的主题方向。
2008年8月28日,玉林市人民政府、中视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在玉林举行了《廉石传奇》联合摄制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后,《大宋提刑官》的编剧钱林森也走进玉林,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廉石传奇》剧本创作。好题材好剧本吸引了影视界众多重量级人物加盟,中国十大制片人之一、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公司总经理蒋晓荣主动要求和中视影视公司投资合作,共同策划、投资、摄制这部弘扬主题、悬疑迭出、跌宕起伏的精品大剧。
      与此同时,曾出任《大宋提刑官》和全球首部立体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导演的阚卫平来了,曾为电影《荆轲刺秦王》、电视剧《秦始皇》设计戏服的服装设计莫晓敏来了;电影《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电视剧《卧薪尝胆》、《三国演义》化妆的杨树栋来了。尤其是制片人俞胜利、编剧钱林森、导演阚卫平被业内人士誉为电视剧幕后制作团队的“金三角”。这次三人再度携手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令人十分期待。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07: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反腐大剧《廉石传奇》
有望近期在央视播出


  人民网玉林2011年3月26日电 (记者张红璐)记者今日从玉林市纪委、监察局召开的反腐倡廉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西廉政文化建设巨作、30集古装电视连续剧《廉石传奇》已制作完成并通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审核,有望近期在央视播出。

  这部电视剧由中视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玉林市委、市政府和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得到了中央纪委、广西区纪委的重视和支持。玉林市也将其列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之一。

  “贪陋者,终归为财物所累,而不得善终。”这是电视剧《廉石传奇》中陆绩说的一句话。《廉石传奇》取材自三国时期玉林郡太守陆绩的廉政事迹。据史料记载,陆绩卸任乘船离开玉林时无多行李,因船身太轻经不起风浪,他找来一块大石头压船才得以平安返回故里苏州。回乡后为了纪念玉林这个地方,他一直将石头放在自己宅门前。这就是“廉石”故事的由来。

  该剧由制作过《大宅门》、《天下粮仓》、《大宋提刑官》等热播剧的金牌制片人俞胜利担任制片,导演阚卫平、编剧钱林森继《大宋提刑官》后再度联手。于荣光领衔主演,郭达、归亚蕾、赵文瑄等明星也出演该剧。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07: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玉林“廉石”故事



   吴郡,即今苏州。古时有一名士者—陆绩,自幼聪颖,博学多才,其后来著作甚丰。

       嘉禾232—238年初.陆绩任郁郡(现广西玉林)郁林太守。
      任职期间,其广开学堂,教化民众,为官清廉。
      在职六年间,一直造益地方百姓,深受民众爱戴。由于一惯公正廉明,刚直不呵,常遭受官僚排斥,时因邪势力猖张,无耐之下,不日被迫逼卸任。
      一日,已卸任多月的陆绩游完郁林城后返宅,刚归大院门时,忽见守候多时的妻子前来泣诉:“相公,此城再美再好,现也无我们立足之处呀!”
      陆绩不解,疑惑问:“何以此言?我乃从不蚕食地方百姓,不贪不腐,两袖清风。现虽不为官,不受奉禄。然而,地方百姓也没耻笑过我呀?”
      陆妻泣道:“你有所不知,旧日衙门手下之小差,至今亦胆敢冒然无理骚扰家门,还有何皇法?”
      诉苦间,领陆入家院大门察看。只见大门早已被衙门贴上封条。
      陆绩从窗橱向内察看,只见屋里翻箱倒柜,一片狼狈。可以说,原本好好的家如今已变成无家可归,毫无栖息之处了。墙上并且张贴有限期陆家逐离州城的云云告示……
      择日,陆绩在衙门传讯受审。郁州城数以万计的百姓突然自发组织,联名上书声援衙门保陆绩,方使陆绩得以无罪释放。
      最后,衙门赏了陆绩几个银元,逐陆家室离郁城归苏州。
      某日,陆绩携家眷回到苏州境内。在渡船途程中,突遇大风。因陆绩平日过于清廉,解甲时无资置物,至使今船身轻浮,难以过渡。为求船平衡,船家需要候足物量来纠平船身方能渡江。陆绩无它法,便与妻子只好于江边扛块大石囤下船,才顺利过了江。
      陆绩归家后,把该石弃于楼门荒野之外。
      到了唐代,陆绩裔孙陆龟蒙将此石立于门前,目的是为了纪念祖辈的清廉史,便以训教后人。
      直到明朝弘治十年,巡按清官樊祉路过此地,累至口渴,便勒马下来歇息。坐于此石时,向陆家讨水喝。后获悉此石的来历。其万分佩服,随将石移至都察院左侧,特建一亭以之覆盖,并于石上刻上阴文“廉石”!
       清代康熙年间,镇守苏州的大将军陈鹏年,为了激励后人,弘扬廉洁精神,又将此石移至苏州学堂(现苏州中学内)。
       如今,该石已成为中国传世文物。
       经学术论证,此“廉石”最初历史起源来自于郁州(广西玉林),特定名“郁州廉石”——“郁州石”(玉林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20 06: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