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主题: 陆淳

查看: 6033|回复: 2

陆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2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淳,字伯冲,吴郡人,官至给事中,因避唐宪宗讳,改名质,曾为柳宗元师,可知元和元年(806)后尚在世。据《旧唐书》,陆淳师赵匡,乃啖助再传弟子。但据吕温在他生前代作进书表,内称啖赵为严师益友,柳宗元为他作墓表,也称他师啖助,友赵匡。因而《新唐书》本传称他和赵匡均为啖助高弟,当近是。啖助的《春秋集传》,原名《春秋统例》。据《四库提要》考证,初稿仅六卷,其子啖异和陆淳在他死后辑集,请赵匡增删,于唐代宗大历十年乙卯(775)改定为四十篇,分为十卷,并更今名。陆淳的《纂例》,似即依据赵匡的改定本,于啖助原文、赵匡增补都在正文中列姓氏标明,而他所加诠释,则入夹注。因而所谓啖助“排比科条,自发笔削之旨”,以及赵匡、陆淳对师说的理解,在此书中区别得相当清楚。以后陆淳又撰《春秋微旨》、《春秋集传辨疑》二书,前者申述本人关于《春秋》的见解,但每条称“淳闻之师曰”,后者列举未入《纂例》的三传传文进行质疑,而述赵匡、啖助说也必标明。这表明中唐学者仍十分重视师承家法,虽同派也尊重个人的著作权。自从唐太宗命颜师古校正《五经文字》,命孔颖达等编纂《五经正义》,中国经学史进入了皮锡瑞所称的“经学统一时代”。统一结束了隋以前长达五年的统治学说的分裂与混乱,但统一于君主专制,负效应必定是统死。孔颖达等以《左传》为《春秋》唯一的正统诠释,又以西晋杜预注作为新编“正义”的起点,早就预伏了争论的种子。《春秋左传正义》作为官方教科书颁行不过半世纪,便受到刘知几等的疑惑。安史之乱证明唐玄宗开元“全盛”的虚假,更使学者对唐太宗以来钦定的经学解释发生怀疑。唐代宗初,内乱甫平,礼部侍郎杨绾便上疏要求将《孟子》升“经”,表征着唐宋间经学更新运动已提上日程。啖助、赵匡恰于此时对《春秋》三传发动攻击,而攻击主要指向,显然是《左传》杜注孔疏。他们特别强调孔子“笔削”旧史为《春秋》的规则,即所谓纂例,在后人看来未免失于简单武断,但就经学史而言,却是一种突破。自陆淳三书出,韩愈、柳宗元等对汉唐以来的经学开始从总体上发生怀疑,不能不说是受其影响。陆淳三书均以《古经解汇函》本最善,其中《春秋集传纂例》,取自嘉兴钱氏《经苑》本,现据以校点。原注内“按”字以下,及文内“〔续添〕”之后的引文夹注,均《经苑》本校者所增补。〖质量〗三校
发表于 2011-8-9 17: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淳公有春秋三书传后世,甚幸。“尤明春秋”的龟蒙公应有春秋著述,可惜没有流传下来,甚憾。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5: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
(一无唐故二字。陆先生名质,本名淳,字元冲,其后避宪宗讳,改赐名质。公集有《答元饶州论春秋书》云:“宗元出邵州,不克卒业于陆先生之门。”书末又谓:“始至是州,作陆文通先生墓表,今以奉献与宣英读之。”此表作于邵州明矣。时元和元年丙戌,公年三十四。)  
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为传者五家,(《汉书·艺文志》:《春秋左传》三十卷,《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各十一卷。《邹氏》、《夹氏》有录无书。夹,音颊。)今用其三焉。(《左氏》、《公羊》、《谷梁》三传。)秉觚牍,(觚,竹简也。字合作觚牍,木板,古者用以写书。)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百千人矣。攻讦很怒,(《说文》云:讦,面相斥罪相告谒也。很,不听从。一曰也。讦,居谒切。很,下垦切。)以辞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或合而隐,或乖而显。后之学者,穷老尽气,左视右顾,(视字,一本作睨。)莫得而本。则专其所学,以訾其所异,(訾,音紫,又即移切。《说文》:毁也。)党枯竹,护朽骨,以至于父子伤夷。(汉宜帝时,诏刘向受《谷梁春秋》。及其子歆校秘书,见《左氏传》,大好之。数以难向,向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谷梁》义。)君臣诋悖者,前世多有之,甚矣圣人之难知也。有吴郡人陆先生质,与其师友天水啖助(助,字叔佐,赵州人。后徙关中。天宝末,为州临海县主簿。上元二年,集三《传》释《春秋》。至大历五年而毕,号《集传》。啖,徒滥切。)洎赵匡,(匡,字伯淳,河东人。历淮南节度判官、洋州刺史。)能知圣人之旨。故《春秋》之言,及是而光明。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以入圣人之道,传圣人之教,是其德岂不侈大矣哉!     先生字某,(见题注。)既读书,得制作之本,而获其师友。于是合古今,散同异,联之以言,累之以文。盖讲道者二十年,书而志之者又十馀年,其事大备,为《春秋集注》十篇、《辩疑》七篇、《微指》二篇。明章大中,发露公器。其道以生人为主,(生,一作圣。)以尧、舜为的,苞罗旁魄,(旁魄,混同。《封禅书》云:旁魄四塞。魄字唯此音,步角切。《唐韵》除匹陌切外,别音托。注:《史记》:落托贫无家。《集韵》又作簿,音白各切。注云:声也。欧阳《尚书》:火流于王屋为乌,其声魄。韵中音义,于此不通。今依《封禅书》,音步角切。亦作旁礴。《荀子》:杂能旁魄而无用。注:旁魄,广博也。《前汉》旁魄四塞注:,广被也。)胶葛下上,(胶葛,驱驰也。胶,或作,亦音胶。葛,音葛。《说文》:长远貌。一曰车马喧杂。)而不出于正。其法以文武为首,以周公为翼,揖让升降,好恶喜怒,而不过乎物。(礼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物。好恶,皆去声。)既成,以授世之聪明之士,使陈而明之,故其书出焉,而先生为巨儒。用是为天子争臣,(天子有争臣七人。质佐淮南节度使少游幕府,少游荐之朝,授左拾遗。)尚书郎、国子博士、给事中、皇太子侍读,(贞元二十一年四月,自给事中为太子侍读。)皆得其道。刺二州,守人知仁。(质历台、信二州刺史。)永贞年,(是岁改为永贞元年,)侍东宫,言其所学,为《古君臣图》以献,而道达乎上。是岁,嗣天子践祚而理,(谓宪宗即位也。)尊优师儒,先生以疾闻,临问加礼。某月日,终于京师。(九月辛巳,质卒。)某月日,葬于某郡某里。     呜呼!先生道之存也以书,不及施于政;道之行也以言,不及睹其理。门人世儒,是以增恸。将葬,以先生为能文圣人之书通于后世,遂相与谥曰(与,一作以。)文通先生。后若干祀,有学其书者过其墓,哀其道之所由,乃作石以表碣。(一无碣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7 23: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