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主题: 郁林郡

查看: 5121|回复: 0

郁林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8 22: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书》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郁林郡,故秦桂林郡,属尉佗。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有小溪川水七,并行三千一百一十里。莽曰郁平。属交州。户万二千四百一十五,口七万一千一百六十二。县十二:布山,安广,阿林,广郁,郁水首受夜郎豚水,东至四会入海,过郡四,行四千三十里。中留,桂林,潭中,莽曰中潭。临尘,硃涯水入领方。又有斤南水。又有侵离水,行七百里。莽曰监尘。定周,周水首受无敛,东入潭,行七百九十里。增食,欢水首受牂柯东界,入硃涯水,行五百七十里。领方,斤南水入郁。又有墧水。都尉治。雍鸡。有关。

《后汉书》郡国志第二十三:
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

  --交州
〖郁林郡〗秦桂林郡,武帝更名。雒阳南六千五百里。十一城。  〖布山〗  〖安广〗

  〖阿林〗

  〖广郁〗

  〖中溜〗

  〖桂林〗

  〖潭中〗

  〖临尘〗

  〖定周〗

  〖增食〗

  〖领方〗

汉代郁林郡
  治布山,在今广西桂平西南。辖今广西大部。   因南越国宰相吕嘉叛乱,反对旧附汉朝,坚持地方割据,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南下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国,调整郡县设置,改秦桂林郡为郁林郡。“郁林郡统辖布山、安广、阿林、广都、中留、桂林、谭中、临尘、定周、领方、增食、雍鸡等县。区域包括南宁地区大部分,柳州地区大部分,玉林地区北部,河池地区东部和南部,百色地区大部分。具体是:   1、南宁市。汉代属领方县地,三国属临浦县。   2、柳州市。汉代属潭中县,三国晋,南北朝亦然。   3、扶绥县。今扶绥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扶南、同正、绥绿三县合并组成的。扶南县在汉朝,三国为郁林郡辖地。   4、崇左县。现在的崇左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崇善,左县合并组成的。汉朝为临尘,雍鸡县地。而临尘,雍鸡均为郁林郡辖地。   5、宁明县。现在的宁明县的行政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原来的宁明、明江、思乐、凭祥四县合并组成的。这四个县,在汉朝属临尘县地,而临尘县则是郁林郡辖县。   6、天等县。现有的天等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向都、镇结、龙茗三县合并组成的。这三个县,汉属郁林郡地。   7、龙州县。现在的龙州县的行政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龙津,上金两县合并组成的。这两县在汉朝属雍鸡县地。而雍鸡县则为郁林郡辖地。   8、柳江县。汉武帝无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潭中县,今柳江为潭中县地属郁林郡辖地,当时的潭中县包括今柳州、柳江、鹿寨、融安、融水一带。   9、柳城县。汉武帝时置潭中县,今柳城为潭中县地。属郁林郡辖地。   10、鹿寨县。现在的鹿寨县的行政区域是由雒容、榴江、中度三县合并组成的。   11、忻城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后,今忻城属郁林郡辖地。   12、来宾县。汉武帝时今来宾县中部和北部为中溜县地,南部为潭中县地,属郁林郡所辖。   13、象州县。汉武帝平定吕嘉叛乱后,今象州为潭中,中溜两县地,当时中溜县包括今象州的一部分以及武帝来宾的一部分。   14、武宣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武宣县为中溜县地。三国时代仍称中溜县属郁林郡所辖。晋朝改革为胄县,属郁林郡。   15、融安县。汉、三国、晋三朝属潭中县地,而潭中县属郁林郡辖地。   16、融水苗族自治县。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在民国以前与融安县同属一个行政区。汉武帝以后置潭中县,今融水为潭中县地,属郁林郡。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三国,两晋。   17、三江侗族自治县。汉至晋朝,为潭中县北境之地。属郁林郡辖地。   18、合山市。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领方县,合山为领方县,属郁林郡辖地。三国至晋,属临浦县地,南朝复属领方县地,隋朝合方为郁林郡辖地。   19、玉林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郁林县分别属郁林、合浦两郡地。这种情况延续至三国两晋时代。秦末汉初兴业县地为广都县。其后改为郁平县属郁林郡。   20、平南县。三国时代今平南地属吴国仍称猛陵县地,属郁林郡。晋初分猛陵地置武城县,属郁林郡。   21、桂平县。汉为布山、阿林县地。后汉因之。晋以后,皆为郁林郡治。梁分置桂平县,桂平郡治焉。   22、贵县,汉为郁林郡之布山,广都县地。后汉因之。   23、上思县。三国时代今上思属吴国,上思为郁林、合浦两郡的一小部分。由于开发甚慢,史书上仍称“蛮”地,这种情况延续到南朝。隋初,改郡为州,炀帝时改州为郡,今上思为郁林郡辖地。   24、河池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河池县汉朝为郁林郡辖地。因为这里边远偏僻,开发甚慢,所设的州县不可考,这种情况延续到隋朝,所以历史上称为“蛮”地。   25、宜山县。汉武帝时,改秦朝之桂林郡为郁林郡,并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定周县,属郁林郡,今宜山为定周县地。三国时代,今宜山县地属吴国,这时县地为郁林郡州辖。但县名不可考,史书称为“蛮”地,此种情况延续到隋朝。   26、凤山县。现有的凤山县是民国初年设置的,今凤山县地汉朝属郁林郡辖地。此地荒僻开发甚慢,所以设置的郡县不可考,当时被称“蛮”地,这种情况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   27、都安瑶族自治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都安汉朝属郁林郡的辖地。   28、罗城县。现在罗城县的行政区城,是由原来的罗城,天河两县合并组成的。汉武帝时置潭中县,现在罗城县为潭中县地属郁林郡辖地。三国时代,罗城地属吴国,区域仍属潭中县地。   29、百色县。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后,今百色为增食县地。但此地开发甚慢,人烟稀少,所以古称“蛮”地,这种情况延续到唐朝。   30、田阳县。汉朝置增食县,今田东为增食县地直到三国时代属郁林郡辖地。   31、平果县。现在的平果县的行政区域是解放初期由平治、果德两县合并组成的。汉朝为增食县地。因人烟稀少,所设的州县实为虚名,所以称“蛮”地。   32、田东县。汉朝置增食县,今田东为增食县地直到三国时代属郁林郡辖地。   33、德保县。现在德县的行政区域是解放初期由天保、敬德两县合并组成的。   34、那坡县。那坡县汉朝增食县地但因地处僻远,所高州县实为虚名,此种情况延续至唐朝,五代十国,史书上称为羁縻“蛮”地。   35、靖西县。汉武帝时置增食县,靖西为增食县地,属郁林郡辖地。但汉朝对边远僻地管理不到,所置的县,实为虚名,因此史书上称这地方为“蛮”地。   36、凌云县。汉武帝以后属郁林郡所辖。   37、乐业县。在清朝以前,乐业县属凌云县的一部分。民国前期乐业县仍属凌云县北部所辖的区乡。因此,乐业县在清朝以前的地理沿革,基本上与凌云县相同。   38、南宁市。汉元鼎六年后属领方县地,三国时代属临浦县地,西晋属领方县地均为郁林郡辖地。   39、武鸣县。汉武元鼎六年后属领方县地,增食县地,三国时代属临浦县地,两晋南北朝和隋属领方县地属郁林郡辖地。   40、邕宁县。汉代郁林郡领方县地。三国吴郁林郡临浦县地。两晋郁林郡领方县地。   41、上林县。汉元鼎六年后属郁林郡领方县地。三国属郁林郡临浦县地。两晋至隋均为郁林郡领方县地。   42、乌山县。汉元鼎六年后必郁林郡地。   43、宾阳县。汉元鼎六年后属领方县地,三国属临浦县。两晋和隋属郁林郡领方县,除南北朝为领方郡治外,其它时代均属郁林郡辖地。   44、横县。汉元鼎六年后属郁林郡辖安广县。两晋、三国均为郁林郡辖安广县。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撤销宁浦,简阳两郡,改为简州,开皇十八年,简州改为绿州。隋文帝大业二年(公元608年)撤销绿州之后,宁浦、永定两县(今横县境)改属郁林郡。   45、大新县。汉元鼎六年后为郁林郡地,三国为吴郁林郡地、两晋为郁林郡地。隋亦为郁林郡地。   46、隆安县。汉元鼎六年后增食县地。三国、两晋为郁林郡地。   47、天等县。汉元鼎六年后属郁林郡地。三国至隋为郁林郡辖地。   48、凭祥市。汉代属郁林郡雍鸡县地。汉元鼎六年后有部分属交趾郡地。三国时属吴郁林郡。交趾郡,两晋属郁林郡西晋时部分属交趾郡,隋属郁林郡和交趾郡。   49、柳州市。汉代属郁林郡辖潭在县(元鼎六年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均为潭中县。   50、鹿寨县。汉代元鼎六年后属郁林郡潭中县地。三国为吴郁林郡潭中县地。   51、金秀瑶族自治县。汉代元鼎六年后为郁林郡桂林县辖地,三国两晋亦然。   52、忻城县。汉元鼎六年后属郁林郡地。三国属吴郁林郡地,两晋属郁林郡辖地,隋亦然。   53、东兰县。汉郁林郡地,元鼎六年后益州羊可郡地。三国吴郁林郡、蜀汉益州兴古郡地,蜀汉益州羊可郡地,两晋亦然,南北朝南朝(宋齐)郁林郡地。隋郁林郡、南宁州地。   54、凤山县。汉郁林郡地元鼎六年后益州羊可郡地。三国吴郁林郡地蜀汉益州兴古郡地。两晋郁林郡地、宁州兴古郡地。隋郁林郡、南宁州地。   55、田阳县。汉郁林郡地,元鼎六年后益州羊可郡地,三国吴郁林郡地蜀地闪益州兴古郡地,西晋城郁林郡,宁州兴古郡地,三国吴郁林。   56、百色市。汉郁林郡地。三国吴郁林郡地。蜀汉益州兴古郡地。两晋郁林郡地(西晋)郁林郡地。
编辑本段秦桂林郡辖地
  1、南宁市。“今南宁古属粤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岭南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南宁属桂林郡所辖。   2、桂林市。“今桂林,古属百粤地。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桂林属桂林郡所辖的范围,桂林郡治布山,在今桂平境。”   3、柳州市。“今柳州在秦以前属百粤地。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柳州地属桂林郡辖地”。   4、梧州市。“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梧州属桂林郡所辖。”   5、邕宁县。“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辖地。”   6、横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横县北部属桂林郡辖地,南部属象郡辖地”。   7、宾阳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上林属桂林郡属地。”   8、上林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上林属桂林郡辖地”。   9、武鸣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武鸣地属桂林郡”。   10、乌山县。“现在的乌山县行政区域,秦朝时属桂林郡辖地范围。”   11、扶绥县。“今扶绥县是建国初期由扶南同正、绥绿三县合并组成的。这三个县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地。”   12、柳江县。“今柳江县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所辖。”   13、柳城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柳城地属桂林郡辖地”。   14、鹿寨县。“现在鹿寨县的行政区域是由雒容、榴江、中度、三县合并组成的。雒容县在秦朝属桂林郡地”。“榴江县,秦朝属桂林郡地。”   15、忻城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忻城地属桂林郡所辖。”   16、来宾县。现在来宾县行政区域是解放初由原来的来宾与迁江县合并组成的。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来宾县为桂林郡辖地。   17、象州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象州属桂林郡辖地。三国时代,今象州属吴国,孙皓凤凰三年(公元274年)分郁林郡地置桂林郡,郡治武安县,在今象州县境,而秦朝的桂林郡,今象州属其管辖的范围,是同名异治地。秦的桂林郡地治布山县。   18、武宣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武宣县地属桂林郡范围。   19、融安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融安县地属桂林郡范围。   20、融水苗族自治县。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在民国以前,与融安县同属一个行政区域。秦朝属桂林郡辖地。   21、合山市。该市的地域,在秦朝属桂林郡辖地范围。   22、临桂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临桂属桂林郡辖地。   23、阳朔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阳朔属桂林郡辖地,郡治在今贵县境。   24、灵川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灵川县地属桂林郡。   25、兴安县。属桂林郡地东北部属长沙郡零陵县地,西部属桂林郡辖。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兴安属桂林,长沙两郡交界间的地域。   26、龙胜各族自治县。现在龙胜的行政区域在唐朝从前与灵川县同属于一个地域。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龙胜属桂林郡辖地。   27、永福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永福县地属桂林郡所辖。   28、平乐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平乐为桂林郡辖地。   29、恭城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恭城县属桂林郡地。   30、荔浦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荔浦属桂林郡。   31、蒙山县。今蒙山县古称蒙州。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蒙山属桂林郡辖地。   32、昭平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昭平当时属桂林郡辖地。   33、玉林市。现在玉林县的行政区域是解放初由原来的郁林县和兴业县合并而成的。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郁林县属桂林郡的辖地。兴业县是唐朝开始设置的,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兴业县也属桂林郡地。   34、贵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贵县属桂林郡辖地。    35、桂平。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桂平属桂林郡地,汉代布山县治。   36、河池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河池县为桂林郡辖地。   37、宜山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宜山为桂林郡辖地。   38、东兰县。现在的东兰县是民国初设置的。该县在秦汉时代,虽然纳入桂林郡的范围,但因地处边陲僻地,开发甚慢,直到五代十国,东兰这地方还被称为“蛮”地。   39、凤山县。现在的凤山县是民国初年设置的。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凤山县地域在当时属桂林郡范围。   40、都安瑶族自治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都安属桂林郡的范围。   41、罗城县。罗城县古称琳州垌。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罗城县在当时为桂林郡地。   42、凌云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凌云属桂林郡。但实为虚名。三国以后作为化外之地,史书无记载,总称为“蛮地”。   43、扶绥县。今扶绥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扶南、同正、绥绿三县合并组成的。这三个县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地。   44、苍梧县。   45、乐业县。
编辑本段郁林郡沿革
  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郁林郡属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刺史部。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隶属广州,俄复旧,元兴元年(264年)复属广州,晋至南朝宋齐因之,梁属定州,又改属南定州。大业(605–618年)初其地仍属郁林郡。隋领郁林、郁平、领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岭山、宣化12县。唐初废。天宝元年(742年)改郁林郡。属岭南道。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
编辑本段郁林郡治所
  初治一说在今桂平市蒙圩镇新德古城村(或者桂平西南流兰村一带),一说在今贵港市港南区贵城镇,隋朝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唐治所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
编辑本段汉郁林郡族属
  童恩正先生在《论早期铜鼓》一文中说:“至于右江——郁江水系即广西南部东至贵县一带的民族……史书在记载地域时虽笼统称这一带是两瓯,但从汉代开始对其土著民族记载得最多的都是鸟浒。
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灵帝建宁三年(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粘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受冠带,开置七县。这是乌浒之名最早见于史书记载。贵县正好是郁林郡治布山县治所在,谷永任郁林太守及招降浒人的举措,地方史志记得分明,谷永在贵县留下的遗迹有谷公中,井在今东湖内,浔州知府湖南蕃有咏史诗曰:夷巢十万古西瓯,聚啸南江最上游,——自汉家开置后,曾烦凿中郡东头。   关于谷永民国〈贵县志云:谷永字子云建宁中郁林太宋,广郁古西瓯骆越所居永以思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开置七县爱民如政事尚宽郡人祠祀之。〈后汉书李贤注“乌浒引万震〈南州异物志〉曰:“乌浒,地名也,在广州之南交州之北。   三国吴初置广州郡时,其地颇广今东西之大部,故广州之南高州之北其地正当汉郁林郡之南部,今田东,贵县一带昀包括在内。内属之乌浒人一次即达十余万,占地七县足欠其为当地主要居民。〈太平御览〉卷786引裴浦〈广州记〉:“晋兴(今邕宁附近)有乌浒人,〈太平环宇记〉卷166记”“贵州”今贵县一带风俗:又郡连山数百里有俚人背为乌浒之夷。又横州今横县一带风俗。三梁故县乌浒所巢。根据以上材料,至少可以推断西瓯西部居民的主要成分就是乌浒人。徐霞客在粤西游记中说“乌浒在贵县东”。   明七品京官被谪后在南山寺出家为僧的金虞在其〈壮家村诗并序〉中说,他与仆人到壮家村寨去。壮人待客十分热情,用自酿的米酒代茶敬客,他们不敢喝,金虞因作诗一首:   “乌浒滩边熟壮家,也知留客叹无茶,山棚岂乏槟棉树,酒户难胜浪荡花,口布垂腰砍俗陋,绣巾搓手向人夸,春江跳月浑涧事,认得同年鬃已华。”可见乌浒正在贵县境内。乌浒、俚、绔均是百越民族中的事部分。被称乌浒蛮的土著,亦西瓯,骆越的后人。乌浒族群有其独特的文化要素。   台湾民俗学家芮逸夫先生根据〈列子汤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注引万震〈南州异物志〉等书总结出乌浒族全文化模式,其文化要素或复质有21条即卜采蚌取珠〈光绪版〈贵县志〉卷一纪地土产篇第七页A面引寰宇记:蚌珠贵州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19 15: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