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4802|回复: 0

名副其实的半壁残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2 22: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副其实的半壁残园
——半壑园
颜剑明

桐乡物产丰饶,人文鼎盛,历史上名园巨宅代有兴建。桐乡营造私人园林之风始于宋室南渡北方士大夫迁居之时,盛于工商业繁荣的明清两代,如乌镇秦申王的桧园、石门的东西两张园、崇德吴之振的黄叶村庄、濮院濮淙的浣雪居、洲泉吴克谐的南泉书屋以及乌镇的宜园、蠡勺园、庸园等等。第宅园林,盛于他邑,但是由于历史上兵燹人祸不断,这些风光一时的私人园林现在大多已圯废不存,或夷为平地,或移作他用,或仅存园名,人们只能从一些地方文献的零碎记载中才能想见它们当年的繁华和荣耀。面对荒烟蔓草,遍地瓦砾,不禁让人顿生沧海桑田的感喟。
不过,在地处桐乡东南一隅的屠甸镇,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建于清代乾隆盛世时期的私人园林——半壑园,虽然旧时的亭台楼阁大多已不存,园址也被一再蚕食,移作别用,成了名副其实的半壁残园,但是假山依旧,池沼宛在,林木蓊郁,花草鲜美,可谓是桐乡古代私人园林的硕果仅存者。
半壑园,俗称陆家花园,坐落在屠甸镇南市稍的花园坊。花园坊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前一直是陆氏家族的聚居地,它的名称即缘于这座陆家花园,现在花园坊里还保留着一些清代建筑,但多数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间建造的的木泥结构房屋,坊西西墙脚是一条长约70米的老墙脚,条石叠铺整齐,尽管上面的房屋是新建造的,但依然可以想见当年陆氏家族私宅的规模。
半壑园位于花园坊西南,园南是一片水田,田外有一小河道,园西原为一片空地,现在造了一家小厂。园东有一垛老墙头,斑驳陆离,满是苍苔,一望而知为清代建筑。现在园内住着一位老人,是陆氏后人陆惠霖先生,约70岁,退休前在屠甸中学任教。陆先生可能是半壑园最后的守望者了,因为他的后辈们都在桐乡县城或其它地方安居乐业,很少来老宅了。
据光绪《桐乡县志》记载,半壑园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为陆鸿所营造,陆鸿字直岩,是一名监生,他的儿子陆思忠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对园林进行了补葺。陆惠霖先生幼时曾听上辈人说,陆氏原籍嘉善县,先祖是开飘洋船(即做外贸生意)的,发了大财后造了这座半壑园。明清之际,江浙沿海一带有人驾船出海与日本、南洋等地进行货物贸易,民间称高利润行业有“打铁、磨豆腐、开飘洋船”,开飘洋船为其一。关于陆思忠其人,光绪《桐乡县志》有载,字介安,秀才出身,并载有他的一些诗文,其中《半壑园杂咏并序》前有一小序:“余家石人泾之南,宅旁拓隙地,石颜曰半壑,皆先君之手泽也,岁庚戌(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略为补葺,各系以诗,俾诸同人属和焉。”由此可以推知,半壑园至少已有230年的历史了。
旧志上记载的半壑园规模颇大,建筑有树云堂、秀野轩、啸廊、听雨山房、岫亭等,还有桂岩、雪窦、留香涧、钓月矶等景点。现在,这些亭台楼阁均已不存,但一些基石犹在,树云堂的长条石台阶还整整齐齐地叠着,虽然上面已盖了新式房屋,啸廊下面的基石也完好无损。园内原有两座假山:东山与西山,西山在上世纪80年代长山河拓宽时削平,东山犹在,高约五米,上面树木葱茏,植有朴树、棕榈、玉兰等,山下有一池沼,四周环以太湖石,靠山一侧,怪石嶙峋,其中有一块大石,石下有一洞穴,即为陆思忠诗中所说的“雪窦”,它与园南水田相通,以调节水位,并保持活水长流。陆先生说池沼中的水与外面田中的水是平的,以前种田时水满,池也满,割稻时水浅,池也浅,陆先生平生不食鱼,但喜钓鱼,他钓来的鱼常养于池中。现在池沼边还植有一些其它地方不常见的树木,有一棵樱桃树,每年结许多果子,还有一棵树,不知学名,俗称“打结树”,枝条柔软,可以打结,传说它能驱白蚁,种上它,周围房屋不会生白蚁。园东老墙上以前满是藤萝,结一种圆形的乒乓球大小的果实,但现在没有了。陆惠霖先生回忆,以前假山松竹林中常有松鼠出没,夏天浓荫蔽日,是人们纳凉休闲的好去处,更是孩子玩耍游戏的好场所。
陆先生说,半壑园历史上曾遭到两次大的破坏,一次是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占据屠甸时,曾在园内驻扎过三四年,士兵把树云堂等厅堂当作伙房,生火做饭,所以地上有许多方砖因劈柴而被震碎。另一次是抗战时期,被日军占据,拆毁了大厅,用以修筑碉堡等工事。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陆先生家被评为地主,半壑园被充作公房分配,恰好陆先生舅家是贫苦人家,又是军属(陆的大舅徐守恒早年参加革命,曾任北京军区步兵学校副政委),陆的外公无房,常年寄住在陆家,所以镇政府分房时有意无意地将半壑园部分房屋分给了“老军属”,即陆的外公。由于这一层关系,半壑园在“十年文革”中安然无恙。现在,陆惠霖先生还保存着一只方形木制茶盘,是祖上传下来的唯一一件旧物,盘子背面有“树云堂陆备”五个红漆字,还很清晰。
说到半壑园,有一个人不得不说,他就是程纶。程纶与半壑园的第二代主人陆思忠是文友,曾长期在陆家任塾师。程纶字伯垂,号苇村,贡生出身,是明代洪武年间佥都御史程本立的后裔,性嗜酒,喜作书。程纶作有《半壑园记》,收录在《桐乡县志》中,这篇词藻华丽的文章为我们今天了解、探究这座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私人园林提供了第一手史料。程纶在文章中不仅记述了半壑园的建园历史、景点布局和游怡之乐,还说明了园名的由来:“求全之累,不如得半之乐”,可谓是充满辩证的哲学意味。
据陆惠霖先生说,他家原有一册《陆氏宗谱》,他堂兄陆惠钧小时候曾见过,后来不知遗佚何处。对陆氏的远祖情况和辈份传递,陆惠霖也说不上多少,他只知祖父小名陆三大,父亲陆锡康自小去上海钱庄学生意,后在上海银行界工作。陆家是书香之家,民国时期屠甸镇上有名的人物陆行素(从事律师工作,为人仗义,后被地痞“小关刀”杀害),是陆惠霖的堂伯父,陆行素之子陆平抗战时期投笔从戎,后牺牲,女儿陆桐1948年浙大化学系毕业,1950年被派往东北电力管理局工作,是著名的电机工程学专家,现已90岁。陆惠霖自己13岁离开屠甸,先后在上海五十一中、共青中学读书,1967年同济大学毕业,次年被分配到齐齐哈尔铁路局工作,1977年调回桐乡,在屠甸中学任教,直到退休。陆惠霖之兄陆惠宏曾任建国后屠甸小学第一任校长,后去上海工作,还有一位堂兄也从事教育工作,现在他儿子也是教师,在茅盾中学教书,业余爱好书画、篆刻,可谓是“教师之家”。关于半壑园将来如何安排,陆惠霖先生说,它虽然已残缺不全,但能保存到今天,历经230多年十来代人,也实属不易,至于以后还是顺其自然吧。
附:1.程纶《半壑园记》
大荒之中有壑山焉,吾不得而知也;流沙之国有壑市焉,吾不得而知也;渤海之东有壑岱,与员峤、方壶、瀛州、蓬莱在焉,吾亦不得而知也。壑,坑也,大坂为坑,又谷也,沟也。山注溪曰谷,曰沟,园奚以壑名也?曰:有坑有谷有沟也。壑奚以半名也?曰:山非泾也,并不足当一邱一壑也,故名曰半壑。石人泾陆直岩先生之所构也。夫涧泉、林麓、峦阿之擅其美者,必因其人之胸中邱壑以为美也。彼豪家贵胄,殚土木,起楼台,除丹雘,以与金谷、铜池争胜,人工巧矣,犹以为乏苍古也;地势敞矣,犹以为鲜幽邃也;卉木聚矣,犹以为艰眺望也。噫!吾见求全之累,不如得半之乐也。园之地,止数百弓,其石则太湖、武康也,其树则桃、李、梅、杏、橘、柚、棕榈也,其花则幽兰、丛菊、芍药、牡丹、忘忧、合欢也。梁有苧曰苧,亭在岫曰岫,或雨与晴,可渡而登也。岩下窦曰雪窦,窦上岩曰桂岩。维秋与徂冬,可憩而息也。香风留于礀曰留香;月下钓于矶曰钓月,自朝至暮,可沿而濯也,皆环列于啸廊、秀野轩、树云堂、听雨山房之侧,可以供墨客骚人往来觞咏也。先生曰:“余乐也,余视半为全也。”先生殇既三年,嗣君思忠延纶训其子弟,尝于馆课余暇,饮纶半壑园中,谈海内名胜,豫章之匡庐也,越之台宕也,关中之玉川、辋川也,蜀之峨眉也,江南之采石、牛渚也,黄州之赤壁也,皆昔日陶潜、谢灵运、王维、杜甫、李白、苏轼之徒所游览也。思忠有河海之志,而不忍远游,日涉于园,与群从读书谈艺,非终以邱壑也,凡此皆可记也。
2.陆思忠《半壑园杂咏并序》
余家石人泾之南,宅旁拓隙地,石颜曰“半壑”,皆先君之手泽也,岁庚戌略为补葺,各系以诗,俾诸同人属和焉。
树云堂:庭空树阴清,闲云自来去。时闻幽鸟鸣,人在林深处。秀野轩:两头屋东西,迳出花灯下。春晚百草芳,秀色延绿野。啸廊:窈窕转曲廊,丛篁翳夕照。不见鸾凤群,顾影一长啸。听雨山房:疏桐滴欲残,枯荷喧不止。况复冲芭蕉,争禁孤客耳。桂岩:淮南丛生桂,苍苍小山秋。我欲招隐士,惆怅王孙游。雪窦:巧匠妙结构,凿此岩下穴。峦气清以寒,炎署积残雪。苧梁:略约横苧阴,具有濠上意。雨余拂衣行,绿萝滴空翠。留香涧:露白搴芙蓉,日华采兰芷。何许生香来,花落一池水。岫亭:高峰高无极,绝顶松为关。独立谁为语,俯视卑众小。钓月矶:岸阔石粼粼,溪平泉泱泱,薄暝偶垂纶,波心月初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8 05: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