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4558|回复: 0

苏州陆氏五状元陆器 陆扆 陆增祥 陆肯堂 陆润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0 02: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1300年的科举史上,苏州文盛出状元,达到半百之数。就家族而言,除了唐代归氏出了5个状元,加上清代的归允肃,归姓状元有6个。挨下来是陆姓,一共出了5个状元。唐代2个,清代3个。苏州历史上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状元都是陆家的,分别是陆器和陆润庠。

陆器是苏州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由于时代久远,陆器的生平资料很少,而且其科考时间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许多时候,都不把陆器统计在苏州的古代状元之列。李嘉球的《苏州状元》以及苏州名人馆都把他排除在外,这是不客观的。明嘉靖《常熟县志》选举云:“陆器,状元,居于河阳山。”又云:“唐状元陆器读书台,在河阳山中。”正德《姑苏志》也有记载:“河阳山,一名凤凰山,在县西北四十里高一百二十丈,周七里,山顶有井,尝出醴水。又有梁朝古桧及唐状元陆器读书台。”万历《皇明常熟文献志》记载:“河阳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旧名凤凰山,有外八景、内八景。唐贞观中状元陆器居此。”河阳山在今张家港市境内。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时间跨度22年,即627年至649年。而《陆氏宗谱》记载陆器的科考时间是开成年间:“陆器,字祖容,系唐朝开成五年(840年)状元,出身官宦人家。”不过,不管是哪一个时间,都无法否定陆器是苏州历史上第一个状元的事实。另外,还有一条旁证资料是康熙《重修常熟县志》的记载:“陆器状元,今有读书台,在河阳山,块然一石也。后人掘地得墓砖,其上刻古篆云‘唐状元陆器妾李十三娘之墓’。”

两为宰相却不得好死的状元陆扆

唐代苏州的另一位陆姓状元叫陆扆(844~902),是光启二年(886)丙午科状元。据《姑苏志》陆扆传记记载,陆扆官至宰相(同平章事),却不得善终,其传文云:

     陆扆,字祥文。曾祖礼,殿中侍御史。祖德,淮南观察支使。父鄯,陕州法曹参军,徙家于陕。扆本名允迪,光启二年,僖宗在兴元举进士第一,进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工属辞,敏速若注射然。一时书命同僚以为不及。昭宗顾待特异,帝尝于金銮作赋,诏学士皆和,独扆最先就。帝叹曰:“贞元时,陆贽、吴通玄兄弟善内廷文书,后无继者,今朕得卿斯文,不坠矣。”与宗人希载,文才重德,名冠一时,朝中号二陆。累为尚书左丞,封嘉兴县男,徙户部侍郎,进同平章事、中书侍郎。贬峡州刺史,久之,授工部尚书,从帝自华州还,以工部尚书当国,封吴郡公。天复初,朱全忠谋去朝廷衣冠,贬扆濮州司户,杀之白马驿,年五十九。
  清代三位苏州陆状元庠故居   

清代三位苏州陆状元,一个是太仓人陆增祥(1816~1822),宣统《太仓州志》有传:

陆增祥,字魁仲,廷珪孙。道光二十四年,与兄增福同举于乡。三十年,以进士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咸丰元年,母忧归。三年,青浦土寇周立春犯太仓,叙团练守城功,加五品衔,以赞善即补。六年,充会试同考官。十年,授庆远知府,行及湖南,巡抚毛鸿宾重其才,奏留以道员用,历署粮储道、盐法长宝道,积功加布政使衔。光绪二年,补辰永沅靖道。其地与黔蜀错壤,为群盗渊薮,增祥名捕其首,置之法。凡民苗狱讼,必持平。以是皆悦服。又广苗疆书院额,勤督课,士益向学。居官四年,减徭役,劝耕作,与民休息。五年,省墓归。八年六月丁卯,卒于家,年六十有七。增祥在官不废学,性好金石文字,著述甚富。聚汉魏以来古砖至数千,择佳者,手制为砚。晚年作《古今字表》,未卒业而殁。子五:仲子继辉,由编修出为汝宁知府。

陆增祥虽科举出身,却以守城、捕盗、平讼见称,并能“在官不废学”,“著述甚富”,堪称文武双全。

另两位清代苏州陆状元都出自苏州古城内阊门内下塘街10号,老百姓都称此地为“陆状元屋里”,现已散为民居,是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从《苏州名门望族》得知,这支陆氏是明代从湖州迁来苏州的。而这处房产,是在陆肯堂中了状元以后购置的。陆肯堂(1650~1696)的生平,在同治《苏州府志》人物十五有记载:

陆肯堂,字邃升,幼颖悟,日诵数千言,为文信笔而成,凌厉顿挫。康熙乙丑会试、殿试皆第一,授修撰。丁卯主试江西,所得多名士,充日讲起居注,历左右中允、侍读侍讲。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未几卒,年甫四十七。(张伯行墓志)长子秉鉴,字冰言,以吴县籍登康熙癸未进士;次子赐书,字宣颖,康熙丙戌进士,授礼部主事,擢御史,耿直敢言,寻出为陕西凉庄道,调四川川东道布政使司参议,世宗命仍兼御史衔,赐密折奏事。乾隆四年,以疾告归,卒于家。   
    从传记中“日诵数千言,为文信笔而成”,“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等文字看,陆肯堂也是位写作好手。他的七世孙陆润庠是苏州科举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而且是光绪、宣统两代帝师。从历史的角度看,陆润庠人生的最大闪光点不是状元和帝师,而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苏州创办的苏纶纱厂、苏经丝厂,这是苏州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因而1995年版《苏州市志》为之列传:

陆润庠(1841~1915) 字云洒,号凤石,元和县(今苏州)人。居吴县阊门下塘。幼颖悟,从祖父母及父学,家学渊源。祖父陆嵩,曾任镇江府学训导;父懋修,为直隶州州判,均精于医道。陆润庠也谙习医学,对书法也有研究。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状元……在清末急遽变化的政治风云中,陆润庠为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也主张不墨守成规而斟酌实行新法,以研求国内历史的变通,但他又认为各国制度只适合本国人情风俗,不适合中国。因此他在奏疏中提出“引用游(留)学生亟宜审慎”,认为他们对中国风俗道德概未闻知,将“毁弃古籍,排斥宿儒,甚且废家族伦理之义”而动摇封建统治的根本,并且还要求“停办中小学堂,仍用经策取士”。宣统退位后,陆润庠留毓庆宫,为溥仪师傅,授太保。民国4年(1915年)8月18日病逝于北京。谥文端,晋赠太傅。

苏州状元曾被汪琬戏称为“苏州土产”,苏州盛产状元,与苏州历来重教有关。范仲淹首创府学、义庄(义学),为之后的苏州教育奠定了基础。明代徐有贞《苏州儒学兴修记》称:“吾苏也,郡甲天下之郡,学甲天下之学,人才甲天下之人才,伟哉!”顾颉刚《苏州史志笔记》有云:“苏州地主家庭训练子弟适应科举制度之才能,其技术性在全国为最高。”看来并不虚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30 18: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