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8548|回复: 2

民国时期中国第一豪宅上海巨富 陆伯鸿故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4 22: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陆炫 于 2016-9-4 18:57 编辑

陆伯鸿故居(陆宅)为民国时期法租界华董局最初的华人公董——陆伯鸿先生的故居,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陆宅建筑形态优美,有极高的历史和美学价值。
中文名称 陆伯鸿故居(陆宅) 外文名称 Lu Bo Hong 's House 地理位置 上海市黄浦区北施家弄146、152号 占地面积 240㎡ 景点级别 不可移动文物 门票价格 免费 建筑面积 700㎡(单指北楼) 建筑层数 3层 结构形式 砖混结构
陆伯鸿故居为民国时期法租界华董局最初的华人公董——陆伯鸿先生的故居,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北施家弄,近老码头和黄浦江,建造于1910年,距今超过100年历史,反应了民国时期上海豪门大族的海派建筑风格。现保存在黄浦湾项目内。建筑形态[url=]编辑[/url]
分为北楼、南楼及附房共三幢建筑。

北楼
中西合璧的独立式住宅,坐北朝南,矩形平面。南阔无间,进深方向南北各有室外、室内走廊,楼梯位于建筑的西北侧。主入口位于建筑南侧,门廊形式。北侧底层东西各有一次入口。建筑南面有一前院。
建筑主立面底层、二层为混合柱式外廊,柱头雕饰精美。二层外廊有宝瓶栏杆。三层为清水青砖墙面,红砖装饰线,科林斯柱式作为壁柱,曾有一座可容一二百人的小教堂。建筑北立面同为清水砖墙面,青砖作底,红砖装饰线。北面东侧入口造型考究,门头雕塑包含齿饰、字碑及西式麦穗装饰。入口两侧为水刷石壁柱及柱础,该部分与北立面清水砖墙独立,通高三层。西侧入口装饰简洁。建筑各立面均有细致的层高腰线,门窗皆为木制。窗楣为红砖券。建筑为两坡屋顶。
建筑室内空间宽敞,石膏吊顶精致,吊顶的线脚层次分明。室内木楼梯雕饰精美。室内分割门造型别致,线脚丰富。该建筑为砖木、砖凝土混合结构,结构形式优越,空间开敞。南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是三层混凝土建筑,现代建筑风格。附楼L型平面,二层单坡屋顶,体量较小,建造年代不详。


南楼
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是三层混凝土建筑,现代建筑风格。外墙水泥砂浆抹面,钢窗,有凸出阳台,钢筋作栏杆。屋面为坡屋顶形式,机平瓦覆盖。墙面顶部凸出女儿墙,台阶形装饰。西侧墙面有烟囱。
附楼
L型平面,二层单坡屋顶,体量较小,建造年代不详。

人文价值[url=]编辑[/url]
历史价值


陆宅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名企业家、慈善家和天主教人士,也是中国首位华人公董陆伯鸿的故居,同时也记录了以陆伯鸿为代表,一批信天主教的望族聚居董家渡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其中尤以北楼历史价值最高。
北楼是董家渡地区经济及宗教(天主教文化)发展的见证。原有的院落式建筑逐渐为独立式的集中住所所替代,反映了开埠以来西方文化和宗教对董家渡地区的影响。
南楼为陆伯鸿儿子结婚时建造,副楼为后期搭建的佣人辅助用房。
艺术价值
北楼主立面为清水砖墙面,青砖作底,红砖装饰线,南立面三层均立有混合柱式,为董家渡地区少有的欧式风格建筑。
科学价值
北楼是近代建筑建造工艺的典范,清水砖作、砖券、柱式等都体现了20世纪初典型而新颖的结构构造技术和建筑材料。[1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18: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办实业编辑
电灯公司
20世纪初,陆伯鸿作为上海总商会代表,赴美国、意大利、瑞士等国观光考察,受到罗马教皇接见。回国后萌发兴办实业救国的计划,此后陆续兴办一系列的工商交通企业,成为上海的华商领袖。
陆伯鸿擅长经营,有实干精神,所兴办的企业不仅盈利甚丰,且多为上海城市建设必须的公共事业,为上海的近代化打下基础,并给华人企业家作出楷模。下文所述由陆公经营的企业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地位,有的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华商内地电灯公司,后为上海南市发电厂,2007年关停。1897年,上海县兴建南市电灯厂。1906年,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总董李平书等人发起成立商办内地电灯公司,将该厂接归商办。第二年,在十六铺里街紫霞殿(现紫霞路)兴建的新发电厂。但由于经营不善亏损严重,1911年便由李平书推荐,陆伯鸿接办濒临倒闭的上海内地电灯公司,由于管理有方,扭亏为盈,并扩大了经营规模。数年内南市中国地界的电灯数由原1000余盏激增至7万盏,成为当时上海继英、法经营的电气事业之后第三大发供电公司,迅速缩小了中国地界和租界在市政建设方面的差距。民国7年初(1918年),内地电灯公司与华商电车公司(陆伯鸿创办)合并为华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至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上海华商电气公司每年的获利达到100万元。解放后改为上海南市发电厂,2007年出于世博会建设需要,发电厂关停,原厂房成为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紧邻厂房的那根大烟囱则被装扮成巨型温度计,成为世博会气象景观塔[3]  。
电车公司
上海开埠后,租界越加现代繁荣,而华界却越发拥堵局促。19世纪末,南市在黄浦滩一带筑成外马路(本案东侧),此为华界第一条新式马路。辛亥革命后,环绕县城的城墙被拆除,建成了环城马路(即人民路、中华路环路)。城墙拆除后,华界和租界连成一体,也有条件开通电车运营。英法租界计划要将电车线路延伸到华界,均遭到时任上海市政厅民政总长的李平书的拒绝,他主张南市的电车一定要由国人承办。1912年4月,李平书推荐陆伯鸿出面,经办南市的电车开行事宜。陆伯鸿经多次考察、反复论证,向社会各界集资2 0万元,设立南市电车厂。这条线路沿线都是上海的老市区,人烟稠密,预计很快就会有可观的客流量。据《上海轶事大观》记载:“上海南市电车创于一九一二年四月,主之者为陆伯鸿,奔走运动,竭力提倡,得官厅之许可、资本家之协助,于是集二十万金而成此伟大计划,亦即华人破天荒之自办电车也。”
1913年8月11日,华商经办的第一条有轨电车正式通车,最初线路是从十六铺到沪杭火车站,里程仅为4公里,时速每小时19公里,全程约20分钟到达,车厢也分头等、二等两种,以后又陆续建立了四条电车线路。南市电车车头的上端,均安装了“绿、白、红”三色的三盏电灯,据说是陆伯鸿名字的谐音,南市居民对此引以为自豪,乘客日众。
民国7年(1918),华界电车公司与内地电灯公司(陆伯鸿经营)合并。
1935年,在南市半淞园兴建新电厂。
陆伯鸿在电力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使他得以担任全国民营电业联合会委员长。
八一三事变后,因战停业[1]  。
和兴铁厂
1913年11月,陆伯鸿又抓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国际市场钢铁价格猛涨的机遇,在浦东周家渡创办和兴铁厂,生产生铁。1921年,他又与德商合资,扩建成和兴钢铁厂,能生产品质上乘的竹节钢,曾供应建造江海关大楼、沙逊大厦、闸北水电厂、法商自来水厂和南京中山陵的需要。1949年以后改为上海第三钢铁厂[4]  。
闸北电厂
1910年,两江总督上书曰:“查上海北市水源不洁,有碍卫生,与英商接管购水,莫如设厂自办。”得清廷核准。由李平书领衔创办闸北水电公司,宣统三年(1911)水厂竣工落成。后苏州河原水污染,管理不善,出厂水质浑浊,供水水压不足以致救火缺水,导致火灾中百人丧生的惨案,舆情喧嚣,要求水厂改归商办。民国13年(1924),商办闸北水电公司成立,陆伯鸿为董事。公司股本扩充至400万元,并修建新厂,收回北四川路供水主权,特许经营江湾、闸北等区域。现为闸北发电厂。
航业公司
1924年,陆伯鸿和朱志尧、杨在田等合办,资本40万元。订造新轮鸿大、隆大,后续建志大、正大。有4艘轮船,经营“小长江”航线,与大达轮船公司发生竞争。后双方达成协议,联合经营,垄断“小长江”航线。民国26年(1937)淞沪抗战爆发,陆伯鸿将其中一艘轮船自沉于江阴附近长江之中,阻止日军西进。抗日战争胜利后,鸿大、隆大两轮恢复营业,改航沪汉线。1953年公私合营。
政治事务编辑
陆伯鸿在兴办实业上的突出成就和个人威望,使他担任了许多行业协会及地方事务机构中的领袖。其中最重要的是担任了法租界5名华人公董局临时委员会委员之一,成为上海2个租界中最早的华人董事。
陆伯鸿是第一批进入上海法租界公董局(法租界市政当局)的5名华人董事之一。1927年1月15日,在中国民族主义兴起、发生大革命的形势下,法国驻沪总领事那齐任命陆伯鸿等5名华人为公董局临时委员会委员,成为上海2个租界中最早的华人董事(1928年上海公共租界才开始有华董),改变了上海租界长期以来只有外籍董事的状况。杜月笙、张啸林等人是在1930年以后才取得进入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会的资格[5]  。
1926年,选为上海总商会会员及闸北商会董事[6]  ;
1928年,成为上海航业同业公会执委;
1937年,由于在民族电力工业方面的成就,使他担任了全国民营电业联合会委员长;
发表于 2017-1-12 15: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的骄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4 05: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