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5345|回复: 0

转自《世界人物辞海》网络版第十四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8 08: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class=MsoPlainText style="AGE-BREAK-BEFORE: always; MARGIN: 0px; 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 mso-pagination: lines-together"><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00>陆</FONT><SPAN lang=EN-US><FONT color=#ff0000><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桐</FONT><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高级工程师。女,1922年9月出生,浙江桐乡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原任职于东北电业管理局生产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电分会化学分专委员会委员。主要贡献:多年来一直从事于电厂化学水处理和化学监督工作。参加全国第一台高压锅炉水处理启动调试,并参与组织举办全国高压锅炉水处理研究班;参加全国电力系统第一套化学除盐设备的调整试验;为解决国产200MW机组锅炉立式再热器停用腐蚀问题,组织实施负压干燥防腐措施,获局技术改进二等奖;参加并组织新型冷凝管HSn70-1B的应用试验,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著述:参编《动力设备水处理手册》、《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火电卷电厂化学分支、《超临界压力机组技术资料选编》。<?XML:NAMESPACE PREFIX = O /><O> </O></SPAN></FONT></SPAN></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AGE-BREAK-BEFORE: always; MARGIN: 0px; 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 mso-pagination: lines-together"><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00>陆邦安</FONT><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高级工程师(教授级)。男,1925年5月出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山西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主要贡献:1925年在苏联援建的141项建设工程中,任太原第一热电厂筹建单位的技术组长,电厂投产后担任汽机分场主任。1956年调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项目,太原第二热电厂筹建处任副总工程师,在两电厂建设中屡获模范工作者称号,1958年当选为山西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1959年任山西省政协委员。1976年任晋东南电业局副局长。漳泽发电厂筹建处副主任兼总工程师。1979年调任山西省电力基本建设局总工程师。同年率谈判组与捷克斯洛伐克斯科达出口公司谈判,为山西神头发电厂引进4台20万千瓦亚临界汽轮发电机组,1980年率设备检验组赴捷,在斯科达康采恩所属皮尔森汽轮机厂,皮尔森电机厂、特尔玛奇锅炉厂等制造厂进行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检查验收工作7个月。主要著述:论文《进口大容量机组试运交接程序问题》(省电力局《晋电论坛》19893)、《重视进口设备监造工作》(能源部《电力建设工程质量》1991.3)。<O> </O></SPAN></FONT></SPAN></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AGE-BREAK-BEFORE: always; MARGIN: 0px; 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8.8pt; mso-pagination: lines-together"><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1pt;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00>陆伯鸿</FONT><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高级工程师。男,1938年10月出生。浙江都县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宁波港务局总经济师。曾任宁波市政协常委。中国港口协会理事。中交企协水运专业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宁波经济”编委。主要贡献:曾在浙江大学电机系工作。1975年调入当时的宁波四大建设工程之一的“宁波港建设指挥部”,参与宁波港镇海港区的开发与建设,后又参加了宁波港北仑港区的开发与建设;1984年走上了宁波港务局的领导岗位,主管技术、改革、劳资教育,审计及行政后勤与环保卫生等。组织筹建了宁波港职业学校,任第一任校长。开创了港务局新工人先培训后录用的轨道,学校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成为宁波市的重点职高,个人也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先进个人;积极推行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如改革劳动用工制度为劳动合同制;改变工资分配形式,实现结构工资制;推行考核上岗、竞争上岗;完成职称评审改革,在局内推行评聘分开;推行机关机构改革,压缩精简机关人员等。从抓企业整顿着手,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了国家二级企业和交通部质量管理考核;认真组织港口设备招标工作,把好质量关;注重港口环保建设,建立良好的港容港貌,实现了无鼠害港和国家卫生港;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局档案馆达到国家一级。组织开展宁波港原油过驳作业,为港口生产开拓新业务;积极推进技术改革,组建科协和港口协会,推进科技咨询活动的开展。按部的统一规划结合宁波港的实际积极组织EDI示范工程开发。并EDI示范工程被交通部评为1999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也同时获此荣。主要著述:参编《大型散化装船机修理技术标准》《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宁波卷)》;主审《崛起的东方大港》、《三江口巨变》“北仑港的崛起”(一章)、《提高企业素质,强化企业管理》、《学习贯彻案例,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建设东方大港的历史征程》。<O> </O></SPAN></FONT></SPAN></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AGE-BREAK-BEFORE: always; MARGIN: 0px; 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 mso-pagination: lines-together"><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00>陆传骧</FONT><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高级工程师。男,1933年9月出生。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曾任沈阳市市长助理。中国技术市场研究协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东北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理事。主要贡献:1954~1984年任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起落架车间副主任、公司工艺研究所所长、副总工艺师、培训中心主任等职。参加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成为公司重要技术骨干,是我国早期起落架制造专家之一。对起落架制造技术造诣较深,为解决生产试验中技术难题,作出过重要贡献。曾撰写发表过《高强度钢机械加工工艺》、《孔的超精研磨》等论文17篇,在同行中有较大影响。1978年曾向航空工业部党组写了《关于加快航空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建议》,受到部长的重视,亲自作了批示,并特邀赴京听取意见,受到部长好评;1984年调任沈阳市科协主席,后又担任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协助市长分管全市科技工作,参与组织领导了全市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市场—科研—生产一体化战略”,以建立健全技术市场为突破口,改革科技体制,促进科研与生产结合,与市场结合。沈阳市作为全国第一个技术市场试点城市,制定了一整套放开搞活技术市场的管理办法,试点经验得到了国务院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家科委的肯定,为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8年担任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在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积极参与和组织《沈阳市科技进步条例》的制定,这是全国最早的科技进步地方法规之一。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企业改革与科技、管理进步》等文章20多篇,主编已出版专著6部。主要著述:主编《车间现代管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科技管理基础》(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市场管理大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技术合同认定与仲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O> </O></SPAN></FONT></SPAN></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AGE-BREAK-BEFORE: always; MARGIN: 0px; 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 mso-pagination: lines-together"><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00>陆鼎言</FONT><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高级工程师(教授级)。男,1940年3月出生,上海市人。196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湖州市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处处长。浙江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湖州市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湖州市白蚁防治学会副理事长。湖州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二届政协委员。省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成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主要贡献: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小流域治理、水利渔业等工作。先后主持浙江省丽水地区水轮泵、水锤泵试制、试点、推广,山区冷水田改造和推广,樟树源薄拱坝和五牛、平原2万亩园田化工程设计施工,红圩千亩柑桔基地“井群”一喷灌工程设计,匝江鱼蟹类增殖放流和人繁试验等,主持湖州市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和红旗、风车口等300多项水利、水毁工程的设计施工,主持国家“七五”星火重点攻关项目“优质鱼禽畜珠综合养殖技术”,省“七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小水库综合开发”、“风车回水库小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目山地区景观综合研究与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化模式”,中日合作科研项目“太湖流域地区传统水利技术及其演变情况”以及“南太湖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埋石水泥土的试验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等国家和省、市重点科研项目14个,先后获省星火科技二等奖1个、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个消科技进步四等奖2个,有关“小水库综合开发成果”被摄成科技录相片在中央、省电台播放,其英文版在国外发行并获华东地区星火栏目一等奖,同时在国内首创“六改甘”、“六配套”的水库养鱼亩产500公斤和1000公斤高产技术”和“严格选料、塑料施工、分层埋名、挤压增强”的埋石水泥土施工新工艺,填补了混凝土和水泥土之间的空白对人先后获中国“七·五”星火科技工作者、全国第二批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防渗渠库科技情报网先进个人、湖州市学术学科带头人和省、省市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有12篇论文先后获全国和省市优秀科技论文一、二、三等奖。主要著述:论文《科区考》(《水利学报》1999.5)、《小流域综合开发技术初探》(《水土保持通报》1999.1)、《加速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小水电的建设及管理水平》(《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5)、《理石水泥土性能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水利水电技术》1990.1)、《小型水库的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利用对策》、《1975-1976年瓯江圆吻鲴的放养和繁殖》等60余篇;《暗香浮动瓜鱼来》、《几度风雨水泥土》等科普作品50多篇。<O> </O></SPAN></FONT></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PAGE-BREAK-BEFORE: always; MARGIN: 0px; 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 mso-pagination: lines-together;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00>陆宏清</FONT><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高级工程师、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男,1933年1月出生,上海市人。1954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上海纺织大学),现任江苏省纺织总会规划发展处技术顾问。主要贡献:1954~1956年任南通大生三厂技术革新兼安技组组长时,帮助技术人员、技术工人,试验推广技术革新100多项,为此,曾出席南通市技术革新者代表大会,并发言。1956年任保全科长时,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保全保养二项制度,成绩显著,在全市作经验介绍,并在南通市市报上刊登照片及说明文字。1957年与上海二纺机合作,主持将三罗拉小牵伸细纱机61台改为综合式大牵伸。1960年又设计改造超大牵伸细纱机1台,正常生产2年,并编写试验总结报告。作为厂际技术交流资料。1978年南通三棉的主厂房经有关部门三次鉴定为危险厂房,由省、市批准易地翻建,主持了5万锭新车间的全部设计工作,所有工艺、设备、空调、除尘等均有较大改进,土建工程由华东建筑设计院完成。1980年调江苏省纺织工业厅工作,负责全省的棉纺织、毛纺织、色织行业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等工作,兼任全省纺织全行业的危险厂房翻建等工作。曾帮助全省对个大中型棉纺企业,对落后的棉纺设备立项进行全流程技术改造50万锭,对细纱采用统一引进SKF摇架进行牵伸改造近1000台。为全省有关企业引进新型纺纱一气流纺近10万头,为毛纺企业立项增加生产能力从7万锭发展到20万锭。1984—1986年,根据中央国家经委、财政部、物资总局、全国总工会、纺织工业部联合发的(84)纺生第017号文件精神在省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厅领导的统一组织下,编制了三年解决全省棉纺行业的危险厂房翻建规划,以及年度实施计划,制定了一整套实施管理办法,经过4年的努力,全省拆除危险厂房109万平方米,重建新厂房116万平方米。1989年4月于纺织部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安技工作会议上发言交流经验,会上得到部领导的表扬。1987年负责编制全省大中型企业的总体规划,在全国广东会议上交流经验,并对省内十个大中型企业的总体规划组织专家论证,并组织安排实施,效果较好,纺织工业部有关部门向其他省市推荐江苏的做法,并组织兄弟省市的技改部门代表来参加我省的论证等活动,1991年4月组织部在湖北荆州召开的“八五”棉纺发展规划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1964年、1978年、1979年3次评为通棉三厂厂级先进工作者。1988年、1993年2次评为江苏省纺工厅的先进工作者。1992年、1993年2次由省计经委评为江苏省技改管理先进工作者。主要著述:《皮辊保全保养工作法》、《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O:P> </O:P></SPAN></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PAGE-BREAK-BEFORE: always; MARGIN: 0px; 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 mso-pagination: lines-together"><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FONT size=2><FONT color=#ff0000>陆焕章</FONT><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副研究员。1933年2月出生,江苏武进人。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海研究站。在声学和电子学两个领域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噪声振动控制、声学设计、电子技术具有研究、设计和开发能力。196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岸边噪声站,对海洋自然噪声相关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1983年采用频谱分析,相关分析,时序分析等综合技术手段,为多条船舶解决荫蔽性故障,为国家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1984年起完成了多条国内外船舶水下辐射噪声的测量和分析。为船舶噪声标准规范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船舶噪声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从1989年开始到现在已完成了青岛市区内10多项噪声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为解决市人大提案,以及完成市长目标责任制的重大噪声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多次解决高噪声、强振动、复杂噪声源治理,特别是工厂扰民噪声、商业噪声、建筑噪声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经常参加市环保局组织的环境影响报告专家评审会议。<O:P> </O:P></SPAN></FONT></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PAGE-BREAK-BEFORE: always; MARGIN: 0px; 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 mso-pagination: lines-together"><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00>陆全宝</FONT><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高级工程师。男,1934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无锡纺织工业学校。曾任无锡市人大财经工作委员会主任。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离退休职工委员会中共第二党支部书记。主要贡献:1974年参加援苏丹友谊纺织厂建设,任纺部组长、纺部工程师,在这期间,提出措施,解决了国内纺织生产上长期存在的纯苏丹棉,由于含糖因素纺纱困难的关键,1977年移交后回国。1986年又参加援苏丹友谊纺织厂的设备改造项目,任专家组组长,提出了设备维修改造方案。1988年带领专家组赴苏丹实施改造计划,二年后完成移交回国。在国外工作期间,1989年获苏丹全国纺织工会颁发的奖章,同时被评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部援外先进工作者。<O:P> </O:P></SPAN></FONT></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PAGE-BREAK-BEFORE: always; MARGIN: 0px; 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 mso-pagination: lines-together"><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00>陆盛生</FONT>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SPAN>工程师。男,<SPAN lang=EN-US>1942年出生,广东茂名人。毕业于江门师专化学专业。现任湛江市第二中医院制药工程师。主要贡献:1979年在湛江制药厂工作期间,为湛江市率先开展QC活动的科技人员,任组长的针剂质量QC小组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2次一管理小组代表会议,后所领导的各种QC小组,10多次获广东优秀QC小组荣誉奖。1984~1991年当选为省医药局职工教育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国医药局评为全国医药系统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在湛江制药厂工作十几年间,为药厂增加了50多品种,使产值产增数千万元,主持进行多种剂型品种工艺改革,使年效益增加数计80万元。1991年先行的“罗通定注射液”工艺改革,效益高达10多万元,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学习刻苦,技术精益求精而成为粤西地区医药技术权威。对粤西地区的制药厂、兽药厂、市区医院的制剂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对省内的好几家制药厂也进行技术帮助。1985年被《中国卫生信息报》聘为湛江地区记者。<O:P> </O:P></SPAN></FONT></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PAGE-BREAK-BEFORE: always; MARGIN: 0px; 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 mso-pagination: lines-together"><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2><FONT color=#ff0000>陆松甫</FONT><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高级工程师。男,1934年1月出生,浙江湖州人。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原任国营五—一厂质管处长。国防科工委军工质保体系评审员。航空部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国防科工办质协学术部主任。主要贡献:本人长期从事航空工业机械、电器企业的技术、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连续工作了30余年。当前我国的产品质量的是用户心目中心一个大的问题,是许多企业产品销售不旺、竞争无力、效益上不去的一大瘤疾。要搞好质量必须要有巩固提高质量的基础,本人通过原有的技术管理基础,提出了并总结汇编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10项技术基础,这是搞好产品质量伽强管理的基本条件。有的虽经过体系认证,但过后经常有整而复乱的现象,产品质量不稳定,问题出在企业的技术基础不牢固,没有将技术基础的管理控制形成文件化、规范化。更没有监督和实施。十项技术基础编成十项控制要素,并分别提出控制的要点,将其分别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进行考核。10多年的实践证明企业产品质量稳定,验收定检均在考核指标内,效果明显,已在有些企业推广。国营军工企业,长期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生产批量大的民用产品,以求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和自身生存的需要,大批量的生产质量模式决非原来单件生产的模式,质量保证能力要由原来逐个检验的方法转变成大批量生产的控制,为此重点搞了三个环节:即原器材的严格验收。建立建全(集团)的内外质量保证体系,统一规范下的质量控制。强化零部件产的功能、特性的检测试验。通过三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产品质量良好,现在金城摩托车已远销国内外。主要著述:《谈谈企业的技术基础》。<O:P> </O:P></SPAN></FONT></SPAN></P>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19 02: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