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10069|回复: 1

陆氏的拓展(之一,陆氏的迁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7 16: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氏族人想要知道陆氏是怎样迁徙的吗?要知道有多少宗枝吗?要知道哪些省、区、市、县有陆氏兄弟居住吗?要知道有哪些望族吗?这些问题从下面的叙述中便可以得到回答。

(一)陆氏的迁徙

在四枝《陆氏源流》中,对陆终氏、陆浑陆氏及鲜卑族陆氏的迁徙已有所涉及,在此不再重提,只是叙述陆通公后裔的迁徙概况。

  王大良在《姓氏探源与取名艺术》中载述:“陆姓最早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向四周传播。”《中国 100 个大姓》载:“从陆氏大致繁衍的情况看,历代陆姓是以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六省为其主要分布地区。其分布于这些地区陆姓族人,也多为陆通之后。陆姓很早就盛称江、浙一带。”袁义达、张诚合著的《中国姓氏》一书亦载:“先秦时期陆姓活动在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地区。汉朝时陆姓已播迁到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唐朝初期,中原地区出发的南下大移民时,陆姓首次进入福建,进而向广东移民。明朝时广西的陆姓已成为南方中有影响的姓氏。清初进入台湾”。

然而,陆通公之苗绪是怎样以山东为中心向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等省区拓展的?

  陆通公之父齐宣王田辟强,娶无盐氏生通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通公长大成人受封于今山东省陵县故陆乡。通公生长子发,发在齐襄王田法章于公元前 283 年——公元前 265 年在位时,为齐国上大夫,食邑于莱芜(今山东省莱芜市),并居其地。发生子皋和万。皋于齐建王田建公元前 264 年——公元前 221 年在位时,为齐国上卿,食邑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并居其地。皋生子贾,为西汉刘邦时汉朝的太中大夫,刘邦、文帝时曾两次出使南越。贾生子五,史书无载其迹业。三国吴孙权赤乌十一年至孙亮永安元年( 248 年—— 258 年),陆胤曾任交州刺史、安南校尉时曾志《广州先贤传》七卷,尚不知道写的是陆贾之后裔或是其他人。万生子烈,烈初为西汉吴令(今江苏省吴县),为令神明,爱民如子,惠德巍峩,佳声仰止,政绩可嘉,后调任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都尉,卒于任,吴人念其功,乃迎葬吴县胥屏亭,其子孙自莱芜迁居吴县。吴县,地灵人杰,成为陆氏向四周传播的中心,如:烈公之十二世孙闳,东汉汉建武帝时曾任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县)太守,后任尚书台尚书令,其有子三: ? 、温、桓,后有部分子孙留居颍川,其后又有二十世孙敬从颍川迁居洛阳。闳之曾孙稠,曾为东汉荆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西)刺史,其后代有居荆州者。闳之曾孙逢,任东汉尚书台尚书右仆射,爵封为乐安(今山东南省博兴县)侯,其后代号乐安枝。稠之子肃,曾任东汉丹徒县(今江苏省丹徒县)令,其后代有居丹徒者。闳之六世孙、褒之孙绩,三国吴孙权时曾任郁林(治所在今广西区桂平市西南)太守,曾有郁林枝的记述,但尚不清楚是否有后人在此居住。褒之曾孙逊,曾任三国吴大将军、右都护、丞相,爵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侯,其父骏迁居华亭。褒之六世孙祎,曾为三国吴黄门侍郎,爵封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侯,其后人有居此地者。褒之九世孙元之,为东晋吴郡(治所在江苏省吴县)从事,去官,后隐居鱼圻(今湖北省嘉鱼县蒲圻)。逢之十二世孙施,任隋朝青州法曹参军,留居青州,施之十五世孙司持从青州又迁今济南市历城县居住。逢之二十八世孙继续,北宋仁宗时为偏将,随狄青南征侬智高之乱,后留居今广西区隆安县,今山东省安邱县陆宗才也随狄青南征,后留居广西区宾阳县。褒之十七世孙惠,曾任唐朝泌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泌阳县)剌史,从吴县侍郎枝迁居今浙江省嘉兴市,惠之十世孙祺从嘉兴再迁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祺之子忻又从山阴县迁往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褒之二十四世孙德迁,避五代时之世乱,从吴县太尉枝迁居今江西省金溪县。闳之十四世孙知命,先仕南朝陈为大学博士、南狱正,入隋朝则拜仪同三司、授普宁将军、治书侍御史,本是吴县人,但《隋书·陆知命列传》载他是“吴郡富春人也”,富春即今浙江省富阳县,不知何代何时迁于此。惠之九世孙扆,嘉兴人,唐朝昭宗时为户部侍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昭宗,但《新唐书·陆扆列传》却载他“客于陕,遂为陕人”。陆探芳编著的《岭南陆氏族谱》指出:“陆氏在岭南落地生根是唐宋以后,如果用支脉去分,有十大支,其中五支来自(广东)南雄(县)珠玑巷。”十大支进入广东的陆氏是:第一支,陆东升,晚唐时期( 904 年),刘隐为(青海)节度使驻守两广,那时,陆东升是刘隐的裨将(即副将)……。十年后,刘隐的弟弟刘龚有样学样,在广东也称起帝来,叫南汉。陆东升便当上兵部侍郎,驻守端州(即今肇庆)。陆东升有子陆昂,昂子光图。光图为郴州太守,公元 964 年北宋赵匡胤遣师南下,在郴州骑田岭一战中,光图牺牲,其后人遂居今广东省四会、高要、广宁等县,再后亦有迁广西、东南亚各地;第二支,陆训,训原居今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旧称祥符县)怀孟乡, 947 或 948 年,由后汉刘知远委派到岭南来任端州牧,后汉为后周所灭,训辞官为民,隐居高要,其后人居高要外,还居三水、南海等县市,有的移居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第三支,陆琼,原籍为南宋时松江府(治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其祖陆文澜,父陆崑山,兄陆琚为金青光禄大夫,陆琼为银青光禄大夫,那时的南宋理宗虽为皇帝,但奸臣贾似道为相,卖国求荣,众臣反对,恐贾似道报复,祸及自己,陆琼“抗疏直斥其奸”后,“去官挈眷入粤”,来到广东省南海县落业,其五代孙“阿尾”分居信宜县;第四支,陆融如,不知原籍为何处,只是南宋度宗咸淳元年( 1264 年)带着自己十一个儿子从珠玑巷来到广东省新会县冈州落户,后移居堡恒头乡;第五支,陆粤昌,他是陆琚的孙子,陆琼的侄孙,父亲是陆瑞,当知道陆琼已到南海梧村落业后,于南宋咸淳七年( 1271 年)从珠玑巷同他父亲一起南下到南海县近梧村的上淇村落业;第六支,陆顺宗,原籍今浙江省平湖县人,他于南宋度宗咸淳八年( 1272 年,但有说是建炎年间,即 1127 年至 1130 年),从珠玑巷南下进入新会县,至今新会县、鹤山县、中山县等地均有他的后代居住;第七支,陆世卿,原籍不详,于南宋度宗咸淳九年( 1273 年)亦由南雄珠玑巷到顺德县江北山落业;第八支,陆医保,原籍也不详,于南宋度咸淳九年( 1273 年)由珠玑巷南移到南海县鼎安乡,今顺德县石涌乡落业;第九支,陆官,于明朝洪武年间( 1368 年至 1398 年),由今福建省蒲田县到广东制抚两台掌教,明朝建文二年( 1400 年)调信宜县掌教,住县城之东, 94 岁去世,其子孙落业信宜县。至今,新会、四会、南海、鹤山等地散居其后,亦有迁往广西区隆安县者;第十支,陆昌,为明朝金陵府上元县泗门人(今江苏省南京市内),官为诰授奉议大夫,后调广州任知府,遂即到新会县城落业,有四妻七子:次子居新会县泮冲乡,长子、三子和六子留居新会县城,四子迁往今湖南省新宁县福场乡,五子迁居阳江县,七子迁中山县。陆丙,原籍今河南省,南宋灭亡,由河南逃往今广东省英德、罗定等县,其后世为官于今广西区梧州,并定居于梧州,至今其苗绪分居今梧州、昭平、钟山、藤县、桂平、平南、平乐、蒙山、鹿寨、宾阳、荔蒲、苍梧、金秀等十三个市县,还有一枝迁往广东省怀集县。陆瑞锦,其父维纲,长兄瑞钦,原居广东南海县三江司(今广东省三水市),明朝正统八年( 1443 年)迁往今广西区灵山县城营谋生意,后移居近县城的石子塘(又名佛子塘)定居。旧谱载,他有子七人:世平、世源、世将、世游、世庆、世端、世丰,均从居地外迁。长子世平,迁今灵山县陆屋镇,有二子、六孙、八曾孙、二十四玄孙,其中长子仕逵有三子、四孙、八曾孙,迁往南宁市、邕宁县、横县和武鸣等市县。次子仕达有三子、四孙、十六曾孙,分别迁往今钦州市的钦北区、钦南区、横县、邕宁。次子世源,迁往今广西区贵港市。三子世将,迁往今邕宁县五塘镇。四子世游,迁往今广西区宾阳县。五子世庆,迁往今广西区北流市。六子世端,原来留居石子塘,后来不知迁往何方。七子世丰,迁往今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陆尚仪,原籍今广西区隆安县,出任广东朝阳县主簿、县丞,后留居该县。明朝嘉靖年间,广东三水县陆训枝之后裔陆畅、陆玄分别到横州(今广西区横县)和桂林(今广西区桂林市)谋生。

资料来源于《岭南陆氏族谱》
发表于 2015-6-9 22: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尚仪,原籍今广西区隆安县,出任广东朝阳县主簿、县丞,后留居该县。
经查,陆尚仪很可能就是广西隆安县始祖后代陆凤仪。

广东朝阳县始祖陆尚仪是广西隆安县始祖继绩公后裔?
http://www.lushi.hk/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86&fromuid=287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8 14:31

返回顶部